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輯部)正當市民已習慣近年郵票頻頻加價後,由本週開始大家卻可以破例享受一回九十七年以來第一次郵資減價的滋味,不過同時也令市民此前購入保值的永恒郵資郵票跌價了。雖然減的都是一兩美仙的事,但積少成多,郵政局訴說一年會少了二十億元的收入。
郵局減價本非自願,全是身不由己,因為獨立的郵政協調機構操評估決策權,郵局要聽令。加風令郵局安然過渡了金融危機後,目前被評為是減價好時機。但似乎卻未有週詳考慮當前郵政服務正在受到民眾猛烈批評與不滿,並要面對其他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的快遞服務公司的競爭。此時要減少郵局收入是要切斷其部份生存能力,還是要鞭策它更要自力更生,繼續開源節流?
郵局的營運已今非昔比,因為從前是獨市生意,整個社會依賴郵局送信,寄包裏,發電報等等,郵政服務直接影響市民生活。但今日走進郵局寄信的那一撮人已越來越少,快遞服務成為郵局的競爭對手,而且在營運上沒有政府機構那種官僚行事方式,效率高而靈活,服務時間長而範圍更廣,很多服務機構都提供一或二小時送貨的另類速遞競爭。相比之下,郵局的生存機會越來越艱難。
即使郵局已很努力改變更新,但步伐與大型快遞企業還有差距。郵局在競爭中要繼續存活,就一定要令民眾滿意其郵遞服務,減少失誤,服務不一定要多元化,但一定守著派送郵件素質,這是郵局自保的基本條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