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伊斯蘭教

APCC 代表47個不同國家和文化 巴基斯坦文化特色、價值、對全球的貢獻及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October 17,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巴基斯坦人口2.41億(2023年普查),是僅次印尼世界第二多人口的伊斯蘭教國家,95%以上的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國教),少數信奉基督宗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

巴基斯坦穆斯林的禮拜習俗特別濃厚,教徒每天要禮拜五次,禮拜前,必須沐浴淨身(分大淨和小淨)。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動有每年的齋戒月和朝覲、每天五次祈禱、年度《古蘭經》朗誦比賽等等。信奉伊斯蘭教的正統穆斯林嚴格禁酒,禁忌與豬有關的圖畫和食品,12歲以上的女性外出要穿戴蓋頭頭巾等。到巴基斯坦訪問、旅遊的人員要注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攜帶酒類和含酒精飲料,不攜帶豬肉食品,否則過海關時可能會遇到麻煩。

巴基斯坦的經濟結構由主要是農業為基礎轉變為服務業為基礎。如今農業只貢獻國內生產總值的20%;而服務業佔53%,批發和零售貿易佔這個產業的30%。過去幾年,卡拉奇證券交易所和世界其他新興市場的一樣增值。大筆外資被投入到電訊、房地產和能源等領域。其他主要產業包括軟件、機動車、紡織、水泥、化肥、鋼鐵、造船、航空航天和軍火生產。

一、文化特色

受伊斯蘭文明、波斯、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亞游牧文化影響多元文化融合。語言多樣,官方語言為烏爾都語,但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俾路支語等都有深厚傳統。以伊斯蘭教為主(95% 以上),宗教活動與節日(如開齋節 Eid、宰牲節 Eid al-Adha)深刻影響社會生活。精緻的伊斯蘭幾何圖案、書法(尤其阿拉伯文字藝術)。拉合爾堡、巴德夏希清真寺、摩亨佐達羅古文明遺址為建築代表。音樂與舞蹈有古典音樂(Qawwali、Ghazal)、民間舞蹈(如 Bhangra、Kathak)。 尼山音樂家 Nusrat Fateh Ali Khan 影響力國際知名。飲食文化香料濃鬱,融合印度、波斯、阿富汗風味。代表食物有:香料烤肉、手抓飯(Biryani)、各式咖哩、Naan 餅。

二、文化價值

強調尊敬長輩、親族聯繫緊密。對客人熱情款待,被視為榮譽。伊斯蘭信仰塑造日常生活,重視誠信、施捨(Zakat)、社會責任。強調合作、守護傳統、維護榮譽(Izzat)。

三、對全球的貢獻

Qawwali 音樂與詩歌(尤其烏爾都詩詞)在國際文學與音樂界有影響力。 時尚與刺繡工藝在南亞與中東市場知名。巴基斯坦裔物理學家 Abdus Salam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在 IT、軟件開發與自由接案市場(freelancing)是全球主要供應國之一。

巴基斯坦料理風靡歐美(特別是咖哩、烤肉、Biryani)。板球(Cricket)在全球有極高影響力,巴基斯坦是傳統強隊。曲棍球、壁球也曾為世界冠軍。

四、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約有 60 萬至 70 萬巴基斯坦裔美國人(主要分佈在紐約、芝加哥、德州、加州)。積極參與醫療、科技、教育與小型企業,形成穩固社群。美國城市常見巴基斯坦餐館,如「Halal Food」、「Karahi」、「Biryani」廣受各族群喜愛。每年舉辦 巴基斯坦日遊行(Pakistan Day Parade)(如紐約、休斯頓),展現民族舞蹈、音樂、飲食。不少巴裔美國人活躍於政壇與公共服務,如國會議員、地方政府官員。在醫療與工程領域,巴裔醫師與專業人士對美國社會貢獻顯著。巴基斯坦文化融合了伊斯蘭與南亞特色,重視家庭、好客與信仰價值;在全球以音樂、飲食、板球、科技人才聞名。在美國,巴基斯坦文化透過社群、飲食、節慶與專業貢獻,豐富了美國的多元文化。

(維基百科/百度百 科/ AI Overview / 網路國家基本資料整合編撰)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印尼, 巴基斯坦, 文化, 督宗教, 經濟

APCC 代表47個不同國家和文化 印度文化特色、價值、對全球的貢獻及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October 10,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內生產總值2500美元。 2023年人口約14.4億。國內生產總值3.57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美元2025年4月24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取消了對方國民的簽證 [63]。7月24日起,印度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遊簽證。8月,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太空計劃:2035年建成印度空間站。

印度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雲母產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總人口的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2025年5月25日,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政府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CEO蘇布拉馬尼亞姆表示,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並聲稱該國有望在未來3年間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有大約2000種語言,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有各自文學寶庫的19種完善語言被定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鬆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一、文化特色

擁有超過20種官方語言、數百種方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錫克教、基督教、耆那教等多元宗教。重視冥想、瑜珈、修行與哲思,強調心靈與宇宙合一。咖哩、香料、素食料理盛行,強調香料與草藥的療效。排燈節(Diwali)、胡里節(Holi)、豐收節(Pongal)、九夜節(Navratri)等,展現宗教與社會凝聚力。強調家庭價值與長輩尊重,社會生活以家族與社群為核心。

二、文化價值

不同宗教、語言、種族能並存。從古代的那爛陀寺院到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知識傳承被高度重視。講究「達摩」(法則)、「業力」(行為影響)、「解脫」(精神自由)。重視慈善與分享,例如「阿南達」(幸福源自於助人)的理念。

三、對全球的貢獻

佛教、瑜珈、冥想廣泛影響世界。零的概念、十進制、代數、天文觀測,對全球有重大貢獻。阿育吠陀(Ayurveda)、瑜珈療法影響現代整合醫學。印度香料與料理在全球普及,咖哩成為世界料理代表。印度成為軟件工程師、IT服務與外包的核心國家。文學與藝術上的貢獻有《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及泰戈爾的詩歌作品。

四、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印度裔美國人是成長最快的亞裔群體之一,在科技、醫學、教育、商業領域影響力巨大。咖哩、印度餐廳與香料食品在美國大受歡迎。瑜珈、冥想、正念(Mindfulness)成為美國主流健康生活方式。矽谷有大量印度裔工程師與企業家(如 Google、Microsoft 的印度裔CEO)。寶萊塢電影、印度音樂與舞蹈節目在美國各大城市舉辦。在美國的印度社群舉辦排燈節、胡里節,促進跨文化交流。

(維基百科/百度百 科/ AI Overview / 網路國家基本資料整合編撰)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佛教, 印度, 印度教, 印度裔, 宗教, 瑜珈

APCC 代表47個不同國家和文化 汶萊文化特色、價值、對全球的貢獻及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September 26,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汶萊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協。汶萊經濟狀況頗佳,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而聞名。

原油和天然氣是國家的主要支柱,總產值幾乎占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9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最富裕國家之一,但目前仍被視為開發中國家。

回教徒一律禁食豬肉,不允許在中餐廳用餐,除非有註明符合回教食品的告示牌方可進入。每逢星期五中午12時至14時,所有商店均不營業。汶萊國內的旅館、餐廳和娛樂場所嚴禁售酒,公共場合內亦不可飲酒。齋戒月期間,回教徒從日出後到日落前不進食,為示尊重,非回教徒亦不宜在他們面前飲食。 拜訪汶萊官員或到汶萊人家中作客,如主人以茶點招待,最好能吃一點,如果不想吃,最好用右手輕觸一下盤子,以示謝意。

汶萊四季如夏,故宜著夏裝。由於是回教王國,女性忌著無領、無袖上衣及短熱褲。正式場合男士宜穿西裝,女士宜著洋裝或傳統服飾。另亦盛行穿馬來服,男士戴黑色或白色小瓜帽、圍腰,女士包各色頭巾、著各色長衫、長裙。 女性穿著忌暴露,在正式活動或公共場合,女士應著長衣、長裙,裙長需於膝下或長褲。男士著長袖衫和西褲,正式場合穿西服或巴迪衫(馬來民族服裝)。如參加官方宴會及正式場合,一般人避免穿黃色衣服,王室人員除外。到馬來人家中作客時,進門前要脫鞋。

文化特色——汶萊是東南亞少數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奉行伊斯蘭教法(Sharia)。日常生活深受伊斯蘭規範影響,包括飲食、衣著、節日。主要族群為馬來人,華人與原住民族(如Dusun、Iban)也有一定人口。傳統音樂樂器如 gulingtangan(鑼鼓樂器組合)、竹笛、馬來鼓。舞蹈多為禮儀和慶典表演,展現馬來宮廷文化的莊重。工藝方面以金飾、銀器、紡織、木雕而聞名。受馬來、印尼、馬來西亞及華人飲食影響。代表食物有 ambuyat(木薯澱粉料理)、椰漿飯(nasi lemak)、沙爹。

文化價值——宗教信仰為核心,社會強調虔誠、遵守伊斯蘭教義。家庭為社會基礎,長幼尊卑關係明顯。雖有石油富裕的現代生活,仍重視宮廷禮儀、文化傳承。社會強調穩定、尊重權威、保守的道德價值。

對全球的文化貢獻——透過汶萊王室與國際伊斯蘭組織的交流,推廣伊斯蘭教育、慈善與文化活動。透過東協(ASEAN)、國際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等平台分享文化與宗教觀點。在全球化影響下,汶萊仍嚴格保存傳統與宗教規範,為文化多樣性做出貢獻。馬來宮廷藝術與美食進入國際活動,例如文化節、旅遊推廣展現汶萊特色。

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雖然汶萊人口不大,但在美國的留學生群體,尤其在西海岸與東岸大學有助推廣馬來伊斯蘭文化。美國部份大學與汶萊有教育合作,例如文萊政府資助學生赴美攻讀工程、醫學、教育。在美國多元文化節(Asian Pacific Heritage Month、國際學生文化日中,汶萊學生與社群會展示傳統舞蹈、音樂、服飾與飲食。文萊人與美國穆斯林社群互動,增進對東南亞伊斯蘭文化的理解。因汶萊人口少,規模不如中國、越南、菲律賓裔社群明顯,但在美國多元文化結構中仍有其存在感。

(維基百科/百度百 科/ AI Overview / 網路國家基本資料整合編撰)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回教, 宗教, 文化, 東南亞, 汶萊

亞裔美國人如何看待他們與宗教和文化的聯繫

October 11,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亞裔美國人如何看待他們與宗教和文化的聯繫。

研究包括來自不同亞洲背景的人,代表不同的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儒教、道教和神道教。當被問及他們的宗教信仰時,有些參與者認同特定的信仰,但他們也認為他們的信仰是他們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份。換句話說,如果有人覺得自己與某種宗教傳統很親近,他們也會覺得它與他們的文化、家庭和社區有關。這種與宗教和文化的連結是研究中反覆出現的主題。

例如,佛教徒和與佛教密切相關的人更多地將其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嚴格的宗教。印度教徒也將印度教視為一種宗教和一種生活方式。此外,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很大一部分亞裔美國人(32%)認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比例較2012年的26%增加。

基督教仍然是最大的宗教團體(34%),儘管自2012年以來下降了8%。亞裔美國基督徒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中幾乎各佔一半(分別佔美國所有亞裔成年人的17%和16%)。福音派新教徒(再次佔人口的10%)。

只有11%的亞裔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佛教,但21%的人因為其他原因(例如家庭傳統和文化)感到與佛教有密切的聯繫。其他宗教團體,包括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以及道教、耆那教、猶太教、錫克教等的追隨者,總共約佔亞裔美國成年人口的4%。

亞裔群體的宗教信仰存在差異,其中華裔和日裔美國人無宗教信仰的比例最高。同時,菲律賓裔美國人主要被認為是基督徒,特別是天主教徒,韓裔美國人也有大量基督徒人口,其中包括相當比例的重生或福音派新教徒(born-again or evangelical Protestants)。

印度裔美國人更有可能是印度教徒,儘管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穆斯林或錫克教徒(Muslim, or Sikh)。在主要的亞洲血統群體中,越南裔美國人最有可能被認為是佛教徒。與六個最大的亞洲血統群體相比,美國的南亞人,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和不丹等國家的南亞人,其穆斯林(Muslims)比例較高。菲律賓和越南以外的東南亞裔美國人主要是佛教徒。

這項研究涉及深入的焦點小組討論以及對100多名亞裔美國人的一對一採訪,使其成為同類調查中最廣泛的調查之一。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佛教, 儒教, 印度教, 基督教, 皮尤研究中心, 神道教, 美國, 道教

亞太文化中心代表和服務 47 個不同國家文化系列簡介

March 15,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印度 India

是位於南亞次大陸上的國家,面積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約316萬6千平方公里。印度人口眾多,列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12月印度擁有接近14億170萬人口。以國內生產毛額計算,印度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並不是單一民族及文化的國家,其境內民族和種族繁多。各族群都擁有各自的語言文字,光是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和英語都被定為聯邦官方的語言。世界主要宗教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而大部份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作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

印度有全世界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天然資源還有鐵礦、錳、雲母、鐵礬土、鈦礦、鉻鐵礦、天然氣、石油、鑽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

印度人與友人見面很講禮節,通常是雙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時,對長輩宜高,對平輩宜平,對幼輩則低,以分別示以尊敬、對等和關懷。迎候佳賓則敬獻花環,表示由衷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贊同或同意對方意見時,往往是搖頭而不是點頭。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 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 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需準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過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按照傳統觀念,10歲至50歲女性不得進入神廟朝覲,原因是這一年齡段女性有經期,會「玷汙」神廟,這項傳統禁忌1991年獲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羊肉。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奶油。印度的素食者約佔人口的一半。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哩,其餘菜餚一般全部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菜餚喜歡吃雞、鴨、魚、蝦素菜。特別愛吃洋山竽,不吃蘑菇、木耳、筍類、大油、大肉料理。飯後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種用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製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食品以幫助消化。

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臥兒式的,特徵是由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南方多素食,特色是米飯和辛辣咖哩。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麼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印度, 印度教, 普迦儀式, 煤炭

47 個不同國家文化系列簡介——汶萊達魯蕯蘭國的人文與社會(Brunei)

January 12,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文萊或汶萊,舊亦稱婆羅乃,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分割、環繞。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盟。汶萊經濟狀況頗佳,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而聞名。

汶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唐朝史籍中稱婆利,明朝史籍中稱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汶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1971年文萊實現內部自治;1984年1月 1日文萊獲得獨立,但仍是英聯邦成員國。

原油和天然氣是國家的主要支柱,總產值幾乎佔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9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最富裕國家之一,但汶萊目前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國教為伊斯蘭教,蘇丹是文萊伊斯蘭教的領袖。伊斯蘭教徒佔人口的81%,佛教佔7%,基督教佔7.1%。

汶萊的食品與馬來西亞口味十分相似,但也要偏重些,主食是以米飯和麵食為主。點心比較有名的有沙嗲、整隻的烤雞、烤魚、steamboats。當地還有很多熱帶水果,芒果、榴槤等也是比較有名的。

汶萊的文化、習俗、信仰都與馬來西亞人很相似。國家的官方語言為馬來語,大部份人使用英語,國家的多數標示牌上用的都是羅馬文字。如果馬來西亞傳統是汶萊文化的根基,那麼伊斯蘭教就是它的靈魂。汶萊的馬來西亞伊斯蘭君主制是它所特有的制度,它結合了馬來西亞文化和伊斯蘭教義以及君臣之間相互尊重的禮儀。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天然氣, 東南亞, 汶萊, 石油

47 個不同國家文化系列簡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的人文與社會( Bangladesh)

December 29, 2023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通稱孟加拉是南亞國家,為孟加拉地區的東部部份,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一小部與緬甸為鄰,其他部份都與印度接壤。國土絕大部份為賈木納河沖積平原,位於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積大致等同於陸地面積。

孟加拉早期的宗教和文化傳承是多元的,涵蓋了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等。今天孟加拉 98%的人口使用孟加拉語,國教為伊斯蘭教;人口1.7億,排名世界穆斯林國家第三、僅次於印尼和巴基斯坦,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七。第一大城市是首都達卡。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區最早的居民是亞澳人。爾後有使用藏緬語族的蒙古種人從東北部進來,再後又有與達羅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遷入。這幾部份人經過長期融合,逐漸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

孟加拉國的多樣化歷史和河流地理形成了孟加拉國美食。該國屬熱帶季風氣候。米和魚是孟加拉國人民的主要食物。著名的諺語“mache bhate bangali”翻譯為“孟加拉:魚和米飯”。除了魚之外,日常膳食還包括配以各種各樣的咖哩,綠葉蔬菜,扁豆的普通米飯,以及作為配菜的土豆泥,紅燒蔬菜和/或油炸蔬菜。孟加拉菜餚呈現出濃鬱的芳香味,通常材料包括雞蛋,土豆,番茄和茄子。孟加拉的烹飪中使用各種香料和草藥,以及芥末油和酥油。

雖然該國許多地區都有各自的美食,但以下食品的使用和消費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並且是孟加拉國食品的特徵:食用各種米糕、烤餅、魚特別是淡水魚,這是孟加拉國飲食的一個顯著特徵,魚頭是用來招待貴賓。肉類消費包括牛肉 (國內的印度教徒和西孟加拉邦人則不吃),山羊肉,羊肉,鹿肉,雞肉,鴨肉,廣泛食用各種各樣的植物,整個植物的莖和葉都在孟加拉菜中食用。龍蝦和蝦等海鮮也很普遍。乳製品和甜食一直是孟加拉飲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當地人除了在高級飯舘或正式社交場合使用刀叉外,平時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飯。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佛教, 南亞國家, 印度教, 孟加拉, 孟加拉灣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快報——即將舉行的活動、盛大開幕、候選人論壇

即將舉行的活動 K-POP惡魔獵人漢吉繪畫工作坊-10月17日和18日。 點選此處註冊。 沖繩日-10月18日上午10點至下午2點 K-Pop惡魔獵人手鍊製作-10月24日下午4點至7點。 點選此處註冊。 菲律賓日-10月25日。上午8:30至下午5:00 看不見的護士電影放映和小組討論-上午8:30至中午 美食網明星-Jan … [繼續閱讀……] about 快報——即將舉行的活動、盛大開幕、候選人論壇

APCC的菲律賓日嘉年華 – 2025年10月25日

上午8:30開始一整天(上午8:00開門),放映《看不見的護士》,然後是晚上1:00到5點的Bayanihan活動(下午12:45開門) 事件一覽 亞太文化中心 | 4851 S Tacoma Way, Tacoma, WA | 上午8:30 – 下午5:00 看不見的護士 - 上午8:30 – 下午12:00 | 電影、演示和討論 … [繼續閱讀……] about APCC的菲律賓日嘉年華 – 2025年10月25日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 以來自南韓 Samwon Art Studio的藝術家為特色。 由Kellis Partlett策劃。 Jade Choe畫廊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三上午9:00至下午5:00。週四至週六上午9:00至晚上7:00 請參加10月18日下午4點至6點在蓮花室(Lotus Room)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6點到8點。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1點至3點 這個研討會使用了圍繞最近Netflix動畫《K-Pop Demon Hunters》中的角色「Duffy the Tiger」開發的繪畫工具包。 參與者使用專門用於東方繪畫的顏料在預先設計的韓國桑紙面板上作畫。 參加一個特別研討會,由Netflix的K-POP惡魔獵人中的Tiger … [繼續閱讀……] about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西雅圖輕軌擬試行閘機收費 Sound Transit董事會主席Dow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波蘭食品和集市 11月1日(下午12點到5點)。在樓下吃餃子、香腸、白菜卷、羅宋湯、啤酒、咖啡和糕點(或買食物外賣),然後在西雅圖第18大道1714號波蘭文化中心的波蘭秋季集市瀏覽樓上出售的波蘭工藝品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