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報
  • 廣告價目表
  • 活動
  • 聯繫本報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台灣

文化差異導致美中台衝突

August 18,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大陸與台灣的對抗,部份是由於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s)最近訪問台灣激怒中國引發的。

混亂的美中台關係是我最不喜歡寫博客的話題。我們的英文版《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和中文版《西華報》在41年的出版生涯中,在處理三方過去的摩擦中一直保持中立。

我們的立場就是美國的立場。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遵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中台關係是華人社區的禁忌話題,無論我採取哪個角度,我都會得罪某人。那麼,既然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內容,為什麼今天我還要冒險去寫呢?

只有一個動機。那就是這場國際衝突的事件,提供了許多我們可以借鏡的教訓,以在現實生活中改善自己。

謹防雙重標準

裴洛西暗示她對台灣的訪問引起了中國的憤怒,因為她是一名女性。「他們大驚小怪,我猜因為我在台灣立法院演講。我不知道這是理由還是藉口。」她補充說,「因為男士來的時候他們什麼也沒說。」

記住走進房間的一對夫婦的故事,他們當中有一個是醫生。所有人都看著先生,以為他是醫生。然而那個太太才是醫生。

還有一次,我被介紹給一位抗議組織者。我看到一個孩子和他的父親站在一起。我以為父親是組織者,但尷尬的是,孩子才是邀請他的同學參加抗議活動的創意提倡者。

我們對男人和女人、孩子和成人的雙重標準,甚至在各種問題上,如果不審視自己的偏見又不理性地採取行動,那是會致命的。

裴洛西不是一般的女人

在裴洛西45年的職業生涯中,她與許多有權勢的人並肩作戰。

大多數時候,她成為勝利者並不是因為她是女性,而是因為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戰士。她的無畏無懼是無與倫比和鼓舞人心的。看看她對抗前總統川普的方式就知道了。

無畏是她的特點。她要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讓大家看到她不是因為害怕而退縮。

生氣的權利

如果裴洛西只訪問台灣,不訪問其他亞洲國家,那顯然是給中國的一記耳光,是對中國的直接挑戰。但裴洛西的行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日本。

由於中國對裴洛西的憤怒,其他亞洲國家在議長的訪問中很少受到關注,儘管這些國家也是美國的盟友。現在只有台灣成為關注的焦點。媒體中的許多故事都對該島的韌力和爭取民主持積極態度。最近美國媒體上關於中國的正面報導要少得多。

有人說,習近平對裴洛西訪問台灣的破壞性反應,是一種分散國內真正問題的策略,即中國因新冠疫情而多次封鎖後疲軟的經濟。無論習近平的真正動機是什麼,中國都不能僅僅因為它討厭台灣的存在就假裝台灣不存在。

不要讓自己陷入困境

如果一個人不小心,羞辱可能是自找的。

中國在金融和經濟上都做得很好,習近平主席值得稱讚。中國人民可以為習近平感到自豪和感激。作為共產黨的領導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管理中國。

中國通過讓裴洛西不要踏上台灣來測試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

但裴洛西不顧一切地做到了。顯然習不明白的一件事是他沒有這樣的權限告訴美國人該做什麼。你愈是要求美國人遵從你的意願,他們就愈會反其道而行之。並不是說美國人叛逆,而是他們從不喜歡被告知該做什麼。重視個人自由是美國人的特點和特性。

與中國國家主席相比,美國總統的權力要小得多。拜登無法約束裴洛西,儘管他是總統,他確實建議裴洛西不要出訪。但他無法控制裴洛西的言行。因為這將侵犯美國憲法上賦予個人言論和行動自由的權利。

就像喬.拜登總統要求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聽話。相反,那些反疫苗者拼命抵抗疫苗,有些人甚至起訴了政府。

因此,當習近平下達最後通牒,表明裴洛西不應該訪問台灣時,他只是把自己關在角落裡,沒有多少空間成為贏家。這也讓裴洛西別無選擇,只能訪問台灣。中國有句諺語「騎虎難下—It’s hard to ride a tiger」。意思是一旦騎上老虎就很難下而且不可能中途停下來。

面子問題

這讓我想到了另一點。中國和亞洲文化過於強調「面子」。這可能是我們的失敗,尤其是當必需做出關鍵決定時。這是亞洲文化最糟糕的方面之一。如果你不擔心丟臉和別人的想法或許就能成就大事。

每次的失敗或犯錯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要讓面子元素毀了你。如果需要幫助,請告訴朋友和親人。尋求幫助並不意味著軟弱。尋求理解和建議是獲得智慧和完成工作的合理措施。

丟臉對中國老輩和家庭來說是尷尬難堪的事。我希望年輕一代不要為此感到負擔。永遠不要害怕批評。如果只依賴讚美而迴避不利的評論,你將永遠無法茁壯成長,也永遠不會成為出色的領導者,因為周圍的人永遠不會告訴您真相並指導您創新、超越並學會改變他人的生活。

把錯誤變成優勢

為了不讓別人意識到習近平的誤判,中國軍隊在台灣和中國的海上邊界進行了包括發射導彈在內的一系列演習,旨在向台灣發出警告。

大多數專家已經預測到中國的典型反應。除了發出軍事威脅,中國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施展?

中國有沒有辦法將他們的誤判轉化為優勢,而不像現在僅僅成了個侵略者?習近平只是感到受威脅和遭輕視,並沒有從宏觀的角度,以積極的作法來扭轉局面,誠令人遺憾。

不是現在就會發生的局面。但由於中國如此熱衷報復和挽回面子,無法從長遠角度進行戰略思考甚至可能升級為戰爭。萬一如此,這不僅對中國和台灣,而且對全世界來說都是雙輸。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 台灣, 大陸, 華人, 裴洛西, 西華報

中國和台灣在烏克蘭戰爭中看到了什麼

March 3,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2020鼠年帶來了Covid-19的大流行。2022虎年帶來了戰爭,並延續了大流行的疫情。10多天以前,俄羅斯(Russia)在沒有任何挑釁的情況下入侵了鄰邦烏克蘭(Ukraine)。從表面上看,亞裔社區似乎與這場戰爭無關。事實上卻恰恰相反。

美國和歐洲一直在制裁俄羅斯,以迫使普京(Putin)停止戰爭。中國和台灣雙方都在密切關注著這場戰爭。因為許多亞裔美國人的先輩都來自於這兩個地方。

中國想要知道世界對於這場戰爭的反應,也想了解美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採取的行動,如果中國計劃收回台灣作為其國家的一部份,並因此攻打台灣,那麼俄羅斯的出兵行動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

但這還不是全部。正如俄烏衝突一樣,中國和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俄羅斯和烏克蘭從歷史上就有著密切的血濃於水的關係。兩者同屬蘇維埃(Slavic)政權。在1991年獨立前,烏克蘭是俄羅斯帝國——蘇聯(Soviet Union)的一部份。兩國的公民間有許多通婚,以及直系親屬和遠親等密切的家庭關係。經常會發現在家庭中丈夫來自俄羅斯,妻子來自烏克蘭,反之亦然。兩國間的戰爭將給這些俄烏組成的大家庭帶來不必要的悲劇、衝突和負擔。

1949年,當蔣介石的軍隊敗給共產中國後撤退到台灣時,他帶著成千上萬的大陸人播遷落戶到了台灣。台灣本地人與大陸人之間的通婚也不少。直到今天,中國和台灣仍共享一種文化和語言。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商業和貿易一直很強勁。盡管台灣堅稱他們已經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即台灣人。但兩岸之間的聯繫是不可分割的。如果雙方發生戰爭,士兵們可能會產生今天俄烏戰爭中類似的反應。CNN的一篇報導稱,一名俄羅斯士兵在與烏克蘭人的戰鬥中遭遇了困難,因為他感到困惑,不知道為什麽要與一個長得像自己的人戰鬥。大陸和台灣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政體。與專制的俄羅斯一樣,中國也在共產黨的統治之下,而台灣則和烏克蘭一樣,都是享有選舉自由的民主制度。

秘密戰爭已經過時了

中國可能已經從烏克蘭戰爭中看到,做什麼事都無法隱瞞。社交媒體上傳播消息猶如野火一般。俄羅斯不希望全世界眼睜睜地看著它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並一再否認俄羅斯是侵略者。然而,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在谷歌(Google)等社交媒體上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俄羅斯坦克部隊在進攻的第一天就出乎意料地暴露在谷歌地圖上,「因為谷歌想要提醒司機,俄羅斯裝甲車正在造成交通擁堵。」

戰爭取代人才培養

具諷刺意味的是,谷歌(Google)的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是俄羅斯人,他在6歲時移居美國。在MSNBC 節目中,採訪Friedman的Lawrence O’donnell表示,俄羅斯缺乏機會可能是導致Brin一家移民美國的原因。如果普京治國的重點是培養人才而不是捲入戰爭和破壞,那麼跨國科技公司谷歌可能成為是俄羅斯的發明而不是美國的發明。

全世界的譴責

中國可能會驚訝於世界大多數國家都站在烏克蘭這邊。如果中國想突然入侵台灣,可能也會有類似的反應。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地的記者都在烏克蘭不同地點的戰區報導這場戰爭。許多美國的紙媒和網絡團隊正在共同努力,馬不停蹄地報導這場戰爭。我從未見過這麼多的報導。全球觀點並不看好俄羅斯。因為它正在攻擊一個 比他小得多的國家。 烏克蘭擁有4400萬人口,是俄羅斯人口的1/3。即使俄羅斯獲勝,記者們也會繼續關注烏克蘭人的勇敢、堅韌和抵抗。西方幾乎沒有報導過俄羅斯士兵的故事,除非他們死了。

戰爭的代價

各國已禁止航班飛往俄羅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受到多項體育制裁。國際奧委會和足球管理機構已宣佈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剝奪俄羅斯舉辦體育賽事和參加世界盃的權利。在這些比賽活動中,俄羅斯的國旗和國歌不會成為運動場上和節目的一部份。

戰爭期間在現場網絡上顯示的破壞景象令人看得很難受。這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以不同的方式解決不滿。不要有戰爭。然而,普京的想法恰恰相反。

俄羅斯在普京20多年統治下參與的戰爭數量眾多,包括車臣共和國(Chenchen Republic)、併吞克里米亞(Crimea)、阿富汗(Afghanistan)、敘利亞(Syria)及其它小規模的戰爭。他認為戰爭可以使國家團結起來,使他成為英雄並獲得領土。 這是錯誤的。看看俄羅斯百姓抗議烏克蘭戰爭的人數。即使俄羅斯獲勝,一些法律專家也在對普京提出戰爭罪指控。與此同時,烏克蘭也贏得了世界各國讚譽和欽佩特別是總統Zelenskyy。

戰前,沒有多少人關心烏克蘭,也不知道總統是誰。現在每個人都說,「他是個英雄。」不像去年塔利班(Taliban)解放阿富汗時,第一個離開國土的是阿富汗(Afghanistan)總統。當美國提出幫助Zelenskyy總統撤離烏克蘭時,Zelenskyy說:「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

亞洲沒有北約

但台灣不是烏克蘭。烏克蘭的大多數鄰國都站在烏克蘭這邊。亞洲沒有北約 (NATO),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來為台灣遊說。台灣沒有類似的組織可以依靠。許多亞洲國家,如柬埔寨(Cambodia)、越南(Vietnam)、老撾(Laos)都從中國的援助中受益,修建了道路、橋樑以及其他類型的經濟投資。中國的戰略是孤立台灣。

台灣最大的盟友是美國。如果台灣與中國開戰,很多亞洲國家不太可能願意支持台灣。

社會穩定

中國重視社會穩定,相信穩定對一個國家的繁榮至關重要。中台摩擦雖然從1950年就已經存在,但並沒有發生過戰爭。這是因為這些年來雙方都表現出克制以避免戰爭。

這兩個對手一直在努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經濟並改善教育體系,以便在世界舞台上競爭。兩者都極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並減少了人民的貧困。中國未來很可能被認為是世界大國和經濟體,其在子彈頭列車(bullet train)等交通系統方面的進步和眾多成就,超過美國第一的地位。外界也很欣賞台灣在技術上的實力。在芯片製造(chipmaking)、良好公民和治理方面比美國先進。

「面子」問題

中國和台灣都有興趣看看普京如何擺脫這場戰爭。普京的假設是,他龐大而強大的軍事集團將能快速輕鬆地遏制烏克蘭,而其領導人Zenlenskyy總統會立即俯首向他磕頭。

然而相反,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戰爭使俄羅斯花費的時間比普京預期的要長得多,而且目前他沒有獲勝。據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3月2日報導,截至當天已有近500名俄羅斯士兵陣亡,1600人受傷。為了保護自己自負和強人的形象,他不能就這樣退出,即使這樣做也不能被稱為失敗者。為了「面子」問題,因此,他將進入烏克蘭首都的坦克數量增加了一倍,甚至下令發出核警報以引發更多恐懼。各方都可以看到,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它將給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帶來更多的痛苦。

恐怕現在會是一個僵持的局面。留給大家的教訓是: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因為結束戰爭對於擔心面子的挑釁者來說同樣重要和困難。

開戰不僅會傷害雙方,還會傷害整個世界,最後的結果人人都是輸家!

Filed Under: 世界新聞, 吳靖雯博客, 意見, 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中國, 亞裔, 俄羅斯, 台灣, 戰爭, 普京, 歐洲, 烏克蘭, 疫情, 美國, 蘇聯

西雅圖青商潛力之星丁懿辰 用拉麵拉近台灣與美國的距離

September 23,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我來美國的時候,根本不會說英文」,當時只是單純來西雅圖依親學英文,丁懿辰從沒想到,就這樣一路念到華盛頓大學,還沒畢業就開始創業,然後就在此落地生根、開創人生的事業。

僑務委員會首屆「全球青商潛力之星選拔賽」,共有三十位優秀青商企業家取得「全球青商潛力之星」殊榮,丁懿辰代表西雅圖參賽,成功獲獎。

問他怎麼會走上創業之路? 「念大學時,有一位同學來約我,說這裡都還沒有大型亞洲超市,就一起來開一間吧!」沒想到這個創業起手式,竟然成功打響了名號,迄今,「百佳」仍是貝爾威市知名大型亞洲超市,進口不少台灣食品,一解鄉親因疫情無法回台的思鄉之愁。

之所以後來選擇拉麵創業,又是一番有趣的故事。丁懿辰說「我很喜歡吃拉麵,以前都會開車三小時去溫哥華吃」,後來他發現,不少西雅圖人跟他一樣,為了吃道地拉麵,願意這樣舟車勞頓。於是動心起念,希望在西雅圖開一家拉麵店。

「當時有一位華大同學,常常下班後和我一起用不同角度辯論探討各種創業模式的可行性。」當他提到,拉麵這項產品特質適合擴展成企業時,竟得到這位從沒吃過拉麵的土耳其同學的支持,一拍即合,從此決定以「拉麵」為主題,進行創業。

丁懿辰因此還跑去日本尋找適合的品牌,「日本企業不只是著重代理授權金額,而是非常注重你是否能夠真正傳承他們的職人精神,做到他們所追求的品質」。最終,丁懿辰取得了信任,取得「空海」美國市場獨家代理。而且甚至做到營業額佔整個集團的百分之七十。

丁懿辰的企圖心不只於此。「我希望能在美國上市!」而上市的第一步就必須自立門戶。令人意外的是,空海的社長非常支持他,因為社長的夢想就是「讓好吃的拉麵店在美國遍地開花」,並且期許丁懿辰能夠幫他在美國實現這個夢想。

至於有關創業過程有沒有發生甚麼挫折的事情,丁懿辰說其實很多很多啦,他特別提到:「(受訪的)這家店是輝月的第一家店,沒想到一施工就遇到工頭跑掉了!」所有的時間金錢成本都非常吃緊,所以硬著頭皮自己當工頭,從頭開始邊學邊做、邊做邊學。但也因此發掘了不少經濟實惠的工法、省時省力的細節,對於後來展店提供非常大的助益。只能說因禍得福吧!

另外,他覺得輝月其實是與人有關的企業,所以他不只注重顧客,更重視員工。例如一位從日本空海來西雅圖跟隨他的日本老師傅,因病臨走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孩子們就學問題,丁懿辰持續贊助學費迄今;一位從台灣來的年輕女店員突然遭逢癌末的打擊,他發起拉麵義賣行動,完全不扣成本全數捐助支持她化療及生活開支。「其實我的作法是想讓她看見,有那麼多人支持她、鼓勵她,給她勇氣和力量」。

是的,拉麵的溫度也傳遞著人情的熱度。看著他細數從台灣請來設計師幫他規劃的裝潢氛圍,還有和員工們熱絡地打招呼,互道關心,處處感受到「輝月」端出的拉麵,呈現的是正港亞洲料理,整個企業同時也散發著亞裔獨特的家人情誼。

「我希望能夠為臺灣爭光,將「輝月」在美國打造成一個成功的台灣品牌!」丁懿辰非常開心得到僑委會「全球青商潛力之星」獎項,對他來說,這是一份榮耀,是一份肯定,讓他更有信心,在美國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是的,在西雅圖,丁懿辰已經做到了。祝福他未來繼續朝夢想前進!

Filed Under: 人物特寫, 新聞,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創業, 台灣, 拉麵, 美國, 西雅圖

G7峰會發表聯合聲明提多項涉華問題 拜登強調不是針對中國

June 17,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七大工業國峰會(Group of Seven,簡稱G7,是一個由世界七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組成的國際組織,目前成員國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結束,會後發表聯合公報,當中提及香港、新疆、台灣等多項涉華問題,總統拜登強調並不是針對中國,而是民主與專權的競爭。

G7峰會一連三日在週日(6月13日)結束,並發表聯合公報,多次提及中國涉及人權及自由的問題,要求中方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又要求中方尊重人權及各種基本自由,指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的問題,但中方多次否認。在台灣方面,聯合公報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相當重要,亦嚴重關注東海和南海局勢,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以及令局勢更緊張的行為,重申要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後記者會指,七大工業國並不是對中國抱敵對態度,總統拜登亦指,並不是針對中國。拜登說:「我認為我們正在競爭,不是與中國本身,但與專權者競爭,與全球專制政府(競爭),這在於民主制度能否與它們競爭在急速變化的21世紀中。」

中方之前批評七國峰會是基於小圈子利益,搞集團政治的偽多邊主義,強調世界上的事應由各國商量,只由少數幾個國家操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七國峰會聯合公報中,亦提到新冠疫情,要求進行第二階段及時、具透明度及由專家負責有科學根據的溯源調查。而聯合公報重申七國支持以安全可靠方式,舉辦日本東京奧運及殘奧會,作為全球團結克服新冠疫情的象徵。

在應對氣候變化,七國作出多項承諾,包括在2025年前,每年撥出1,000億美元,協助貧窮國家採取緩和氣候變化的行動,以及承諾加快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最遲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等。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G7, 中國, 加拿大, 南海, 台灣, 德國, 意大利, 新疆, 日本, 氣候變化, 法國, 美國, 英國, 香港

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談結束 國務卿指雙方存有部份矛盾

March 25,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中美高層官員在阿拉斯加州(Alaska)舉行的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會談結束。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及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為首的中方代表團,3月19日抵達阿拉斯加的會談場地,與美方舉行第三場會談。

雙方在首場會談激烈交鋒( 見圖),美方批評中國威脅全球穩定。中方則稱,兩國民主有分別,美國不能代表全世界。

會談結束後,國務卿安東尼•約翰•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表示,與中方就伊朗、北韓及阿富汗等議題坦率對話,但在香港、新疆等範疇上,雙方存有基本的矛盾。

布林肯稱:「我們肯定知道在多個範疇我們基本上有矛盾,包括中國在新疆的行動,關於香港、西藏及台灣,以及在互聯網上所採取的行動。這毫不意外,當我們明確及直接提出那些議題,我們得到防禦性回應。」

總統拜登對國務卿布林肯會談的表現感到驕傲。被問及對美中會談有甚麼回應,總統拜登說︰「我對國務卿(布林肯)感到驕傲。」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伊朗, 北韓, 台灣, 布林肯, 拜登, 新疆, 西藏, 阿富汗, 阿拉斯加州, 香港

前新堡市男子於中國認殺人罪 台灣籍從犯在舊金山機場被捕

February 12,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去年11月,表爾威(Bellevue)警方報告一起人口失踪案,失踪人口名為呂天宇(音譯:Tianyu Lyu,英文名Tommy)。當日被害人與朋友相約見面卻沒有如約出現。兩個月後,中國警方收到一名前新堡市(Newcastle)男子供認,稱自己在一起與毒品有關的糾紛中,將當時年僅24歲的呂某殺害。

消息指出,今年2月1日,現年25歲的台灣籍殺人案從犯高某(Henry Gao)在舊金山國際機場(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irport)被捕,當時他正準備登上返回台灣的航班。該男子被捕後,金郡高等法院以一級刑事協助罪對其提起訴訟。指控文件稱,他被指控是涉嫌幫助殺害呂某的兇手之一,協助主兇清理殺人現場,並將呂某的屍體藏匿於韋納奇國家森林公園(Wenatchee National Forest)。

監獄和法庭記錄顯示,目前高某被關押在加州聖馬特奧郡監獄(San Mateo County Jail),他將於2月17日在金郡高等法院接受傳訊。本月5日金郡警長Tim Meyer表示,對呂某被謀殺的調查仍在進行中,目前死者的遺體尚未被找到。

根據指控文件顯示,呂某、高某和殺害呂某的新堡市男子都參與到一起大麻交易案件中。案件中的從犯高某於2020年6月持旅遊簽證抵達美國,之前他曾在一起大麻分銷案中被判有罪,但在尚未判刑之前逃離,當局已於2020年9月10日對其發出逮捕令。

呂姓男子被殺害一事發生於2020年11月22日,地點在新堡市一處公寓,兇殺案發生後,公寓內有明顯被清理過的跡象,但警方仍搜查到大量的血跡證據和用來裝漂白劑的空瓶。

根據警方獲得的監控錄像顯示,有兩輛車分別與兇手嫌疑人和高某有關,分別是一輛雷克薩斯(Lexus)和一輛瑪莎拉蒂(Maserati)。 11月22日,一輛寶馬駛進案發的公寓大樓,據悉這輛寶馬車與死者呂某的車相符,呂某的手機在當天下午5點左右,在新堡市及附近停止了數據輸出。錄像還顯示,涉事車輛雷克薩斯於下午6點離開案發公寓,晚上11點30分返回。警察還從嫌疑犯的手機上獲得了手機數據信息,顯示他在2號高速公路上向東行駛,經過史蒂文斯隘口(Stevens Pass),然後穿過韋納奇國家森林,幾小時後返回紐卡斯爾。

指控稱,在呂某被殺的第2天早上,高某駕駛呂某的車來到表爾威,把車停在呂某公寓樓對面,然後用呂某的鑰匙進入其公寓內。在調查過程中,警方還得知,高某和涉嫌殺害呂某的嫌疑人於11月25日將一輛雷克薩斯越野車賣給了波特蘭的一家汽車經銷商。根據對高某的指控,2月1日在金郡警方要求下,波特蘭警方繳獲了這輛車,經過初步搜查在車廂內發現了血跡。高某在舊金山機場被捕後,警方獲悉他在飛機起飛前幾個小時購買了飛往台灣的機票。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人口失踪案, 台灣, 大麻, 舊金山機場, 表爾威, 金郡

拜登擬任命華裔女律師戴琦為貿易代表

December 17, 2020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 本文作者:蕭尚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2月10日宣佈,擬提名華裔女律師戴琦(Katherine Tai)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美國媒體報道稱,戴琪在最近幾週贏得了國會民主黨人、勞工和商業界的支持。如果獲參議院的批准,戴琪將擔任這個至關重要的內閣級別職位,她的主要任務是執行美國的進口規則,並協調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條款。

戴琦現年45歲,出生在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一個華人家庭,她的父母來自台灣。戴琦是家族中第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公民。在華盛頓特區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入讀大學之前,她就讀於華盛頓的私立學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這個著名學校培育了很多華盛頓著名政治人物的子女,包括奧巴馬的兩個女兒和拜登的孫輩。1996年至1998年,她赴中國廣州生活和工作,在中山大學教授英語。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如果任命獲得批准,身為亞裔的戴琦將成為首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有色人種女性,貿易代表是內閣級別的官員,擁有大使頭銜。

拜登在聲明中說,戴琪的能力和應對危機的經驗,將在美國的政府治理中發揮關鍵作用,提高美國人日常生活的尊嚴、公平、安全和繁榮。「在這個歷史時刻,這是一個正確的團隊。」拜登評價說:「戴琦是一位敬業、深受尊敬的公務員,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國際貿易問題專家。她豐富的經驗將使拜登-賀錦麗政府能著手處理貿易問題,幫助美國擺脫因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

戴琦現任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顧問。媒體稱,戴琦去年在國會民主黨推動修訂「美墨加協定」部份條款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她曾在華盛頓多家律師事務所的國際貿易部門工作,後加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並主管美中貿易執行事宜的法律事務。

據了解預計將任命眾議院籌款委員會(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的首席貿易律師戴琦為美國貿易代表,這是一個關鍵職位,將負責執行美國的貿易規則,並與中國及其他國家協商新的貿易條款。

戴琦得到了其國會同僚的大力支持,他們稱讚她在談判中幫忙對付了難以駕馭的政客和利益集團,才讓修訂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NAFTA)得以通過。

2007年至2014年,戴琦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工作期間,在世界貿易組織就中國的貿易行為成功提起了幾起訴訟。

國會民主黨人一直在爭取戴琦的任命,部份原因是他們相信她將在確保《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的條款執行上發揮關鍵作用,該協議將在今年取代NAFTA。 協議中包括對違反勞動法規的墨西哥工廠提起新的貿易訴訟,並確保墨西哥將完成對其勞工制度的大規模改革。

作為籌款委員會的首席顧問,戴琦在擬定民主黨對美墨加協議最終修改的要求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該協議是由川普政府談判達成的。在這一職位上,她平衡了工會、環保組織、集團說客與本屆政府之間的競爭性需求,並幫助敲定了一項在國會兩院以較大優勢獲得通過的協議。在眾議院,她還牽頭研究了美國貿易政策中種族不公的遺留問題,以及如何使貿易收益更具包容性。

10位眾議院女民主黨人,11月在給拜登的一封信中寫道:「戴琦具有作為下一任貿易代表去領導實施和執行工作的獨特資質,她清楚每一種讓墨西哥和加拿大負起責任的辦法。」這些議員寫道。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Jinyong Lee Englund, NAFTA, 內閣, 勞工, 參議院, 台灣, 商業, 墨西哥, 大使, 奧巴馬, 康涅狄格, 戴琪, 拜登, 政治, 新冠, 民主黨, 疫情, 種族, 華人, 華盛頓特區, 華裔, 貿易, 貿易代表

西雅圖華裔禹道瑞八月就任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

August 27,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來自西雅圖的華裔禹道瑞(Mason Yu), 於二O二O年八月被委任為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高雄分處處長。

禹道瑞於二OO一年進入美國國務院,最近的職務為美國國務院行政局助理國務卿特別助理。他曾任職於美國國務院駐外使領館運作局局長室特別助理及遠期規劃處行政官,以及東亞太平洋事務局執行辦公室行政官。在外派資歷中,禹道瑞曾於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及美國駐沙烏地阿拉伯達蘭總領事館擔任行政官,並於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及美國駐上海領事館擔任領事暨經濟官。他的第一份駐外工作是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的總務官。

禹道瑞在華盛頓大學取得政治學與大眾傳播學士學位,並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參謀學院取得軍事研究碩士學位。他已婚,並育有一名年幼小孩。

禹道瑞雙親均來自台灣,早期移居美國後由加州再定居於西雅圖。父親是著名國際華裔環保專家暨京劇票友禹如斌博士,退休前活躍於城市規劃建設與環保推動與教育工作。其母親卜惠玲女士是前任西雅圖中華婦女會會長及西雅圖台灣同鄉聯誼會幹事。

Filed Under: 人物特寫, 新聞,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台灣, 國務院, 華盛頓大學, 華裔, 西雅圖

女性領袖 抗疫出色

August 6,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成致

在疫情當下,由女性領袖領導的國家,在政策和溝通上,與男性領袖有著相當驚人的差異。據《福布斯》的文章指出,女性向世界展示了如何處理人類大家庭目前的這一亂局。這些女性領袖在處理全球衛生危機的態度和手法受到了媒體的表揚。雖然女性只佔全球政府首腦的7%,但評論人士強調,出色完成新冠疫情考卷者絕大多數為女性領導人。她們透過「真相」、「果斷」、「科技」、「愛」等方式來因應疫情。

領導人的作法,直接關係到自己國內抗疫的成功或失敗,一個國家能選出一位女性領導,就很能說明這個國家的情況。聯合國基金會婦女和女童3D項目的執行董事Geeta Rao Gupta博士認為,並不是因為女性領導人與男性領導人的風格有什麼不同。但她表示,女性當政可以讓決策更加多樣化。有女性參與的決策層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因為它體現了男女兩種觀點。

這與那種否定科學、虛張聲勢的男性領導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男女領導人風格並非與生俱來的,由於社交方式不同,人們更容易接受女性成為更具同理心和合作型的領導者。而不幸的是,更多男性領導人更容易落入那種自戀和過度競爭領導者的範疇。而政治民粹主義更加劇了某些男性領導者的這一特點。

以下我們介紹幾位女性領導者,在此疫情下的作風和措施:

德國總理
Angela Merkel

德國抗擊新冠疫情的表現優於美、英等國家,據3名接近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的人士透露,很重要一個原因在於Angela Merkel去年9月曾訪問大陸武漢,從一開始就對新冠病毒擴散的嚴重性有充分認識。許多西方人士對武漢相當陌生,但Angela Merkel親眼見識了這個體現中國大陸工業實力的重要樞紐城市,而病毒迫使這座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陷入暫停及自我隔離,她因而意識到「情況一定很嚴重」。

曾陪同Angela Merkel訪問武漢的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Joe Kaeser說,正是由於這趟武漢之行,德國在1月12日就已經在商業及政治領袖中討論到疫情的話題,「我們與中國的交往比美國或許多歐洲夥伴更密切,所以我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她很快就意識到新冠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威脅。

現實中,Angela Merkel也採取了不同於英國首相強生、美國總統川普的做法,而是支持儘快封城與大範圍檢測。成立了歐洲最大的測試、追蹤和隔離計劃。流行病學家廣泛認為,這是促成德國新冠死亡率遠低於亞洲以外許多國家的關鍵。

截至6月11日的數據顯示,德國通報新冠肺炎死亡病例8768例,同期美國死亡112924例,英國死亡41213例。按比例計,德國的死亡率是美國的1/3、英國的1/6。Angela Merkel政府的抗疫表現也獲得了民眾認可,民調顯示她屬的基民黨支持率從3月初的26%回升至如今的40%。

台灣總統蔡英文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疫情開始之際曾說:「現在的執政團隊,包括我、陳建仁副總統、蘇貞昌院長,都是在17年前抗SARS的行政團隊中。17年前我們一起挺過SARS風暴;17年後的今天,我們也有足夠的經驗、足夠的準備、足夠的信心面對挑戰。請大家無需驚慌,維持正常生活,隨時注意政府提供的各項疫情資訊。」

蔡英文政府為了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指示開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立整體的通報體系,組成相關部會因應小組也已經組成。對機場的防疫非常嚴格地把關,一有疑似的情況,就會啟動後送檢驗機制。並要求衛福部繼續強化篩檢量能,在最短時間內確認。所有境外人士,都需入住疫情旅店,接受14天的隔離禁閉,觀察和篩檢措施。

蔡英文同時指示相關部會加強疫情說明與衛教宣導。政府會與各媒體平台、包括民間通用的社群軟體協調合作,做正確防疫訊息的傳遞。衛福部發動整個醫療體系,規劃應變醫院以及收治流程,並盤點隔離病床等醫療量能。加強醫療資源,以在第一時間、在第一線阻絕疫情。

蔡政府密切掌握口罩等防疫物資存量,會視需求隨時釋出,不需要搶購口罩。並要求民眾,自己有咳嗽現象,或是慢性疾病患者,或前往醫院就醫或探病者,或是公共場所需配戴口罩。民眾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常注意自己體溫。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就可以避免疫情的威脅。她對政府團隊進行指示:對於防疫,「超前部署、料敵從寬」,就是工作的原則。

冰島總理
Katrin Jakobsdottir

Katrin在疫情早期就實施了大規模的檢測。冰島生技公司deCODE負責該國所有新冠病毒篩檢工作,該公司將病毒基因定序,發現數十種變異,這些資料傳送到衛生機關,供政府利用來追蹤感染源,找出接觸過感染者的民眾。

冰島是一個人口只有36000人的小國。但冰島從1月底就禁止20人或以上的聚會,儘管當時冰島還未出現一例新冠死亡病例。人口稀疏的島國,在疫情爆發之初也傳出不少人感染。但多虧厲行疫情追蹤及嚴格的隔離措施,冰島疫情控制得宜,被譽為防疫模範生。

冰島的國門防疫滴水不漏。旅客入境冰島之前,在機上與Keflavik機場入境大廳內都需佩戴口罩。旅客抵達冰島國門後,還得排隊接受檢疫人員以棉棒從口鼻採集檢體,篩檢旅客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在數小時後,便會收到簡訊得知檢測結果,一旦呈陽性反應需強制隔離14天,也可選擇不接受檢測直接隔離。若是結果呈陰性,旅客便能無拘無束享受冰島之旅。

挪威領導人 Erna Solberg
丹麥首相 Mette Frederiksen

挪威領導人和丹麥首相
Erna Solberg & Mette Frederiksen

挪威和丹麥也是女性當政。丹麥應對疫情採取社交隔離措施動作很快,在確診病例只有少數幾個的時候,丹麥在3月11日就宣佈關閉學校,3月14日就關閉邊界。在哥本哈根旅遊社工作的Rasmus Aarup Christiansen表示,一開始他也很懷疑丹麥政府的應變措施,後來很多國家也都跟進,他才感覺丹麥政府的決定是對的。

丹麥人願意相信政府,團結一致,這種民族文化也有助於提高政府抗擊疫情措施的效果。Christiansen說,丹麥語「samfundssind」(指的是公民意識或公民責任,現在成了媒體熱詞,大多數人都感覺到,要有為整體社會公共衛生犧牲個人的道德責任。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挪威首相於3月12日宣佈為期兩週的限制型防疫措施,其中包括全國各級學校關閉;所有藝文、體育活動賽事取消;健身中心、游泳場館、美容美髮、身體護理、刺青店等設施及場所暫停營業;餐廳、酒吧、夜店及戶外型休閒場所關閉,但部分餐飲業的外賣和外送服務可維持;醫療場所限制出入,醫護人員限制出境;自國外返國的民眾一律居家隔離兩週等等。

一般商店及超市維持正常營業,但政府呼籲民眾不需要過度囤積食物。大眾交通運輸維持運行,以確保特許人員正常上班通勤。此外就是不斷宣導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適當遮掩、避免群聚和保持人與人之間距離。之後挪威政府又於24日接著宣佈,相關措施的執行將延長至復活節過後。

許多鄉間人口稀少的區域擔心人們由城市把病毒帶過來,造成疫情擴散,政府因此限制了往返度假屋之間的人口流動。在3月11日丹麥首相晚間召開記者會,毅然決然宣佈國家將進入抗疫的閉關狀態的次日,挪威政府也立馬跟進,

兩位女性領袖還專門為兒童舉辦新聞發佈會,解答孩子們的疑問和困惑。在國家閉關的相關措施宣佈之後,挪威首相偕同教育部長和兒童與家庭部部長連袂召開了一場兒童記者會,以兒童的角度發言,並回答孩子們的各式問題。「害怕是正常的,但這個新冠病毒對絕大部份的人沒有太大的危險。生病的人和年紀大的人比較容易受到危害,我們為了他們小心一些,盡量減少病毒的傳播。」「這段時間暫時不要去拜訪爺爺奶奶,但打電話給他們或用視訊問候沒有問題!」

「親愛的首相,請問妳怎麼加強妳自己的免疫力呢?」10歲的Rebecca問。「睡眠充足很重要,還有新鮮的空氣和運動。然後我個人的秘密是藍莓,我很喜歡吃藍莓,我想這應該也有助益。總之也要注意飲食多吃蔬菜。」首相認真地回答。

新西蘭總理
Jacinda Ardern

新西蘭(紐西蘭)很早就採取封城措施,在國內僅通報6起確診病例時,總理Jacinda Ardern就下令入境紐國的民眾需自我隔離,隨後也很快禁止外國人士入境,實行了全國封鎖,明確且果斷的決策使紐西蘭免於遭受風暴。她沒有像許多其他國家那樣採取暫緩傳染速度的方法,而是徹底阻斷一切傳染源。

她還試圖消除孩子們對封城可能無法正常慶祝復活節的擔心。她告訴孩子們傳統的復活節兔子屬於「關鍵工作人員」,因此可以出去把巧克力蛋直接送到他們的家門口。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SARS, 丹麥, 冰島, 口罩, 台灣, 德國, 挪威, 疫情, 隔離

台灣大選後沉思看前程

January 16,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臧英年

1月11日晚我從美國打電話給台灣友人,詢問台灣領導人大選的最新情況,答案是:未定之天,難以推斷。12日清晨看新聞報導才知道綠營在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都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蔡英文獲817萬票,韓國瑜552萬票。綠營也爭得立法院委員115席中的61席(53%),逾半數,贏操縱權。

藍綠對比,落差極大,這也顯示了台灣主要民意的依歸。國民黨落敗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力不從心,力所難及。關心台灣大選的另外兩個重要實體是中國大陸和美國,此三者各有意圖,立場和行動,從而增加了台灣大選的變化和複雜性。綠營黨內初選時競爭激烈,賴清德出面挑戰蔡英文,來勢凶猛。但後來賴成為蔡代表民進黨爭逐大位時的副手,統一了矛盾,整合了力量。率先開始了和國民黨大選對決的準備和行動。藍營初選拖時太久,又出現郭台銘參選在先,退選在後的變數。他退選後不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韓國瑜,而為親民黨的宋楚瑜站台助選,這便也分散了藍營的團結力量和票源。國民黨黨內合作欠佳,黨內大佬立場不一,各有所圖,不能擰成一股繩,爆發全力。老大保守的國民黨對台灣年輕人號召力不足,黨產也被執政的民進黨加以清算,淪入財力困乏的窘境。

相對來說,民進黨針對香港亂局,全力從旁煽風點火,力陳「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已徹底失敗,此一設置更不能強加於台灣。台灣民眾要清醒認識到,「今日香港就是明日台灣」。這萬萬不可,要強加戒備,全力防範。在台灣出生的新生代和首投族鄉土情深,對大陸缺乏情感,牽掛和認同,這也是綠營前後兩次在台執政,「去中國化」宣傳的成效。至今大多數台灣年輕人認定要跟綠營走才有政治前途,他們樂於接受綠營對大陸敬而遠之和戒備森嚴的立場和行動。其結果也讓台灣的青年選民大多投票支持了蔡英文。

美國對華貿易戰出現緩解,但互鬥全局遠非落幕。美國當局為自身利益著想,希望綠營可以繼續執政,即可牽制大陸,也不會引發台海戰火。藍營上台會促進兩岸合作,非美國所樂見。以上多種力量和立場對台灣大選結果都產生了輕輕重重,或多或少的影響。如今是大局已定,綠營大獲全勝了。此時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的標題是:《蔡英文高票當選,台灣選民對北京說不。》意在其中矣!蔡英文在獲勝致詞時說:「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作者註:馬英九在台執政時也有此說),這八個字是兩岸重啟良好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一個關鍵。」此言甚是!但要付諸實施,不可流為空談。

大陸針對蔡英文連任的事實要沉住氣,不要濫用威脅的言辭和行動,更不要倡言「武統」勢在必行。因為可以推論的是,中美紛爭和兩岸對峙都不會惡化到兵戎相見,一決勝負的極端地步。大家都要耐心穩重,自求多福。美中會渡過貿易戰的關卡,恢復良好互動。兩岸之間,不論何黨在台執政,也將逐漸回歸到理性相待,互通有無。大陸則要側重民生和民主建設,戒躁戒驕,去浮躁,免耀武。

現詩贈藍綠兩營和中美兩國,盼各得其所,各得其益。正所謂:

「藍營敗選穩住神,檢討成敗再動身,台灣福祉兩岸情,從長計議要認真。」

「綠營勝選獲連任,任重道遠莫狂奔。台獨走向是末路,兩岸修好要重申。」

「中國建設重萬分,民生民主注全神。韜光養晦是上策,真金火煉才顯真。」

「美國第一行過份,全球事務亂過問。改弦更張此其時,世界和樂多獻身。」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台灣, 國民黨, 美國, 蔡英文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靜雯博客

很難說「再見」!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因為當這個「再見」意味的是「再也不見」時,通常是很難啟口說出的。 本週是中文版《西華報》和英文版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 [繼續閱讀……] about 很難說「再見」!

西華報電子版(1-21-2023). (停刊版)

[點擊閱讀]

Copyright © 2023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