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選舉時,讀者總會期待西華報這個相對較小的報紙,要能表現得像大媒體公司,做出前瞻性的選情指南。
候選人對我們的提問涵蓋萬千,如:你會為我背書認可嗎?你可以為我做個採訪嗎? 你為什麼不和我聯繫呢?這些問題不斷湧現,候選人似乎一直想方設法的要衝進我們的報社之門。
讀者可能會認為這些來電者是美籍亞裔,事實上,許多都是非亞裔。感謝大家的關注,但對西華報而言我們實在是不堪重負的。
事實是,許多社區出版物避談政治。據2014年由 Scott Swafford為 Donald Reynolds 新聞學院作的研究顯示,低於出版 50,000份的小報,一般不願涉及選舉事宜。
作為一個族裔媒體的平台,我明白為什麼一些少數族裔出版物迴避談論政治。首先,大多數人不得不面對生存的挑戰,這意味著獲得廣告是經營關注的焦點;其次,有關許多市、郡、州和聯邦的問題,是很難讓亞裔記者全盤的了解。另外,不要忘了許多禁忌是言論自由的門檻限制,同時也是出於對政府或民選官員的不信任。
投入政治
我不是天生一開始就是個對政治感興趣的人。驅使我們考慮投入政治報導的事件是在1982年,當時前州議員吳銳廣( John En)退休,前州長和前駐華大使的駱家輝跳出來出馬投入立法人員公職選舉,那時我剛成立西華報和英文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
出版者有權影響報紙的內容,但最後仍由編輯定奪。那時我們的編輯反對報導有關政治方面的事。他說:「這對你的報紙沒有好處,移民讀者是會跳過閱讀這些關於選舉內容的篇幅。」我不喜歡聽到這樣的結論,事後證明他的看法是有偏頗之處,但這不是我要提出的重點。
投票是讓選民聲音被當政者聽到的利器。如果社區想要有一個表達聲音的出口,就必需有人去幫助開發這個聲音的管道。在組織的過程中必需加強社區的政治力,不要在乎支持的候選人是贏得或失去政治比賽,因為從中獲得的政治權力,是捲入政治參與的一種獎勵。
我們對報導政治的興趣,反映了我們授權給亞裔社區的目標。讀者用我們的報紙作為大選參考的依據,是我們得到的最大滿意和回饋。我們在初選時也同樣作出這樣的參考依據,但由於太多的候選人和競爭角逐項目,我們遺憾真是不能全力以赴面面俱到。
背書的後果
10年前,我曾批評亞裔社區有「雙重標準」。當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沒有背書喜愛的候選人時,社區沒有一個人有任何呱噪之音。然而,當我們做了背書的報導後,社區卻表現出不滿。
現在,我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待遇了,這是因為社區感到與西華報有濃濃的鏈接,與我們共同分享大家的情緒,這意味著讀者與我們關係密切。我認為出於這樣的反應是《鍾愛條款》的表現,是社區各界對我們的關心,在乎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無話可說只有深感欣慰,因為更重要的是大家覺得自己是西華報的一份子。但有時當社區把兩位候選人相互對抗時,往往也造成我們處於困難的境地,如 2013年 McGinn和Murray的市長角逐,以及2012年 Inslee和McKenna的州長之爭,我們寧願不作任何推薦。
社區人士對他們首選候選人的熱情讓我感動,然而我們不需要增加劃分社區的火力,造成互相攻訐的後果。我們不希望社區分化,所以這時我們的決定是不提名認同。是的,西華報的大門永遠是為大家敞開,我們歡迎候選人接近我們。但是,首要條件是必需先做好功課,和我們的社區領袖談談政見以得到認可的背書。
當大家坐下來見面時,作為候選人的您,需要告訴我們您對我們社區要做到些什麼的清單?如果您身為候選人,卻不知道這些亞裔社區領袖是誰?那麼請您不妨事先做些公關和了解,作為政治候選人培養與亞裔和少數族裔社區的關係,是永遠不會嫌太晚的。
過去也有某位候選人,在私下與我們會晤後,改變了我們的抉擇。
亞裔候選人
在過去,已有少數美籍亞裔參加競選獲得擔任公職,我們不得不造勢,讓讀者對選舉產生興奮熱情,現在不僅亞裔候選人的人數增加了幾倍,而且候選人在華州的分佈,已從過去的4個城郡區,擴展到6個城市或地區,甚至有亞裔對抗亞裔爭取角逐的勢態。一位亞裔領袖說:「白人與其它族裔在政治上的角力,已歷經很長一段時間,作為美籍亞裔的我們,不也應該要急起直追勇猛前進嗎?」
現在候選的亞裔美國人已懂得如何去參政。當我要採訪他們時,有些亞裔候選人會回應:「請與我的競選經理定時間表。」候選人有屬於自己的溝通工作人員、募款成員和義工委員會等這些結構和組織。競選公職不易,我們對這些有組織的候選人給予高度評價。
感謝您們有為市民服務的膽量、信念和承諾。無論是贏是輸,我們依然為您感到驕傲,因為重要的是您勇於嘗試而不輕言放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