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華盛頓大學

遭16所大學拒收 華裔高中畢業生被谷歌僱用

November 10,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大學錄取決定每年都會讓數千名成績優異的學生感到失望,但北加州一名青少年的故事卻引起了國會的關注。

斯坦利·鍾(Stanley Zhong)是帕洛阿爾托(Palo Alto)岡 恩高中(Gunn High School)2023年的畢業生。儘管他的非 加權平均績點(GPA)為3.97,加權平均績點為4.42,SAT 成績為1590分(滿分1600分),並在10年級時創辦了自己的 電子簽名初創公司RabbitSign,但他申請的18所大學中,有 16所都拒絕了他。

但18歲的鍾最近被谷歌聘用了。他本週剛開始新的工作。他和父親鍾楠(Nan Zhong,音譯)一同接受了ABC7新聞主播 克里斯汀·施(Kristen Sze)的採訪。

施問:「我只是想知道,當每封信都回覆『不,謝謝你,斯坦利』時,你是什麼感受?」

斯坦利·鍾說:「其中有些肯定是預料之中的,像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但有些州立學校,我真的以為有很大 機會,結果卻沒有被錄取。」

但就在遭到一波拒絕後不久,他得到了世界頂級科技公司谷歌提供的全職軟件工程師職位。

9月28日,一名在眾議院教育與勞動力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on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聽證會上作證的證人講述了鍾的故事。聽證會的目的,是審議最高法院今年夏天禁止大學招生採取平權行動的決定對大學政策有何影響,這些政策讓鍾和他的父親感到困惑。

儘管鍾知道名校錄取的複雜性,而且他所在矽谷地區計算機科學專業競爭激烈,但他還是對結果感到驚訝。

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理工大學聖路易斯奧比斯波分校、康奈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 密西根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都拒絕了他的申請。

他僅被德州大學和馬里蘭大學錄取。

他的父親在一些家長聊天群和博客上分享了這個故事,在全美關於精英大學招生的討論中引起熱議。鍾的家人承認,孩 子可能只是運氣不佳,但也希望大學招生更加透明。

至於這位18歲的谷歌軟件工程師,他本已決定去德州大學就讀,但在收到谷歌的工作機會後改變了主意。

至於是否還想上大學,他說也許吧。目前,他正在享受生活的樂趣,不是在大學校園,而是在谷歌園區。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北加州, 康奈爾大學, 斯坦福大學, 華盛頓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疫情使兒童疫苗接種進展倒退

October 19,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作者 Mahlon Meyer
NORTHWEST ASIAN WEEKLY

Esther Chung 醫師回憶起幾十年前,在她擔任住院醫師最後一年的一件事。當時一名學齡兒童因腹瀉被送往急診室,然而幾分鐘後孩子病情加重,出現大面積皮疹需要重症監護。

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兒科 (Pediatr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 教授 Chung 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嚴重的病例之一,這個孩子因嚴重的腦膜炎球菌疾病不得不失去了四肢。」

我們現在有一種疫苗可以幫助預防這種毀滅性的疾病。2005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首次建議青春期前和青少年,接種腦膜炎球菌疫苗 MenACWY。

儘管已經開發出大量預防腦膜炎球菌感染等疾病的疫苗,然而這些醫療步幅如今正在倒退。因為近年來仍有數千萬兒童未能接種這些疫苗。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23年世界兒童狀況》(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23) ,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6,700萬名兒童沒有接受部份或全部應該接種的疫苗。

這場疫情讓一線醫護人員焦頭爛額,擾亂醫療保健系統,並造成製造疫苗所需物資的短缺。

報告稱:「疫情造成的干擾幾乎在所有地方都中斷了兒童疫苗接種,使疫苗接種率降至 2008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即使在華盛頓州,與疫情之前相比,2021 年兒童常規疫苗接種率也下降了13%,導致州內的兒童和家庭面臨著疫苗可預防疾病的風險,而這些疾病在許多情況下此前已被根除了。

對疫苗不信任

尤其是在美國,兒童疫苗接種率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對疫苗的普遍不信任。在美國只有 79% 的人對兒童疫苗有「信心」,這一數字與蒙古國(Mongolia )相同。比例最高的是印度( India),98% 的人相信疫苗對兒童有幫助。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自疫情以來,美國民眾對疫苗的反對情緒只增不減。

「對疫苗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恐懼,」Chung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人們感到害怕時,往往會求助非可靠事件的軼聞以及其他理由來強化他們的恐懼。」

被根除的疾病

通常情況下,孩子出生後會接受一系列疫苗注射,以保護他/她免被感染20 多種已基本被根除的最可怕的疾病。

這個系列從嬰兒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即在醫院接種乙型肝炎(Hepatitis B) 疫苗。

父母會被告知乙型肝炎的危險以及注射疫苗可能產生的任何罕見副作用。「我們不會立即給孩子接種疫苗,而是給家人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繫。最好的方式是母乳餵養,可以說這是免疫接種的第一種形式,」Chung說,因為母親會將自己的一些免疫力傳遞給孩子。

理想情況下,臨床醫生會分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訊表,並徵得父母的同意給孩子注射疫苗。

「我們希望家長有機會提出問題並討論他們的擔憂,」Chung說。

近年來,醫學已將多次疫苗接種合併為一次接種,因此簡化了兒童免疫接種的時間表。

孩子們在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都會接種十多種常規疫苗,包括輪狀病毒 (Rotavirus)、白喉 (Diphtheria) 和破傷風(Tetanus) 到人乳頭瘤病毒 ( HPV) 以及腦膜炎球菌(Meningococcal) 感染的各種疫苗。

為何遭遇接種疫苗倒退現象?

但現在,因為疫情全球的兒童都錯過了這個接種系列。

「為什麼疫情會導致兒童免疫接種倒退? 是因為對衛生系統提出了巨大的新要求,而衛生系統往往無力應對。這加劇了現有衛生工作者的短缺。報導稱,這給第一線衛生工作者(主要是女性)帶來了沉重壓力,她們還要在家中應對額外的照護負擔。

看不見的影響

對疫苗的不信任加劇了這種影響。例如,在美國的一些地區,一些宗教團體一直反對接種疫苗。這些社區的成員,通常是高中生或大學生,他們有時會出國感染了麻疹或其他疾病,然後將其帶回國。

目前的醫學生和住院醫師也不一定像前幾代人那樣,向家長提供有關疫苗的建議。

「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親眼目睹其中一些疾病的影響,而這些疾病基本上已經被根除,」Chung說。

「例如,許多人可能認為腮腺炎只是臉頰腫脹,」Chung說。

但事實上,兒童時期的疾病會導致睪丸腫脹和生育問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直到最近才呈下降趨勢,它可造成終身災難性損害。

「我作為住院醫生看到了這一點——孩子們病得很重,進而出現神經損傷,其中一些孩子現在只能坐輪椅,」Chung說。「我很高興地說,由於兒童時期接種了疫苗,我們沒有看到我作為住院醫生時看到的許多疾病。」

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更糟糕的是,根據許多基準,透過疫苗接種根除許多此類疾病的進展,被認為是現代醫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許多人卻不相信。

「自1900年以來,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30多歲; 25 年來的這一進步歸功於公共衛生的進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 「疫苗接種……已經根除了天花;小兒麻痺在美洲絕跡; 並控制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麻疹、風疹、破傷風、白喉、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和其他傳染病。」

此外,疫苗接種工作的經濟回報在醫療保健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全球平均每花費 1 美元用於疫苗接種,即可節省 26 美元的醫療保健費用。

從嚴格的財務角度來看,這就像一只股票每年的回報率為其價值的 26%,幾乎是聞所未聞的高回報。

而這裡的「回報」是用孩子的生命來衡量的。

希望

由於疫情對醫療保健造成的壓力,我們現在的疫苗接種率回到了近二十年前的水平,大致相當於 2008 年的基準,當時疫苗接種運動才真正開始普及並紮根。

好消息是,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說法,鑑於世界上大部份人口能夠如此快速有效地接種 COVID-19 疫苗,可以實現類似的兒童疫苗接種運動。

「整個疫情期間免疫接種率的下降應該敲響警鐘:常規免疫接種必需成為未來幾年的優先事項。我們必需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為在疫情期間錯過疫苗接種的兒童補接種,重建系統,並解決衛生系統的重大差距。」報告稱, 「如果不採取行動,將會毀掉今天兒童、青少年以及明天成年人的生活。」

優先事項

然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對於許多兒童來說,這很快會為時已晚,因為他們將超過典型兒童疫苗接種的年齡。

事實上,由於疫苗接種不足,過去一些最嚴重的疾病幾乎肯定會捲土重來。

能做些什麼呢?

報告稱:「要實現疫苗接種,政治意願必需成為各國的首要任務。」

報告敦促各國政府找到為每個兒童接種疫苗的意願,增強對疫苗接種的信心,以更有效的方式在免疫接種上投入更多資金,並建立起具防震意識的醫療保健系統。

若想聯繫本文作者Mahlon,請電郵至info@nwasianweekly.com。

This health series is made possible by funding from the PublicHealth – Seattle & King County, which has no editorial input or oversight of this content.

本健康系列文章由西雅圖和金郡公共衛生部(Public Health –Seattle & King County)提供資金支持,該機構沒有對內容進行編輯或監督。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Tagged With: 兒童, 急診, 疫苗,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醫療, 金郡公共衛生部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October 13,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APCC 董事會成員榮獲 2023 年華盛頓人文獎

APCC 董事會成員 Latha Sambamurti 榮獲 2023 年華盛頓人文獎,這是華盛頓州公共人文學科的最高獎項,由華盛頓人文學科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旨在表彰她在支持人文、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倡導和領導。Sambamurti 女士於 2023 年 9 月 29 日在西雅圖由人文華盛頓主辦的名為“睡前故事-Bedtime Stories,”的年度活動中獲得了該獎項。20多年來,Sambamurti 女士一直擔任多種職務,包括藝術和文化專員、節日聯合創始人和總監、兒童和青少年的遺產和語言教師、資助小組成員、融合樂隊創始人兼主唱、社區領袖、藝術倡導者和公共演說家。她的工作涉及各個領域,包括印度的現存文化傳統、傳統藝術和民俗生活以及其他構成華盛頓州人口的多元文化。


APCC 活動

10/14上午 10:00 至 12:00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第二部。10/16 上午 09:00 – 下午 01:00 Covid-19 檢測診所。10/19 整天可領取APCC 免費食品盒。


玻璃製造

10 月 12 日至 15 日,Refract 提供 100 多項特別活動、展覽、派對、演示、工作室參觀以及與玻璃製作藝術家交流的機會。


南亞電影節

10 月 12 日至 15 日。多個地點。在Tasveer 南亞電影節上,參加小組討論並觀看來自南亞國家(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西藏)的數十部影片,並在四個影院放映。


現代舞

10 月 12 日至 15 日室內舞團在西雅圖Meany 表演藝術中心 4040 George Washington Lane NE,由世界級藝術家表演廣泛的現代舞蹈。


土耳其節日

10 月 14 日至 15 日上午 11 點至下午 6 點,土耳其節以土耳其美食、舞蹈、音樂、遊戲、市場和西雅圖中心軍械庫(Seattle Center Armory)的茶館。免費。


善本特賣

10 月 14 日至 15 日。在西雅圖Mercer街 301 號西雅圖中心展覽廳舉辦的 10 美元西雅圖古董書展上,可以瀏覽數千本珍本書、地圖、印刷品和照片。


Zoo Boo in Tacoma

10 月 14 日至 15 日上午 9:30 至下午 3:00。孩子們可以在位於塔科馬 N Pearl St. 5400 號的 Point Defiance 動物園享受美食、玩遊戲、觀看動物玩南瓜,以及穿著服裝去 Zoo Boo。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

10 月 15 日下午 3 點。世界著名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在塔科馬百老匯 901 號 Pantages 劇院以“世界上最重要的青年合唱團的純淨音調、獨特和聲和天使般的聲音進行表演。


巴西舞蹈

10 月 19 日至 21 日晚上 8 點。Grupo Corpo 在西雅圖 4040 George Washington Lane NE 的Meany 表演藝術中心以其無與倫比的芭蕾舞和當代非洲裔巴西運動的融合點亮了舞台。


華埠新開亞洲書店

位於西雅圖華埠 (Chinatown International District) 的 Mam‘s books 老闆是柬埔寨移民第二代,致力於推廣亞洲文化,新開的書店將主要著重在提供讀者各種不同語言的亞裔文學書籍,包括青少年讀物與童書等,讓更多民眾認識優秀的亞裔作家。老闆表示店裡還會供應茶水和小點心,希望讓大家可以攜家帶眷一起來坐坐,也體驗一下亞洲人閒暇時喜歡彼此相聚交流的氣氛。


新人口普查局數據

過去10年中塑造華盛頓的力量已經改變華州的人口組成,尤其是亞裔社區。從建州之前起,就有大量亞裔人士在華盛頓定居,各種背景的亞裔現在佔該州人口的10%。但在這個包羅萬象的人口普查類別中,自 2010 年以來發生了重大的人口變化。根據最近公佈的人口普查局數據,以各族裔佔華州人口的百分比來衡量,華盛頓州現在是美國幾乎所有最大的亞裔族群的前五個家鄉之一。


《She Marches In Chinatown》

西雅圖華人社區女子訓練隊(The Seattle Chinese Community Girls Drill Team )與世界上任何其他組織都不同,甚至與中國大陸或台灣的任何地方都不同。他們將源自於粵劇的禮儀服裝與精確的行進和操練結合。參與者需要健康、力量、奉獻、犧牲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70 多年來該團隊通力合作,一直是唐人街海洋節大遊行和海洋節火炬大遊行的固定項目。《She Marches In Chinatown》於 10 月 14 日在西雅圖國會山東松樹街 805 號(805 East Pine Street on Seattle’s Capitol Hill) 的 SIFF 埃及電影院免費放映。該節目包括西雅圖華人社區女孩訓練隊的表演,以及與團隊成員和電影製作人的問答。有關放映和電影的更多信息,請瀏覽https://www.chenaniganfilms.com/chenanigans。


功夫學院三重慶祝活動

10月7日超過400人觀看梁崇師父所有年齡層和不同族裔的學生表演各種風格和形式的功夫。86 歲的梁師傅仍在學校任教。每天,他都會運動一個小時左右。也許這就是他長壽、有目標和保持健康的秘訣。當天是一個三重慶祝活動,不僅是梁先生的 86 歲生日,也是慶祝華州乃至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功夫學校——西雅圖功夫會鑽石週年紀念日。梁崇師父和兒子梁俠兒師父,60多年來經常率領龍獅武術團在社區或各界集會活動上表演獻藝。

圖片一學生表演功夫。(圖片由吳靜雯提供)
圖片二溯源堂送贈金牌給梁崇師傅。(圖片由吳靜雯提供)
圖片三梁崇師父表演功夫。(圖片由吳靜雯提供)

Hard Rock Cafe

根據州官員10月2日發佈的通知,西雅圖市中心的 Hard Rock Cafe 將於今年稍後關閉,並解僱 66 名員工。這家連鎖餐廳和酒吧於2010 年在116 Pike St.自由大廈的派克市場附近開業。這座14,000 平方英尺的多層場地在開業前為Hard Rock 進行了翻修,包括一家425 個座位的餐廳、現場表演和酒吧。音樂空間、屋頂露台,當然還有一家“搖滾商店”,出售 T 卹、別針和其他印有“Hard Rock Seattle.”字樣的物品。根據州就業保障部的通知,Hard Rock 將於 12 月 1 日永久關閉。


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起訴 Open AI

幾位著名的小說作家正在起訴ChatGPT背後的公司 Open AI,指控該技術非法使用他們的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該訴訟稱,這家人工智慧公司正在使用著名作家的書籍,來幫助訓練其係統如何創建更接近人類的反應,因此該工具正在生成模仿文字。


《Gum Saan to Golden Spike (GS2)》

9 月30 日西雅圖南部的雷尼爾藝術中心舉辦了漫畫中篇小說《Gum Saan to Golden Spike (GS2)》的首映式,該小說由學生組織並由西雅圖社區部、OCA 亞太裔美國倡議協會和華盛頓大學(UW)美國民族研究系。這次活動吸引了約 180 至 200 名不同人群參加,從大學生到高中學生,並展示了中秋節小吃、舞獅和功夫表演、歌曲和慶祝 55 週年的短片。對很多人來說「Gum Saan to Golden Spike (GS2)」和類似活動對傳播知識和向遺產及祖先致敬至關重要。


Kraft 食品召回83,000箱奶酪片

食品製造業領軍企業 Kraft Heinz 因可能導致窒息風險而主動召回約 83,000 箱獨立包裝的 Kraft Singles American Cheese。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包裝機器出現了“暫時性問題”,可能導致在撕開包裝後,奶酪片上保留下薄薄的塑膠膜。如果不及時去除可能存在窒息風險。此次召回涉及兩種包裝類型:16盎司的 “Kraft Singles American Pasteurized Prepared Cheese Product”,生產日期在2024年 1/10至2024年1/27之間。在此次召回中受影響的單獨包裝上將包含一個製造代碼為“S”和 “72”的標識。


Costco 召回Kirkland Signature Master Carve Half Ham

商品編碼為#46655。這款火腿於2023年9月26日~9月29日在Costco出售,賞味期限為2024年1月20日。被召回的產品僅在北加州的灣區、內華達州西部有售,任何買過該產品的人應該立刻停止食用並把它帶回Costco獲得退款。本次火腿的召回與李斯特菌有關,這種細菌在健康的人身上可能只會引發輕微的症狀,但對新生兒和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會有更大的危害,甚至致命。根據 FDA的數據,每年約有1600人會感染李斯特菌,其中有94%的人最終是需要住院治療的。


社區活動或文藝訊息請投稿至4725nancy@gmail.com

Filed Under: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Tagged With: APCC, Costco, Hard Rock Cafe, Kraft 食品, Open AI, 亞洲書店, 人口普查, 功夫學院, 南亞電影節, 土耳其節, 塔科馬, 玻璃, 現代舞,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 芭蕾舞,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雙重疫苗接種: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和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和好處

September 14,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作者 Ruth Bayang
NORTHWEST ASIAN WEEKLY

在呼吸道疾病病例捲土重來之際,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的一個顧問小組支持廣泛使用新的 COVID-19 疫苗。

顧問們於 9月12日以 13 比 1 的投票率,贊成向所有 6 個月及以上的民眾推薦此新疫苗。 雖然此疫苖對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年齡組似乎受益最大,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的分析同時也表明,接種疫苗對所有人的好處都遠超過患病的風險。

9月11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對更新的 COVID-19 疫苗表示讚許,該疫苗旨在針對最新版本的冠狀病毒提供更好的免疫反應降低感染風險,並有助於防止即將到來的秋冬季可能出現增加的病例。

這意味著大多數美國人現在可以接種莫德納 (Moderna) 和輝瑞(Pfizer)的更新疫苗,即使以前沒有接種過 COVID-19 疫苗。 目的是讓秋季接種 COVID-19 疫苗成為一種常態,就像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一樣。

另一家生產 COVID-19 疫苗的公司 Novavax 仍在等待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審查其更新的疫苗。

新疫苗最快將於9月13日在美國部份地區上市。 從技術上講疫苗不再是免費的,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保險會支付。 聯邦政府將免費為沒有保險的民眾提供服務。

自夏末以來,醫院內的 COVID-19 病例一直在增加,但沒有去年同期那麼多。 這是因為之前接種過疫苗或感染過該病毒的人仍然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為了應對流感和 COVID-19 等病毒更容易傳播的秋季,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 醫學傳染病專家 John Lynch 博士建議在 10 月中旬之前接種流感疫苗,以確保安全。

「注射流感疫苗不僅僅可以預防生病,還可以幫助避免去急診室、診所就診、住院,甚至進入重症監護室或最壞的死亡情況。」

很難準確預測流感或 COVID-19 何時傳播最廣。 Lynch說,我們應該謹慎並做好一切準備。

「我們真的不知道情況會變得多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更糟,但去年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和 COVID 同時達到了高峰,這讓每個人都很難熬。」

有些人擔心同時注射流感疫苗和 COVID-19 疫苗。但Dr. Lynch表示,這是安全的,不會降低任何一種疫苗的效果。 事實上,同時接種兩種疫苗可以保護免受流感和 COVID-19 的侵襲,這是件好事,可以減少患重病的機會。

如需了解更詳細信息,請瀏覽 kingcounty.gov/en/legacy/depts/health並點擊「Get COVID-19 vaccine」。

This health series is made possible by funding from the Public Health – Seattle & King County, which has no editorial input or oversight of this content.
本健康系列文章由西雅圖和金郡公共衛生部(Public Health – Seattle & King County)提供資金支持,該機構沒有對內容進行編輯或監督。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流感, 疫苗, 莫德納, 華盛頓大學, 輝瑞

多項研究試圖界定並治療長期COVID (long COVID)

July 31,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作者: Mahlon Meyer
NORTHWEST ASIAN WEEKLY

隨著多項研究分隔離出長期 COVID-19對人體的多種影響,所列出的各種症狀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RECOVER計劃(RECOVER initiative)的初步結果顯示,長期COVID-19的症狀它們包括但不限於精神健康狀況,例如焦慮和抑鬱、情緒變化、運動後不適、疲勞、腦霧、頭暈、胃部問題病、心悸、睡眠問題、性慾或性能力變化、嗅覺或味覺變化、口渴、慢性咳嗽或呼吸急促、發燒、胸痛和異常運動作。

Tia Babu

但更糟糕的是,根據另一項 INSPIRE 研究,症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使得診斷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研究人員現在開始認為該綜合症涉及的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有證據顯示表明,長期COVID可能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 醫學院過敏和傳染病系的醫學系助理教授Tia Babu告訴在接受Northwest Asian Weekly採訪時表示。Babu 也是第三方項研究 CASCADIA 的研究員者。

她說:「長期COVID包括許多症狀,影響許多器官,並且殘疾程度從輕微到嚴重不等。」

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難定義

Linda Geng

這使得對這種疾病做出一刀切適用於所有情況的描述變得越來越愈加困難。

「隨著我們不斷了解更多信息,長期COVID的定義仍在不斷變化,但很明顯,在『長期COVID』的大保護伞廣泛範疇下,存在有各多種症狀和病症亞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Medicine)初級保健和人口健康臨床副教授 Linda Geng告訴Northwest Asian Weekly。

導致長期COVID的條件可能包含很多種疾病,這意味著代表它有時可能完全表現為其他綜合症,這而使診斷變得更加複雜。

「它可以被認為是『綜合症中的綜合症』,因為長期COVID的患者可能具有符合另一種綜合症的特徵,例如慢性疲勞綜合症/肌痛性腦脊髓炎((ME/CFS))或體位性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症((POTS))等。這一點很重要,在我們研究其機制並為具有廣泛不同症狀和表現迥異的患者尋找治療方法時,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一點相當重要。」Geng說表示。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CDC) 估計,在感染 COVID-19 的人中,有 11% 的人會發展成長期COVID。

更令人震驚訝的是,即使那些從未檢測出 COVID-19 陽性的人也可能患上這種綜合症。例如,有些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將 COVID-19 症狀誤認為是另一種呼吸道疾病,因此從未進行接受過 COVID-19 檢測。

「由於不同的原因,有些人沒有從醫生那裡得到正式的COVID診斷。 但即使是那些從來不知道未意識到自己感染了COVID的人,也會可能在幾數週或幾個數月後產生影響後遺症。」

如需查找檢測試地點,請瀏覽 https://doh.wa.gov/emergencies/covid-19/testing-covid-19/testing-locations

治療仍需視具體情況不同個案而定

治療長期COVID患者的醫生表示,首先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首先了解如何有效地控制這種綜合症,然後再進行是治療方法。

「長期COVID具有高度異質性,長期COVID的治療方式並不是一刀切的。」斯坦福大學長期COVID診所聯合主任Geng說表示。「儘管有一些策略和治療方法據稱對一些長期感染COVID的患者有所幫助,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嚴格的臨床試驗和研究,以能更好地確定立治療多種症狀和表現所需的多種治療方法。」

她補充說,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治療都是即興治療隨機應變的。

她說:「我們仍然沒有任何基於隨機對照試驗而確立的既定有效療法,這仍然是我們並行在研究這種複雜疾病機制同時的一個關鍵重要優先事項。」

這是因為 COVID-19 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疾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廣泛的研究,我們將對其有更好的理解和治療方法,包括對長期 COVID 的治療。研究人員已確實知道的一件事是,充分完全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出現發展成長期COVID症狀的風險。

新療法的方向

新的研究的結果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

Kari Stephens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UW School of Medicine) Helen D. Cohen基金特聘教授兼全科家庭醫學系 Helen D. Cohen 名譽教授兼研究科主任、生物醫學信息學和醫學教育系兼職教授,她表示 INSPIRE 研究將有助於指導政策制定者為長期COVID項目分配資金。

「這項研究將幫助我們逐漸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需要如何治療長期COVID,根據每位患者的症狀表現,以非常具體的方式進行治療長期COVID。」她說。「我們不想在我們都回到『常態』生活後忘記長期COVID,因為我們都回到了『正常』,」她說。 「每天都有新的長期COVID感染病例發生。」

光明面亮點 — 疫苗有助於降低長期COVID的感染風險

關於長期COVID一個亮點的光明面已經出現。 英國國家統計局(UK’s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進行的研究顯示表明,接種疫苗 — 即使在一個人感染了 COVID-19 之後,接種疫苗也可以能降低其發展為長期 COVID 的機率。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去年所發表的一項針對英國成年人的大型研究的研究人員聲明稱,「在感染 SARS-CoV-2 ((導致 COVID-19 的病毒))後接種疫苗,與出現長期COVID症狀的可能性的降低有關」。

研究人員對 28,356 名 18歲-至69 歲的成年人進行了研究,這些成年人在檢測呈陽性後至少接種了一種劑 COVID-19 疫苗。然後追踪他們在七個月的時間裡追踪了內的長期COVID症狀。

接種第一劑疫苗後接種,在與接下來的 12 週內發生,感染長期COVID的的機率降低13%會相關聯降低 13%。在接下來的 9 週內,第二劑疫苗接種與接下來9 週內發生藥物可使患該綜合症的機率進一步降低 9%相關聯。

研究人員強調,這些證據是「觀察性的」,無法界定義嚴格的因果關係。但他們寫道,他們的觀察結果「可能有助於減輕長期COVID對人群造成的人口健康負擔」。

然而,與此同時,已知感染長期COVID會降低個體人的免疫反應。因此,感染後接種疫苗也可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 ,— 這種而再次感染的情況並不罕見。

歸根結底,一開始就不要感染 COVID-19 是避免感染長期COVID的最佳選擇方法。

「預防 COVID-19 後遺症所帶來並併發症的最佳方法,就是避免感染或再次感染 COVID-19。」Babu 說表示。「我們建議及時接種 COVID-19 疫苗。」

如果一個人已完成 COVID-19 疫苗初級系列並按照建議接受了最新的加強劑量,則被視為已完全接種疫苗。

請瀏覽 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網站 (the CDC website)了解最新信息。

研究有望加深理解

RECOVER

RECOVER 計劃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於 2021 年創立發起,撥款 4.7 億美元,將分配給 30 個機構的 100 多名研究人員。 RECOVER 是Researching COVID to Enhance Recovery 的縮寫。該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感染長期COVID的原因以這些原因及它們如何影響COVID感染的恢復; 確界定長期COVID如何發生,的時間以及誰會有最大的風險感染該病毒的風險最大; 研究器官功能變化的類型和原因,以及感染長期COVID是否會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並確定治療或預防措施。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院長 Francis S. Collins在宣佈這項研究時表示:「我們知道,有些人的生活因 COVID-19 的重大長期影響而彻底改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院長Francis S. Collins在宣佈這項研究時表示, 「這些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原因並找到急需的答案,以預防這種經常使人引起衰弱損害的疾病,並幫助那些遭受痛苦的人康復。」

INSPIRE

INSPIRE,即對於 SARS-CoV-2 感染患者的創新支持,是一項由聯邦政府資助,並與包括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的八家主要學術醫療中心(包括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合作的項目,旨在更好地了解COVID的長期影響。

CASCADIA

CASCADIA 是一項為期四年的研究,由Kaiser Permanente Northwest Center健康研究中心、華盛頓大學和西雅圖兒童醫院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合作進行。

所有的研究都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中一些研究的更縮小其研究範圍很窄。例如,RECOVER 研究表明,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成年人患發生長期COVID的風險較高。Babu 表示:「展望未來,我們預計這些研究將發表更多論文,從進而加深我們對COVID-19 和COVID后後遺症狀況的了解。」

若想與本文作者 Mahlon 聯繫請電郵至 info@nwasianweekly.com
Made possible in part by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rough a grant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is inform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ies of the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or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本內容為外展計劃的一部份,該計劃由華盛頓州衛生部(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獲得的補助撥款贊助。此信息不全然反映華盛頓州衛生部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官方政策。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 COVID-19, 疫苗, 病毒, 華盛頓大學, 華盛頓州, 華盛頓州衛生部

社區倡導者Hollingsworth競選市議員 爭奪Sawant席位

January 19,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16日,企業主和社區倡導者喬伊·霍林斯沃思(Joy Hollingsworth)宣佈,她將競選西雅圖市議會議員,爭奪現在由印度裔議員Kshama Sawant擔任的席位。

霍林斯沃思在西雅圖中心區一個擁擠的禮堂前發起競選活動時,她稱自己可以為第3區所有人服務,第3區包括國會山(Capitol Hill)、中心區和麥迪遜公園(Madison Park)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小西貢(Little Saigon)。

霍林斯沃思在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活動啟動期間對人群說:「我想帶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所有社區統一化,讓所有的生意統一化。」

霍林斯沃思的競選對手是在此職位上連任3屆的Sawant,她也是市議會中唯一的一名社會主義者,也是目前議會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成員。她在任期間將重點放在支持保護租戶和工人的政策上,經常挑戰西市的企業利益和市議會制定的警察開支。她在2019年競選中獲得52%的選票,以4個百分點的優勢擊敗了對手Egan Orion。

霍林斯沃思說,她希望在解決飢餓、經濟適用房、公共安全和健康以及獲得健康、可持續食品的問題的同時提升社區。這位候選人是已故西雅圖教育和民權倡導者多蘿西·霍林斯沃思(Dorothy Hollingsworth)的孫女,她在講話中補充說,市議會需要聽取來自非裔美國人和性少數群體(LGBTQ)的觀點,而她將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可能性。

作為西雅圖預備隊的傑出籃球運動員,霍林斯沃思曾效力於舊金山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她於2007年畢業,並繼續在華盛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自2013年以來,她一直參與家族的大麻生意Hollingsworth Cannabis。

西市的9個議會席位中有7個將在今年選舉中重選。到目前為止,3名現任議員已表示不會尋求連任,Sawant尚未表態。今年初選定於8月1日舉行,最終選舉日期為11月7日。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印度裔, 國會山, 小西貢,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議員, 馬丁路德金日

追溯半世紀前的歷史 李小龍在西雅圖華埠的第一所功夫學校到底在哪裡?

January 12,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2023年對李小龍來說可能是非凡的一年。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將執導傳記片《李小龍》,這是一部由李安兒子李淳(Mason Lee)主演的史詩級影片。如果電影在2023年上映,將配合李小龍逝世50週年的冥誕。

除了在華埠的《陸榮昌亞洲博物館》的《李小龍永久展覽-permanent Bruce Lee’ s exhibit 》外,西雅圖在李小龍的成長歲月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雖然李小龍生於舊金山,長在香港,但在父親的安排下,19歲時來到西雅圖,棲身於已故金郡議員周馬雙金(Ruby Chow)的餐廳和寓所。

正是在西雅圖的歲月,他開始打造自己武術品牌的願景,即東西方融合的截拳道(Jeet Kune Do),並被聯邦公認為亞裔美國人獨特創新的武術。

李小龍己然是偶像級的人物,然而他在西雅圖無聲無息創辦的第一所武術學校,仍是撲朔迷離疑團重重持續至今。它到底在哪裡?是在 S. King St.、S. Weller St. 還是 S.Jackson St.?

根據Matthew Polly寫的《Bruce Lee: A life》這本書,說它在 S.King街上。這是真的嗎?這就開始了我對李小龍第一個功夫學校校址在那裡的荒謬到連我自己都覺得可笑的探索。當終於找到它時,我感到很震驚。這從來都不是我考慮的地點,我丈夫甚至也曾在那裡工作了很多個年頭歲月!

探尋

「怎麼突然對中國功夫感興趣了?」知道我對這項運動一無所知的功夫大師Tony Au問道。當時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我癡迷於尋找這個地方。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我們社區的歷史。也許,直覺促使我這樣做。當我們發現他的第一所學校的位置時,具諷刺的是這居然是我最後一個考慮的地方,然而,幾十年來它一直遠在天邊卻近在我眼前,甚至和我的工作朝夕與共。

半個世紀前,由於命運的曲折,我與偶像李小龍聯繫在一起……

當李小龍在西雅圖還是個無名武術老師時,那時的我是個在香港生活的孩子。當他在1971年作為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回到香港時,我已經離開香港前往美國,並於1971年到達西雅圖。他去世時,我在西雅圖,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大明星。沒想到,1973年的夏天,他的死亡竟然和我這樣的陌生人聯繫上了。

「李小龍剛剛去世,」我在《華盛頓大學日報 –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aily》的前編輯,從通訊社(wire service)得知他的死訊後打電話給我。「我想要一篇關於華人社區反應他去世的報導。」這是那年夏天我作為一名學生記者最艱鉅的任務。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一位中國女演員家中因腦水腫 (brain edema)突然去世。他的死因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據history.com報導,這可能是由對處方止痛藥的反應引起的。最近關於他的死因又有一種說法。即使在50年後,粉絲們仍然對他的噩耗凶訊和周圍的謎團感到好奇,崇拜者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李小龍和華盛頓大學有什麼關係?」我問編輯。

「嗯,他曾在華大求學,」他回答。

「哦!」得知他甚至住在西雅圖,我感到很驚訝。我當時對他一無所知,只知道他是一位武打電影明星。那時我不知道自己以前看過他的電影。那是六十年代他還是童星時在香港看過他演的《孤兒 – The Orphan》和《雷雨-Thunderstorm》兩部電影。

那時我也是個孩子,所以很難把他的中國演員名字「小龍」和他的英文名字Bruce Lee聯繫起來。我也認不出他就是那些香港電影裡的同一個演員。孩提和成年的李小龍長相看起來很不一樣。

但我不能拒絕我的編輯,老闆。 他可以請誰來做這項工作?我應該是不二人選,因為我是唯一的亞裔記者。然而,作為一名國際學生,我的世界主要集中在校園裡,我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包括華埠。

「我想在下一期登他的故事,」他說。感謝上帝,《華盛頓大學日報》在夏季是以週刊發行。我還有週末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在我要說出另一個字之前,他掛斷了電話。我完全迷失了,就像被困在樹林中,不知道從哪個方向能走出去?我應該從哪裡開始?

我唯一的指引是華盛頓大學。所以我打電話給大學的招生辦公室,他們證實李小龍確實在華大註冊上課了幾個季度,但從未畢業。李小龍也是一個成績不怎麼樣的平庸學生。然而,香港媒體隨後聲稱李畢業於華大,獲得哲學學位。這些都不是真的。那時沒有互聯網。我猜他們都是互相抄襲,用的是沒來得及核實的資料。當時我的這篇文章對這件事,是唯一作了準確無誤的報導。

周馬雙金夫婦與李小龍(中)。照片由周氏家族提供

追踪與華埠的關係

記者的工作更像是一名偵探,將拼圖拼湊在一起。在我的報導故事中,我採訪了三個人,李小龍的前室友楊九福; 華盛頓大學中文教授嚴博士(Isabella Yen)和她的前學生Sue Palmason。楊和嚴教授都在幾十年前去世了。我不記得50年前我是如何知道Sue Palmason的名字的。可能嚴教授是建議我找Sue的人。嚴教授不是我的教授,但她總是熱心幫助學生。

我經常想知道Sue是否還健在。有報料她還在世而且我見過她。但她從來不是我最瘋狂夢想中的那個人。Sue婚後不久隨夫改了原來的姓。

嚴博士在我的那篇文章中說「結合中國哲學和中國功夫是他(李)的夢想。」她接下來告訴我的話是無價的——「李小龍以前在周馬雙金的餐廳工作和生活,」嚴說。

兩年前我來自夏威夷的室友的父母曾帶我去過這家餐廳時。這位餐廳東主且是華盛頓州首位華裔民選官員的周馬雙金和我這位室友的父母是好朋友。我無足輕重只是當個小跟班,在那次會面的場合沒能說上半句話。

當我打電話給周馬雙金時,有個人回應說:「等一下。」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希望能從她那得到一些關於李小龍不尋常的花絮。當時沒有西雅圖媒體知道周馬雙金和李小龍間有聯繫關係。作為主流和華人社區之間的橋樑,周是一名社區領袖,與包括西雅圖市長和西雅圖警察在內的民選官員有著密切的聯繫。而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一位中國電影明星,他曾要求周馬雙金和她的丈夫、前粵劇明星周少平照顧他的兒子。

「我是Ruby Chow,」周馬雙金說。

「周夫人,我聽說李小龍曾為你工作並和你們一起生活,」我說。「我是華大日報的一名記者。你願意分享一些關於他的事嗎?」

「為什麼人們要問我關於李小龍的事?」她生氣地說。在我進一步詢問之前,周馬雙金掛斷了我的電話。我震驚地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很顯然,兩人之間有些不和。直到最近——50年後,我才弄清楚原因。

「李小龍從不尊重我的母親,」現在是社區領袖的周馬雙金的兒子周英烈(Brien Chow)說。他從沒叫過她Ruby姨媽或周夫人。他從不對她說話。他不尊重我媽媽。當有人試圖和她談論李小龍時,周英烈說她的母親會回答說,『我不需要談他。』他不尊重幫助過他的兩位長輩(周英烈的父母)。

李在周家住了四年。研究李小龍的歷史學家和長期收藏家Perry Lee表示,李小龍與周並不合得來,但向記者展示了周對他產生影響的證據。Perry有一份李的早期名片和他的武術學校的文具,其設計和格式與周馬雙金使用的近似,頗令人震驚,可以看出周夫人對李小龍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找到第一所學校

Sue Kay 和 Tony Au 在李小龍第一所武術學校門口。

根據作者Polly寫的關於李小龍的書中陳述,這位偶像首先在 S. King St. 和 S. Weller St. 這兩個地方開辦了他的學校。Polly既對又錯。我無法驗證 S. Weller St.,但我能夠確定李小龍是在 S. King St.開了武術館。

在尋找李最早的功夫學校時,我請Perry找到Sue Palmason,我在華大日報的故事中曾提到她和李小龍的遺孀李琳達(Linda Lee Caldwell)是好朋友。Perry給琳達發短信說這個Sue是誰,她是否還活著?

幾天後,答案來了,既令人震驚又令人欣喜。她不是別人,正是著名的社區活動家Sue Kay,西華報英文版《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不時引用她的話。77歲的Kay結婚不久就改用夫姓。

「你能幫我找到李小龍的(第一所)功夫學校嗎?」我給Sue打了電話。 因此,我們一起踏上了澄清事實的歷史使命。

兩棟並排的建築位於8th Ave. S 和S. King St的街區,Sue確定這是李小龍在華埠的學校所在地,也就是說在陸榮昌博物館對面。然而,她不記得六十年前她是在哪棟樓上的課。也正是在這裡,她招募了李小龍未來的妻子琳達向李學習武術,他們就是這樣認識的。

在8th Ave. S.和S. King St.的拐角處是一個有租戶的兄弟會俱樂部合勝堂 的總部。另一棟樓是1967-1987年陸榮昌博物館的第一個舘址所在地,也是自博物館遷出後《西華報》的社址。

Au安排我和Kay去拜訪協勝公會會長Tony Wong,他知道我們來訪的目的。

「你聽說過李小龍在華埠的武術學校嗎?」我問。

「每個人(老一輩)都說它在我們(大樓)的地下室,」Wong 說。他打開門,讓我們漫步探索地下室。

「SUe,你還記得這個地方嗎?」我問。「你能認出……嗎?」她一步一步走過樓梯時仔細端詳著,回憶著自己六十年前的生活片段。地下室現在主要用於存儲物件。

「我不記得它位於拐角處,」她說。「我不確定。」嗯!我回應了。「我們應該去第二棟大樓(414 8th Ave. S)嗎?」 該建築原為博物館,現已改建為餐廳。

Au敲了敲地下室的門。沒人回應。他推了推門,門沒鎖,於是我們三個人走進了黑暗的地下室。

Sue試圖將她的過去與現在對李小龍的第一所學校的探尋聯繫起來。當我們漫遊下來時,此情此景令我毛骨悚然。如果就是這裡,那麼這些年來,《西華報》的員工都在上層辛勤工作,而我丈夫在地下室裡做了15年的攝影工作和照片沖印,以及印前數字放映。

地下室是我們購買二手相機以加快生產速度的原因,這樣我們就不必再找另一台打印機了。我們不知道李小龍曾經在這裡,年輕而充滿活力,第一次在這個骯髒的巢穴裡,以樂觀和幹勁闖蕩世界。那是琳達和李小龍相遇的地方,也是他們墜入愛河的地方……

「這個(地方)更像我記得的第一所學校,」Sue說,她曾在這裡學習使用雨傘的自衛技巧。「六十年代幾乎沒有針對女性的自衛課程。」

然而,Sue卻猶豫著要不要馬上確認這個地方。「讓我和琳達確認一下?」

幾天後,琳達回答說:「這個地方絕對不是在拐角處。肯定是街區的中段。試著回憶一下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我記得它基本上是水泥牆和一個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燈泡。(它)當然不迷人。我不記得牆上有什麼東西。但我記得在那裡玩得很開心,上完課後去吃點心。」

Sue Kay 和李小龍(中)在大學區功夫館。照片由 Sue Kay 提供

所以它就是前陸榮昌亞洲博物館和《西華報》前辦公室所在的建築。這是Sue記得的地下室,那間曾是學生們「學青蛙跳和練習彼此過招」的場所。

Polk說李曾在 S. King St. 教書也是對的,因為Sue的弟弟、來自夏威夷的Roger Kay也是李的學生,他告訴記者父親邀請李在 S. King St. 的舊華人浸信會教堂教童子軍武術 。

根據Roger的說法,李小龍不僅在華埠教過武術,還在西雅圖和表爾威的各個地方的某個人的家裡、公共車庫、公園、Ruby Chow 餐廳和舊的Beacon Hill 學校(現在的 El Centro dela Raza)教過武術。

Au與414大樓也有關係。由陳胡袁三姓組成的《至孝篤親公所》去年買下了這棟樓。Au的妻子姓陳,岳父是該公所的一位年長領導。

被問及當得知公所大樓曾是李小龍第一所武術學校的所在地時,TonyAu的反應如何,他說:「我很感動。這座建築有著驚人的歷史,是文化和武術的獨特結合。它曾經是陸榮昌博物館、自1927年以來太平洋西北地區的第一份中文報紙《西華報》,以及李小龍的功夫學校的所在地。這也是《西華報》英文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由《Seattle Chinese Post’ s English edition》更名的地方。在中華文化中人地同具備文武雙全的稱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該建築的歷史也反映了種族主義的明顯證據。當華州在1960年代決定擴大I-5時,華埠被從中切斷。因此,當年這楝建築物後面30%的部份被砍掉拆除,以便為高速公路讓路。

「至孝篤親公所成員會驚訝地發現這座建築是如此獨特,」Au繼續說。「市政府應該買下這座建築,把它變成地標,以突出華埠的重要歷史性和價值。」我丈夫有另一觀點:「西市府不應該收購,而應該是博物館。 保持原狀不要拆建或裝修,因為它是博物館的第一個家。」

另一個有趣的消息是,Sue告訴我,她和李小龍及朋友們去以前的《國際劇院 – Kokusai Theater》(現在是西華報的辦公室)看電影。Roger說他記得在電影院看過李小龍以前拍的中國電影,比如《孤兒》。所以李小龍踏入過我的房產物業。

「這是天意」

Au陳述著這份意想不到的巧合。我們稱之為「命運」。不管是什麼,它激勵我去發現隱藏的歷史和人間冥冥中的聯繫和緣份,我完全同意。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功夫學校, 李小龍, 華埠, 華盛頓大學, 華裔, 西雅圖

XBB.1.5變種病毒肆虐 專家稱傳播速度前所未有

January 12,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於去年12月30日在新冠病毒變化監測儀表板發現,與病毒變異株「XBB.1.5」相關的染疫率在12月從4%飆升至40%。專家坦言,XBB.1.5肆虐的速度之快可說是前所未有,是截至目前為止散播速度最快的病毒株。

根據《CNN》 報導,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病毒實驗室的新冠病毒定序主任Pavitra Roychoudhury表示,過去幾個月以來,我們還沒看過以這種速度傳播的變異株。她認為這株變異株很可能導緻美國境內的染疫數大增,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規模會多大。

而「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透露,雖然人們擔心中國邊境解封後會造成另一波新疫情的擴散,專家指出「XBB.1.5」似乎已在美國出現,於去年10下旬在紐約和康乃狄克州首次被發現。

西雅圖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的計算生物學教授貝佛德(Trevor Bedford)則是指出,「XBB.1.5」散播的速度和它的遠親「BA.5」非常相似,他預估「XBB.1.5」將在未來幾週內將快速增加,而老年人的入院率將是最好的觀測指標。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CDC, 新冠病毒, 疫情,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李小龍永久性裝置藝術在華大奧德加本科圖書館亮相

September 15,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9月6日,名為「飛小龍」(Bruce Lee Ascending)的一項李小龍永久性裝置藝術在華大奧德加(Odegaard)本科圖書館首次亮相,吸引超過150人前往聆聽演講並觀看舞獅者為這一藝術品進行祝福。

Han Edward So Eckelberg是華盛頓大學傳播領導力項目的現任研究生,他在就讀本科時,於2020年冬季製作並安裝了這件藝術品,當時他學習藝術和美國民族研究雙專業。

Eckelberg說:「一旦你知道李小龍的故事,你就明白他不僅是武術家,而且繼承了他家族的遺產——這是一個移民故事。李小龍出生在美國,曾去往香港然後回來,他的故事就像社區和我家人的許多故事一樣。他試圖在美國站穩腳跟是毅力的象徵,我想紀念他在華大故事。」

Eckelberg表示,「飛小龍」得到了華大和李小龍基金會的雙方面認可和支持。

麥顯輝龍獅團(Mak Fai Kung Fu Dragon & Lion Dance Association)為該藝術作品進行表演。他們的「李小龍獅子」由李小龍女兒李香凝(Sharon Lee)親筆簽名。這些舞獅者們爬上樓梯,為藝術裝置祝福,祈求帶來「好運和繁榮」。

要了解有關「飛小龍」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st.news/lee-ascending。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李小龍, 李小龍基金會, 移民, 華盛頓大學

李小龍個人哲學新展在陸榮昌博物館展出

July 14,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圖片來自:King 5

(本報訊)傳奇武術家李小龍(Bruce Lee)在西雅圖只生活了5年,但其留下的影響頗為深遠。1959年,李小龍為完成學業搬到西市,他在華盛頓大學教授武術賺錢,以分擔部份學費,他也是在那裡學會了戲劇和哲學。

日前,李小龍的大部分個人哲學都在陸榮昌博物館(Wing Luke Museum)的一個新展覽中展出。該名為「李小龍展覽:人水合一」是一個互動展覽,邀請觀眾走進李小龍的思想、身體和精神,看看他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如何影響了他的哲學和生活。李以武術聞名,並花費大量時間通過閱讀來訓練自己的思想。

展覽設有一個個人圖書館,收藏了2,000多本書,李小龍的女兒說這些書籍非常具有啟發性並高度個性化。李香凝(Shannon Lee)表示,把她父親的書庫打包寄到西雅圖是為了提醒她,她父親的名言和哲學來自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書籍的持續消費。

李香凝說:「我知道他是一個狂熱的閱讀者,因為我們家裡到處都是這些書,但把它們打包讓我想起了他為改善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

從「不安全的智慧」到「整體瑜伽」的標題圍繞著一個以個人物品和與水互動為主題的展覽。李香凝稱,人們看到這些藏書時需要想到,她的父親李小龍短暫的一生僅有32年,如此龐大的圖書館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

Joel Barraquiel Tan於今年4月接任陸榮昌博物館的執行館長,並表示該展覽將成為整個博物館的一部分。展覽於7月9日向公眾開放。開幕慶典包括一個以舞龍舞獅祝福為特色的短節目。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李小龍,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陸榮昌博物館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Go to page 6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12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