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年,我們在新聞中看到許多關於虛擬貨幣的消息,許多人也可能聽過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這些貨幣名詞,但實際上全球的虛擬貨幣種類高達1,300種,儘管目前由比特幣引領風潮,但實際上還有許多虛擬貨幣正蓄勢待發。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是目前知名度與市場總值最高的加密貨幣,由日裔美國人中本聰發佈了全世界第一個比特幣軟體,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當中提到的定義是:「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可以不需要經由金融機構,就能在雙方之間直接傳送。」
比特幣特色是使用密碼學來控制貨幣的製造和管理,而非依賴特定的中央機構。然而,比特幣背後的科技和概念並非新創;其推測的幕後發明人中本聰結合了許多來自數位龐克社群的既有想法創造了比特幣。
比特幣仍然是現在最受歡迎的虛擬貨幣,現在有上千種不同的虛擬貨幣都有不同的人氣水平,與不同的獨創性。通常不是比特幣的加密虛擬都被稱為altcoins。有很多altcoin都是參考比特幣原理、思想、與原始碼做出來的,所以跟比特幣非常相似。最成功的altcoin通常會有比特幣無法提供或者是選擇不提供的特別功能,其中一些最有名的altcoin包括瑞波幣(Ripple)、萊特幣(Litecoin)等。
創建期歷史
2008年11月,一份署名中本聰的論文被發表在網路上,其標題為《比特幣:對等網路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論文中詳細描述了如何使用對等網路來創造一種「不需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2009年1月比特幣網路上線,推出了第一個開源的比特幣客戶端軟體,中本聰使用該軟體對第一個比特幣「區塊」(block,又稱為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進行「採礦」(mining),並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
在2010年8月6日,比特幣協議被發現重大漏洞,交易在登錄到記錄或「區塊鏈」(block chain)之前並沒有經過完整認證,讓使用者可以繞過比特幣的經濟限制設定,並製造出無上限的比特幣。8月15日,這個漏洞被惡意利用;一筆轉帳交易過程中產生了1.84億比特幣,並分別轉送到比特幣網路上的兩個地址。在不到一小時內,這筆異常交易就被發現,並在漏洞修復後被從交易記錄上刪除,整個網路也更新為新版的比特幣協議。
比特幣兌美元
2010年初始以400比特幣兌1美元——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talk」上,用戶群自發交易中,產生了第一個比特幣公允匯率。該交易是一名用戶發送10,000比特幣,購買了一塊價值25美元的披薩餅。比特幣公開交易開始時,其匯率主要參考Mtgox交易所內比特幣與美元的成交匯率。
2017 年卻是1 比特幣兌1,500美元——在5月4日,比特幣價值首次突破1,500美元,市值達250億美元以上, 近期成交量大增,日本 bitFlyer比特幣交易所的成交量比例為52.35%。12月7日,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突破15,000美元。
未來發展
比特幣在近期重新成為矚目焦點,原因除了整體比特幣發行量的有限性之外,價格幅度波動回穩且持續走高。目前各國政府立場不同,美國、德國視其為合法貨幣,但中國大陸卻不承認貨幣特性,認定其不可進行交易結算。面對比特幣問題,目前全球主管機關並未有統一的做法。
對華爾街來說,比特幣是一個多空看法兩極的典型產品,看空者認為該數位貨幣註定崩毀,現在握有該貨幣者未來肯定以淚洗面,最終將爆破。看好比特幣未來的另一個極端是高盛,《華爾街日報》稱該投行正在考慮啟動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的交易業務,而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的富達投資公司,也開始在公司網站上追蹤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