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節錄自 來源: CNBC
在 AI 時代,不被淘汰的關鍵不是「跟 AI 對抗」,而是「學會與 AI 合作、提升不可取代的價值」。AI 擅長「完成任務」,但無法「定義問題」與「創造價值」。未來更需要能夠洞察社會、企業、人類的真正需求。發起、設計、推動有價值的計劃。整合技術與人性,提出能被信任的解方。AI 是一種「槓桿」,不會使用的人,未來將比會用 AI 的人慢半拍:熟悉 ChatGPT、Copilot、Notion AI、Midjourney、Sora 等工具。學習基本的 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設計)。整合 AI 進日常工作流程,如:資料整理、自動化分析、內容草稿生成等。
史丹佛商學院講師、《The Systems Leader(系統型領導者)》一書的作者 Robert E. Siegel 指出,在當前的環境下,適應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研究了全球 400 多位領導者之後,他總結出在 AI 時代通向未來成功的關鍵職場軟實力。
成為終身學習者
真正能在不確定中穩步前行的職場人,都是主動打破舒適圈、不斷獲取新知識的人。面對科技浪潮,逃避是危險的陷阱。哪怕只是一次 AI 課程或與年輕同事的交流,都可能成為重塑自身能力的起點。要努力打破信息繭房,別總是待在和你背景相同、看法一致的人群中。
平衡強勢與共情
AI 擅長邏輯推理與數據分析,但它缺乏真正的情感理解能力,因此職場人更應在「強勢」與「共情」之間尋求平衡。雖然在雄心與善意之間做選擇是個偽命題,但真正成功的人往往能兼顧兩者。
用「生態系統」思維替代「孤島」思維
理解自己在更大的生態系統中的角色,現已成為一項越來越關鍵的能力。如何平衡各方需求,以及理解彼此之間的互動,有助於在矛盾爆發時及時緩和摩擦。而成功的關鍵在於識別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影響,並意識到創新往往來自「部門邊界」之外。
專注於建立多種人際關係
最具成效的職場人士往往能在組織內外建立牢固的人際關係,從而獲得原本可能忽略的重要見解。在組織內部,跨部門同事能提供關鍵觀點,挑戰固有假設,揭示運作中的低效之處。一位工程師對客戶障礙的看法,可能與市場人員不同,而一線員工則常能發現高層未注意到的運營漏洞。向各層級員工徵求意見有助於提升決策品質,避免代價高昂的失誤。在組織外,同行、前輩及客戶也能提供同樣寶貴的外部視角。由於他們不受你所在組織文化的影響,更可能提出尖銳問題、指出新興趨勢,或挑戰傳統思維。
擁抱不確定性
AI 革命正在真實發生,不要恐懼,而要將其視為自我進化與成長的契機。真正能在時代變動中蓬勃發展的人,是那些願意徹底改變以往做事方式的員工。Siegel 分享,2021 年 BestBuy 執行長 Corie Barry 曾分享說:「你不能愛上你今天的工作方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