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2日,在李恆達來美並決定簽約美國西北芭蕾舞團(PNB)的半年之後,我持著西華報的合法工作簽證H-1B落地西雅圖。其實來之前並沒有精心策劃過要來此工作,而是因為我做為李恆達的太太在申請來美探夫時第一時間遭到中國文化部有關部門拒批,理由是「李恆達都沒回來你還想走?」最後只好改道由好友劉豐琪先生拜託好友——西華報社長——吳靜雯女士幫忙以H-1B簽證曲徑來美。
李恆達當時做為第一位華人芭蕾舞者簽約PNB一直是本地的熱聞,經常能在Seattle Times、Seattle P-I、Seattle Weekly等大報上看到他的大幅報導,甚至是雙開版的巨幅照片。其中本地華人最早的報紙《西華報》也是報導連連,本身曾跟隨劉豐琪先生學過中國民族舞蹈的吳社長,也一直關注和追蹤著華裔青年舞蹈家李恆達在美的創業之路……由於李恆達的關係,我也自然而然地得到吳社長的一點「小灶」,比如約我寫一些文藝方面的專訪和特稿及社區新聞等,像《大導演吳天明》、《金馳音樂會》等都是那段時間的產物。對於來美前就在中國唯一的舞蹈報《舞蹈信息報》(現更名《中國舞蹈報》)任記者及責任編輯的我來說,西華報對我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當被問到「你願意學習電腦打字嗎?」的時候,早已是心潮澎湃立馬表態了。心想,只要能和我喜歡的文字在一起,讓我幹啥我都願意!
來美兩個月後,我第一次進當時位於八街的西華報社時,感觸還是蠻多的……盡管我離開北京時,剛進入九十年代的中國還沒有那麼的發達,但走進西華報並開始工作時,仍會感嘆華人在外創業的艱辛!當時已有9年歷史在大西雅圖地區很有影響力的西華報,座落在中國城一處不足百平米的老房子裡,房中還隔出一個小二層,樓上是英文版(現在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樓下靠裡間有一台手動鉛字排版機及一排排的鉛字。Mary,一位來自香港的當時唯一懂鉛字排版的員工,正在卡嚓卡嚓地照著稿子在那裡碼字,西華報從82年創刊每週十幾版的文字就是這樣一個鉛字一個鉛字碼出來的。
我被分配在靠近門口的一台電腦前開始練習繁體字的倉頡輪入法。那是一台第一代蘋果一體機,屏幕大概只有9吋大,很多功能還停留在黑白顯像,但我卻做得津津有味!畢竟我離開北京時報社還沒有用電腦,而且有機會學習一種新的技能在我也是一件很興奮的事。原計劃第一個月我的任務就是練習倉頡輪入法,但是從第二個星期開始,我練打字的內容已經陸續變成了「分類廣告」。繁體字對於12歲就看豎版《紅樓夢》的我來說也不是問題,所以很快就駕輕就熟了。
當時在報社唯一可以電腦打字的是來自香港的阿蓮,但她主要是負責報社很多事務上的工作以及報紙的「分類廣告」部份。我從此就一邊練習操做電腦和打字一邊幫忙做一部份「分類廣告」,很快就開始打新聞稿,然後又開始了在PageMaker上排版製作商業廣告及新聞版面……
就這樣,我成了當時唯一一個能在電腦用中文打新聞稿的人。當我在西華報工作第2年,迎來她的10週年報慶的時候,我們的電腦打字及簡單排版(當時還是將打好的新聞印出來再剪下來貼在版樣上)已經逐漸取代了一半以上的鉛字排版……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之後,我和我的新同事,來自台灣的南茜一同攜手努力,鉛字排版——一代印刷業賴以生存的操做技術在西華報就宣告結束了。
我,也可以自豪地說,在西華報成長的過程中,我見證了她的歷史性演變,並是那個第一個嘗試在電腦上打中文並排版的人!這期間應該感謝的是一直輔佐夫人前行、為報社的更新換代立下汗馬功勞的George,吳社長的夫君。想想如果不是他在一開始教我了解和使用電腦系統指導我學習打字,以及十數年來不斷地引領我們跟隨著數碼業日新月異的變化前行的話,哪有西華報的成績,哪有我的今天!
接下來的10來年裡,我和報社的南茜、阿蓮、編輯司徒洪、宋曉男(當年一進報社遇到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說國語的同事,來自北京新華社,才華橫溢、文筆流暢,在報社工作期間打過無數他的手稿)、莫尼卡、Kelly、Rebecca合作愉快,共同努力。那裡不僅是我在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東家,也是見證我的家庭與恆達舞蹈學校一步步走向繁榮的堅實後盾。
吳靜雯社長是讓我敬佩的傑出女性,她的功績是有目共睹,她從大學期間投身報業創立西雅圖第一份華人報紙,從此便把畢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報業及為亞裔吶喊中。她帶領的西華報能在電腦昌行數碼遍地各大報紙紛紛宣告停業的今天,依舊傲然屹立,紙製版與網絡版齊頭併進,仍然引領著本地華裔報業先鋒。不僅如此,她的功績還在於其思想與主流社會的溶合、為亞裔群體尤其是女性發聲、為青少年教育出力……她無愧於半世紀以來華裔女性在美國創業史上成功的典範。
西華報是我工作過15年的地方,是我心目中的凈土,是大眾的喉舌,是華裔的代言,值此西華報走過35年之際, 由衷地希望她愈來愈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