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31歲的保守派活動人士、輿論影響者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週三在猶他州一所大學向學生發表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他出生並成長於芝加哥近郊,高中時積極參與政治。他曾因散播新冠疫情錯誤資訊、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反對槍械管制、支持全球暖化否定說而備受爭議。這一事件再次證明,政治暴力如今已成為美國生活中頻繁而可怕的現實。
從去年兩度成為暗殺目標的總統川普到議員、法官以及地方選舉官員,全美各類公共人物如今無不面臨持續的暴力威脅。柯克遇襲一案預計將使本已分裂的美國社會進一步滑入黨派壁壘,加劇兩黨之間的敵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政治身份的教授莉莉安娜·梅森(Lilliana Mason)形容當下的美國政治格局時說:「這是‘你死我活’的極端狀態。」她補充道:「這不僅僅是我們掌握權力與他們掌握權力的問題,而是我們能否生存、他們能否生存的問題。」
美國國會警察報告稱,去年針對國會議員及其家人、工作人員以及國會大樓的威脅和令人擔憂的言論接近9500起,高於前一年的約8000起。而在2017年,這一數字還不足4000起。
近年來,美國社會屢次遭受類似事件衝擊,例如今年6月民主黨籍州眾議員梅麗莎·霍特曼(Melissa Hortman)及其丈夫被殺,以及2017年幾乎喪命的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槍擊案。
法官與檢察官同樣成為目標。美國法警局表示,截至2023年9月的財政年度內,聯邦法官遭受的威脅較2021年翻了一番,達到457起。
川普稱柯克遇襲是「美國的黑暗時刻」。儘管槍手的動機和精神狀態尚不明朗,川普仍再次提出部分共和黨人流行的論點,即近期的暴力事件應歸咎於左派。
川普在視頻中逐一列舉了近期發生的政治暴力事件,但沒有提及針對民主黨人的案例,並表示:「激進左派的政治暴力已經傷害了太多無辜者,奪走了太多生命。」
柯克遇襲事件再次引發兩黨就如何遏制暴力的爭論。
當被問及民主黨是否需要在政治上「降溫」時,麻馬薩諸塞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回應道:「為什麼不先從美國總統開始,對吧?看看他發佈過的那些醜陋的表情包和那些醜陋的言辭。」
沃倫在川普發佈視頻前對記者表示,總統的賬號上週曾發過一張圖片,畫面顯示芝加哥天際線上空懸停著直升機,下方伴隨彷彿來自戰時轟炸的火焰。她說:「當他發佈那種東西,試圖展示整座城市陷入火海……那麼我就不想聽共和黨人來指責我們。」
與川普的表態形成對比的是,猶他州共和黨籍州長斯賓塞·考克斯在發言時同時提及左右兩派的受害者,強調國家的破碎。「沒有任何話語能夠讓我們的國家重新團結。此刻我說不出任何能修復破碎現狀的話。我說什麼也無法讓查理·柯克復生。」考克斯說。
柯克將「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打造成了一個強大的支持川普的媒體與選民動員力量,尤其是在青年群體中影響力巨大。遇襲時,他正於猶他谷大學向一大群人發表演講,帳篷上掛著他熟悉的口號「證明我錯了」——這是他在各大校園上頻繁拋出的辯論挑戰。這類活動他已舉辦數十次,相關視頻累計獲得數千萬次觀看,並提升了他的知名度。視頻顯示,週三他依舊像往常一樣,將印有支持川普口號的棒球帽拋向熱情的觀眾。
柯克遇襲事件勢必讓公眾人物重新思考他們如何與受眾互動。
「事情一定會改變。這絕不可能不改變。」反墮胎組織「美國生命學生會」(Students for Life of America)負責人、柯克的朋友克里斯坦·霍金斯(Kristan Hawkins)說。她當時正在蒙大拿大學演講,得知柯克遇襲後很快離開了校園以確保自身安全。
霍金斯表示,她尤其擔心如何保障在全美約1600所校園內開展反墮胎宣傳的地方學生分會成員的安全。她也對未來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展開辯論的前景不抱樂觀態度。
「這是一場新的內戰,不會有任何好結果。」她說。
在華盛頓,許多政治領導人強調,暴力在政治中毫無立足之地。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在國會大廈對記者表示:「政治暴力在美國社會已經變得過於普遍,但這不是我們的本性。我們需要每一位政治人物、每一個有發聲平台的人,大聲、明確地說出這一點。」
加州民主黨州長加文·紐森稱這起槍擊事件「令人作嘔、卑劣且應受譴責」。紐森今年創辦的一檔播客節目首位嘉賓便是柯克,他在社交平台X上寫道:「我們必須拒絕一切形式的政治暴力。」
另一些人則與川普一道,將暴力歸咎於對手。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眾議員帕特·哈里根(Pat Harrigan)在X上發文稱:「左派無法站在查理面前15英尺的地方,用邏輯與他辯論,於是他們乾脆從200碼外開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曾是川普盟友的埃隆·馬斯克寫道:「左派就是謀殺黨。」
近年來,兩黨之間的敵意持續上升。《華爾街日報》今年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80%的民主黨人和80%的共和黨人不僅對對方持不利看法,而且評價為「非常不利」。
相比之下,2010年,《華爾街日報》和NBC新聞的民調顯示,只有50%的共和黨人和40%的民主黨人對對方黨派持「非常負面」看法。
政治分歧已發展到這樣的程度:每一方都認為,輸掉選舉不僅意味著政策辯論失敗,還意味著自身生活方式受到威脅。NBC新聞在2022年的一項調查中問及,如果對方黨派的政策得以實施是否會摧毀美國,79%的共和黨人和81%的民主黨人表示認同。
自建國以來,政治暴力一直影響公共生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莉莉安娜·梅森(Lilliana Mason)表示,目前的環境尤其令人擔憂,因為政策分歧比過去更能反映各黨一致的立場。例如,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並沒有明確地划定黨派界限,因為在這些衝突中,任何一方都沒有一致地支持任何一方。
梅森說:「歷史上也曾發生政治暴力,但當它被組織化並沿黨派界限排列時,就會以非常危險的方式制度化。」
部份譯自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