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報
  • 廣告價目表
  • 活動
  • 聯繫本報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 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北卡羅來納州

拜登官宣勝選 川普稱選舉舞弊拒認輸

November 12,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由於在此次大選中,川普與拜登2人在多個搖擺州中得票數極為接近,因此內華達(Nevada)、佐治亞(Georgia)、北卡羅來納(North Carolina)及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4個關鍵州均未能在選舉日結束計票,總統人選遲遲未定。直至11月7日11點後,各大主流媒體才相繼宣佈拜登勝選的消息。當日晚,當選總統的拜登及其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發表講話,在官宣勝選的同時,表達了對美國打破分裂局面的期待,並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重塑美國精神。

然而另一方面,川普並不肯接受敗選的事實,一度要求多個州停止計票或重新計票,並表示自己將上訴,聲稱大選存在舞弊行為,要求最高法院對選舉進行調查。對此,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儘管川普及其團隊目前加大力度採取法律行動,但他們所提出的訴訟範圍有限。根據目前選舉結果,拜登在穩拿各大「藍州」的情況下,同時獲得了密歇根(Michigan)、威斯康星(Wisconsin)、新罕布什爾(New Hampshire)、內華達、亞利桑那(Arizona)及賓夕法尼亞多個搖擺州的選票,獲得的總選舉人團票數為290票,遠超勝選所需的270票。同時佐治亞州、內華達州及密歇根州此前已經駁回了川普團隊的訴訟。因此即便川普在其他上訴中獲得勝利,也很難扭轉目前的敗局。

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稱,郵寄選票方面存在巨大舞弊嫌疑,甚至發現有「死人投票」的現象,但卻並未提供支持此訴訟的正當證據。

在各大媒體相繼宣佈拜登勝選後,拜登及賀錦麗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權力交接事宜,並制定未來應對新冠病毒的方案,呼籲民眾自覺佩戴口罩。而川普方面卻不肯善罷甘休,除在社交網絡上傳播大選舞弊的虛假消息外,還計劃以競選集會方式來組織民眾抗議大選結果。

除川普及其競選團隊外,外界陸續開始向總統當選人拜登致賀。從國際方面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台灣總統蔡英文、英國首相約翰遜、西班牙總理桑切斯及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等國家領導人陸續發佈推文,在向新總統當選人致賀的同時,期待國家間友好合作。而前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則旁敲側擊,從推特上發佈消息「建議」川普,敗選後帶著榮譽離去才是正確的事。

同樣作為共和黨人的前總統小布殊則在卸任後罕見公開發佈聲明,在8日的聲明中表示「我剛剛與美國新一任總統當選者拜登在電話中交談,我熱烈祝賀他的勝利,並感謝他在昨晚發表的愛國講話。」布殊在聲明中似乎有意提及自己有關選舉舞弊的看法:「無論你選擇了誰,你的選票都已被計入結果。美國人民應該確信,此次選舉是公平合理的,其公信度有強大的支持,最終結果清晰明確」。

11日,僵持多日的佐治亞州選票仍然未能計算出確切結果,該州共和黨州務卿表示,由於票數過於接近,所有選票將採用手動計票方式重新計算,以確保最終結果準確。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佐治亞, 內華達, 共和黨, 北卡羅來納州, 川普, 投票, 拜登, 搖擺州, 總統, 賀錦麗, 賓夕法尼亞州

2020大選專文:搖擺州定總統大位

October 2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搖擺州(Swing state),也稱游離州、戰場州或紫州,是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個特別術語,指的是在美國總統選舉中,那些沒有一個單一的候選人或政黨,擁有壓倒性支持度以取得選舉人票的州。這些州是兩個主要政黨在總統選舉中的爭取目標,因為贏得這些州的選舉人票對獲勝十分重要。這些州在歷屆大選中經常會倒向不同的政黨,頻頻搖擺。相較於一方候選人優勢明顯的「安全州」,「搖擺州」素為競選雙方鎖定勝局的必爭之地。

美國的總統大選並非誰取得最多普選票便勝選,而是以選舉人團制度,按各州的選舉人票數去決定誰入主白宮。按照以往慣例,大部份州一早已經決定了傾向民主黨或是共和黨,2020年選舉中關鍵的搖擺州比2016年多,讓選情更添變數,兩個黨派都希望少數游離選民,傾向其陣營以及爭取自己的支持者願意出來踴躍投票。以下是今年大選可能出現的搖擺州:

•在過去半世紀「深紅」州份阿拉斯加(Alaska)都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囊中物,但來到2020年美國大選,這一屆卻未必輕易得勝。因為兩黨在該州的聯邦參議員席位之爭更是勢均力敵。川普否定氣候變化的作風,或許觸怒了當地深受天氣變暖的選民。

•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政治光譜也很「紅」,是穩定支持共和黨的南部「紅州」之一。不過,基於人口結構轉變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屆大選亞利桑那州會否變天,引人注目。

•如果要為美國大選列出「兵家必爭」的搖擺州,佛羅里達(Florida)名列前三。最近川普染疫後復出,就立刻前往該州拉票。拜登隨後也到該州拉票,跟年長選民會面。二人意欲傳遞的訊息,對選情舉足輕重。

•擁有16張選舉人票的喬治亞州(Georgia),是全美人口第八多的州份。然而快速人口變化以及移民政策的影響,曾讓美國西南部的加州在上世紀90年代由紅州轉變為藍州,之後一直成為民主黨的票倉。而位於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也在經歷這種變化,共和黨享有的選舉優勢也在逐漸消失。

•自1964年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大勝以來,印第安納州(Indiana)就再沒有支持過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唯一的例外是2008年奧巴馬(Barack Obama)以28,391票(1.03%)之差擊敗共和黨的麥凱恩(John McCain)奪得印州。今屆拜登若想在帶有濃厚紅州印記的印第安納州勝出,奪得其11張選舉人票或恐不易。

•自1972年以來,艾奧瓦(Iowa)歷來是第一個舉行總統大選初選的州份,亦在民主共和兩黨中來回搖擺。艾奧瓦州受到貿易戰及RFS的夾擊,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一直收看右翼保守派傳媒霍士(Fox)的鄉郊民眾會否對川普改觀?假如在競爭激烈的地區中,有少數選民「捨紅取藍」,又或是以杯葛投票表達不滿,整個大選結果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4年前川普在密歇根州(Michigan)僅以1.1萬票優勢拿下這個傳統藍州。今年「汽車之城」的就業問題,以至燒得正熱的種族爭議,又將如何影響今屆該州選民取態是個未知數。

• 明尼蘇達州(Minnesota)是一個傳統的「藍州」。也一直是一個不太顯眼的州份,直到今年黑人George Floyd遭警暴致死一事,頓變成全國示威風眼。支持與反對BLM的角力,也成了左右該州選情的最大因素。

•在近百年的時間裏,密蘇里州(Missouri)一直是美國大選的搖擺州。但在進入21世紀後,密蘇里卻開始由紫轉紅,屢屢成為共和黨票倉。來到這屆美國大選,這州更爆發墮胎權利的巨大爭議,造成今次選情的不明朗。

•除了奧巴馬在2008年以微弱的優勢勝出以外,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過去30多年一直支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可說是「紅州」的標誌。不過,較少為人注意的是,當2016年川普以近4個百分點的較大差距擊敗希萊莉之際,北卡州的選民卻同時趕走了該州的共和黨州長,換上現任民主黨州長Roy Cooper,因此今年選民的動向頗值得關注。

•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是美國大選最重要的搖擺州之一,而天然氣也是該州最重要產業之一。過去4年川普為天然氣產業提供大量政策好處,而拜登的能源政綱則更偏環保。今年是藍是紅這就完全取決於選民對未來天氣變化與環保意識的認知與決擇了。

•擔心來自太平洋海岸的自由派,會沖散德州的保守傳統。作為美國最大的共和黨票倉,德克薩斯(Texas)或恐正在發生變化。

•非裔男George Floyd死亡掀起全美對不公不義的怒火,象徵欺壓的南方蓄奴州將領雕像紛紛被拉倒。曾經是美利堅聯盟國首都的維珍尼亞州(Virginia)雖然近年成為民主黨的囊中物,但往事帶來的影響還一直殘留,讓人摸不清它今年到底是「藍」還是「紅」。

•4年前的美國大選,川普打着「美國優先」的口號上台,聲言把製造業帶回本土,但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此情況未有明顯改善,反而受到中美貿易戰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上屆投票給川普的選民,是否會再度支持他也是個疑問。

•歷史上的美國大選只要拿下俄亥俄州(Ohio)的總統一般都可獲勝。該州目前這個「沒落鋼鐵州」角色,能否再讓川普如4年前般橫掃藍領白人選票,現在誰也不能論定。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亞利桑那州, 佛羅里達州, 俄亥俄州, 北卡羅來納州, 印第安納州, 喬治亞州, 威斯康星州, 密歇根州, 密蘇里州, 川普, 德克薩斯州, 拜登, 明尼蘇達州, 移民政策, 維珍尼亞州, 總統, 美國, 艾奧瓦州, 賓夕法尼亞州, 選舉, 阿拉斯加州

多州爆發反居家示威 英斯利指責川普支持非法活動

April 23,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4月15日,密歇根州(Michigan)暴發了抗議封城的示威遊行。示威者提出要求解除隔離禁令、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下台等。除了密歇根州,俄亥俄州(Ohio)、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弗吉尼亞州(Virginia)及紐約市等地也出現了反對隔離的抗議活動。有示威者甚至喊出了「不戴口罩不做檢測」等口號。

示威遊行當日,數十名示威者作為前鋒佔領了密歇根州議會大廳前的台階。這些示威者舉著美國國旗,以及包括有「結束隔離禁令」、「惠特默下台」、「把惠特默抓起來」以及「川普2020」等口號的標語牌。多名示威者還攜帶了槍支。此外,還有數百輛汽車在議會大廳前的道路上聚集並封鎖了道路,一些示威者在汽車上打出了口號標語。

示威者們表示,參加這次抗議活動,是因為密歇根州的隔離禁令使得他們不能進行划船、釣魚、理髮等活動,有激進示威者稱,「寧可死於新冠病毒,也不想看到中小企業因封城而破產」。

對於示威活動,川普發推文號召其支持者「解放密歇根」、「解放明尼蘇達」、「解放佛吉尼亞」。

身為民主黨籍的華州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說,川普呼籲抗議者「解放」數個州的推文,是在鼓勵「非法活動」,並表示:「擁有一個鼓勵民眾違法的美國總統是危險的」。

而就在川普推文發出後,全美更多州出現了類似的示威活動。華州此前頒佈禁止50人以上集會的州長命令,但在首府奧林匹亞(Olympia),多個極右組織和民眾聚集議會大樓外挑戰居家令,人數約2,500人,甚至本次州長候選人之一的艾曼(Tim Eyeman)也參與其中,他表示將遵守社交疏離原則,但示威現場卻十分擁擠,且很少人戴口罩。示威民眾高喊口號「危害自由」、「捍衛憲法」等,要求州長英斯利撤銷居家令。但英斯利表態稱,現在還未到解除禁令的時刻,這次示威並不會讓復工提前到來。計劃仍要等到5月4日後,分階段逐步開放經濟。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俄亥俄州, 北卡羅來納州, 口罩, 密歇根州, 封城, 居家令, 川普, 弗吉尼亞州, 抗議, 新冠病毒, 示威, 英斯利, 隔離

沙門氏菌疫情蔓延 8個州已有60人感染

June 14,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指出,全國已有61人感染了沙門氏菌(Salmonella),疫情分佈在八個州。主要是來自人們吃了特製蜜瓜,哈密瓜,西瓜和鮮切水果的混合產品,分別在至少10個雜貨店中售賣。

該些受污染的水果是由Caito Foods生產, 生產地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印第安納州(Indianapolis, Indiana)。據報告指,目前已造成31人需住院治療。

該水果在喬治亞州(Georgia),俄亥俄州(Ohio),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伊利諾伊州(Illinois),印第安納州(Indiana),肯塔基州(Kentucky),密歇根州(Michigan)和密蘇里州(Missouri)等八個州銷售,並以透明塑料翻蓋包裝,目前Kroger, Walmart, Trader Joe’s Whole Foods, Sprouts, Walgreens, Costco, Jay C, Payless and Owen’s正進行全面回收。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警告人們不要吃該水果產品,如果已購買的話,可把它退給店裡或扔掉。該機構仍在調查該產品還有沒有在其他商店或其他州出售。

每年有超過一百萬宗沙門氏菌的報導,造成23000人住院及450人死亡,而食物污染是其主要來源。沙門氏菌感染可引起腹瀉,發燒和腹部絞痛,症狀將持續一個星期。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Caito Foods, Costco, Jay C, Kroger, Owen’s, Payless, Sprouts, Trader Joe’s, Walgreens, Walmart, Whole Foods, 伊利諾伊州, 俄亥俄州, 北卡羅來納州, 印第安納州, 喬治亞州, 密歇根州, 密蘇里州, 水果, 沙門氏菌,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肯塔基州

Primary Sidebar

靜雯博客

2020年的最好與最差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 [繼續閱讀……] about 2020年的最好與最差

短評

晚節

即將榮列被彈劾兩次的首位美國總統,川普創造了多項美國歷史上的前所未有,功過就留待世人置評吧。但他自我策劃任內最後日子的行為,使成為其四年任期中最雞犬不寧,最令美國社會與政黨分裂,總統成了過街老鼠,卻是不 … [繼續閱讀……] about 晚節

閱讀更多時事短評

西華報電子版(1-23-2021)

[點擊閱讀]

Copyright © 2021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