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 Tibet
西藏自治區(Xizang Autonomous Region),簡稱「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面積120.28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八分之一,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北最寬約1000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公里,是世界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它北鄰新疆,東北緊靠青海,東連四川,東南連接雲南,南邊和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國境線長達3,842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素有「世界屋脊」之稱。
由於地勢迭起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西藏自治區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1/3;日照時間也是全國最長的。與中國內地相比,西藏自治區多數地區氣溫偏低,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比相近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阿里地區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氣溫僅10℃左右,夜間氣溫甚至會降至0℃以下。
西藏自治區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床100餘處,發現礦點2,000餘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2種。西藏自治區優勢礦產有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佔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數兆元以上。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5位的有鉻、製程水晶、剛玉、高溫地熱、銅、高嶺土、菱鎂礦、硼、自然硫、雲母、砷、礦泉水等12種。石油資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礦遠景。
截止2023年末,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總數為3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1.92萬人,佔總人口的38.88%;鄉村人口223.08萬人,佔總人口的61.12%。人口出生率13.72‰,死亡率5.76‰,自然成長率7.96‰。
2023年,西藏自治區地區生產總值2,392.67億元,以不變價計算,較上年增長9.5%,成長速度較上年增加8.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價值215.01億元,成長14.9%;第二產業增加值882.97億元,成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294.69億元,成長9.9%。
2023年,西藏自治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28,983元,較上年增加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51,900元,成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4元,成長9.4%。
藏族有著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其中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自治區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藏餐是中國餐飲系列的流派之一,歷史悠久,品種豐富。藏餐分為主食、菜餚、湯三大類。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調味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馬、驢、騾,尤忌吃狗肉。魚、蝦、蛇、鱔等水產海鮮類食品,除部分城鎮居民外,農牧區民眾一般不習慣食用。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餚烹調技術和用膳形式上也不斷地改進和豐富。
西藏自治區的宗教主要由雍仲本教、藏傳佛教、民間宗教構成,此外,還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西藏自治區共有藏傳佛教寺廟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雍仲本教寺廟約88座,僧侶3000多人,活佛93人,信教群眾13萬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蘭教信眾約3000多人;天主教會1座,教民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