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措施旨在允許開發商將能夠建造比過去在華埠國際區高出一到三層的建築物,同時興建可負擔得起的住房(又稱經濟適用房)。
8月2日,市長墨瑞(Ed Murray)加入企業主和社區倡導者,簽署了一項西雅圖市議會法案(CB)118959成為法律。該措施上週在市議會獲一致通過,同時也涉及到土地使用和重新劃分華埠國際區中的某些土地。在目前的法案下,將實施強制性住房負擔能力(MHA)要求,旨在維護和保留鄰里的經濟和文化活力,並規定低收入住房需對抗一些被取代的狀況。
酒店
在616號八大道南開發案中有一幢旅館的評估項目,該概念將是一個14層,約22.5萬平方英尺的混合用途結構,其中包含158間酒店客房和103套公寓,其中包括了樓面層的零售空間。該地段是由Hotel Concepts於2014年以$450萬美元收購。
八仙茶館東主陳偉廷表示,重要的是讓華埠國際區看起來不錯。他說:「我投資錢在我的茶店,讓它看起來不錯。那些舊的、髒的和破碎的建築物不會增加華埠的形 象,只會鼓勵更多無家可歸和吸毒成癮者接管這些建築。如果沒有人想來華埠,華埠就會自然被淘汰。我讚揚那些想要在華埠建酒店的人,將會為華埠帶來新的能源和新的生活。」
前康樂酒家東主並擔任兩個組織領導人的李文輝表示:「我們需要一家酒店。」余風采堂主席余海量說:「對雙方都有利有弊,我希望能夠一起談判並共同做出些事。」
會被取代?
當2017年4月首次考慮加高華埠建築物議案時,批評者擔心增加發展會帶動提高華埠的租金,從而將低收入居民調高成為中等收入居民。據西華報報導,進行非正式調查並發送至西雅圖鄰里社區的華埠特區審查委員會(International Special District Review Board)表示,針對在第8大道和Lane街提出的14層樓酒店計劃,以及城市如何普遍參與社區發展問題上,絕大多數參與者反對發展,並認為這個提案是「壞」或「非常糟糕」的。
據報導,由於從華埠國際區聯盟(the CID Coalition或被稱為Humbows Not Hotels)的徵求意見在截止期沒有被送回,因此報告未提及先前報告中有關該地區在開發過程中有關取代的問題。
華埠國際區的華人居民上週接受採訪,大多數人表示歡迎酒店的開發。
老年人行動(Seniors in Action)組織創始人陳馬淑瑜表示:「我贊成興建新酒店的想法。一些耆老們不明白是個什麼項目,他們被誤導了些事情。酒店業主和開發商正在與一家大型酒店萬豪酒店(Marriott)合作。酒店會有一個良好的安全系統和一個大的停車設施。這個項目只會幫助卻不會傷害華埠國際區的。」陳馬淑瑜本人也住在華埠國際區。
在華埠的康健脊椎治療中心醫師蕭鳴 、陽光商店東主梁國堯、環球旅行社東主侯安娜都表示歡迎在華埠蓋酒店的主意。侯說:「這肯定會提升這個地區的發展。」
住在華埠並在華埠工作的Y. Ku說:「我非常樂意在我們的社區看到酒店或公寓,原因是在該地區會有更多的人,也幫助在華埠的企業。我們都擔心犯罪份子數量增加,帳篷城市危機以來就失控了的一些狀況。」Y. Ku表示,他對開放在位於小西貢區的「導航中心」造成的治安問題現在是更加擔心了。
另外一位居民和餐廳工作人員何先生說:「蓋酒店是個好主意。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反對。如果我可以在那裡工作、只要從住處走過街就可以上班了,那將是十分不錯的。」
安全問題
如果要開發酒店項目,現有的建築、 以前是Kings水煙館(Kings Hookah Lounge)和 Reprographics的店址將被拆除。新建築將是萬豪酒店旗下的 SpringHill Suites酒店。
在老年人之間十分活躍同時也是International House的居民彭姨(Qiu Feng Peng)說:「我喜歡在八大街南開一家酒店。在華埠國際區沒有體面的酒店,過去有一個水煙館,但對社區是不利的。當親朋好友到我們這裡旅行時,如果有酒店就可以方便他們住在那裡。」她同時補充說:「我知道有些人想要保存ID中的舊建築物,我們有足夠的建築物,不是嗎?統計一下在華埠的社團總數超過10個,其中很多個是圍繞在南King街,我們需要發展華埠國際區的繁榮。」
2015年7月國際區急救中心(International District Emergency Center)負責人陳榮新在第八大道南和南Lane街意外事故中被槍殺致死,後來被視為是幫派有關的事件。
另一位居民朱太太說:「自從陳榮新在水煙館附近被槍擊身亡,我和好朋友(另一名居民)一直避免到華埠的這個地段去,我們害怕去那裡,因為它可能不安全。」
受到提議中興建酒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居住在擬建酒店對街721號南Lane街的居民。曾在10年前住在該建築物裡的李卓霞說:「自從陳榮新被殺了,我和孩子們很怕在晚上出門……酒店將比水煙館好多了。」
其他居民,包括退休做縫紉的服裝工人梁潔華說,她喜歡酒店的想法:「將會帶來地區的繁榮。這個街道一到晚上就太靜,太黑了。有新的酒店將有更多的人走在該地區,這是讓人很高興的事。」
華埠居民李玉霞和丈夫從看西華報了解到興建酒店及反對者的看法,他們說他們很驚訝有人會反對。她說:「國際診所(ICHS)在下午六點半左右關閉,就再也沒有任何緊急服務的機構。——隨著一家新酒店的興建,它將吸引新遊客和新的生活到這個地區。」
業主Ling Chinn同意這個看法並表示:「我贊成建酒店,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和家庭來認識華埠國際區。我們在鄰里有低收入住房和耆老人口。酒店將帶來更多的新訪客到此。」
當前版本
自4月起,CB 118959法案已經多次修改以解決這些擔憂。根據該法案,開發商必需將5-8%的項目用於經濟適用房,或每平方英呎支付20.75美元。此外,在某些情況下,租賃住房必需保持75年的可負擔得起的住房措施。
根據《華埠國際區執行強制性住房負擔能力要求——董事的報告》(Implementation of Mandatory Housing Affordability Requirements in the Chinatown/International District — Director’s Report)指出,華埠國際區大部份樓面曾用於商業用途。 2010年,該地區的居民人口為3,466人,這個人口多樣性大、收入低、年齡大。約57%的居民認定為亞裔,95%平均家庭人口有1.44人,中等年齡為52歲(相比之下,全市為35歲)。
業主Ken Okamoto表示:「我了解一些人不喜歡在此建酒店的想法,他們支持維護此區的文化。但我們的文化是什麼?我們保留的是什麼?我們喜歡在破舊建築物的街道上過著沒什麼樂趣或生活單調的日子嗎?
我想我們都想要比這個更好的狀況。我想我們想要的是一個健康的新舊混合體。就我個人而言,我想要一個充滿活力的華埠,一個讓人們、 朋友和家人度過美好時光的地方。從破舊的建築物眺望著我空盪盪的窗戶並不適合我。增加新的酒店意味著更多的生活,為當地的餐館和商店創造更多的生意、更多的機會。你認為住在酒店的所有人都會在哪裡吃飯?一家酒店將會為我們的華埠社區提供更多的商業和生活,並為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提供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