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當生活中有人 向你說 「不」時

June 24, 2016 by Bonnie Zhou Leave a Comment

《面對拒絕,無所畏懼》是我最近在華盛頓大學畢業典禮演講的主題之一。

在生活中可以說我有太多被拒絕的經驗,有趣的是,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項祝福。從中我學到的經驗教訓是什麼呢?那就是遭到拒絕只是表明我願意去承擔風險、敢於嘗試新的東西,並嘗試做不可能的事。

和一些作家和 演員談話,他們一定會告訴你,他們經常被拒絕。事實上,許多作家都用拒絕信作為寫作材料的靈感。他們把這些拒絕信貼在板上,提醒自己尚有工作需加強需待做。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會感受到被拒絕的痛苦,他們只是承認這是人生重要旅程的一部份,收到的反饋經常能幫助他們能獲更接近達到目標的機會。對於演員來說,愈多的試鏡,就愈能展現出更好的技藝,從而能有更接近被聘用的可能性。

我記得到大同飯店(Tai Tung Restaurant)要求登廣告的情形,那時我才開始創辦西華報並不認識老闆陳先生,只知道該飯店生意相當不錯經營的很成功。令我驚訝的是陳先生對我說:「不需要,我生意很好,30年都不做廣告了,現在幹嘛要登廣告?」但在我離開之前,他居然買了廣告,甚至付了廣告費。

什麼是「不」的真正含義

11朋友說「不」是開啟溝通的道路。

「不」不是表示永遠的「不」,它只是意味著「不是現在,因為沒有足夠的信息。」或「告訴我們更多相關的事。」

有時,當別說「不」時,只是不知道你的建議和看法是什麼、或不知道都在談論些什麼,只是想讓你不要去煩他們,快點兒從他們的後面離開。

在西華報經營的幾十年來,我收到了無以計數的「不」,但從「不」的開始轉成我和很多人有了長期的夥伴關係和許多有益的項目計劃。

被拒絕後會發生些什麼?

當別人向你說「不」後,你是否還可以微笑以對?這很難,是吧!仍然可以和他們成為朋友嗎?當然,你可以,也是你應該這麼做的。

不要往心裡去想這個「不」是什麼意思。這個「不」只不過是對你的看法表示「不」,而不是針對你這個人。

改變別人從拒絕到接受的過程是需要韌性和毅力,必需做些功課去知道你是和誰在打交道。

由「不」轉「是」

你是否知道許多「不」的信件實際上是套用信函(走形式的信)嗎?當我大二時申請從俄勒岡(Oregon)轉學到華大時,我收到了一封像這樣的拒絕信件。信中說,我需要等候直到我完成大二的課業。要我等待,這可不行!但如果你是那些輕言放棄的人,就會把信丟進垃圾筒,事情就會因此而結束。

12不要輕信你讀到或聽到的事,必需要去確認一下事實的暗示。在頁面的底下有一小行的字(有人會輕易錯過)說,如果我不同意可以提出請願。這一小行字瞬間給我帶來了希望,我提出了請願信。然後在5月我收到另一封信,要我寄去春季學期的成績。在6月我拿到錄取通知書。事後看來,華大正在測試我的決心。凡事總是有彈性的空間,和我一樣藐視賠率的人,就可以得到想要得到的成果。

只需更用力的去敲門。如果在努力爭取後仍遭拒絕,至少會找出為什麼的原因和自己的弱點。

拒絕的教訓

如果是發短信或送電子郵件,別人通常是很容易向你說「不」的,但如果是面對面的交談,一般是較難被拒絕。

經過千多次的遭拒後,我可以分辨是否這個「不」的真正含義是「也許」的意思;或是我無需再去費力追求一個確切的不可能敗部復活的「不」。在此我不和大家分享我得到多少的「是」,即使它似乎一開始看來就是一個絕對死定的「不」。

由「不」到「是」,已讓我為社區做出了許多不同的改變。許多次我把事情做好,實際上很多時候往往是超出了我早先的預期。

現在當我不得不說「不」時,我學著親切的表達我的態度,或者我盡量想辦法去幫助,即使這不是當事人適切的要求。

13

向CEP學生致畢業詞
6月1 1日,我向華盛頓大學社區、環境與規劃專業(Communit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簡稱CEP)的應屆生致畢業詞,這個專業是城市設計與規劃的一個科系。

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一個獨特的專業科系。學生有很大的權力,對自己想學什麼有發言權,可建立自己的主修內容,甚至對我作為他們的畢業致詞發言人都投票作決定。

晚餐有200人出席,我喜歡這樣的狀況,這是個非常私密和親昵的時刻,畢業生可以彼此介紹,父母和朋友們都喜歡這樣的安排,整個儀式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而華大的畢業典禮往往卻要進行5個多小時。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首要

Reader Interactions

留言 Cancel reply

您的電郵地址將不會顯示在留言中。標有*的為必填項目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華盛頓大學派對 5月2日(下午6點到10點)。3655 Walla Walla Road in Seattle. ASUW Shell House旁邊的Montlake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活動訊息

削減健康預算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審查的白宮預算官員的一份備忘錄,川普政府計劃削減大約1/3的聯邦衛生預算。每年從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削減數百億美元可能會導致取消數十個專案,包括農村醫院和州辦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