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女權主義先驅李美步(Mabel Lee)照片本年3月出現在曼哈頓街邊「連結紐約市」(LinkNYC)多功能顯示屏,為紐約市立博物館新展「超越選舉權」(Beyond Suffrage)在全市範圍內展出一部份,而華裔移民更是將其視為華裔女性走向主流的重要體現。
紐約市立博物館的「超越選舉權」展覽是為紀念紐約100年前為獲得投票權、廣泛參與政治而努力的傑出女性,這些女性為紐約女性參政發聲奔走做出卓越貢獻值得歷史銘記,展覽中除了文件、文物、照片、視聽材料外,還與「連結紐約市」合作讓這些女性的面孔被紐約民眾所認知。
亞裔民權運動記錄者、華裔攝影師李揚國表示,紐約華埠郵局也以李美步命名,希望更多移民子女認識李美步,在當時充滿風險的環境下,李美步不畏困難推動婦女權益和華人權益為人敬佩。以後華埠觀光團介紹華埠景點時就可以加上她的故事,讓大家認識到華裔女性早在100年前就已經活躍在美國民權運動舞台上。
李美步生平
李美步年輕時就立志社會改革,更是哥倫比亞大學首位華人女博士。要說到李美步,要從她的牧師父親李韜說起。李韜在1910年代華埠堂口混戰時,於宰也街「血腥之角」(Bloody Angle)一處建築的二樓開辦「晨星書館」,成為當時重要的華人社區服務機構,提供英文班、中文班、主日崇拜、健康資訊、法律諮詢等,後來成為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但李韜1922年因調解堂界糾紛,隔年悲憤過度去世。
李美步原名李彬華,1896年出生於廣州,是李韜的獨生女。她在1913年中學畢業後,獲得庚子賠款獎學金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從小就相當聰明辯才無礙的李美步,1918年取得哥大經濟哲學博士,是哥大校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女性。李韜去世後,李美步放棄回中國高就的機會,延續父親遺志留在華埠並奉養母親,並出任浸信會晨星書館主任。
她在紐約唐人街服務僑界數十年。在女性普遍在家度過一生的時候,她追求學問並勇敢爭取華裔婦女的選舉權。為改善社區,她不知疲倦地為唐人街的居民開辦課程,如木工、電台、打字等。她曾於1917年5月在紐約組織遊行為華人和華裔婦女爭取選舉權。
李美步雖然在美國長大,但仍心繫中國,與同窗同學一樣抱著日後歸國做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她的博士論文研究中國先賢對農業經濟的思想,探討富國利民之路,由哥大編入《中國經濟史》。李美步終生未嫁,於1966年病逝,享年70歲。
胡適的紅顏知己
胡適比李美步大五歲,他考取庚子賠款獎學金後,1911年到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就讀。他所著的「胡適日記」中曾經寫到:「夜在會之女子開一歡迎會,極歡。女子中有數人尤倜儻不凡,如廖、李、江諸女士,皆其尤者也。」其中的「李女士」指的就是李美步。
1915年,胡適轉到哥大哲學系,跟李美步成為同系同學,兩人交情頗深。李韜過世後,李美步想要為父親建立紀念堂,於是從朋友、僑社等處籌經費,其中更有胡適的一分力,後來才買下位於披露街(Pell St.)21號的樓宇,在1936年成立李韜紀念館。
之後胡適在各國講學、遊歷時,曾寫了一封英文信給李美步,以「聖女」(My Dear Saintly Lady)稱呼她。信中寫到:「親愛的聖女,自從離開紐約以來,心中想到給你寫信……」但是他對李美步在華埠開一間小教會的決定,似乎認為有些大才小用,信中更指出:「總之,這個堂所不應該僅僅作傳揚福音和做禮拜用的,而應該是一個為教育社會服務、衛生、文化以及民事服務的處所。」
後來,雖然李美步致力於服務社區,而胡適在政治及學術界叱吒風雲,兩人為了不同的目標奔波,但據說李美步經常會在教會主日崇拜時,提到胡適對紀念堂的貢獻。
李韜紀念堂於1936年落成,胡適更題了「紀念館」三字,雖該紀念館後改名為中華第一浸信教會,但胡適的題字至今仍掛在大門上,教會裡也收藏著許多胡適的墨寶。郵輪抵達上海後,胡適為紀念堂選購了一批中國古典文學書籍,全部費用一千美金由孔祥熙捐贈,這批書籍趕在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前夕寄到紐約。
胡適親筆題寫了「功不唐捐」四個字贈送給李美步,意為付出的辛勞不會白白浪費,這幅字同近百年前的黑白照片一起掛在教會二樓牆上,而胡適當年贈送的部分書籍,還堆放在隔壁小儲藏室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