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報
  • 廣告價目表
  • 活動
  • 聯繫本報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 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母親節與花

May 3,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蓮穗

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今年母親節是5月13日,星期日,母親節最常送母親的禮物是花。


美國的康乃馨

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的安娜賈維思女士(1864-1948)。二十世紀初期,女性積極爭取投票參政權。安娜女士成長後在葛瑞佛頓教書,照顧母親與失明的姊姊愛爾西諾。她參女性投票參政權運動。1905年的五月,安娜的母親去世,安娜在兩年後說服她母親所屬的衛理教會,在她母親去世兩週年時(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她舉行一個紀念儀式。會場用白色康乃馨代表母愛。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豔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繫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徵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之後康乃馨就被稱為母親之花,用康乃馨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依戀、思念之情。送不同顏色的康乃馨代表不同的意義:

粉色——傳說是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到苦難留下傷心的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來康乃馨,因此粉紅康乃馨成為了不朽的母愛的象徵。

紅色——用來祝願母親健康長壽。

黃色——代表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祈祝母親永遠美麗年輕。

白色——除具有以上各色花的意思外,還可寄託對已故母親的哀悼思念之情。


中國的萱草花

中國的母親節也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一般人會用賀卡和康乃馨來表示對母親的愛,雖然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但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萱草的花形似百合,橘紅色或黃紅色,無香氣,花未全開時,可採做菜食用,根可入藥,若開花則供觀賞。萱草, 俗稱為黃花、黃花菜、金針、金針花、金針菜、宜男草等。萱草的花形似百合,橘紅色或黃紅色,無香氣,花未全開時,可採做菜食用,根可入藥,若開花則供觀賞。古人認為以此草嫩苗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憂,所以又稱為忘憂草、忘憂物。

北堂是古代居室東房的後部,是主婦盥洗的地方。故北堂借指母親。後來,就用「萱堂」來指母親的居室喻指母親。相傳隋末時,唐太宗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南北征戰,他的母親因思念兒子而病倒。當時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給李母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其憂思。後來,遊子要遠行時會在北堂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記煩憂。唐朝詩人孟郊《遊子》詩云︰「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詩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間含蓄的情感令人為之動容。於是萱草遂成為中國的母親花。


泰國的茉莉花

8月12日是泰王國太後詩麗吉陛下的生日,也是泰王國法定的母親節。母親節是泰國人民每年都要慶祝的節日,泰國政府從1976年起,把8月12日定為《國家母親節》。這一天泰國各機關學校放假,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頌揚太答的品德與功績,同時,將清香潔白的茉莉花獻給摯愛的母親表達深深孝心。

茉莉花成為母親節的像徵是因為它有潔白的顏色與持久的芬芳,茉莉花終年盛開意寓著母親對孩子無與倫比的純真之愛。和鮮花比起來更為普通的是做成盆栽茉莉花樣子的人造花,另外還有做成單朵的可以為母親別在胸前。

Filed Under: 副刊, 文化, 首要 Tagged With: 康乃馨, 母親節, 紀念, 茉莉, 萱草花

Reader Interactions

留言 Cancel reply

您的電郵地址將不會顯示在留言中。標有*的為必填項目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Primary Sidebar

靜雯博客

存在我飲食中的魔鬼:糖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 [繼續閱讀……] about 存在我飲食中的魔鬼:糖

短評

治歧視之根在治心

較諸紐約與三藩市亞裔近期被歧視及暴力欺凌的嚴重性,西雅圖目前的情況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僥倖,但絕對不代表是可以接受;誠如拜登總統夫婦在恭賀華人新年賀詞時表示,族裔歧視是悲劇,我們不應該緃容這行為,在任何情況 … [繼續閱讀……] about 治歧視之根在治心

閱讀更多時事短評

西華報電子版(2-27-2021)

[點擊閱讀]

Copyright © 2021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