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辦報學習如何將掙扎化轉為奇蹟
平面印刷報紙仍能存續嗎?
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於1994年,在過去稱為Edgewater Inn,現在稱為 Edgewate Hotel 舉辦的編輯會議上,他以主講嘉賓的身份,向一群編輯表示,平面印刷報紙仍能存續那是絕不可能的事,他說:「我給你們12至15年的時間。」的確,在過去的20年,平版印刷報紙在全美和海外垂死的已不計其數。
下一家關門大吉的情況無時不在,困擾的趨勢仍持續不止。華州報紙出版商協會(The Washington Newspaper Publishers Association)近日送來好消息:據《媒體生活雜誌-MediaLife Magazine》披露,印刷報紙事實上有反彈復興的趨勢,2015年11月較前一個月的廣告支出有16%的漲幅,是半年來的最大漲幅比率。
然而,具體反彈的表現並沒有減輕我們的掙扎。每個星期,我仍覺得自己是向無情的戰鬥,從沉船中奮力升起,讓報紙得以付梓發行。
但是,沒有人會在意我們是費了多少心思去面對這些困難。因為我們的中文版西華報及英文版NW Asianweekly,從沒有錯過任何一期,到今天已經發行了34年。我的朋友說:「為了守住這兩份報紙,你已經做得十分不錯了。」
在急浪暴風中,令人吃驚的是員工和我並沒有失去任何一吋對報紙的激情,也沒有失去我們對社區的承諾。我在努力建設再建設中,同時也建設了自己的公司和社區-- 在這樣的過程中繼續給予回饋並仍熱情有樂趣!
也許我是有點阿Q精神!或者也許不是?
我的一位競爭對手說:「我比較喜歡看你的報紙多於自己的報紙。」哇!這意外的肯定和真誠的讚美,讓我感到感激和興奮的喜悅。
每週四上午是報紙發行日,看了我們中英文的兩份週報,從裡到外感到喜悅和自豪。最終的成果顯示著我們每個星期是多麼的傾注著用心、汗水和淚水,我們為社區是多麼地全力以赴並奉獻所能。
有人問, 「你的5 年計劃是什麼?」或「將來由誰來接手?」我沉默以答,因為至今我還沒有任何線索浮出台面。
報紙是「非營利性」?
在西雅圖威斯汀酒店(Westin Hotel)舉行的會議上,一位坐在我旁邊的人說:「你讀了費城問詢報(Philadelphia Inquirer)賣給了一家非營利組織的報導嗎?」。坐在附近的另一個人嘲笑著說:「我想報紙在過去10年已經是『非營利性』了」。
2006年費城問詢報價值超過5億美元,現在市值已經縮小到幾乎是5,000萬美元。相對於問訊報的收入縮水,我們尚未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可能沒有增長的收入,但卻是準時付出員工的薪資,沒有人擔心下個月的薪水無從著落。在經濟困難時期,一些競爭對手是不支付家庭成員在報社工作的薪資,但我是照付。我不會免費用兒子,卻是寧願削減自己的薪水。
我們拒絕削減的一個領域是在這兩份報紙的頁數上。 中文西華報每週保持32版,英文NW Asianweekly 維持在16版。為降低成本,我們大可以選擇較少的報導,大可以有較少的彩頁印刷,但如果連我這個出版人都「拒絕」自己的報紙,我們怎麼可能期望讀者會把它撿起來呢?
是的,拿到廣告是愈來愈難了,勞動和分銷成本也上升。幸運的是,儘管有障礙,一個新的現象已經在過去的幾年裡浮現。
神奇的粉絲
面臨的挑戰是:西華報沒有銷售團隊。我們甚至沒有一名全職的銷售代表,這是和許多族裔和主流媒體不同的狀況,它們銷售人員往往比編輯部的工作人員更多。
然而,在我們30週年後,我注意到潛在的廣告客戶愈來愈多的來找我們了。
有些是我們的粉絲、有些是陌生人、其他一些是公司行號,包括一些全國性成功的亞裔廣告公司。感謝上帝!它一定是對我們30年辛勞的獎勵。
社區日裔領袖(Al Sugiyama)曾經問一位非營利組織的董事:「你向NWAsianweekly買廣告嗎?」他建議這位董事每年至少花$1,000去買物超所值的廣告。如果每一個亞裔非營利性組織,一年只要花$500的廣告費登我們的報紙,那麼我們將能維持起碼的營運狀態!
Al的觀點是,社區需要西華報和NW Asianweekly作為喉舌,不應該把我們的報紙視為是理所當然的服務,她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少數族裔媒體需要更多像她這樣的人。另一組我要感謝的是宇和島屋,整個35年一直在我們報紙上登廣告。這是多麼美好的紀錄!有這麼多人一直支持我們,值此生日之際,感謝所有我們的粉絲們。
奇蹟演出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週報是從頭版沒有動態新聞報導而手上只有幾個廣告的噩夢開始。永遠的挑戰是:我們如何讓32頁的報紙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報導和有趣的信息!
每期報紙的後面都是一個個的故事,故事是從開始到結束,我們塑造不可能的事,並創造出它的可能,並使之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之外!
報導10大
就拿去年12月來說,西華報為什麼會想到以10大的報導方式,作為當期報紙的內容?因為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沒有任何新聞、也沒有廣告的艱苦戰鬥,又恰逢員工要渡假。為了填補頁面,要不就是選擇以作家為墊底的內容、要不就是選擇由編輯挖掘無關的內容和照片。但我反對出版漫長乏味的內容。如今,讀者是沒有時間去閱讀一些無關己的文章,他們希望能讀的是能鏈接到有關他們生活的一些訊息。
而我們的英文版NW Asianweekly採用年終作總結的方式,賦予一切能想到的10大作為內容,從亞太裔(APA)名人、到運動員的成就。我們不只是這樣做了2個星期,由於內容豐富還連續登了4個星期,那些亞太裔的成就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就是正在報紙要付印前的每個週二和週三,我的一位員工說,似乎「幸運從天上掉下來」。多位有著10年以上未踏進我們辦公室的人,會突然敲門提供廣告。不是支持我們的人, 也出現在眼前, 送給我們商機。我的下巴瞬間幾乎要掉下來。我很困惑,我們是做了什麼,竟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
當沒有廣告,我們就創造機會。而不是像《紐約時報》去廣銷自己的報紙,我們是去辦活動!對其他媒體而言,這個方法聽起來十分愚蠢。我們成為某個事件組織的引擎者,但我們樂在其中,而我們需要的是能想出一些好的點子。
儘管辦活動不能有100%的利潤,但它有很多樂趣去滿足大家,並一起帶動了我們的社區,同時也會激發出另一些的點子。無心插柳的結果是潛在的廣告客戶露面了。在我們舉辦的活動裡,幕後彰顯的英雄是一個雙方互贏的局面。多年來由我們出面舉辦的活動已日漸壯大,但我仍然驚訝看到一些人為爭取我們的頒獎,遊說希望能進入我們的提名榜單內。
員工的挑戰
報紙除了普遍缺少人手, 自2010年以來,我們每年都會有人事上的變動。原因很明顯,那就是工作過度勞累但薪水不高,致使乏人戀棧。對我們來說是個困難的狀況,但我很高興的是,在經過我們報社的培訓後,她們目前都已經找到了好工作。以英文版的前主編 Charles Lam為例,目前在紐約NBC數位媒體的職場工作。西華報的前員工Ina Lei 參與我們舉辦活動中的策劃和現場助理,去加州入學後就主修活動管理科系,讓她能找到學習方向並學以致用。
感謝上帝,西華報有些員工已經與我們共事幾十年,看著員工成長是令人滿意的。我還記得一些人來到美國,深受到語言障礙之苦,又沒有一技之長維生。但是,他們的學習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公司,而員工也激勵著我的每一天。為了生存,我們的團隊是多能多技的,我們是通才而不是專家,這就是我們的報紙如何能活到34年的不二法門。
我們可能沒有明天,但我們擁有的是現在。不管是多麼的接近斷頭台,但兩份報紙每週能出版是個恩賜的禮物。如果讀者有讓族裔媒體更成功的方案和想法,請告訴我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