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一顆有缺陷的心終於痊癒了

November 4,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最近一位護士給了我一個驚喜。我沒有料到的是關於我的心臟⋯⋯⋯⋯。

心和情是相連的,所以我們常會問「你的心情」怎麼樣!我的心理心臟很健康——總是充滿同理心、感恩、慷慨和開放。 但我的生理心臟令人擔憂。它有雜音而我天生就有這種雜音。

多年前,我的牙醫曾經告訴我在預約任何牙科之前需要服用兩種阿司匹林或抗生素,以防手術不順利,甚至連洗牙都不能例外,「這可能會讓你的心臟流血,你是不會希望這種情況發生的,」他說。在過去的幾年裡,我換了牙醫,但忘記了心臟有雜音這件事。最近我的健康保險公司派護士上門為老年人進行全面健康檢查。我想這是醫療保險的一部份。

這是一個典型的檢查程序,相關的問題包括「你最近摔倒了嗎?」 「晚上一定要上廁所嗎?」「你聽力有問題嗎?」「你有助聽器嗎?」 「你有耳鳴嗎?」「你記憶力有問題嗎?」「你有運動嗎?」半小時後,我收到了一份很棒的健康報告卡。 他在訪問結束時給了我四項「好成績」的評級。包括血壓的測量、體重指數、左腳和右腳的循環篩查以檢測任何血管疾病以及心率指數。我對結果並不感到驚訝,因為我去年3月才與我的家庭醫生進行了年度體檢。結果也是同樣令人滿意。

「你(身體的任何部位)有任何疼痛嗎?」他問。

我敲了敲木桌面作為回應,以表明我很幸運沒有任何疼痛。許多老年人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疼痛,從關節炎到肌肉痛,從腳到關節痛,從手指到背痛,從頭痛到胸痛。三年前我曾經有過腳和背痛。經過物理治療師的幾次治療和勤奮的鍛練復健計劃,在大流行之前疼痛消失了。

快要結束臨走了,他隨口問道:「你的心臟怎麼樣了?」「我心臟有雜音,」我告訴他。「我天生就有。」 我的兩個兒子在他們還是嬰兒時也遺傳了我的心臟問題。他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我面前,把聽診器放在我的肩膀上。幾秒鐘後,他回答說:「我什麼也沒聽到。雜音消失了。」

「什麼!」從我記事起,我的心就一直帶著這種「喃喃自語」。醫生在我40多歲和50多歲時一直告訴我,我的心臟有雜音。我的家庭醫生從未告訴我雜音已經消失。

「雜音」是血液流動的聲音, 根據webmd.com。「例如,它可能正在穿過異常的心臟瓣膜。或者可能是某種情況使心跳加快,並迫使心臟比正常情況更快地處理更多的血液。」如果超重或有其他健康問題,心臟雜音會變成負面後果。或者,如果不斷受到外界壓力也會影響心臟。

現在,我的心臟健康狀況良好。 哇!這需要慶祝。我很好奇,「它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會消失的?」

它是怎麼消失的?

我只能說疫情大流行後的19個月,我一直在照顧好自己。隨著工作上承諾的減少,我的壓力水平肯定是下降。這幾個月我學到的不是過度承諾。與COVID之前相比我的睡眠要好得多。飲食很健康。鍛練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從中得到的教訓是如果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你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改變一些負面的遺傳性身體特徵。萬萬沒想到就是在這樣的照顧下我心臟的那份雜音竟然徹底消散了。這個消息就像我走在玫瑰園裡,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美麗的盛開的物種,我在過去的19個月裡一直在種植它。對我的整體健康也有貢獻的是,我不只是好好照顧自己,我一直在研究各種關於健康的話題,包括營養和疾病。

知易行難

大多數人都知道如何保持健康。 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誘惑無時無刻不在襲擊著我們。 我經常聽到人們說,「我怎麼能拒絕免費旅行(即使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應該休息一下)? 免費酒(即使你已幾乎喝醉了)? 免費冰淇淋(即使你超重)?」

最大的挑戰在於必需堅持健康的日常生活,不僅僅是一次而是天天如此。堅持健康作息的時間愈長,偏離健康習慣的可能性就愈小。發生的結果是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逐漸都感覺如此美妙,以至於你不想回到你的舊習慣。生病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尤其是如果您現在感染了COVID。COVID的副作用不僅會嚴重損害您的整體健康,還會導致從大腦到腳的特定終生健康問題。

早期發現

我95歲多的朋友說的有道理。 「如果即使是小事,你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仍應該立即去看醫生。」每次我感到「噁心」時,我不一定都去看醫生。但是,我會立即服用一些維生素C並休息。通常,它有效。如果沒有,我用谷歌(google)搜索我的症狀或打電話給我的醫生。

大流行期間的目標

一位朋友說疫情爆發後,他改變了退休的想法。「如果我退休了,我將無法找到可以做的事情。」另一位去年退休的朋友說:「我犯了過早退休的錯誤。」有些人在65歲之前就退休了,他們的想法是旅行。有了新冠病毒旅行就不那麼可行了。現在,他們被無聊困住了。一些人因新冠肺炎推遲退休。我70歲的員工說她決定不退休,很感激她能為西華報工作。

丈夫和我很高興在大流行期間我們仍然可以工作並讓我們的員工繼續工作。自2020年3月我們的辦公室關閉以來,直到今年9月西華報團隊首次在辦公室討論工作更動的策劃會議,之前大家只是通過Zoom的視頻會議交流並切磋工作,好幾位員工甚至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我們彼此沒親眼照過面。遠程工作完全沒有影響《西華報》和英文姐妺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質量。 每個人都看起來很放鬆。

員工們的幸福、在家工作的滿足感和辛勤的工作,激勵我不再重新開放我們的辦公室。去年我們做出了關閉辦公室的正確決定。我們現在仍將繼續關閉我們的辦公室。這個決定讓我振奮。工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成功合作的績效,使作為一個團隊的我們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儘管大家不能面對面地見面。

難怪我的心臟健康狀況非常好,且能在這段充滿挑戰的荊蕀時代中生存下來,健康作息的紀律不僅在我的心中成長,而且在我的大腦中根深蒂固。當我們的心和腦彼此同步時,它們可以支持我們生活得更好、更快樂、更平靜。無論大家承認與否,我相信即使在疫情中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生命的祝福。疫情後您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什麼?是否像我一樣擁有了一顆更健康更強壯的。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 心臟, 疫情, 谷歌, 退休

Reader Interactions

留言 Cancel reply

您的電郵地址將不會顯示在留言中。標有*的為必填項目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