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99歲梅社珍 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跳舞的激情快樂

April 15, 2016 by Bonnie Zhou Leave a Comment

4月7日, 梅社珍(Gene Moy)與許多女性朋友在連頓老年活動中心(Renton Senior Activity Center)慶祝了他99歲的生日,同時還收到了總統奧巴馬的賀函。

梅社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年齡。他沒有許多老年人說話會氣短的現象,身材合宜總是挺直的站著、言談清晰笑容滿面且記憶靈敏,可以記住重要的日子和數字,而一些老年人對這些信息,腦子裡總是一片空白。

因為很多朋友都好奇想知道他維持長壽的秘密,所以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吃了什麼?」。因此在本期博客裡,讀者可以看到答案。他總是笑著回說:「我吃的,也是你吃的東西」。難道他吃什麼特別的東西或服用了什麼銷售的神奇藥丸?他有沒有遵循什麼生活作息的模式?

1917年出生在中國台山的梅社珍,1931年隨父親到美國,在移居西雅圖前是住在愛達荷州(Idaho)的Lewiston。根據Scientific American文章披露,有研究發現,長壽只有25%是與遺傳有關,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選擇,如飲食、運動和吸煙等習慣。他的父母60多歲雙亡,所以他的長壽是和DNA沒有什麼關聯。

那麼他每天究竟吃些什麼?是中美食物的組合,這也是很多美籍華人家庭的飲食方式。

唯一不同的是, 他是家裡的大廚,目前仍掌廚並照顧自己。從結婚開始他就是家裡的廚師。他說:「老婆自然十分歡喜我做飯,因為她就可以省事省心了。」

讀者可能會驚訝他居然主導家中餐食。根據劍橋大學雜誌公共健康營養一項研究發現,在家裡誰長達一週5次做飯的人,10年後有47%的人可能還存活著。

哎呀!難道我家先生知道了我不知的一些常識嗎?這些年他總是下廚操刀做飯菜。我是不是應該回家把他踢出我的廚房?

不要小看買菜這件事,通過買菜了解各種產品的新老信息,可使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活躍;規劃經濟、處理切割、油炸和洗滌等工作,有助手腳的協調運作。

中式和美式風格的菜餚在烹飪上各有優點,不僅在文化,更多的是健康和樂趣。中國菜的味道比美國食物好。做飯讓梅社珍樂融融在其中。但他用雞蛋、香腸和燕麥粥做的美式早餐,營養豐富且肉類和纖維均衡。雞蛋被稱為是良好的健腦食品,其中的蛋白質構成了重要的神經傳遞質,如多巴胺(dopam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它們是提高精力和警覺性的必要組成部份。

梅社珍做美式牛排,不時的做一些花俏的中式菜餚,如乾煎蝦,蒸鹹魚豬肉餅。他說:「我會咀嚼蝦殼的味道,然後把肉從殼裡分出來。」啊!他是個美食家,儘可能品味食物。因為他並沒有真正倚重蔬菜或新鮮的食物,所以,他的飲食習慣以好吃為主,並不是真的以健康為本。

他是從哪裡學來的烹飪技能?他參軍退伍後,與其他3個合作夥伴開了自己的中餐館--新中國咖啡廳(New China Caf)。因為一天要工作12小時,實在是太辛苦了,於是就洗手不幹了。

雖然他甚至都沒有讀完高中,但申請了波音公司的工作。立刻被聘為技師和模具製造者,在波音工作了28年直到1982年,他的職業生涯位不高收入也不豐厚,但有一個體面的生活,提供家人並成功撫養了4個孩子。

8長壽不在於多麼富有,它是與生活方式有關。最近《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不管賺了多少錢,只要正確地履行綜合生活步驟的組合,改善生活習慣和公共衛生,就能幫助大家活得更久。」

他另一個長壽的原因是每天晚上睡足8.5小時 。睡眠對我們大腦的健康和記憶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老年人中,若很長一段時間睡眠不足的話,可能會導致癡呆和阿茨海默氏症( dementia and Alzheimer)。

5年前,他無法入睡。於是想到克服失眠的辦法,那就是「與其像大多失眠的人數羊,我來數首府吧!」

在94高齡,梅社珍仍然有興趣學習新東西。他研究各州的首府和歷任美國總統,以不同的序列記下這些資料。他說: 「問我歷屆總統、美國的50州和州府,我都可以如數對答。」我測試了某個州府,他立刻拋出了答案,就像學生考試背誦般的迅速回答了我的問題。為了保持獨立精神,梅社珍仍自己開車,他每週2到3次開車到RSC,每次跳2小時,然後開車回住了50多年的碧近山的家。

如果你開車,駕駛就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根據Seniorsite.com的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停止駕駛後,體驗到的是「較低的生活滿意度,較差的調整力,孤獨和較低級別的活動。」事實上,朋友的母親說,如果不開車她寧願死。

也許,每個星期梅社珍與幾個女性朋友一起跳舞,是他長壽最重要的因素。在那裡,他得到了鍛練平衡和協調的時間和機會。社交生活是長壽的關鍵, 隔離會破壞生活。有研究證明:社交生活活躍的人認知功能障礙較低且延緩記憶力衰退。

梅社珍跳探戈,遠比許多《與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的名人要跳得更好。他在RSC的大房間裡翩翩滑行華爾茲舞步像位專業人士。他最喜歡的是牛仔舞,這是一個頗吃力的舞蹈,因為中間不休息。他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當我去年參觀RSC時,看到女性多於男性60%。每個人都喜歡和他跳舞。

梅社珍說:「男人沒有女人活得長,女人一般比男人多活10年,男人老了是很難再學習跳舞的。」

梅社珍是在聯合服務組織(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學會了跳舞,這是個提供軍人娛樂的組織,他於1941年到1946在太平洋服役。退休後,於1982年又開始跳舞了。

他說:「跳舞對身體是很好的鍛練,也是一種生活樂趣,我討厭其他的運動,但對跳舞永不倦怠。」他補充說,他最討厭的是走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就會繼續做下去,不是被強迫在學習,這是很重要的的觀念和看法。

他93歲的妻子,住在一家療養院有阿爾茨海默氏症,多年來梅社珍照顧著妻子。

看到此,讀者就會意識到,梅社珍的長壽秘訣是一個神話。但他積極的生活方式、有目的跳舞、熱愛生活並紀律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解釋了他為什麼很容易地擺渡到99歲。

我們不能逆轉衰老,但可以採取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就像梅社珍在朋友圈裡精采的生活延長生命。梅社珍期待著他100歲生日。目前,兒子正在規劃中,要找個地方可容納數百人的場地,當然,還需要有一個舞池,供老爸和朋友們能起舞翩翩。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首要

Reader Interactions

留言 Cancel reply

您的電郵地址將不會顯示在留言中。標有*的為必填項目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 以來自南韓 Samwon Art Studio的藝術家為特色。 由Kellis Partlett策劃。 Jade Choe畫廊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三上午9:00至下午5:00。週四至週六上午9:00至晚上7:00 請參加10月18日下午4點至6點在蓮花室(Lotus Room)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6點到8點。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1點至3點 這個研討會使用了圍繞最近Netflix動畫《K-Pop Demon Hunters》中的角色「Duffy the Tiger」開發的繪畫工具包。 參與者使用專門用於東方繪畫的顏料在預先設計的韓國桑紙面板上作畫。 參加一個特別研討會,由Netflix的K-POP惡魔獵人中的Tiger … [繼續閱讀……] about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學習彈UKULELE

週五下午4點至5點共八節課。2025年10月3日至11月21日在APCC。 適合8-10歲的兒童。 今年秋天為您的孩子尋找有趣且有創意的活動嗎? 在APCC為他們報名「學習彈UKULELE」!星期五-10月3日至11月21日,8-10歲的兒童將享受由才華橫溢的教育家和APCC董事會成員Tina Huynh和普吉特灣大學研究生Iraniel … [繼續閱讀……] about 學習彈UKULELE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節日臨時工招聘或創16年來的最低記錄 每到年底的購物旺季,零售商通常會瘋狂招臨時工來應對人潮。但今年情況不一樣了,最新分析顯示,2025年的假日招聘人數可能會跌到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個判斷在邏輯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日本日 10月11日。邀請公眾參加一天的日本週,在貝爾維尤學院(3000 Landerholm Circle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