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開始說話?科學家認為基因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種特別能力的演化,是我們生存的重要因素。
2025年2月18日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將一特定的基因與口說語言的古老起源聯繫起來,該研究指出,只在人類身上找到的蛋白質變體,可能幫助人類以一種新穎的方式溝通。說話能力使人類能分享資訊、協調活動並傳承知識,給予我們超越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等已滅絕人種的優勢。
研究作者之一達內爾(Robert Darnell)博士說,研究人員研究的基因變異,是「促使智人(Homo sapiens)成為主要物種」的各種基因之一。達內爾自1990年代初期就一直在研究名為NOVA1的蛋白質,NOVA1被認為對大腦發展很重要。
在最新的研究中,達內爾在洛克斐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實驗室的科學家團隊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將在老鼠體內發現的NOVA1蛋白質替換為人類獨有的類型,以測試這一基因變異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令他們驚訝的是,這改變了實驗老鼠呼叫彼此時的發聲方式。
老鼠媽媽出現在附近時,帶有人類變體的幼鼠吱吱叫的方式與正常同窩老鼠不同;帶有變體的成年公鼠在遇到發情的母鼠時,吱喳叫的聲音也與他們的普通同伴不同。達內爾指出,這都是老鼠被激發要說話的環境,而帶有人類變體的老鼠「說話方式不同」,說明該變體在說話能力中的作用。
這並非首次有基因被認為與說話能力有關,2001年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第一個與一種語言和發音障礙相關的基因。這一基因名為FOXP2,被稱為人類語言基因,但雖然FOXP2涉及人類語言,最終發現現代人類身上的這一變體並非我們獨有,後來的研究發現尼安德塔人也有這種變異;另一方面,現代人類的NOVA1變體則是我們物種獨有的。
不過,基因變異的存在並不是人類能夠說話的唯一原因,說話能力也仰賴人類咽喉的構造,以及一同發揮作用讓人類說話並理解語言的腦部區域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