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中國人口快速老化,去年60歲以上人口達到2.5億人,但目前照護工作主要仍落在家人身上,尚待開發市場龐大,吸引外資前仆後繼投入這塊市場。
澳洲最大養老院業者聯實集團(Lendlease)已在上海啟動一項價值4億澳幣(2.81億美元)的計劃,加入其他外資行列,抓住中國人口快速老化衍生的商機。這家雪梨的房地產集團表示,計劃在2025年前於中國開設至少四個養老村,其中上海青埔區的養老村將可容納1,300名住戶,入住的一次性費用起價為40萬澳幣(約27.5萬美元),每月另需繳納一些費用。
有愈來愈多的外國老年看護業者瞄準中國市場。中國60歲以上人口預料2025年前將超越3億人,但當地目前只有3萬個老年看護機構。光大證券分析師表示,中國老年人去年的老年看護服務潛在需求價值人民幣5000億元(720億美元),但供給卻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中國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 中國老年人主要有90%仰賴家人照料,7%仰賴社區型看護服務,3%仰賴護理之家。
根據中國民政部資料,2015年當地的養老院僅9%獲利。Deloitte顧問公司說:「獲利模式仍有需探索。中國的整個老年看護產業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可複製的模式,也尚未出現規模龐大的市場領導者。」
另一家墨爾本的老年看護服務業者Bolton Clarke已在中國委任興建逾10座設施,其中七座將與上海投資集團陽光控股合作興建。執行長穆格頓說,訓練和分享專業知識向來是在中國營運的關鍵,當地擁有符合老年看護專業資格的員工並不多。
無獨有偶,由美國哥倫比亞太平洋管理集團和新加坡薛爾思醫療集團合資的Columbia China,目前在中國經營三家養老機構,計畫2020年前還要在當地增設三處。
哥倫比亞集團發言人伍德說,當地人口逐漸老化、未開發市場仍龐大,提供了前所未見的大好機會。「這裡很多消費者還不太了解老年生活的樣貌和需求,因此,我們在行銷上的一部分挑戰,已不只是要告訴消費者我們的故事,也要教育這個市場何謂高品質老年生活的價值。」







由於開張現場火爆失控,好市多不得不在中午宣佈暫停營業。但下午3點停業的好市多門口依然人山人海,消費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現場一位保安透露,周邊交通已「由警方接管」。記者註意到,好市多賣場門前有近10輛警車停靠,出口處掛著「只出不進」的告示牌,多位警察和安保人員分列門口兩邊維持秩序。
梁繼平(Brian Leung Kai-ping)是當晚唯一一位在立法會被示威者佔據後公開身份的示威者。他透過手機應用程序Telegram接受《南華早報》的訪問時稱,當天他在立法會大樓外留守近8小時,並等待在立法會內發表宣言的時機。

1160年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時期,巴黎主教蘇利(Maurice de Sully)發起大教堂興建計劃,並於1163年時埋下第一顆基石,象徵教堂開始興建,但一直到近百年後的1260年才完工。法國大革命時期,聖母院大教堂蒙受嚴重損害,一度殘破不堪,19世紀全面整修,呈現為今日世人看到的面貌。1302年,國王腓力四世在巴黎聖母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1431年12月16日,亨利六世在此加冕。1455年11月7日,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Joan of Arc)召開平反訴訟會。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此加冕。1944年8月26日,巴黎光復,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將軍在此感謝聖母庇佑。1996年1月,法國前總統Francois Mitterrand逝世後,在此舉行追思彌撒。關於巴黎聖母院最著名的文學作品,當然就是19世紀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小說《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