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在10月出現顯著降溫。隨著聯邦政府7500美元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於9月底到期,電池驅動汽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這是該激勵政策失效後的首個完整銷售月,對所有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造成了廣泛影響。
該稅收抵免政策始於2008年,在拜登總統任內擴大範圍,為主要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合格電動汽車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補貼。但川普總統於7月簽署《大而美法案》後,該政策於9月30日正式終止。消費者爭相在截止日前購車,導致經銷商展廳庫存快速消耗。
數據顯示,現代汽車純電車型銷量環比暴跌71%,其中熱門車型Ioniq 5的銷量更是下滑了80%。豐田bZ4X跨界車10月僅售出6輛,而前一個月的銷量為1401輛。
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已放棄電動汽車。經銷商經理向表示,九月期間的搶購已清空大部分庫存,車企根本無法滿足需求。特斯拉雖然未公佈月度數據,但上季度銷量已超過產量,也表明瞭消費者在截止日前大量搶購。
行業分析師指出,10月銷量下滑並非需求疲軟的信號,而是聯邦激勵政策終止後的正常現象。
AutoPacific總裁兼首席分析師Ed Kim指出,2026年起,入門級電動車將面臨最大的價格壓力。例如日產Leaf新一代車型起售價約3萬美元,失去7500美元抵免後,原本可接近2.25萬美元的價格優勢將消失。由傑夫·貝索斯支持的美國電動卡車品牌Slate原計劃售價約2萬美元的小型電動車,失去稅收抵免後價格將逼近3萬美元。
Ed Kim表示:「價格是阻礙人們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因素,對入門級消費者而言,這些差價將顯著影響購買決策。」
儘管純電動車面臨價格壓力,希望減少碳足跡的消費者仍有可能選擇混合動力車型。現代汽車上月混合動力車銷量激增41%,顯示美國市場對電動化的需求仍在。
展望未來,包括雪佛蘭、豐田、Rivian、特斯拉和福特在內的多家車企已計劃推出更低價位的電動汽車,但是否能在缺乏聯邦援助的情況下成功搶佔市場,將成為2026年的關鍵考驗。
(From Daily 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