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輯部)以往閱報時,因為媒體有著良好的公眾信譽與新聞責任,讀者基本上都不會也不用懷疑報導的真實性。唯時至今日,由於社交媒體發達,這些新電子媒體為了嘩眾取竉,增加讀者粉絲群,就不擇手段自造似模似樣的假新聞,混淆視聴。
前陣子當美國總統競選期間,網絡上已出現很多不盡不實的新聞,希拉莉競選落敗後,馬上在網上連續發出她與克靈頓離異的消息,言之鑿鑿。最糟的是新聞還經過翻譯成為不同言語版本,拜先進電訊科技所賜,消息馬上傳遍世界各地。
本地新聞有時還有機會求證平反,但無遠弗屆去了異國的假消息,要再更正就難。造假成功卻欺騙世人,難為當今的讀者們在閱讀新聞時都要打起精神,要懂分真偽才能不致被騙被愚弄;這真教人多累!
名人被鎖定為造假新聞主⻆是因為他們有名氣有可讀性,可以增加吸引力點擊率;但平民百姓家也成為捏造目標卻是無辜。本地一個家庭有親人逝世,死者卻被社交網站炒作大造假新聞,居然還引用本地的百年老號媒體作為新聞來源的一部份,如此無良與不負責任的捏造者,實在令人髮指。
德國與歐盟已討論嚴懲散佈假新聞的社交媒體,維持新聞正義。美國雖然崇尚言論與新聞自由但也應求實,不能對造假新聞者不加追究,破壞了新聞自由的真正意義與新聞工作者的尊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