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BBC News
你是否花數小時無意識地滑看Instagram和TikTok上的短影音?如果是的話,你可能也成為「Brain Rot」的一群,這個詞彙已經成為牛津的年度詞彙。「Brain Rot」中文可詮釋為「大腦腐蝕」的意思,顯示人們對消費過量低品質社交媒體內容影響的擔憂。牛津字典分析,從2023年到2024年,該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了230%。
心理學家、牛津大學教授安德魯·普茲貝爾斯基(Andrew Przybylski)表示,這個詞的流行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的症狀」。該詞被定義為一個人的精神或智力狀態的惡化,特別是過度消費微不足道或無挑戰性材內容後的結果。
「Brain rot」的首次使用記錄可以追溯到網路誕生之前,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於1854年在他的著作《瓦爾登湖》(Walden,又譯為《湖濱散記》)中使用了此詞彙。他批評社會貶低複雜思想的傾向,以及大眾精神和智力程度普遍下降。
這個詞最初在Z世代和阿爾法世代社群的社群媒體上受到關注,但它現在主要被用來描述社交媒體上低品質、低價值的內容。
普茲貝爾斯基教授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大腦腐蝕確實存在。」「相反地,它描述了我們對網路世界的不滿,我們可以用這個詞來緩解我們對社交媒體的焦慮。」牛津語言學院院長卡斯帕·格拉思沃爾(Casper Grathwohl)回顧過去20年的牛津年度詞彙,「你可以看到社會越來越關注我們的虛擬生活如何演變,以及網路文化如何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牛津大學字典並不是唯一宣佈年度詞彙的字典,上個月劍橋字典也宣佈「manifest」為年度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