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華州衛生署及多個政府機構日前提醒市民今夏在進行戶外活動時,需要提高警覺,預防被蜱蟲Ticks咬傷。基於過去的冬天天氣溫和及近期氣溫提早回暖,易基馬Yakima衛生部門的官員指稱,全華州今年夏天將會湧現大量的蜱蟲,主要是遍地花早盛開,為這些小昆蟲提供理想的生存環境。
蜱蟲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二至十毫米;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三十毫米。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個部份。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防蚊液,儘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衛生署發言人梅爾稱,早來的溫暖天氣有利蜱蟲生長。環保衛生專生表示,每一個州都會最低限度有一個蜱蟲巢,但華州在二O一八年到現時為止已經發現有五個。在很多草及密茂樹叢內是蜱蟲生長的地方。在華州大約有十多種不同種頪的蜱蟲。還好在華州最常見的美國犬蜱蟲American Dog Tick及洛基山林蜱蟲Rocky Mountain Wood Tick並不是萊姆病的帶菌蟲。不過專家已預計今年被蜱蟲咬的市民會增加。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蜱蟲在北半球散佈最廣的疾病,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屬生物引起的細菌性傳染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會出現不會癢也不會痛的紅斑,稱為遊走性紅斑,通常發生於被叮咬後一週。大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不會生紅斑。其他常見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和疲倦。如果未治療,可能會演變為臉部單側或雙側麻痺、關節炎、嚴重頭痛合併頸部僵硬、心悸等等。感染後一個月至數年間,關節痛和腫脹的症狀可能依再復發。有時患者四肢會發麻或有刺痛感。大約百分之十至二十的人即使經過妥善治療仍會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有關節痛、記憶障礙,以及精神不濟的症狀。
根據推估,在美國每年有近三十萬人罹病,而在歐洲則有近六萬五千人。感染季節通常集中於春天及初夏,萊姆病於一九七五年第一次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老萊姆鎮被發現而得名。一九八一年,萊姆病病原體首次為美國國家衛生總局的威利·伯格多費所描述。 病人會有慢性症狀,被稱為治療後萊姆病症候群(post-treatment Lyme disease syndrome),也常被稱為慢性萊姆病。 有些醫療人員認為慢性萊姆病是持續性感染所造成;然而,這項觀點並未被認可。由於過去的萊姆病疫苗已失去效用, 現在已開始在進行新疫苗的研發。
倘若市民發現被現被蜱蟲咬傷,不管是否會染上萊姆病,最好即時清洗被咬的傷口及消毒。病情持續的話最好馬上尋求醫治。



(本報訊)中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第三代男旦傳人胡文閣老師(見上圖)日前蒞臨西雅圖,在國粹絕技薈萃晚會中演出「霸王別姬」拆子戲(圖①—③)。甫剛由北京抵達,胡老師雖然還在調時差,但接受本報專訪時的即時投入,可見其敬業樂業專業態度。他點滴詳談目前中國京劇的男旦發展,期盼這日漸式微的男旦藝術能夠獲國家多重視與觀眾多支持,使之得以持續保存發展。
眾所週知,中國的男旦藝術是傳統戲劇特色,早期因為不允許女性登上舞台,所以才產生男唱女腔,由男性來演譯旦角;俗稱乾旦。隨著以梅蘭芳為首,連同程硯秋、尚小雲、及荀慧生四大名旦的崛起,男旦藝術發展至登峰造極。不過時移世易,今非昔比,男旦藝術不再被提倡。中國的各大院校與戲劇學校早已不招收男旦學生,即使想投身接受專業訓練也無門。曾被梅葆玖先生要求胡文閣老師收為徒生作為梅派第四代傳人的小男旦巴特爾,目前胡文閣老師也祗能以私教方式教授,巴特爾要上正規學校而沒法接受傳統戲劇訓練,這情況也獲得梅葆玖先生認可,因為誰也不能料男旦的未來發展,能讓具天份者能有其他專業傍身而又有機會傳承是最理想的。後繼人雖然不容易遇上,但胡文閣老師還是在盡最大努力,他表示希望可以遇到大約是二十歲曾接受京劇基本功訓練者接受培訓就比較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