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線前執行任務的國際區急救中心負責人陳榮新,7月23日遭不明歹走槍殺身亡。讓人吃驚的是於8月15日在華埠國際區為他舉行的最後悼念儀式上,超過了800人參加了這個最後的送別行列。
自他被槍殺後,媒體對他的生平事蹟不斷報導,並以社區英雄、保護者和拯救者來尊崇他。讓人窩心和有趣的故事也都陸續讓大家知道。以下是這位謙卑英雄另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願與我們的讀者共享:
1968年陳榮新與Dean Wong成立國際區急救中心後,因Dean Wong另有他事,陳榮新成了華埠第一個一人巡邏隊的隊員,並對國際區發生的任何一個急救任務,成了第一個響應的馳援者和救助者。
一位認識陳榮新有15年的前無家可歸、吸毒和酗酒的美籍非裔 Franklyn Smith是受到陳榮新救助的人之一,在King街I-5立交橋下,他吸食毒藥讓胰腺穿孔流進肚子裡,他趴倒在泥地上不斷呻吟疼痛難忍無法走路,連呼吸或說話也都十分困難。
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都以「老總」稱呼陳榮新,Smith說當他正危急時:「老總恰巧駕車經過,撥打911,然後我們衝進Harborview醫療中心,我做了緊急手術挽回了一命。」外科醫生告訴Smith:「你一定是有個天使在守護著你,因為你肚子裡的毒藥足以殺死一般的人。」Smith說:「老總對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人都認識很深,並十分清楚我們在社區的動態。他來去無踪,但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眼前。對我來說,他不是社區/公共服務的人,他並沒有一份拿薪水的工作,他只是社區的僕人和監護者,對工作付出的激情體現在他對所有遇到的人的尊重。」
自死裡獲生後,Smith生活有了一個很大的轉折,不僅打醒了他10年荒唐流浪的日子,他開始重新做人,目前在西雅圖社區司法中心(Seattle Community Justice Center)擔任清潔工的工作,同時把生活中許多美好的日子,用來服務那些因毒品上癮掙扎的人,以此來回饋社會。
Smith曾問老總為什麼要幫助他?陳榮新的回答很簡單:「家庭,我們是一家人!」Smith在聽完陳榮新的話後,意識到「幫助」僅是一個詞,不是色彩也非屬文化,但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會時不時的需要某種型式的幫助。
幾年前,社區有些人說陳榮新從來沒有要找一份高薪職業為生的野心。消防員 Preston Bhang和當天的聽眾們分享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事。他很早就認識了陳榮新,並曾經招募他加入消防部門擔任緊急事故的消防員,因為他善於做許多事。但他的邀請被陳榮新婉拒,並表示如果加入了消防部隊,他將不得不放棄能為華埠國際區民眾服務的激情。要知道陳榮新一旦成為消防員,可以瞬間有翻倍的收入,但數十年來他僅依靠小額捐款為生。10年前一名消防隊員除了有優渥的福利外,年薪是$54,600;現在年薪是$68,000,但福利更是優厚得讓人心動。
Bhang說:「我得到了工作應有的薪金報酬,得到了穿消防制服和駕著閃亮消防車的報酬,但陳榮新在他的工作上沒有報酬,工作完後回家睡覺,沒有物質生活上的享受。簡言之,他這一生熱愛社區的大小事情,願意作出一切無償的回報。」
陳榮新對工作的熱情延伸到指導和培訓數百名義工,其中包括失去管教的貧民窟孩子。華埠國際區有許多孩子,被單獨留在家裡,因為父母都在餐館、雜貨店或服裝廠工作,每週工作高達60〜70小時。
其中一個陳榮新的「孩子」Angela Lee,感謝陳榮新對她的扶持。陳榮新教她開車和培養她為成功人生等重要的技能,他常常與Angela和其他孩子們在一起,指導他們成為有價值的社會貢獻者。Angela Lee 目前在亞洲轉介服務和諮詢中心(the Asian Referral Service and Counseling)工作。
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的執行董事Beth Takekawa,向當天的聽眾展示了硬漢陳榮新柔情的一面。在每一個母親節他總為母親寫下一個音信,另一個是在父親節。Takekawa 引述了陳榮新生前,在最後一個母親節時寫下的音信:「不管今天是什麼日子,我們都應該尊敬母親。她在烈日下的農場和田地裡長時間幹活;在血汗工廠縫製從來都買不起的衣服;在被鐵絲網圍起來難民營中養育孩子;看著親人為爭取被剝奪的自由而戰。她們為有錢人打掃辦公室和住宅,以僅能買得起的食品日夜自立供養家人;她們跪著膝蓋為別人家擦地板,當別人家孩子的褓姆,以求能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管理貧民窟住家,而這裡就是她自身生活的另一個伸展台,同樣也是一群沒有父母們一起生活的孩子,就如同自己的寫照….。看著媽媽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但仍不忘叮囑兒女們,要懂得對別人的關懷與分享,因為孩子是她的全部、是生活的至寶。」
Angela Lee 說:「再也不會有任何人像陳榮新,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