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Lei Pei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May 4,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Emmanuel Macron和妻子Brigitte。

極右派、極左派、中間派,這是法國選舉的最後一個分界線。自美國近期的總統選舉以來,我對思想政治感到厭倦。我唯一的新鮮視角不是法國女總統候選人雷朋(Marine Le Pen),而是她的對手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讀者是否很驚訝,支持女權主義者的我,為什麼我這篇博客的重點是根植於男人而不是女人?雷朋是極右派、反移民的政客;馬克宏屬極右偏中間派,以親歐和親全球化為施政網領,都是這些政策的先行者,也都同樣面對著5月7日的總統大選。

歐盟粉絲們慶祝了馬克宏第一輪的勝利,但還有一個消息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選民接受了他與一名大他24歲的女人結婚,他這位大齡老婆並沒有阻斷支持者對他的熱情。當我聽說他們夫妻年齡有這麼大差異時,我以為我聽錯了。不!這是真的。馬克宏現年是39歲,妻子Brigitte是64,當他15歲時,她是他高中的戲劇課老師。

馬克宏必需克服很多障礙才能和他生命的摯愛締結連理。這表明他不是一個不安全的人,而且他對伴侶的成熟感到欣慰。他對女性的價值觀不是基於外貌的吸引或青春年華。當他18歲時,他告訴Brigitte他要和她結婚,這顯示出他追求自己夢想女人的決心和勇氣!

愛情是不應該以年齡來定義。但是社會不成文的常規則另有看法,特別是當一個年輕人愛上一個已婚老婦人時。一些馬克宏的對手一直在攻擊他的婚姻,不僅是因為他妻子的年齡,而且因為她和馬克宏一開始的關係。

 

總統川普和第一夫人 Melania Trump。

呃!為什麼沒有人攻擊總統川普,他的妻子Melania 比他小24歲?此外,這是他的第3次婚姻,他早年的婚姻也有和其他女人勾搭的事。過去,保守派將這些不當行為的人會釘在十字架上。但是,在2016年的選舉中,川普的粉絲們只是選擇去故意忽視他這些缺陷。

當女人是年輕男子的老伴時卻會遭到指責,反之不然,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社會對馬克宏和他妻子這樣的夫妻不以為然。所以首先他們對兩人的關係保持沈默,他們在2007年結的婚。

在亞洲文化中,年輕男人和老婦在一起是一個可怕的禁忌。我在傳統的家庭中被撫養長大,對這樣的夫妻關係,我的親戚常常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是不會白頭偕老的。我父母反對我弟弟約會老年婦女,我約會比我小的年輕男士,對不服從父母的看法,我們都害怕去做。

馬克宏是Brigitte 7個孫子的繼祖父,得去撫養別人的孩子,照顧別人的孫子,這會讓我媽發瘋的!我的姨會嘲笑的說:「拜託!她(Brigitte)看起來像他老媽,那些不是他真正的孫子。」但卻較少的人會形容一個女人的老公像是她的老爸。

 

演員Hugh Jackman和比他大13歲的妻子Deborra-Lee Furness。

在今天,有個年紀大點的老婆是很實際的作法,女人至少比男人多活5年,每4個寡婦中只有1名是鰥夫。

但是, 夥伴間年齡有24 年的差距,也是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把生兒育女是婚姻需考慮的一個因素,那麼年齡差別就是一個挑戰,特別是當女性已經過了生育年齡時。

 

法國人關心的僅是候選人的政見,不太在意總統的愛情生活,他們熟悉前總統薩科齊(Sarkozy Nicolas)的三角戀愛和其他女人勾搭的事。他和妻子離婚後在總統任期內和一名模特兒結婚;而現任的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為了一位年輕的女人與長期的伴侶分手了。

 

讀者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我在本期的博客上,談論法國總統競選的肥皂劇。我想傳遞的信息是,我們應該要有開放的態度,接納年紀較小的男性和年齡較大的女性可以約會或是結婚,判斷一個人是通過他/她的智慧和經驗,而不是他們的年齡。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Brigitte, 奧朗德, 川普, 年齡, 第一夫人, 薩科齊, 雷朋, 馬克宏

華埠,蛻變是規律!

May 4,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長久以來,華埠是海外華人聚居發展的歷史見證。很多人都視華埠為歷史博物館。為了保留歷史真跡,大家捨不得拆它一磚一瓦,總希望把它的實體與
精神面貌凝固起來,以求不變。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最近西雅圖市府倡議華埠國際區向高空發展,馬上又觸發了很多人的愁緒與擔憂,恐怕本區特式與文化會被滅於城市發展步伐中。

發展是好事,它帶來希望與新動力,總比困在死胡同內優秀。在西雅圖華埠週邊的市中心與工業區一早都動起來,如果這片緃橫都不超過十條街的華埠國際區抗拒發展,最終就成為西雅圖繁華鬧市中的釘子區,空置的店舖會越來越多。

華埠國際區內早已有多楝不能拆掉的歷史文物建築;區內也有幸存在一楝國家認可的歷史寶物「巴拿馬酒店」;當然西雅圖亞裔們更幸運地擁有一間展示本地亞裔珍貴發展歷史資料的陸榮昌亞洲博物館;從歷史與文化⻆度而言,西雅圖市早已將這些亞裔文化墨寶真跡,穩當地保存下來,大家不用怕自己的根會被拋掉遺忘,令下一代難以追溯。

目前在華埠國際區內變數最大的應該是人口與商機。人口老化是華埠的基本問題,如果再沒有新發展,新住房,新商機,這是很難去改變華埠未來的命運。眼看華埠的小商戶,勤奮幹活,找生活不難但也撐得不容易。亞裔移民有得天獨厚的生存能力及逆流而上的精神;對於能創造新一片天的發展,又何足懼。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博物館, 巴拿馬酒店, 華埠, 蛻變, 陸榮昌

華州廣州廣府會會址落成及世界廣府人聯誼總會華州分會成立 典禮花絮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典禮, 廣府人聯誼總會, 廣府會

老年人對社會的經濟貢獻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南希

目前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多數人可以期望活到60歲以上,到2050年世界60歲以上人口預計將增加一倍,上達到近20億人。所以全球社
會都正面臨著一連串與人口老化有關的挑戰,然而這些挑戰卻經常被看作一種造成對未來世代負擔的社會與經濟危機,這是由於不少人只關注在老年人口帶來的社會成本增加,以及老人造許多負面問題取向的看法,因此把老人當做社會負擔而非社會資產,相對忽視老人對整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福祉的貢獻。

人都會老,都會一步一步邁向中年、老年。但老人可不是只會坐著等待生命終結,其實他們對家庭社會有
許多的貢獻,尤其是對社會經濟的貢獻更是不能忽視的一群生力軍。

 

做無薪義工 節省政府支出

老人以作為工作者、家庭成員、志工和照顧者等各種方式來貢獻家庭和社會,並對社區與社會資本做出普
遍貢獻,這話怎麼說呢?

因為這些老人會透過自己對其他家庭的其他成員以及廣泛社區的非家庭成員提供實質的財政貢獻。如果不是老人的無給工作,至少某些照顧供給的成本就必需由政府支出。因此在我們不僅關心老人的成本負擔時,也需考慮老人無給工作所帶來的正面貢獻與節省下的成本。隨著老年人口規模的增加,他們貢獻的總值也將增加。譬如說,志願服務日益被認為是一種生產活動,而且可歸屬成一種經濟價值。根據學者估計澳洲65歲以上老人每年貢獻的無給照顧與志願服務工作約390億元,如果把55~64歲老人也算進去,那麼,這類貢獻增加到每年745億元。

 

提供醫療實踐中的技術創新和成本回收

雖然大多數老年人最終會經歷多重健康問題,但老年人不是導致衛生保健費用的最明顯因素, 也不意味著要依賴他人。例如, 美國曾有一段空前的人口老齡化時期(1940-1990年),其間,老齡化導致衛生支出增長了約2%,而醫療實踐中的技術創新卻達到51%。

舉例來說,日本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2015年時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口佔日本總人口26.7%,遠高於全球平均的約8.5%。於是日本科研單位在今年底將推出穿戴式復健機器腳,協助半身癱瘓的病患行走,這款機器腳將以租賃方式提供給醫院等醫療照護中心。而隨著全球人口老化,未來市場對類似功能的機器人的需求勢必也會增加。

這款機器腳名為WelwalkWW-1000系統。該裝置專為因中風等病症導致下半身嚴重癱瘓的病患設計,病患套上Welwalk後,機器腳會包覆其大腿、膝蓋、腳踝和腳掌,協助病患行走。研發單位將100套機器腳系統出租給日本的醫療機構,租金包含第一次租賃時需支付的100萬日圓(9000美元)以及35萬日圓(3200美元)的月費,從而回收了研發的成本。

 

創造高消費高消遣的經濟價值

在英國老年人通過納稅及消費支出和其它經濟上有價值的活動、做出的貢獻價值近400億英鎊,超過了用於他們的養老金、福利和衛生保健的綜合支出,到2030年其貢獻值將上升到770億英鎊。

即使在日本這個唯一60歲以上人口超過30%的國家,也有證據表明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非常有限。雖然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證據較少,但這些環境中老年人的貢獻也很大。例如,在非洲肯尼亞小農戶的平均年齡為60歲,這對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據中國老齡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經佔到全國旅游總人數20%以上,2015年老年人走出家門旅遊有8.24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
達4次。老年人已經成為中國旅遊市場重要的一環。旅遊已經成為銀髮族退休生活中最大的消遣方式,省心省力,服務周全的跟團遊成為老年人出行的首選佔比超6成。

且中國老年遊客已經不是一味追求低價。根據產品預訂數據顯示,老人較年輕人要求要住得好一點、餐標高一點、行程舒緩一點,服務周到一點,但
同時又具有更高性價比的4鑽產品成為老年市場首選佔比40%以上。子女也將送爸媽去旅遊作為重要的「孝親禮」。

老年人不需再為養兒育女花錢,他們甚至可以為下一代的養兒育女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有不少的老年人經過一生的奮鬥,手頭上反而比年輕時寬裕,花
錢上不再斤斤計較,而且也願意多為自己花費,在購物等行為上反而成為高消費高消遣型的經濟幫手。

 

創造工作機會

如果沒有老年人口,許多工作也相對的消失了。如針對老年的科研單位、藥廠、醫院、養老院、保險業、衛生部、社區服務部,居家護理照顧等機構
的工作人員將沒有工作。所以老年人對社會在經濟上的負擔,相對的也成就了社會經濟的成長和保障,這種互贏互利的的方式,正是老年人對社會經濟不可否定的重要貢獻。而這些龐大的產業有不少是因為老年人口的需要而孕育開發和創造的。其實人口老化不僅提供老人各種機會,也提供社會許多機會。

公眾輿論大多將老年人視為公共支出和經濟增長的負擔,改變這種關於人口老齡化的負面言論,讓老年人所具有的巨大能力成為社會經濟脈動不可或缺的角色。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工作機會, 旅遊, 社會, 經濟, 義工, 老年人, 醫療

墨瑞和麥格因重新配對角逐市長 為此亞裔社區的動機發生了變化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2013年市長墨瑞與亞裔支持者。

西雅圖現任市長墨瑞(Ed Murray)打算連任的平靜政治氣氛,突然變成了一場噩夢。

首先,《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Times》在4月9日發表了長篇關於他性虐待兒童指控的文章;4天後《泰晤士報-the Times》發表了一篇社論,告訴他不要競選連任。然後,最近的一個重擊則是他的對手、前市長麥格因(Mike McGinn),剛剛在4月17日宣佈要挑戰競選墨瑞的市長職務。

可以預見的是8月1日的初選又將活絡有趣起來。在2013年的選舉中,支持麥格因的選民裡,有部份是非常強大的亞裔美國領導人在支持,當時在已逝的華盛頓州立法委員日裔 Kip Tokuda的幫助下,曾經遊說過華埠社區重要人留在麥格因的陣營中,以增加他的氣勢和影響力,包括山度士(Bob Santos)、吳國恩夫人Ruth Woo及宇和島屋創辦人兼董事長Tomio Moriguchi。現在,山度士和吳國恩夫人先後離世,Tomio Moriguchi離開選舉陣營,那麼麥格因的支持者現在對競選有什麼看法?墨瑞市長的亞裔支持者Martha Choe、 劉柏川(Eric Liu) 和 Joan Yoshitomi又怎麼看待這次競選?他們現在還會繼續支持墨瑞?

令人驚訝的是,這場比賽給亞裔社區提高了參與和投票的動機。亞裔社區應該採取什麼策略來最大限度地提高這次選舉的收益?那麼「不妨問問看,你就會得到答案!」這其中的玄機妙算!

 

2013年麥格因與亞裔支持者。

社區對麥格因要競選的反應

墨瑞的支持者們卻認為他的市長之職做得很好。前韓裔市議員崔正化(Martha Choe)說:「過去3年來,墨瑞市長一直是位表現非凡的市長。他能夠將所有相關的各方聯合起來,達成全美首個提供突出的最低工資法領導作用、並將財政投資在幼兒教育、公園休憩用地以及交通運輸建設上。他解決了無家可歸問題,並倡議建立族裔和社區公平的方案。墨瑞過去曾擔任崔正化的助理一職。

印度裔的Dash說:「我根本不需要經過考慮,肯定要支持麥格因的。」麥格因過去很開放的參與活動,社區很容易就可以接觸到他。他經常會出現在較小的社區活動中,如尼泊爾( Nepalese)和其他族裔。」

Dash說,墨瑞未能在無家可歸的問題上有所作為,他增加了稅收,而且在西雅圖很多政策並沒有落實到位。
從事政治及教師工作者的支持者日裔Joan Yoshitomi表示,她仍然要支持墨瑞。她說:「墨瑞在任命官員上表現很好,組織了一個多元化的內閣,其中包括女性警察局長Kathleen O’Toole。他已經做到了西市某些政策上的需求,雖然他也犯了一些錯誤,一些項目也沒有得到解決,但是他的施政成效並沒有那麼糟糕。」

墨瑞還任命了亞裔美國人,包括副市長韓裔Hyeok Kim和辦公室主任華裔的方威武(Mike Fong)。

麥格因也任命過日裔 Phil Fujii 為副市長,但在幾個月內他就辭職了。消息來源說,麥格因說他會接受員工的意見,然而在不諮詢他們的情況下卻做了某件事,也沒有事先通知員工們他已經改變了主意。

過去麥格因的支持者宇和島屋董事長Tomio Moriguchi 這次改變了他的立場。Tomio說:「這次我想盡可能保持中立,墨瑞是我的鄰居。這兩位候選人都是好人,但我並不同意他們的政見,因為他們太自由民主化了。」他想看看每位候選人的政見再做決定。

還有一個問題是Moriguchi對墨瑞和麥格因都不滿意的事,那就是他們花了太多時間試圖成立西雅圖NBA籃球隊,以及是否應該選擇Key Arena 或Sodo 入駐球隊。Moriguchi還說,我們還有其他問題需要重視,比如學校和修道路等這些問題同樣需要解決。

過去麥格因的粉絲如今是墨瑞的後盾,造成了不明朗的局勢,這些人對候選人多不願置評。

 

候選人之間的相似處

墨瑞和麥格因都與少數族裔人士和社區建立密切聯繫。兩人都是較左,也都有公民權利的追蹤記錄,雙方的配偶都有亞裔血統。墨瑞的丈夫是日裔Michael Shiosaki,麥格因的妻子Peggy Lynch是日裔和白種人的後代。

 

過去與現在

2013年兩人角逐市長之職也造成了社區的分裂,支持雙方的社區領導們有過激烈的交流,他們試圖說服對方誰才是更好的候選人。

在麥格因的新聞發佈會上墨瑞很快以新聞稿的身份攻擊麥格因。兩人的的分裂和對抗風格導致了市政府多年的癱瘓、功能障礙和內疚。

麥格因承認自己在2013年與墨瑞進行的市長辯論中說:「我寧願完成工作」而不是「與人相處」,是說得有些傷感情了。

這次他引用在《西雅圖時報》中的話「我已經變得厚道多了」。是真的嗎? 當政策出錯的時候麥格恩會直指著市議會。但是,過去3年來,墨瑞在不同場合會對自己的錯誤肩起負責的態度。 厚道是還不夠,麥格恩需要廣聽眾言,包括與他不同看法的人。

 

亞裔社區的作用

選民們請不要急著就把你的支持輕易投給麥格恩或者墨瑞。

2013年為了迎合一些非營利性的亞裔組織,麥格因的市政部門給予亞裔社區更多的資金。今年,墨瑞的行政部門也對華埠國際區的一些組織非常慷慨。自1月以來,墨瑞在許多社區活動中出現,他經常從活動開始一直待到結束,然而過去2年裡,社區活動中卻是很少見到他的。

不要把你的支持只限於給麥格因或墨瑞,大家要放眼關心其他候選人Nikkita Oliver,Cary Moon及其他候選人的政見和作為,籌碼現在在各位手中,請好好的珍惜你的選票!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裔社區, 博客, 墨瑞, 市長, 競選, 麥格因

亞裔主播大放異彩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20年前,本地新聞主播幾乎清一色是金髮碧眼的白人女性。而如今,西雅圖多家電視臺主播大換血:King 5的Lori Matsukawa、Komo 4的Molly Shen和Mary Nam以及Kiro 7的Ming Laven均為亞裔女主播。

Lori Matsukawa曾接受西雅圖時報專訪,她對記者說:「曾經,聘請女性成為一種潮流,我就在那個潮流中受聘。但我認為,僱傭一名亞裔女性在那個時候還是有所顧慮的。那時,Connie Chung是該行業唯一一位知名度較高的亞裔。那個年代的趨勢是週末和早晨都無所謂,但是你要選擇一名有色族裔女性,作為電視臺黃金時段的主播,讓別人把她當成標杆嗎?」

然而時光追溯至今日,各大主流新聞電視臺不乏亞裔女主播,她們在黃金時段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至少在西雅圖市場,亞裔女性在這個行業開始嶄露頭角,時代確實在改變和更替中不斷前進。

此外,西雅圖四大電視臺新聞部主編中不但有兩名為女性,還有一名猶太人。新聞行業的性別及族裔多元化在本地已逐步展現。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各地電視新聞部主編中,白人佔87.5%。過去10年內,亞裔所佔比例有小幅上升,從1.3%升至1.8%。如果有一天亞裔在這個行業中也能綻放光芒,能做到這一改變和進步的城市,一定會是西雅圖。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Lori Matsukawa, Mary Nam, Ming Laven, Molly Shen, 主播, 亞裔

本地記者重視電視新聞的多樣性、技術和未來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這些日子,記者不得不拿著微薄的薪水做更多的工作。全國電視市場中新聞工作者人數正在縮小,導致的結果就是許多廣播記者在他們的電台內承擔更多的角色責任。

「之前, 較小的市場將會有類似個人男士或者女士全能表演。但是現在也開始在西雅圖這樣的大型市場盛行。」KING 5的Ryan Takeo說。Takeo就是媒體業界所指的MMJ: 一名多媒體記者。除了在屏幕上報導他的故事,還得經常做拍攝和編輯視頻的工作。

但這不是全部。生產電視產品只是他工作的一部份。Takeo與許多MMJ一樣,也負責為在線觀眾製作故事。他經常寫他的電視故事的網絡版本,並發佈新聞內容到Twitter和Facebook上。幾位本地電視記者表示,現在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發佈故事已成為必要的。最初記者首次開始使用社交媒體來推廣自己的工作時,那時候只有在有時間的時候才這麼做。但是社交媒體現已成為講故事過程的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KING 5主播Lori Matsukawa表示:「最大的變化是我們競爭方式的變化,現在是電視新聞與互聯網競爭。這已經是在業界不言而喻的頭號大事。Lori在電視新聞界工作了將近40年,她已經接受了社交媒體向網絡講故事的轉變。「其實這有助於讓我做得更好,因為那裡也有很多我們的觀眾。」 Lori說。

由於從傳統電視新聞到網絡的轉變,也讓對電視新聞記者的期待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我上大學時,我們根本不知道談論使用社交媒體,那時我們只談到如何把故事放在一起然後在電視播出。」福克斯Q13報導和週末主持人Brian Flores說。

新聞消費者愈來愈多地轉向移動設備和筆記本電腦瀏覽新聞,電視台正面臨著如何跟上觀眾喜好的挑戰。身兼記者和週五早上的KING 5號主播的Michelle Li表示,電視新聞記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不得不在社交網絡上同時發展。Li積極參與社交媒體,很多互動報導獲得了艾美獎。當她不在電視上時,她經常使用Facebook現場直播,報導她正在處理的故事。

Li說:「以前,人們等到電視上播出這個消息才能看到這個故事,現在我們把觀眾帶到發現的路上,一起找出故事。」Li說,社交媒體也允許更多的機會與家裡的觀眾進行雙向的對話。例如,在Facebook現場直播中,記者可以實時響應觀眾的評論,無論他們是現場報告還是在直播間報導。

KIRO 7的記者和主持人Siemny Kim也喜歡這個功能提供的互動。例如,當她在Facebook Live現場直播方式面試專家時,那些在家裡的觀眾可以有時間讓專家們回答問題。Facebook與電視相比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除了為觀眾提供更多的信息外,社交媒體也是向記者們提供反饋的途徑。當然,社交媒體往往是毒舌評論的滋生地。但同時建設性的對話可以由網絡互動產生。

Q13福克斯記者Hana Kim表示:「這些互動真的值得一聽,並讓自己對作為一名記者負責。即使人們不同意我的觀點,他們也會採取積極的態度參與。」KIRO 7主持人Monique Ming Laven表示,觀眾的參與通常會帶來獎勵和鼓舞人心的結果。她收到了她的「感覺良好」系列觀眾積極的反饋,#SeattleAntiFreeze,這個系列致力於解凍西雅圖對待陌生人冷淡的聲譽,KIRO 7上的系列產品同時被發佈到Laven的Facebook頁面。

在這個系列裡的一個故事中,Laven報導的是卡羅爾·洛克斯塔德(Carol Rockstad),他在遠足時摔在石頭上被20幾個陌生人救助。當故事第一次播出時,Laven只知道Rockstad的名字和她來自哪裡,所以Laven無法與她聯繫上。這個故事在Facebook上共享了460多次,並且已經達到了數十萬用戶的新聞消息,包括Rockstad的。Laven後來能夠將Rockstad繼續,同時找到而且報導她的一名救援人員的後續#SeattleAntifreeze故事,這得感謝網絡傳播的巨大效應。

Q13福克斯體育總監和《Q It Up Sports》主持人Aaron Levine也重視網絡數字互動活動。他利用社交媒體收集觀眾對電視評論的意見,並就針對體育展開討論對話。Levine說:「社交媒體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發出聲音的平台。」

 

經驗塑造了我們 也塑造了我們如何講故事

對於許多亞裔記者而言,文化和種族背景在其職業生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Siemny Kim出生於泰國的一個難民營,她的柬埔寨和中國血統的家逃離柬埔寨的紅色高壓政權。「我的父母有著這樣的『疤痕』」Kim說。

她的家人搬到美國時她才一歲,幾乎沒有難民營的任何回憶。但是Kim永遠都記著她家人的背景。Kim說:「這是把我帶到新聞界的原因。我尊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我喜歡這樣一個觀點:一個自由的新聞媒體有利於對政府進行監督。」

Kim認識到給予那些少數族裔社區更多關注的重要性。最近,她還介紹了有關柬埔寨美國人被驅逐出境的論壇。KIRO 7是在這個論壇上唯一相關的電視新聞台。Kim表示,她不知道主辦方是否邀請其他電視記者來報導這個件,但是由於她與柬埔寨社會的關係,她覺得自己感到很舒服。

在Facebook 發佈故事之後,Kim很驚訝地發現,社交媒體的故事不僅在本地而且在全國範圍內都引起不同凡響。「有時候這些移民社區被邊緣化,他們的故事並沒有被主流所報導。只是為了說明為什麼在媒體上有不同的聲音來倡導這些故事,其他人可能不會認識到這樣一個故事的重要性。」Kim說。

涉及族裔社區的報導也使記者能夠覆蓋報導主流媒體中經常忽視的故事和問題。

KOMO 4主播Ryan Yamamoto表示:「有時你會覺得你是一個亞洲大使,因為你有這個論壇,你可以談論社區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不會被主流新聞報導。」

為了紀念日本裔集中營75週年,Yamamoto在安大略省(Ontario)的一個靠近愛達荷州(Idaho)邊界的城市報導了一個故事。這是美國首批允許日本被拘留者離開營地在農場工作的城市之一。「他們都是人類,那時候他們的生活完全被顛倒了,有些民間團體擔心這樣的事件會再次發生。」Yamamoto說。

Yamamot表示,新聞編輯室要反映社區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對一個族裔社區的看法及其報導方式,將會因他們在這個社區的經驗中得到加強。他說:「這不是非亞裔新聞人不能報導亞裔社區的問題,是我有可能在新聞編輯室提出其他的觀點,因為我的經歷不一樣,我是在這個亞裔社區長大的。」

Li也表示她獨特的文化背景影響了她的工作方法。Li出生在韓國,被密蘇里州(Missouri)的一個家庭收養。在學校裡,她只認識另外兩個亞洲人,而且其他的Li的朋友和家人都是白人。直到18歲,Li才與韓國家庭取得聯繫。

在她的大部份生活中,Li就認為自己是一個美國女孩。但是很多人都不這麼認為。Li說:「有人對我說: 『你的英語說得這麼好』。」

作為記者, 這些經歷告訴Li,不要在製作新聞報導時輕易下結論。「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提醒,你不能隨便輕易下結論,因為你完全不知道他們的經驗和背景。」Li說。

接觸不同文化也影響了KIRO 7 的Patranya Bhoolsuwan的職業生涯。她出生在泰國,經常作為外交人員旅行。她的身影遍及泰國、沙特阿拉伯、印度和以色列。被暴露在不同群體的人中,Bhoolsuwan想成為一名記者。所以她搬到美國追求自己的新聞事業。

Bhoolsuwan說:「我非常喜歡這裡的新聞文化,只要你努力工作並充滿熱情,你就可以做到很好。」在前往舊金山大學的同時,Bhoolsuwan幾乎在該市的每一個電視新聞台都實習過。在實習期間,她與新聞導師建立了很好的關係。Bhoolsuwan說:「我真的是被不同族裔女性記者深深吸引,特別是亞裔美國記者。我覺得她們是我的榜樣。」族裔並不是讓西雅圖電視記者從事新聞界的唯一因素。

對於Fores來說,新聞報導就是家庭事業。Fores是第三代記者 – 他的祖父是菲律賓的記者,他的父親在聖地亞哥(Santiago)開始做菲律賓新聞之前,就在為亞利桑那州(Arizona)最大報紙《亞利桑那共和國》寫新聞。Fores說:「當我得到駕駛執照時,我開始為我爸爸派送報紙。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新聞工作。我把我的91本田裝滿了報紙,開到整個聖地亞哥去發送。」

對於其他記者來說,在新聞界工作不是原來的計劃。Levine在廣播方面的職業生涯起因於他對運動的熱愛。他十幾歲的時候打高爾夫球,而且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高爾夫球隊。3個星期後,他就從球隊出來了。

Levine說:「成為記者是我最好的決定,因為真的能夠擴大我的視野。」

作為體育記者,Levine對西雅圖運動隊的球迷深表感謝。Levine說:「我認為自己是粉絲倡導者,我和球迷一樣熱衷於這支球隊。」

 

電視新聞的未來

當被問及他們認為電視新聞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時候,大多數記者接受採訪時都回答說:「我不知道!」

隨著故事講述的技術快速變化,很難預測未來5到10年內的行業發展。許多人都強調使用社交媒體會、直播和小屏幕。

除技術變革外,就業市場的變化也使業界震動。僅僅在過去一年裡,幾個地方的新聞編輯室就已經出現了縮小規模,包括KOMO 4、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以及最近的新聞論壇報(The News Tribune),NWCN也在1月播出了最後的新聞。

不確定性是令人擔憂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許多記者仍然抱有希望。「有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說新聞行業正在死亡,但我認為我們將在未來幾年內再次興起。」Yamamoto說。

通常,記者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在小型電視新聞市場上展露,然後每隔幾年升遷一次,到達更大的市場。

雖然這個方法對於幾乎每一個被採訪的記者而言都是有效的,但一些新聞記者還是採取了非傳統的路線。Hana Kim開始在位於馬里蘭州(Maryland)的公共訪問站工作,在那裡她的報導覆蓋了州議會和哥倫比亞特區周邊地區。她從那裡開始然後到了位於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CBS子公司,該公司被Nielsen評為第38大電視市場。在到西雅圖之前,Kim在田納西州(Tennessee)第14大市場的Knoxville工作。Kim說:「在這個業務中,不能只靠一種方法到你想要工作的地方」。盡管有不同的成功之路,但對於年輕的記者來說,一些素質是必需的, 包括努力工作和厚臉皮。Kim建議有抱負的記者,要仔細考慮自己加入這個行業的原因。

「還有一些人認為做電視節目很迷人」她笑著說。

「這是現在最大的誤導觀念之一,這個觀念不值得推薦。這個工作需要磨砂。」廣播新聞行業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除了不斷的轉移,許多記者不得不在其他時間加班加點。有些人做的是早班,要求他們早在凌晨2點或3點就到達車站。另一方面,這個行業也確實帶來了有意義的生活經歷。Levine在2014年超級盃冠軍賽期間,報導海鷹隊(Seahawks)這是他職業生涯的亮點。Levine表示,10年前在西雅圖進行製作之前,他曾在加州的Bakersfiel擔任單人解說,他說:「我還記得在Bakersfield時,我努力尋找在大都會城市工作的機會。西雅圖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作為威斯康星州Madison的記者,Laven在911事件發生後報導了紐約,並表示這是她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經歷。

在密歇根州(Mich)的Grand Rapids,Takeo製作報導了一個故事,這個新聞後來導致了國家法律的變化。因為他暴露了一個法律漏洞,之前法律允許
教師和高中生進行性關係。

Matsukawa說嚴肅的新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她說,這個行業需要願意提出棘手問題的人,提出多個觀點,而不僅僅是單一的觀點。她鼓勵新聞學生繼續追求這一職業。

「不要害怕未來!」她說。

Filed Under: 人物特寫, 藝術&娛樂, 首要 Tagged With: Aaron Levine, Brian Flores, Hana Kim, Lori Matsukawa, Michelle Li, Monque Ming Laven, Patranya Bhoolsuwan, Ryan Takeo, Ryan Yamamoto, Siemny Kim, 新聞, 記者

女性薪優的專業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一般來說,大學生畢業不久後,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就會開始顯現。據Glassdoor公司近日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大學畢業五年後,男女之間的收入
比就會達到100:88,也就是說,同樣是工作,男人能賺1美元,女人只能賺0.88美元。這還只是大學畢業生之間的差距,如果將尺度到整個美國經濟,男女收入比就會擴大到100:82。該研究的作者們指出,這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收入差距還會繼續擴大。

該研究選取了46,900份簡歷對男女薪酬差異進行衡量。在50個最常見的大學專業的畢業生中,男性在畢業五年後的平均薪酬為56,957美元,女性為50,426美元。

男女之間的這種薪酬差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由於男女對大學專業和工作崗位的選擇不同而造成的。比如在10個平均薪資最高的專業中,有9個都是以
男性為主力軍,如電腦科學和電子工程等;而在10個平均薪資最低的專業裏,卻有6個以女性居多,比如社交網路和醫療管理。

即便是從同一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中,男女的薪資差異也是依然存在的,男性往往仍然能拿到更高的薪水。

不過這種趨勢並非是絕對的,也有些專業女性賺得比男性多,而且它們並非都是低薪專業——比如化學和機械工程等。

下表可以看出有哪些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五年後,女性能比男性拿到更多薪水。

Filed Under: 商務, 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Glassdoor, 女性, 薪水

搶劫案轉變槍戰 兩名警員受傷送醫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本月20 日下午1 點半左右,市中心一家7-11 便利店內發生搶劫案。幾名警員在接到報警信息後立刻趕往事發現場,不料一場搶劫案竟然轉變成槍戰,更有兩名警員在案件中中彈受傷。

據悉,受傷的兩名警員一男一女,女警員因穿著防彈背心,子彈打在她的胸口,剛好被防彈背心擋住,所以傷勢並無大礙。男警員則下頜及胸部中彈,傷情比較嚴重。二人均被送至港景醫療中心(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進行救治,女警員情況良好,男警員雖然傷勢嚴重,但也並無生命危險。

警方在案發現場逮捕到兩名嫌犯,同樣為一男一女,男性嫌犯在被捕時身受重傷,最終宣佈不治,而曾被懷疑涉案的第3 名嫌犯已被證實無罪,並未被警方扣押。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搶劫案, 槍戰, 港景醫療中心

西市籌劃勞動節大遊行 公職人員有權參與

April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西市一些民眾表示已經準備好了當日即將開展的遊行。這一活動在西市已經舉行多年,幾乎已經成為了一項慣例,而今年的遊行似乎又與往年有所區別,因為市府公職人員同時也有權參與到遊行的隊伍中去。

社會主義議員Kshama Sawant起草了一份議案,希望確保公職人員擁有申請無薪假期,並參與五一遊行的權利。此議案已在24日下午得到議會一致投票通過。

她在議案中不僅提議公職人員應獲得遊行機會,還倡導大家以「信仰」和「良知」作為出發點,爭取更加積極地請假參與遊行。她更聲稱公職人員有責任「與全國勞動者站在同一戰線,支持外來移民,反對川普當局反移民、憎惡女性、反對同性雙性戀群體及反對勞動人民的政策」。

墨瑞在議案通過後表示,公職人員應起表率作用,自己當日會親自參與遊行。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Kshama Sawant, 勞動節, 墨瑞, 議案, 遊行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70
  • Go to page 71
  • Go to page 72
  • Go to page 73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第一屆臺灣和蒙古日活動APCC盛大開幕、正在招聘人才等亮點報導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典禮 在2025年5月21日,這個快樂且有意義的日子裡,亞太文化中心(APCC)與LIHI(低收入住房研究所)榮幸共同舉辦慶祝 Patsy Surh Place 的盛大開幕典禮。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案例,說明願景、社群和同情心走到一起時,發生的巨大成就和榮耀。 這座全新的六層樓建築,擁有77套負擔得起的老年公寓(affordable senior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第一屆臺灣和蒙古日活動APCC盛大開幕、正在招聘人才等亮點報導

彌合公共衛生差距:ACTS藥房對AANHPI社群文化能力護理的承諾

在我們強調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公共衛生專業人士的最新採訪中,我們繼續與ACTS藥房和醫療保健服務的菲律賓移民業主進行對話,ACTS藥房和醫療保健服務是一家本地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因其文化能力而得到認可。 他們分享了:「作為菲律賓移民,我們重視不同文化觀點的重要性,我們的藥房透過為塔科馬的廣泛人口服務,包括移民和AANHPI社群,反映了這一點。」正如他們的藥房的使命 … [繼續閱讀……] about 彌合公共衛生差距:ACTS藥房對AANHPI社群文化能力護理的承諾

Patsy Surh Place在塔科馬慶祝盛大開幕

2025年5月8日亞太文化中心(APCC)和低收入住房研究所(LIHI)很高興地宣佈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這是一個致力於5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經濟適用房社群。這座六層樓的建築位於塔科馬林肯區南G街3740號(3740 South G Street in Tacoma’s Lincoln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Place在塔科馬慶祝盛大開幕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資訊

西市智慧街道資訊站 西雅圖市議會於 6 月 25 日通過一項計劃,允許在市中心從 Denny Way 延伸至 Pioneer Square 設置 30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資訊

活動報導

波蘭節日 7月12日(下午12點至7點)。西雅圖波蘭音樂節在 Seattle Center Armory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活動訊息

先鋒廣場節 7月5日至6日。先鋒廣場節有一個自由市場,有80個藝術品和食品供應商,以及 Occidental Square Park, 117 S Washington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