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建築師、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大師」的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5月16日辭世,享壽102歲。貝聿銘1917年生於廣州,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莊氏則是清朝國子監祭酒後人。青少年時代先後在香港和上海度過,直至17歲時移民美國。酷愛藝術的父母讓青年貝聿銘接受了最好的建築學教育:1935年入讀賓州大學,稍後又轉學至麻省理工學院,194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學院,師承現代設計學校包浩斯創辦人Walter Gropius。
1983年普里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評委們向貝聿銘宣佈獲獎理由時如是形容貝聿銘:「貝聿銘賦予了我們這個世紀很多絕美的內飾和外型。他的多才多藝以及他對材料的絕妙運用賦予了他的建築設計某種詩意。」普里茲克獎被視為建築設計行業的最高獎項。貝聿銘從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而總是在探索新的事物。「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追求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
貝聿銘夫婦育有三子一女。他到世界各地從事設計工作時,往往會全家出動,因為妻子和兒女也希望對他的工作助一臂之力。以下介紹一些他的代表作品:
●登峰造極的巴黎羅浮宮廣場玻璃金字塔一貝聿銘曾因1989年在巴黎羅浮宮廣場擺上玻璃金字塔,被認為和羅浮宮格格不入,一度在法國人人喊打;法國《費加洛報》曾帶頭抨擊羅浮宮金字塔這個「糟糕透頂的」設計,卻在金字塔啟用10週年發行特刊,歌頌它的登峰造極。在成為羅浮宮改建計劃設計師前,從未改建過歷史建物,看似不是最適合的人選,但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對貝聿銘在華府國家藝術博物館的現代主義擴建作品印象極深,堅持由貝聿銘操刀。當時貝聿銘已年過60,已是建築界一方之霸,完全沒料到他所提的玻璃金字塔改善計劃,會遭到如此敵意對待,當地民眾怒不可遏,認為外國人竟然想玷污代表法國歷史的建築。而且為什麼想要找華人建築師?國家主義者的激烈反對,排斥他提出的任何設計,因為他是華人。」1983年時任羅浮宮館長的沙博為了抗議貝聿銘,不惜辭職。如今,玻璃金字塔已成羅浮宮的象徵,地位和受歡迎的程度山頭知名館藏蒙娜麗莎、米羅的維納斯不分軒輊,也是貝聿銘生前為世人留下的重要遺產。法國人稱讚玻璃金字塔是「羅浮宮裡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一如貝聿銘所說:「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美得令人窒息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德國歷史博物館設計的展廳副樓,時任總理的赫爾穆特·科爾直接下令將設計訂單交給了貝聿銘,因為此時的貝聿銘已不參加設計招標活動。然而,1997年設計草案一公佈,貝聿銘的才華令所有人折服,批評聲也就消失了。2003年,這一副樓交付使用後,被博物館形容為一座「美得令人窒息的建築」。
在亞洲的建築設計
●北京設計香山飯店
●香港的中國銀行主樓
●京都附近的美秀博物館的設計
●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1963年落成的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的第一個東方建築,也是他建築師生涯中,唯一一個教堂作品。除了抬頭望向屋頂時,可以看受到光線從天窗撒下,具有「一線天」的感覺,也因為上小下大的設計,在對抗風力及地震時也相當有效。
●天境360-位於台灣淡水區小坪頂的「天境360」豪宅,為貝聿銘建築團隊在台灣的第一個住宅建築作品。其特色在於360度眺望山河景觀、大面落地開窗、單層單戶、橢圓形外觀設計,讓住戶可以將周遭美景一覽無遺。
●八里焚化廠-台灣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廠採取鋁帷幕玻璃設計,外觀主體由貝聿銘建築團隊規劃。展示廳山型天窗及傾卸區的非對稱山型弧形天窗,為八里焚化廠帷幕外觀的主要標的及特色。
按年代在全球各地的第一個建築作品
● 1956年-1963年:貝聿銘的第一個東方建築臺灣臺中市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 1961年-196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 1962年:加拿大蒙特利爾聖瑪麗城廣場
● 1967年: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設計(外聘顧問)
● 1982年:中國北京香山飯店,是外國建築師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件作品
● 1989年: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大革命200週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
● 1990年:德國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 1996年-1997年: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
● 2006年:澳門科學館
● 2006年-2008年:貝聿銘建築師最後一件文化建築作品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 in Do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