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的整合分析提到:當人開始運動時,肌肉不是只有出力而已,它還會「分泌」一群神奇的分子,叫做「肌肉分泌因子」(myokines),這些分子能透過血液,跑到我們的大腦裡,幫助神經細胞活化、連結,甚至可能讓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反應速度都更好。
其中最被關注的明星成分,就叫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您可以把它想像成大腦裡的肥料,讓腦細胞長得更健康、更穩固,也讓我們的大腦更有彈性、不容易老化。運動之後腦袋變亮,就是它在發功
研究中也證實,只要是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等,每次30分鐘,每週3到5次,不但可以提升BDNF濃度,也可以讓整體認知表現變好,尤其是記憶、專注、反應速度都有進步。基因醫師我建議,把運動當成給大腦吃的營養品。很多人會想,這樣我是不是一定要上健身房、請教練才有用?其實不用,最關鍵的是 : 動起來,而且持續動。
如:• 快走+肌力小訓練:穿上運動鞋,到公園快走30分鐘,再回家做個深蹲、伏地挺身。簡單、好入門,又非常有效。• 加入一點多元動作:瑜伽、太極、或是跳健康操也不錯,研究發現這類融合平衡與柔軟度的運動,對提升BDNF也特別有幫助。• 動得開心才會持久: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比什麼都重要。可以找朋友一起去跳舞、健行、打桌球,甚至去餵鴿子順便走一走都很好。
這些肌肉分泌因子我們雖然在家測不到血液濃度,但您可以從自己每天的身體狀態去感受 : 運動後精神好不好?白天會不會比較清醒?情緒比較穩定?睡眠是不是比較好?這些生活裡的「小變化」,就是肌肉默默在為大腦努力的證據。
運動不只是對身體有益,對大腦的健康與功能也有非常多好處。改善 記憶力與學習能力:運動能增加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分泌,促進神經細胞生長與突觸連結。提升專注力與思考速度:特別是有氧運動快走、游泳、跑步能讓大腦血流增加,氧氣和養分供應更充足。延緩 腦部老化與失智症 的發展,減少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質累積。降低中風風險,因為運動能改善血壓、膽固醇與血管彈性。
運動能促進腦內啡、血清素 和 多巴胺 分泌,有助於減壓、抗焦慮、抗憂鬱。幫助睡眠品質提升,進而增進白天的專注與情緒穩定。運動會刺激 新神經元的生成(尤其在海馬迴區域,與記憶有關)。促進 神經網絡的重組,對於學新技能或從腦傷中復原有幫助。幫助 計劃、組織、決策 等高階認知能力。對兒童與青少年的專注力、行為控制、學習表現都有正面效果。
我們以前都以為,肌肉就是為了移動、讓我們不跌倒,但現在科學告訴我們,它還有更大的使命,在我們運動的時候,它會主動分泌對大腦有幫助的物質。這就像是上天幫我們設計好的天然保健機制,動起來,身體自己會產生保護腦的力量。
參考資料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25),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97634250038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