(本報編輯部)美國大商企包括星巴克,微軟及阿拉斯加航空等近期主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倡議,向一群生存條件與資源不大富庶的弱勢社群青年招手,在二O一八年前為他們提供十萬個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期望透過不同的工種,重新培訓這一班邊緣青少年,他們未來能否挑大樑還是其次,但首先是幫他們定位,不要誤入歧途。
企業的承諾重點是對弱勢社群青年的關顧。大商企成功塑造了一箭雙鵰的雙贏局面,既能造福社區又可以為自己的企業打正旗號招來目前在市場內渴求的基本勞工階層。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形象升格了,深入各社區的弱勢社群,不必耗費太多資源就能將企業紮根各大小社區,對企業業務發展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能將弱勢社群由弱轉強,這就是當企業領導人的遠見,從負數開始發揮至無限大,是真正的一本萬利。
雖然十萬個工作機會與真正的需求數字還有很大距離,但起碼先由數間大企業當模範榜樣,拋磚引玉,誘發其他企業一同仿效。這一樁好事會令一些失學或失意青年,對企業產生好感而希望入職。這商業心理戰術招數,扶正了一群極有可能轉變成為危機的青年,有效地將社會的負面氛圍化為正能量。
原本是勢利冷漠的商業世界,經由睿智的領導推動下,是可以變得溫暖有情。企業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回饋已不光是捐錢的事了,施予時能加多一點心思與人情味,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