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當人們問我報紙截止日,是否是我壓力的原因時,我聳聳肩不置可否。因為我現在仍然隨時得處理報紙每週不斷發生的危機。
即使在報紙發行35年後,每個星期都會帶來新的挑戰。
我們經常需要滅火。有時是個大火災,我得使出渾身之力與之戰鬥、有時是通過運氣克服的、偶爾也有看不到隧道盡頭亮光的日子。
我們的挑戰是艱鉅的。讀者可能想知道我們在這段危機時間運作的方式以及如何面對,同時能在走過危機後仍能笑傲以對。
答案永遠不是直截了當或簡單的。但是,我們了解自己正在做的工作,而且知道我們的工作從來都不是簡單又容易的運作。
第一次危機
當印好且送出西華報首刊日期的邀請卡後,發現我們從台灣訂購的兩台中文打字機,竟然在過海關時丟失了。
機器終於在首刊日期前8天被發現送抵報社,但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訓練僱用的兩名打字員。我們原計劃出版16頁,但如果首刊減少到12頁,會不會給社區一個不好的第一印象,這該怎麼辦?
首任編輯司徒洪說:「出去賣廣告來填報頁。」這意味著打字員可以輸入較少的文章。但廣告製作依然具有挑戰性。當時我們沒有Xerox複印機、版面設計桌和相機來顯影照片。在我們可以在自家辦公室會議桌上,進行版面設計前,我們不得不去附近的一家印刷店借用地方。而後來我們自己的會議桌還另有用途,比如吃飯時大家當飯桌用。
我們的首版直到凌晨3點才完成。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我們加快速度,但也僅能在凌晨1點或2點完工付梓。結果造成我身心疲憊勞累不堪,不斷的生病。
只有到我們購買了台Xerox複印機,和之後添購的顯影相機,我們才能稍早提前結束工作,但也是得到晚間11點或午夜子時就緒。
回收重印
報紙發行一年後發生了華美大屠殺案。 這是1983年華埠國際區賭場13人遇難1人受傷的慘劇。我們非常努力收集主流媒體沒有報導的信息,我們的報導甚至被《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引用。
伍強健和麥群輝被認定為嫌疑人。我記得曾隨機在社區活動中拍攝過伍強健站在另一個人旁邊的照片,可是麥群輝的照片怎麼辦?我們辦公室裡沒有人知道麥群輝長得是什麼個樣子。我們問了幾個人,沒有得到確認的答案。最後截止期限接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在星期三晚上把報紙送到印刷廠,希望我們放的是對的麥群輝照片。
一早惡夢開始了。當星期四報紙剛出爐,我們先前尋問照片是否是正確麥群輝本人的回電說:「那個人不是麥群輝!」。
我們的編輯恐慌不安,我走進布殊飯店的辦公室裡時,看到他很挫折的表情。他問:「我們該怎麼做?」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就作了決定,我說:「重印這一期的報紙。」他說:「已經有三、四名讀者買了報紙。」
我跟他說: 「去把報紙給追回來。」
他衝出去,搶走了在慶喜公園周圍看報紙的人,有些人手上還在拿著買著的報紙。其中一個人最初拒絕還報,他很懷疑,一直在問為什麼要拿回他買的報紙。
我們重印報紙,那個未知人物頂部的空白照片版本在下午完成。我作出重印的決定,是因為錯誤的照片是放在頭版。是的,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一週進行更正,但這是關於謀殺案的報導,不比任何事情。且對我們聲譽的影響相比,這個重印的經濟損失,真是微不足道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能在整個事件中,表現的如此鎮靜果斷。團隊和丈夫100%支持我的決定。如果丈夫抱怨金錢上的損失,我就可能對發生的挫折感到可怕,而不知如何應付了。
發生了問題我們會找到解決方案。這張被放錯照片的人,在辦公室裡聽到了這個狀況,他必會覺得他的照片居然引起了這麼大的關注而覺得有趣。但我們真的發佈這張照片,想必他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
國際戲院倒塌
目前的西華報大樓是前國際戲院(Kokusai Theater)的所在地。建於1918年,也被稱為Atlas 戲院,它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一家電影院,放映的是亞洲拍攝的電影。但是,國際戲院在1980年代無法與在華埠國際區新興的出租亞洲錄像帶商家競爭生意,去戲院看電影的人愈來愈少。
我已故的公公說:「你在布殊酒店地下室的辦公室不是你自己的產業,如果東主要趕走你,那你要怎麼辦呢?」
這句話觸動了我為西華報找到一個永久報址的念頭。國際戲院就在街對面,戲院東主胡進培過世前吩咐要出售此物業,他同時也是在華埠國際區胡進培花園土地的捐贈人。
我打電話給胡進培的合夥人:「賣價是多少?」。他給了我一個數目,當我同意買的時候,他卻改變了主意。
我向胡夫人抱怨, 表示他先生的合夥人把談生意當兒戲。當時我真的不認識胡夫人,但是我沒有其他選擇。令人驚訝的是,她站在我這邊,說我是個有拼搏精神的人。
朋友說:「如果你真的要這棟樓房,就應該聘請律師。」我的朋友是對的。律師擅長操控對手,這項交易以最後我買到國際戲院告終。
改造舊建築的成本太高了,我們不得不把夢想擱置下來。在此期間,看到許多人「你打算什麼時候改建?」的抱怨眼神。
1997年,戲院的屋頂在一場暴風雪後崩塌,但沒有人受傷。我們沒有保險。其他媒體敲門要求接受採訪,我很樂意接受主流媒體採訪,但不願在電視機前面。幸運的是,許多同行尊重我的態度。而我們的挑戰是該如何報導這個故事,尤其這是個屬於自家的事。
一家華埠國際區的銀行,向我們提供了$15萬美元的拆遷成本貸款。這是壓力但沒有讓我失眠,因為我們正在竭盡所能讓社區感到安全。
雖然能否極泰來,但知道迫使我們計劃要蓋一個全新的建築不能再拖延了。經過幾年申請許可證和設計工作的過程,1999年底大樓開始動工,然而又再次發生一場意想不到的事。
2001年2月28日西雅圖發生6.8級地震,我們的大樓正在興建中。星期三上午我在家,地震就像在我的心臟造成的一個顛簸,我喊道:「我們的建築大樓,千萬不要發生任何事啊!」由於地震的突襲,未完成的建築物可能會隨時崩塌!那時,我們的辦公室搬到了414號南第八大街,也就是前陸榮昌博物館的舊址。我立刻打電話給在辦公室工作的丈夫。
他說:「正在蓋的大樓沒事,但我們的辦公室有事,因為沒電,大家無法工作了!」我頓時轉恐懼為快樂了!
曾有次在星期三印刷日的最新報導中,香港東方日報打電話來請我們幫忙,我們必需幫助同行,結果是在同一時間裡得去寫出兩份不同的報導文章,而不是我們原先排定的一個而已。
西華報於2001年年底遷入新大樓。我們非常感謝胡進培夫人的支持。沒有她,我們可能無法獲得西華報的新家園。
許多政要都訪問過我們的辦公室,包括前州長格來戈瓦(Christine Gregoire)和駱家輝,現任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著名運動員如曾經獲得9次美國花式溜冰錦標賽的華裔關穎珊和男子短道速滑運動員日裔美國人Apolo Ohno。華州司法部長Bob Ferguson和Rob McKenna,以及最高法院法官Charles Johnson和Charles Wiggins。
年輕一代可能不會意識到我們這幢西華報大樓的歷史,一個搖搖欲墜的亞洲戲院變成了如今一幢包括有西華報的媒體公司、一家診所,和兩個非營利組織的多功能大樓。我們今天仍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的經驗是華埠國際區歷史的一部份,感謝大家成為我們歷史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