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報
  • 廣告價目表
  • 活動
  • 聯繫本報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戰爭

烏克蘭到處都是戰爭的跡象

June 9,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部份內容譯自作者:Dan Novak

據CNN報導烏克蘭總統Volodymyr Zelensky於6月2日表示,經過100天的戰爭,烏克蘭約20%的領土現在處於俄羅斯控制之下,並補充說Donbas地區「幾乎完全被摧毀」。Luhansk地區軍事管理局局長說,包括一些兒童在內的大約800居民躲在Severodonetsk一家化工廠下方的幾個防空洞內,該工廠已成為俄羅斯導彈襲擊的目標。躲藏起來的都是當地居民,他們被要求離開這座城市但被拒絕了。另外美國軍方的駭客部門(hacking unit)開展了進攻性網絡行動以支持烏克蘭,並可能阻止俄羅斯對美國基礎設施進行網絡攻擊。

無論烏克蘭人住在哪裡,這個連續3個月的戰爭在全國到處可見。位於前線附近城鎮和村莊的居民躲在地下室中,躲避不斷的砲擊。他們在沒有電或煤氣的情況下掙扎著生存而且常常沒有自來水。

但即使在大砲射程之外的地區,也會頻繁響起空襲警報。提醒居民俄羅斯導彈會隨時襲擊——即使對生活在首都基輔、敖德薩和利沃夫(Kyiv, Odesa and Lviv)等城市的人們也是如此。

「城市居民正試圖恢復正常生活,但每走一步,他們都會偶然發現一個炮彈坑、一座破房子或一座墳墓,」Andriy Pustovoi說。他在北部城市Chernihiv通過電話與美聯社通話。

戰爭初期,當俄羅斯軍隊向基輔進發時,Chernihiv阻礙了俄軍的前進。但該市也受到了重創。市長Vladyslav Atroshenko表示,該市大約一半的建築物遭到破壞或毀壞。至少有70名居民遇難,城市公園的一部份現在有一個墓地,其中一些人被埋葬在那裡。

Pustovoi 說, 現在街道大多空無一人,一半的商店還沒有重新營業,公共交通有時也無法運行。在Kramatorsk也很少看到有人在街上。東部城市多次遭到襲擊。最嚴重的襲擊發生在4月8日,當時一枚導彈襲擊了其火車站附近,約有4,000人聚集在那裡進行疏散。共有5人遇難,100多人受傷。

Kramatorsk是俄羅斯軍隊尚未佔領的Donbas工業區最大的城市之一。自2014年以來,Donbas見證了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份子與烏克蘭政府軍之間的戰鬥。在Donbas的其他地方情況更糟。

Ryisa Rybalko逃離了Novomykhailivka村。她先住在地下室,然後住在學校的防空洞裡。「我們已經三個月沒看到太陽了。我們幾乎失明了,因為我們在黑暗中待了三個月,」她說。

在戰爭開始的幾週內,俄羅斯軍隊未能佔領基輔,他們撤退到東部。居民已開始重新進入首都。夜間宵禁時間縮短了一個小時,公共交通開始延長運行時間。人們在加油站排長隊。經濟大大削弱。但國家歌劇院最近幾天已經在基輔再次開始演出。敖德薩和Zaporizhzhia等城市的一些餐館、咖啡館和商店已經重新營業。

烏克蘭西部城市Lviv已經接待了超過從其他衝突地區逃離的30萬人。每天約有1,000人到達其火車站。酒店、露營地、大學和學校早就沒有空間了。該市在城市公園建造了看起來像集裝箱的臨時住房。在烏克蘭南部的城鎮,戰爭經常繼續。

在Velyka Kostromka村儘管偶爾遭到襲擊,居民仍試圖繼續生活。最近的一個早晨,至少有20棟房屋遭到破壞,其中3棟房屋被毀。一名婦女和她的3個孩子勉強活了下來。幾個小時後,一位農民回到了他的馬鈴薯田裡,看著留下的一個大小像小隕石的坑。他走過去用耙子把坑填平了。

在過去的3個月裡,79歲的老人Larisa Strelnikova大部份時間都住在地下室,在俄羅斯軍隊轟炸她心愛的Severodonetsk時,她就只能躲在地下室裡。有一天,她家附近的市場被毀了,改天是汽車站,然後一枚火箭猛烈撞擊她的大樓燒了她的公寓。

「人們救了我,把我送到了這裡,」她喃喃自語,仍然被她生命中冬天發生的戰爭事件弄得不知所措。她頓了頓然後說:「我在那裡生了孩子。一個死了。我不知道另一個在哪裡。我不記得我上次和他說話是什麼時候了。」

隨著俄羅斯軍隊深入烏克蘭東部Donbas地區,每天都有數百人逃離城鎮和村莊,包括曾經被視為安全的地區。俄羅斯的導彈和火箭正在擴大其範圍,打擊距離前線200英里的平民區。Severodonetsk及其周圍的社區日益荒涼。

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稱, 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莫斯科將打擊新目標。普京6 月5 日表示向烏克蘭首都基輔提供新武器只會「盡可能長時間地拖延武裝衝突」。

與此同時,普京聲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與迫在眉睫的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無關」,而是指責西方的經濟政策。他還指責歐洲國家沒有聽取「我們緊急要求保留天然氣供應長期合同的要求」,並說這是導致通貨膨脹的另一個因素。

該地區的高級官員6日表示,在烏克蘭東部城市Severodonetsk正在進行一些「最激烈的戰鬥」,並補充說由於激烈的戰鬥15,000名平民的疏散仍然是不可能的。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CNN, 俄羅斯, 天然氣, 戰爭, 烏克蘭, 美國, 通貨膨脹

中國和台灣在烏克蘭戰爭中看到了什麼

March 3,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2020鼠年帶來了Covid-19的大流行。2022虎年帶來了戰爭,並延續了大流行的疫情。10多天以前,俄羅斯(Russia)在沒有任何挑釁的情況下入侵了鄰邦烏克蘭(Ukraine)。從表面上看,亞裔社區似乎與這場戰爭無關。事實上卻恰恰相反。

美國和歐洲一直在制裁俄羅斯,以迫使普京(Putin)停止戰爭。中國和台灣雙方都在密切關注著這場戰爭。因為許多亞裔美國人的先輩都來自於這兩個地方。

中國想要知道世界對於這場戰爭的反應,也想了解美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採取的行動,如果中國計劃收回台灣作為其國家的一部份,並因此攻打台灣,那麼俄羅斯的出兵行動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

但這還不是全部。正如俄烏衝突一樣,中國和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俄羅斯和烏克蘭從歷史上就有著密切的血濃於水的關係。兩者同屬蘇維埃(Slavic)政權。在1991年獨立前,烏克蘭是俄羅斯帝國——蘇聯(Soviet Union)的一部份。兩國的公民間有許多通婚,以及直系親屬和遠親等密切的家庭關係。經常會發現在家庭中丈夫來自俄羅斯,妻子來自烏克蘭,反之亦然。兩國間的戰爭將給這些俄烏組成的大家庭帶來不必要的悲劇、衝突和負擔。

1949年,當蔣介石的軍隊敗給共產中國後撤退到台灣時,他帶著成千上萬的大陸人播遷落戶到了台灣。台灣本地人與大陸人之間的通婚也不少。直到今天,中國和台灣仍共享一種文化和語言。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商業和貿易一直很強勁。盡管台灣堅稱他們已經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即台灣人。但兩岸之間的聯繫是不可分割的。如果雙方發生戰爭,士兵們可能會產生今天俄烏戰爭中類似的反應。CNN的一篇報導稱,一名俄羅斯士兵在與烏克蘭人的戰鬥中遭遇了困難,因為他感到困惑,不知道為什麽要與一個長得像自己的人戰鬥。大陸和台灣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政體。與專制的俄羅斯一樣,中國也在共產黨的統治之下,而台灣則和烏克蘭一樣,都是享有選舉自由的民主制度。

秘密戰爭已經過時了

中國可能已經從烏克蘭戰爭中看到,做什麼事都無法隱瞞。社交媒體上傳播消息猶如野火一般。俄羅斯不希望全世界眼睜睜地看著它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並一再否認俄羅斯是侵略者。然而,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在谷歌(Google)等社交媒體上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俄羅斯坦克部隊在進攻的第一天就出乎意料地暴露在谷歌地圖上,「因為谷歌想要提醒司機,俄羅斯裝甲車正在造成交通擁堵。」

戰爭取代人才培養

具諷刺意味的是,谷歌(Google)的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是俄羅斯人,他在6歲時移居美國。在MSNBC 節目中,採訪Friedman的Lawrence O’donnell表示,俄羅斯缺乏機會可能是導致Brin一家移民美國的原因。如果普京治國的重點是培養人才而不是捲入戰爭和破壞,那麼跨國科技公司谷歌可能成為是俄羅斯的發明而不是美國的發明。

全世界的譴責

中國可能會驚訝於世界大多數國家都站在烏克蘭這邊。如果中國想突然入侵台灣,可能也會有類似的反應。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地的記者都在烏克蘭不同地點的戰區報導這場戰爭。許多美國的紙媒和網絡團隊正在共同努力,馬不停蹄地報導這場戰爭。我從未見過這麼多的報導。全球觀點並不看好俄羅斯。因為它正在攻擊一個 比他小得多的國家。 烏克蘭擁有4400萬人口,是俄羅斯人口的1/3。即使俄羅斯獲勝,記者們也會繼續關注烏克蘭人的勇敢、堅韌和抵抗。西方幾乎沒有報導過俄羅斯士兵的故事,除非他們死了。

戰爭的代價

各國已禁止航班飛往俄羅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受到多項體育制裁。國際奧委會和足球管理機構已宣佈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剝奪俄羅斯舉辦體育賽事和參加世界盃的權利。在這些比賽活動中,俄羅斯的國旗和國歌不會成為運動場上和節目的一部份。

戰爭期間在現場網絡上顯示的破壞景象令人看得很難受。這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以不同的方式解決不滿。不要有戰爭。然而,普京的想法恰恰相反。

俄羅斯在普京20多年統治下參與的戰爭數量眾多,包括車臣共和國(Chenchen Republic)、併吞克里米亞(Crimea)、阿富汗(Afghanistan)、敘利亞(Syria)及其它小規模的戰爭。他認為戰爭可以使國家團結起來,使他成為英雄並獲得領土。 這是錯誤的。看看俄羅斯百姓抗議烏克蘭戰爭的人數。即使俄羅斯獲勝,一些法律專家也在對普京提出戰爭罪指控。與此同時,烏克蘭也贏得了世界各國讚譽和欽佩特別是總統Zelenskyy。

戰前,沒有多少人關心烏克蘭,也不知道總統是誰。現在每個人都說,「他是個英雄。」不像去年塔利班(Taliban)解放阿富汗時,第一個離開國土的是阿富汗(Afghanistan)總統。當美國提出幫助Zelenskyy總統撤離烏克蘭時,Zelenskyy說:「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

亞洲沒有北約

但台灣不是烏克蘭。烏克蘭的大多數鄰國都站在烏克蘭這邊。亞洲沒有北約 (NATO),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來為台灣遊說。台灣沒有類似的組織可以依靠。許多亞洲國家,如柬埔寨(Cambodia)、越南(Vietnam)、老撾(Laos)都從中國的援助中受益,修建了道路、橋樑以及其他類型的經濟投資。中國的戰略是孤立台灣。

台灣最大的盟友是美國。如果台灣與中國開戰,很多亞洲國家不太可能願意支持台灣。

社會穩定

中國重視社會穩定,相信穩定對一個國家的繁榮至關重要。中台摩擦雖然從1950年就已經存在,但並沒有發生過戰爭。這是因為這些年來雙方都表現出克制以避免戰爭。

這兩個對手一直在努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經濟並改善教育體系,以便在世界舞台上競爭。兩者都極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並減少了人民的貧困。中國未來很可能被認為是世界大國和經濟體,其在子彈頭列車(bullet train)等交通系統方面的進步和眾多成就,超過美國第一的地位。外界也很欣賞台灣在技術上的實力。在芯片製造(chipmaking)、良好公民和治理方面比美國先進。

「面子」問題

中國和台灣都有興趣看看普京如何擺脫這場戰爭。普京的假設是,他龐大而強大的軍事集團將能快速輕鬆地遏制烏克蘭,而其領導人Zenlenskyy總統會立即俯首向他磕頭。

然而相反,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戰爭使俄羅斯花費的時間比普京預期的要長得多,而且目前他沒有獲勝。據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3月2日報導,截至當天已有近500名俄羅斯士兵陣亡,1600人受傷。為了保護自己自負和強人的形象,他不能就這樣退出,即使這樣做也不能被稱為失敗者。為了「面子」問題,因此,他將進入烏克蘭首都的坦克數量增加了一倍,甚至下令發出核警報以引發更多恐懼。各方都可以看到,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它將給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帶來更多的痛苦。

恐怕現在會是一個僵持的局面。留給大家的教訓是: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因為結束戰爭對於擔心面子的挑釁者來說同樣重要和困難。

開戰不僅會傷害雙方,還會傷害整個世界,最後的結果人人都是輸家!

Filed Under: 世界新聞, 吳靖雯博客, 意見, 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中國, 亞裔, 俄羅斯, 台灣, 戰爭, 普京, 歐洲, 烏克蘭, 疫情, 美國, 蘇聯

本地千餘民眾上街遊行 抗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March 3,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圖片來自:MyNorthwest

(本報訊)2月26日下午,本地千餘名民眾冒雨前往太空針塔(Space Needle)進行集會,抗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暴力行徑。參與抗議的民眾多為烏克蘭裔,但也有一部分其他族裔前來聲援。

俄烏兩國數週以來局勢一路緊繃,俄羅斯軍隊終於2月24日上午先採取空中導彈進行攻擊,後派出坦克從北、東、南3面越邊境進入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稱,在攻擊開始後的24小時內,烏克蘭至少有137名軍人和平民喪生,數百人受傷。

本地一些烏裔民眾及家人紛紛訴說經歷,為目前仍然身在烏克蘭的親人感到擔憂,並強烈譴責普京發動入侵。抗議活動中,民眾高舉烏克蘭國旗和反戰標語,希望此次烏克蘭的劫難能盡快結束。

來自埃弗雷特(Everett)的美國眾議員Rick Larsen對示威群眾表示,美國及西歐各國需要對俄羅斯經濟系統做出制裁,包括他們的銀行、領袖,甚至是普京本人。

人群中也有一些反普京的俄羅斯裔民眾,他們因持不同政見而離開俄羅斯來到美國,這些民眾也表達了對普京此次舉動的憤怒和羞恥。同時這些反普京的俄羅斯裔民眾表示,他們也在集結志同道合者,組織俄羅斯裔激進勢力反對這次戰爭。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俄羅斯, 制裁, 戰爭, 烏克蘭, 美國, 遊行

粗口領導

September 28, 2017 by Lei Pei 3 Comments

川普總統罵人與狂言不是新鮮事,閉門私底下罵人說粗語誰也管不了他,但在公眾場所以總統身份公開罵人為「他婊子養」的言辭,不管對方的過錯如何,但作為美國最高領導,無論如何實在是不恰當也不應該。

辭鋒凌厲的人可以輕描淡寫就能一針見血言之有物,罵人於無形。川普的文化水平實在令人慘不忍暏,也難以想像他身旁的寫手如何服侍他及為他撰稿,因為這是一個失控的總統。他的隨意與不按事實全憑直覺反應已接二連三令人嗤之以鼻,也苦了忠心支持他的死硬派。

任何當領導者都不一定是萬能的,但在其位置上總能分輕重及在困局時知道如何緩和局勢及懂得解困。保持風度是對職位的尊重。川普用粗口去漫罵球員不尊重國家時忽略了自己的身份,隨口出了三字經。有朝一日他或他的孩子被人罵是「他婊子養」的時候,相信他的反應比現在還是客氣回應表達不滿的球員們野蠻與流氓。

川普近期在聯合國有關北韓的演說與對球員的粗口漫罵令人再懷疑他的精神狀態是否稱職。一個隨意漫罵不顧後果的領導是國家的計時炸彈,很容易危害國家安全。北韓金正恩與川普的隔空對罵戰隨時有可能在短瞬間擦出火花演變成戰爭。川普與金正恩是過足口癮,但受損害與承擔後果的都是平民百姓,反正他們是不會引咎辭職,祗會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及繼續胡言亂語。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北韓, 川普, 戰爭, 球員, 粗口, 總統, 金正恩, 領導

出遊指南:危邦不入 自求多福

June 22,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 本文作者:化嘉

21歲的瓦姆比爾(Otto Warmbier)是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學生,2016年1月參加觀光團到北韓旅行,離境時卻在機場被逮捕,罪名是從飯店偷取北韓的政治宣傳海報。雖然美國外交官Bill Richardson從中斡旋,瓦姆比爾也出現在北韓國家電視台上,聲稱犯了「生平最大的錯誤」,最後仍因「對北韓政府的敵意行為」被判決15年勞改。瓦姆比爾日前雖已獲釋返回美國,不過,瓦姆比爾的父母表示,兒子陷入昏迷狀態已經一年多,並在19日證實兒子返美後已逝世。據報導目前還有3名美國學生在北韓接受調查。

自求多福

這個世界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似乎沒有大家以往所想像得那麼美好,反而只能用「天災人禍不斷」來形容。從911事件,開出恐怖攻擊第一槍之後,這個世界就變得恐攻不斷。以往大家所喜歡去的地方,現在隨時隨地都可能面臨到恐怖攻擊的威脅,不管是組織性的或是孤狼式的,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現在這個時候,出外旅遊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不過還是有一些線索可以當做我們的出遊參考,大原則就是孔子曾經說過的「危邦不入」,也就是「太危險的地方不要去」。現在這個時候有哪些國家或地區,是最好不要去的呢?根據法國外交部的統計,如果把恐怖行動分成四個層級,目前全世界有40個國家,屬於「恐攻高危地區」,這些地方最近一段時間最好能避就避了。以下我們就5個不同的評級風險供讀者參考:

危邦不入

國際救援中心(International SOS)新近發佈了2017年世界旅遊風險地圖(TRAVEL RISK MAP 2017),提醒旅遊者應該避免去最危險國家旅遊,選擇低風險地區和醫療有保障地區旅遊。旅遊安全風險評級主要考慮到了諸多因素,如恐怖主義、政治動盪、戰爭、社會動亂、 犯罪率、交通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安全和應急部門的工作效率,以及國家承受自然災害的能力。該評級分為極低風險(I)、低風險(L)、中等風險(M)、高風險(H)、極高風險(E)5個等級。

  • 根據該評級挪威、 瑞典、 芬蘭、丹麥、 冰島、 瑞士、 斯洛維尼亞等歐洲國家評級最高,為旅遊風險極低國家。
  • 處在第二檔的低風險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日本、韓國、中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古巴及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大多數的歐洲國家,伊朗和土耳其也在該名單。
  • 位於第三等級的中等風險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印度、尼泊爾、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北韓、沙烏地阿拉伯以及蘇丹、南非等國家。
  • 位居第四等級的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包括墨西哥、委內瑞拉、伊拉克、埃及、民主剛果、查德、奈及利亞以及巴基斯坦、印度東北部、緬甸周邊以及泰國南部等。
  • 極高風險國家包括 利比亞、馬里、 南蘇丹、 索馬利亞、葉門、敘利亞、 中非共和國、 阿富汗和伊拉克北部以及烏克蘭東部分離地區。

總之,這個世界已不再安全,大家外出只能多加留意,快快樂樂出門,希望也能平平安安回家,人生在世,但求如此了。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911, Otto Warmbier, 交通, 出遊, 危邦不入, 安全, 恐怖主義, 戰爭, 指南, 旅遊風險, 犯罪率, 社會

Primary Sidebar

靜雯博客

很難說「再見」!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因為當這個「再見」意味的是「再也不見」時,通常是很難啟口說出的。 本週是中文版《西華報》和英文版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 [繼續閱讀……] about 很難說「再見」!

西華報電子版(1-21-2023). (停刊版)

[點擊閱讀]

Copyright © 2023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