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保險

去年各產業就業狀況

January 11, 2018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美國12月新增就業14.8萬人,創三個月最低水準。12月失業率持平於4.1%,為連續第三個月守於該水平。12月平均每小時工資較11月上升2.4%,較去年同期上升2.5%。12月每週工時持平於34.5小時。

(本報訊)美國2017年12月新增非農就業數據出爐,實際新增就業機會僅達14.8萬個,低於預期的19萬個。

對於如此糟糕的表現,高盛Goldman Sachs(GS)把問題怪罪於美國東部的天氣。據《今日美國》報導的其他經濟學家則認為因失業率較低,導致新職缺的成長緩慢。以下列表各大產業的就業概況。

需改善產業:

零售業

2017年每月平均減少了5,600位職缺,然而,12月光是一個月就減少了2萬個職缺,也顯示了實體店慢慢遷移至網路通路的趨勢。同時,各大連鎖商店也都紛紛關閉門市,把銷量移到網路平台上。

專業產業——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工程師、及 IT產業人員

2017年每月平均增加4.4萬個工作機會,然而,12月只增加了1.9萬個。12月的軟體工程師增加了3300位就業職缺,而會計師產業則有154萬人失業。

金融業、保險、及房地產業

2017年每月平均增加1.1萬個工作機會,而12月只增加了6,000個。保險業於12月增加了2,000人,但銀行則裁員了1,100人。

優良產業:

土建業

承包商2017年每月平均增加了1.75萬個工作機會,但12月份則增加了3萬個工作機會。2017年因大型災難如颶風及淹水問題,使土建產業增加了就業率。同時,2017年美國房市有所成長,也帶動了各大土建行及承包商擴充人力。

如美國總統川普及共和黨員通過「墨西哥—美國」邊界圍墻案,將更加有利於這個產業的發展。

製造業

2017 年每月平均增加了1.63萬個工作機會,而12月則增加了2.5萬個新就業機會。因全球經濟的成長及油價漸漸的回升後,於2008年金融海嘯損失200萬個工作的製造業開始復甦。

旅遊服務業

2017年每月平均增加了2.55萬個工作機會,而12月狂風暴雪的情況下竟然增加了2.9萬個新就業機會,超過了年度月平均。消息指出,餐廳及酒吧的開幕提高了這類的就業數據。

醫療產業

2017年每月平均增加了2.5萬個工作機會,而12月則增加了3.1萬個新就業機會。因「奧巴馬健保」進入了尾聲,而人口老化的緣故,醫療產業需求量短期內應不會有所下滑。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IT, 今日美國, 保險, 土建業, 失業率, 就業, 工程師, 建築師, 律師, 房地產, 旅遊服務, 會計師, 製造業, 醫療, 金融業, 零售業

法律淺談:簡介滑倒跌傷的索償

October 12,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LAW OFFICES OFDENNIS LAM
315 5th Ave. S., #882
Seattle, WA 98104
TEL:206-682-9233
FAX:206-223-7599
E-mail:dennis@dennislam.com
網頁:WWW.dennislam.com

本文亦將刊載於林滋強律師網頁,請查看www.dennislam.com


在你的一生當中,很可能從沒遇上過車禍,在馬路上被車撞到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人都有過滑倒或甚至跌傷的經驗。事實上,根據統計數字,每年有平均12萬美國人死於滑跌意外,數目之多僅次於因車禍引起的死亡。此外,每年因滑跌而受輕傷或重傷的人則以數十萬計。

假如你不幸滑倒跌傷,視乎你跌倒的地方,你可能有向地主或業主追索賠償的權利。

滑倒跌傷的意外(美國法律通稱為slip and fall accident)有很多種,包括因地滑而跌倒,跌下樓梯,從陽台或月台失足跌落,在行人道上或浴缸中跌倒等等。

一般而言,地主或業主有責任當心注意物業的情況,以保障客人的安全。如果有客人因地方不安全而跌傷,而業主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有危險的情況,卻沒有採取改善措施或向客人提出警告,業主便可能要對傷者負起法律上的責任。

假如你在外不幸滑倒跌傷,你應該做以下的六件事:

(一)可能的話,將你跌倒的環境拍攝下來。地上有沒有水漬?有沒有隆起的地方?扶手有沒有損壞?或者其他令人跌倒的原因。
(二)記下所有目擊証人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
(三)記下業主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
(四)可能的話,找出業主的保險公司。
(五)查看業主有沒有購買「無過失」醫療保險,替你支付醫療費用。
(六)盡早看醫生。

你不一定要找律師,但找一位有經驗的律師,亦不失為明智之舉,反正大多數律師在第一次面談不會收費,即使接辦了你的案件,律師只會在你獲得賠償得時候才會收費。由於此類跌傷意外多牽涉危險或有缺陷的情況,意外發生後這些情況有很可能被改變或被改善,因此,盡快咨詢律師和進行調查意外的起因,有助於收集有利賠償的証據。

不過,一般要受傷比較嚴重才會引起律師的興趣,因為証明業主或地主犯了疏忽行為並不容易,而且還要証明不是傷者自己不小心而發生意外,再加上保險公司對這種意外賠償不輕易妥協,所以若受傷不重或賠償機會不夠大的話律師大都不願冒險接案。

Filed Under: 副刊, 法律, 首要 Tagged With: Slip and fall, 保險, 法律, 滑倒, 證人, 跌傷, 車禍

居安思危

September 14,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現代人大部份都很懂得享受「居安」現狀,但卻鮮有在生活於安樂時,騰一點時間來想想萬一有任何變卦影響了安逸,他們應該如何應付,轉危為安。居安思危的意識往往被「不會那麼巧發生在我身上」的僥幸心態所掩蓋,一旦噩耗成真,大家就頓時不知所措。

近期美國本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發生了令整天喊著唯我獨尊並發誓要讓美國再強大起來的川普總統也無能為力阻止喊停的火、風、雨天災;地方官員當然更不能向所在地居民作出任何承諾,保證他們的安全。

難以置信一幕一幕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現代版出谷記逃難情景,居然會發生在今日文明的美國。大家不要埋怨政府不救人,因為他們經已竭盡全力,也實在是無能為力與天爭與天鬥。官員們唯一能做的祗有是在預告天災即將來臨前,請市民趕快逃命,否則後果自負。

大家最好在第一時間懂得如何逃,因為屆時是沒有人開班授課教你逃生要訣的。這些都是平日要做好的準備,並不是祗花錢光買了保險等賠償那回事,大家要是真正思考訓練自己的逃生、求生、渡過難關的技能。

市民同時也要時刻謹記,在任何時候應該要先學會自救,才能增加被他人拯救的機會,存活率才會相應提高。在災難發生後等待救援也需時,還有救援可能也有先後次序之分。能做好居安思危就是送給自己最好的保險。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保險, 天災, 川普, 救援, 總統

管用的嚴懲駕駛法例

July 27,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華盛頓州的駕駛人士由剛過去的週日開始,終於要乖乖順從新法案,開車時開車,再不要一心多用;如果繼續或偷偷與手機形影不離,被判罰並不是開玩笑的,不單止要罰錢,還要在保險單上留紀錄。

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在自律性薄弱時就得給人管,嚴懲的阻嚇力有時真管用,但願這一嚴管,能長遠地教出大家的公民意識來;在路上駕駛時,其實駕駛者就好像加入了一個大團隊,大家偶遇在路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互相照應,留意路面安全,自然就會相安無事完整無缺到達目的地。

駕駛原本就是費神的事,特別是在繁忙時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更不可少。不單要顧及自己駕駛安全,還要留意其他路面上不正常或危險情況,好讓自己及時避開。當遇上天氣惡劣天雨路滑時就更糟。哪來這些多餘時間看手機發短訊談天;即使用免提功能來接聴電話,最好也就是把重點說畢後掛線。

假如真的要馬上處理要事,駕駛者最好選擇將車停在最近的安全地點,然後才處理。作為司機,在車上最大的職責就是安全駕駛,集中注意力開車才是好司機,利己利人。當華州嚴懲駕駛者使用手機時,大家祗將重點放在手機上。用手機祗是第一重罰,其實所有分散注意力的壞習慣包括飲食、抽煙及梳粧都順勢成為再打擊目標。今次政府終於要徹底矯正華州司機的惡習了。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保險, 懲罰, 手機, 法案, 駕駛

健保保不住了

June 22,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對一般大眾來說,在美國生病是相當困擾的一件事,不單止是身體不適,同時也要擔心天文數字的醫療費用。今時今日即使有保險,除非付高保費求全保,但很多時也未必能不掏分毫。奧巴馬時期推行全民健保後,別以為很多人受益,受惠最多應數保險公司。當今川普來了,雖然擲碎奧巴馬健保還未得逞,但已起了作用,亂了市場,明年華州將蒙受保費狂加的影響。

保險公司在局勢未明朗前當然不會貿然提交明年的保險計劃與收費,以免川普的新健保萬一通過,公司有機會要賠大吃虧了。在靜觀市場變化時,保險業界要不就大大提升保費加重收費,看到沒有苗頭的市場就掉頭走人。

在華州有兩個偏遠的貧窮郡就首當其衝被保險公司離棄, 州政府也沒辦法,需要續保者頓時變得徬徨。健保除了對個人投保有影響外,大商企的職工也逃不了。勞工法規定健保是員工福利,但這福利也隨著市場變動而縮減;在勞工法例沒有要求僱主提供上好的計劃時,很多公司在成本預算中都祗能提供保費較低的基本健保計劃。這些計劃自付額很高,與沒有保險祗是一線之差。對要為生活糊口的中下階層僱員會是百上加斤的負擔。

其實不管是奧巴馬或川普的健保,總括來說對民眾都不會太好,聯邦政府要做到像加拿大或台灣的全民健保全面性照顧市民的話,相信還要走漫漫長路。在此之前大家最好別生病,保重身體。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保險, 健保, 全民健保, 奧巴馬, 醫療

聯邦醫療保險卡將更新

June 8,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 本文作者:肖男

目前的聯邦醫療保險卡(Medicare card,俗稱紅藍卡)即將作廢,邦政府正設法趕在2019年截期之前,以隨機選取的數字、字母組合,取代目前紅藍卡採用的社會安全號碼。


獲卡條件

申請人必需是美國公民或合法居留者,並在美國連續居住至少5年以上。殘障者、永久性腎衰竭患者,在任何年齡都可獲得Medicare;其他人 則需年滿65歲方可獲得。保險分四部分:

  • Part A 醫院保險(Hospital Insurance)
  • Part B 醫療保險(Medical Insurance)
  • Part C 增益計劃(Medicare Advantage)
  • Part D 處方藥(Prescription Drugs)

決定加入哪種計劃後不能再改, 直到每年10月15日到12月7日的開放註冊期(Open Enrollment Period)才可更換計劃,應利用這段時間,來檢視、確定保險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特別是過去一年健康狀況有改變的人。錯過開放註冊期,只能等下一年再變更或轉換計劃,除非符合特別選擇期(Special Election Period)資格,即剛滿65歲剛退休、剛搬遷,符合低收入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條件,才可在中途轉換。

為何要更換

有關官員5月30日表示為避免老人遭遇身份盜竊,這項規模龐大的變更已擘畫多年。聯邦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中心(CMS)表示,紅藍卡受益人和眷屬自明年4月開始會發現這項變更,CMS屆時將開始寄發新卡給5700餘萬老人和殘障受益人。收到新卡者應毀掉舊卡,立即換用新卡。

紅藍卡採用社安號碼,多年來已被公認容易致使老人成為身分盜竊的受害者。在如今數位化社會,社安號碼一旦遭竊,需耗費數月甚至數年,來解決財務和法律方面的惡果。美國中老年人協會(AARP)預防詐欺專家說,私人健保公司已不再用社安號碼作為ID卡號碼,CMS有必要起而仿效。

政府當局指出,愈來愈多老人成為身分詐欺的受害者 ,自2012年至2014年,此類案件增加約24%,2014年登記有案的達260萬件。諾吉格並警告,新卡轉換很可能讓不法之徒有可趁之機,騙徒可能打電話給受益人,要求他們提供個資以便郵寄新卡,因此接到這類電話,務必不要提供任何資訊。

進展

CMS主席發表聲明說,川普政府希望在21個月內順利轉換,但需要受益人及家屬、醫院、醫生、保險公司、藥房和各州州政府的合作。國會要求在聯邦醫療保險卡4月前,所有紅藍卡受益人都得更換新卡;CMS已在官網提供相關的基本資訊。

事實上,新紅藍卡已有新縮寫「MBI」,亦即「聯邦醫療保險受益人辨識碼」(Medicare Beneficiary Identifier)。CMS仍未公佈新卡的最後樣本,不過MBI據信為11個隨機選取的 數字和大寫字母組成,能明顯區別目前採用的社安號碼。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AARP, CMS, Medicare, 保險, 紅藍卡, 醫療

西華報成立35週年:聽聽讀者們的心聲

May 11,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五十年來西北地區第一家華文報紙,服務華人三十五週年。

————————————————————————————————————————————————

當我12年前第一次來西雅圖,華人耆老告訴我,不需要訂閱中文報紙,因為這裡有很多免費的中文報紙,但我不同意。從那時起,我已經訂閱了12年的西華報。所以可以知道我是西華報的忠實讀者。西華報是份內容充實完整,報導涵蓋各種新聞的報紙。我知道這份報紙比其他中文報紙更有影響力。我的一些朋友喜歡在微信上看新聞,但我覺得內容不多報導不廣,不如西華報的內容豐富。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感覺,我的朋友也這樣說。

當我抱怨我沒有收到西華報(是因為我忘了續訂),通過電話的聯絡,我的朋友送了這一份當期的報紙,讓我很高興。現在,我又再續訂3年了。

——童童 技術研究測試員

————————————————————————————————————————————————

適值西華報35週年慶,送上祝賀之誠。我多年來一直在讀你們的報紙,十分喜歡。從中學到了很多,它教我們很多移民不知道的事情。

——陳滇輝(John Chen) 退休人士

————————————————————————————————————————————————

讓我們聽聽西華報,它是份活潑、翔實的報紙,是35年必讀的報刊,它涵蓋了最新的消息,從商業發展到名人報導、政治趨勢和流行文化。西華報建立了鞏固,加強和賦予整個社區力量的紐帶。

——Jean Godden 前西雅圖市議會成員

————————————————————————————————————————————————

我從第一天讀了西華報,從此就喜歡它。我喜歡所有的訊息,包括靜雯的博客,我學到了很多。

——May Shing 退休的讀者

————————————————————————————————————————————————

西華,西華,西華報!

上世紀30年代, 聶耳的電影歌曲《賣報歌》,猶在耳際,而今已經是物「異」人非。

今天的賣報歌應唱「西華、西華、西方燈塔,華人喇叭。」

西雅圖的首創《西華報》已經芳齡35歲了,正是徐娘「未」老,風韻猶存。這座燈塔為西方照亮前往東方之路,為華人移民吹響了前進的喇叭。我們慶幸:東西方遙相呼應,中美間共建和平。《西華報》和西雅圖的中美各界人士正在一起建築和平友好的橋樑。

最近,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華人留學生編了一集向美國人介紹中國人姓名的視頻。說明美國人了解中國遠遠落後於中國人對他們的了解。美國蘋果手機購買了中國華為公司的專利,這也說明即使在先進科技方面華人也不會永遠落後。

讀讀《西華報》,勸老美學學漢語,認識中國:他在崛起!

——沈玉麟 退休人士/西華報作者

————————————————————————————————————————————————

衷心祝福你生日快樂西華報!你我相識二十餘載,我是你成功的見證、你是我成才的沃土;你是我博才多學的導師、我是你多愁善感的文青。我們既有閨蜜的親密也有師生的情懷……。愛你到永遠!

——水仙 醫院工作人員/西華報作者

————————————————————————————————————————————————

在中文版西華報和甚姐妹報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共同聯合努力下,使本地區的數以千計的讀者了解到,不僅讓人們知道在我們周遭發生的事情,而且以一種方式將事件與大家的觀點和意見聯繫起來,分享本地的文化和遺產,這種共同性和共同的經驗,提供了一個可能不總是在其他地方找得到的鏡頭新聞或媒體。

——方威武 西雅圖市長辦公室主任

————————————————————————————————————————————————

35年來,西華報一直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社區新聞媒體,擔任著從報導本地文化活動、作為一個消息資源、突出社區領導的工作、提供一個論壇,分享創新的想法,報導美國西北各種社區的文化活動等等,西華報塑造了我們區域的歷史進程。

——Adam Smith 民主黨,代表華盛頓州第9區,自1997年起擔任美國眾議院議員

————————————————————————————————————————————————

由於我不能參加所有亞太島民(API)舉辦的社區活動或會議,我喜歡通過閱讀西華報的英文版來了解社區。我個人對亞太裔島民社區的認可,如同西華報幾十年來舉辦的婦女午餐會(women’s luncheons)一樣,感覺都很美好。我在華盛頓州各方面都均衡發展的Gate和 Centralia 社區長大,西華報英文版補充了我對亞太裔島民及Puget灣地區多樣化的問題和教育方面的認識。

——Cindy Ryu 第32立法區州眾議員

————————————————————————————————————————————————

報紙有告知民眾社會現象和推動輿論的力量,我讚賞西華報的中英文版,長期堅定地報導了影響我們亞裔美國人和亞太島民,在多樣化社區及日常生活中有爭議的事項。

——Michael Itti 華盛頓州亞太地區美國事務委員會執行董事長

————————————————————————————————————————————————

作為西華報和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你們已然成為華埠國際區新聞和訊息的重要來源。感謝不懈的努力,持續不斷地反映了西雅圖亞裔社區35年來的脈動和聲音。

——Karen Yoshitomi 華盛頓日本文化社區中心執行董事員

————————————————————————————————————————————————

自從我第一次去華埠國際區購物,就發現了有西華報和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20多年來,我一直是忠實且狂熱的讀者。高質量深入的原創新聞以及廣泛準確的新聞報導,讓我從早期大學時期,到職業生涯中能脫穎而出。

我們需要一個不怕處理有爭議問題的報紙,特別是關於亞裔和太平洋島民的話題,因為這些消息有時被其他新聞機構掩蓋而不被披露。

——Peter Kwon 西塔克(SeaTac)市議會議員

————————————————————————————————————————————————

賀《西華報》
旅美身居華盛頓 翡翠城內情誼深
偏愛當屬西華報 遵循中庸是道本
代代遊子喜開眼 載我獻出一份心
三十五載成史記 功成名就讚精神
再展宏圖千里外 心心相伴乃華人

——袁慶成 旅美人士/西華報作者

————————————————————————————————————————————————

2004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很特別的一年,這一年我宣誓成了美國公民;這一年也是我與西華報結緣的一年,每到週末我總是期
待著閱讀西華報,一期不看就像缺了個甚麼,心裏不踏實。

西華報的版面設計簡明易讀,每個版面我都喜歡看。雖然現在電腦及手機普遍,隨手就可以在網上閱讀各種中文資訊與新聞,平時我亦用手機看新聞,但同時我也喜歡看紙質的書籍和報紙,因為感覺就是不一樣!每當翻閱西華報時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油印味,手指也會沾點兒油印,我認為這是油印香,就好像喜歡畫國畫的人所說的墨香,而且我知道西華報每一頁的油印香背後,包含著許多工作人員辛勞的成果。

西華報上的好文章看久了,自己不免也心癢起來。我的第一篇文章『公德心』寄出後很快就收到了副刊編輯Nancy的回信,並且很快就刊出了。我對西華報迅速處理稿件及重視與作者溝通的做法給予高度的肯定與讚揚!我也很高興身處異國他鄉,西華報給西雅圖的海外華人提供了一塊用中文抒發己見的園地。

西華報不僅為西雅圖廣大的海外華人提供了寶貴的資訊,也讓人紓解鄉愁,又給西雅圖的社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欣逢西華報35週年報慶,我衷心祝賀西華報愈辦愈好!

——王淑珍(筆名:梧桐) 退休中文教師

————————————————————————————————————————————————

我喜歡通過西華報的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聯繫關於社區重要的事件和訪談。此份報紙非常有助於讓讀者了解州政府在教育、公共安全、移民等重要的許多其他重要問題。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重要的媒體聲音。恭喜35年!

——傑伊·英斯利 Jay Inslee 華盛頓州州長

————————————————————————————————————————————————

了解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重要性是了解希望的本身,每週一次,當對事件感到懷疑時,這份報紙精彩的報導將會表明闡釋出立場。許多日子我盼著這份報紙出刊等待閱讀。這份報紙是讓我在華埠國際區更幸福的一部份,而我從來沒想過,我的生活可以圍繞在這份報紙的氛圍中。

——Mac Crary 長期讀者

————————————————————————————————————————————————

通過西華報基金會,我多年來被邀請參加舉辦的彩虹書報(Rainbow Bookfest)活動。通過社長吳靜雯、Carmen Palomera和許多志願者的努力,我們少數族裔的美國作家有機會與少數族裔的美國讀者進行互動。此外,我們還能與其他少數族裔的美國作家進行互動,並且發現西北地區的人才財富。西華報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堅持真正的新聞傳統,這意味著把不同的觀點放在報紙上,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去做決定。

——Frederick Su 讀者

————————————————————————————————————————————————

我們感謝您致力於擴大我們社區中,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的故事。感謝三十多年隨時保持與我們的聯絡和鏈接!

——Minh-Duc Nguyen Helping Link 工作人員

————————————————————————————————————————————————

哇!已經有35年了。我期盼從第一版讀到最後一版的報紙。我最喜歡的部份是文章和博客。恭喜能保持提供35年的社區消息給讀者。

——Patsy Yamada 讀者

————————————————————————————————————————————————

是什麼原因觸動了吳社長由中文版的西華報,增加了一份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Weekly的原因,是因為她知道許多人來自不同的亞裔社區。而這份報紙仍迄立至今已達35年之久,提供了許多重要消息來源給大家。恭喜!

——Lori Matsukawa King 5電視台主播

————————————————————————————————————————————————

我不敢相信從我在華埠國際區主理旅行社,西華報已經發行35年了。華埠喜見發行西華報,我高興且認同地說:「去做吧!」結果吳靜雯社長不僅發行了中文版的西華報,也發行了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吳社長!你藉由報紙教育了許多其他的亞裔社區,為我們的汎亞裔社區捐贈了很多禮物,告訴他們我們亞裔是如何積極地為美國做出的貢獻。謝謝你,我們以你為傲!

——陳秀杏(Vi Mar) 讀者

————————————————————————————————————————————————

為了成功和繁榮,一個城市必需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移民社區,和報導社區的族裔媒體。幸運的是,西雅圖市兩者皆有。

吳靜雯的中文版西華報和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有助於確保鄰里的移民和難民們,知道發生在週遭的事情和公民參與的重要。像移民和難民事務辦公室這樣的部門,可以經由你的報紙,有效地接觸和服務弱勢的移民家庭。恭喜西華報和Northwest Asian Weekly,我們期待著彼此持續的合作關係。

——Joaquin Uy 西雅圖市族裔媒體與傳播專家

————————————————————————————————————————————————

西華報35年來一直堅持服務社區的理念,不但在關鍵的時刻為本地華人發聲,舉凡政治、社會、與民生的重要議題,都常有翔實的報導,發揮媒體的影響力,對華盛頓州的華人社會和文化貢獻良多。健安衷心感謝貴報多年來的支持,期待共同邁向下一個10年。

——溫恩德 健安行政總裁

————————————————————————————————————————————————

西華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提供給我許多太平洋島裔及時的消息、有趣的故事,和即將舉辦的一些重要活動。讓我能和不同族裔的社區通過不同的地域、國家和全球聯繫在一起,感謝奉獻報業的員工,讓報紙在慶祝週年時,有許多更值得慶祝的意義。

——Frieda Takamura

————————————————————————————————————————————————

西華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幫助我,讓我感覺能對外有更多的聯繫,我總是會去讀這份報紙。首先我會看吳靜雯社長的博客,然後的社評和新聞中的專門名稱,最後我會有組織的從第一版看起。

——Ken Colling 前Goodwill總裁

————————————————————————————————————————————————

自Northwest Asian Weekly發行的第一天開始,我過世的妻子Bertha,我自己和家人們就開始閱讀這份報紙,我們感謝和尊敬這份報紙,與我們共同分享了美籍亞裔和太平洋島裔居民的新聞。

——Herb Tsuchiya

————————————————————————————————————————————————

吳靜雯社長以及她的家人和員工,數十年來提供了社區重要的訊息和新聞。這份報紙不僅是社區的喉舌,同時讓廣大媒體了解西北地區所有居民相關的訊息。

——Joan Yoshitomi 社區領袖

————————————————————————————————————————————————

我是在2007 年參加西華報舉辦的《青少年領袖夏令營活動——SYLP》的參與者。在3個星期裡我從這個活動中感受中獲得授權、自信和強烈的團結,並感受到同學間彼此的互愛和尊重。我喜歡Northwest Asian Weekly支持本地社區的商業活動,並在西雅圖舉辦涵蓋了亞裔美國社區的故事。這絕對是重要的,因為這些通常不被主流媒體報導。

——Tracey Wong 舞蹈老師

————————————————————————————————————————————————

35年的服務你們有很多足以為此感到的自豪。任何想要了解當前影響社區的問題的人,可從Northwest Asian Weekly找到聲音和來源。我知道如果要回顧過去所有的問題,會發現並感受到華埠國際區的真正脈搏。

——Tim Otani 聯合銀行(Union Bank)西北地區副總裁對外事務經理

————————————————————————————————————————————————

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 和中文版的西華報,服務於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社區,並塑造了我們幾代人的城市特徵。恭喜吳靜雯社長和員工們,把時間和自己奉獻給華埠國際區和亞裔太平洋島民,致力去確保報紙擁有強大且獨立的聲音。

——墨瑞(Ed Murray) 西雅圖市長

————————————————————————————————————————————————

我從一開始就是位熱愛西華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讀者,恭喜並感謝35年來的服務和奉獻,確實讓我們的社區有所不同。

——Eugene Tagawa

————————————————————————————————————————————————

祝賀Northwest Asian Weekly成立35週年。這些年來,專業精神和工作時間都是持續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是華埠國際區非常寶貴的財富。社長通過購買舊劇院,並將其重新設計成報社大樓,致力於多年的出版,並保持華埠國際區獨一無二媒體業務而不動搖。

——Tosh Okamoto

————————————————————————————————————————————————

左起:Pat Suyama,Mark Hidaka和 Steve Suyama

我還記得社長吳靜雯35年前,首次爭取西華報的廣告時。我願意支持她,因為華人社區有自己的報紙有很多好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們一直在這裡,很多客戶都是華人。雖然我不懂中文,但City Produce一直在西華報上做廣告,永遠不會停止。我讀Northwest Asian Weekly,支持這份報紙,就是支持社區。

——Pat Suyama City Produce東主

————————————————————————————————————————————————

對Keiro Northwest來說,我們深切感謝貴報作為新聞、喉舌和社區朋友的重要來源! 祝賀你們慶祝35週年。

——Jeffrey Hattori  Keiro Northwest 總裁

————————————————————————————————————————————————

你們這些年來都做得很好,我讀中文版的西華報,有時也讀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我出生在美國,但被送回中國接受教育。我感謝能從西華報讀到有關台灣和中國的消息,有些是電視不能提供的詳盡資料,所以我喜歡你們報紙的深入報導。我家夫人喜歡看廣告….她從廣告上得知了許多社區裡發生的事情。

——雷建德及夫人雷唐玲先 聚昌麵廠東主

————————————————————————————————————————————————

我希望也能慶祝你們的50週年,因為 Northwest Asian Weekly給我一個很好的基礎,深入了解眾多的政策和人們如何影響本地的色彩社區的幸福;為婦女、老人深入尊重我們的文化遺產。同時支持和促進青年人才,精心撰寫的報導貫穿每期的報紙及報社舉辦的活動項目。

——Vivian Lee

————————————————————————————————————————————————

祝賀吳靜雯社長和Northwest Asian Weekly刊團成員35週年慶。提供只能在 Northwest Asian Weekly閱讀到的消息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成就。在Northwest Asian Weekly讀到有關我的朋友,因為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這是很榮幸的。在此祝福另一個幸運和繁榮的35年!

——John Chen Geoteaming總裁

————————————————————————————————————————————————

我在Garfield高中時是和許多亞洲人、猶太人和黑人一起長大。最近與許多亞洲人同時被列入Garfield高中的名人堂。西華報組妹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一直是社區的喉舌,向讀者介紹了本地亞裔社區發生的事情以及亞裔社區涉及的美國和國際問題。一直以來,它涵蓋了有色族裔從市政廳到華州的影響力和力量。我很感激能參與慶祝35週年的活動。相關的慶祝活動是及時給平時不發聲的人的平台,同時也突出了經常沒有被聽到的婦女們的心聲。

——Eddie Rye 社區領袖

————————————————————————————————————————————————

我通過西華報組妹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了解華埠國際區。華埠國際區是非裔的榜樣,如果非裔社區想擁有一個經濟強大的社區,應該效仿華埠國際區。它鼓舞人心希望非裔社區同樣可以做類似的事情。Northwest Asian Weekly過去35年來一直致力於亞裔社區的最大利益,每個社區都應該有像Northwest Asian Weekly這樣的報紙。

——Charlie James 非裔社區50年的社區組織者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瞬間西華報陪伴著我已度過35載了。

我從小就有讀報的習慣,可是移民來西雅圖後當時本地沒有中文報看,似乎生活在一塊中國文化荒蕪之地.,又因為聽不懂英語的新聞報導,也看不明白英文報章,可謂成了又聾又盲不知天下大事的愚人了,怪可憐吧!西華報的創刊號給我帶來驚喜,順理成章,我便成為西華報的第一批長期讀者直至今日。

為甚麼我會對西華報如此痴情? 縱然我並非全部同意或接受它的評論和報導內容,但我喜歡它是小型的週報卻能包羅萬像,含括國際、亞太、美國、中國、台灣、香港、本州、本地、和財經新聞。副刊還包括民生、健康、政治、法律、社會、社區、散文、雜文、娛樂和照相等。每週必有一篇對新聞或某些突發事態或特別現像的短評,還經常讀到由吳靜雯社長親自撰文,我很讚賞她對讀者的剖白和敞開,非常感人;有時也讀到一些很有高水平,對時事或政局的評論分析,如臧英年先生的撰文,讀後受益匪淺,謝謝!

我看西華報不會像看其他報紙那樣只看大題目,而是真正讀它的內容。有時我並不需要知道的事,例如它的分類廣告,我也喜歡看,至少也能知道當下市場的供應與需求。它的分類廣告可以一目了然,而且非常見效,因為我以前也在此登過廣告。西華報35歲,正是體壯力健之,在此敬祝它業務宏發、生氣勃勃,更好地繼續為西雅圖華人社區和廣大的華人市民服務!

——余海平 長期讀者

————————————————————————————————————————————————

我的業務是為娛樂活動提供音樂和音響系統,並為移民在賭場組織華人音樂會。賭場每週在西華報上做廣告,所以我可以定期收到送來的西華報。每個星期四,我都有不少粉絲打電話給我。我最初的反應是他們打電話給我,是要邀請我吃廣東點心,但卻不是。他們只是說:「替我留一份西華報。」除了為粉絲,我還需要留下其中的一份報紙給我家老婆,因為她是西華報的忠實讀者。

不像其他免費的華文報紙,西華報是要付費購買的,奇怪的是即使是要付錢,讀者們還是到處尋找西華報。我的客戶都很願意將廣告登在這份是中文的西華報上。

——Johnson Tang 麗聲娛樂公司東主

————————————————————————————————————————————————

Northwest Asian Weekly在過去35年,對我們社區的貢獻值得讚揚,不僅是西雅圖首要有關亞裔報導的報紙,也是通過贊助活動來促成我們社區,成為不同世代和族裔及家庭的催化劑,例如兒童民族服裝巡遊和回收物時尚大賽。我與華埠國際區的聯繫可追溯到五十年代,當時母親和其他日裔母親們在Bush Garden工作。今天,由於西華報的的贊助,不同膚色的家長們,在華埠國際區的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向孩子們介紹了他們共同或混合的文化遺產,同時建立珍貴的回憶和社區。當我小時候你在哪兒呢?

——James Doane Costco批發公司法律顧問

————————————————————————————————————————————————

祝賀35歲生日快樂! 希望Northwest Asian Weekly員工能夠從週日不停工作中在週末休息一下,享受一杯波霸奶茶!族裔媒體具有建設社區並確保我們發聲的強大影響力。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與中文版的西華報,確保了我們社區內部和外部問題的喉舌角色。向這些偉大的工作和工作者乾杯,謝謝!

——Beth Takekawa 陸榮昌博物館執行董事

————————————————————————————————————————————————

社區需要有西華報,這是一份必要的報紙,特別是對新移民。它讓社區了解本地和社區的消息,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去哪兒可以找到工作(在分類廣告部份)。我的客戶喜歡看西華報,並希望能讀到更多的西華報,因為他們說一星期只出版一次是不夠的。雖然出版一份報紙相當不容易,但我會要求並希望能報導更多的本地新聞,同時對過去曾登過的文章可以重新再次發表,因為它們是許多移民的基本信息。

——林滋強律師 林滋強律師事務所

————————————————————————————————————————————————

祝賀Northwest Asian Weekly出版35年。這份報紙是西雅圖及其外圍地區讀者的寶貴消息來源。

——Daryl Campbell 西雅圖Goodwill總裁兼首席執行長

————————————————————————————————————————————————

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是首屈一指的社區報紙,非常有助於記錄亞裔美國人的經歷。恭喜並感謝35年為我們社區提供的新聞,這是在主流媒體中找不到的訊息。

——Douglas Chin

————————————————————————————————————————————————

我的移民中國父母是中文版西華報的狂熱讀者。我看的是英文版的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由於我知道父母只能用中文閱讀,我很高興曾為西華報撰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有關來自中國的退休雜技演員Heni Chaw,以及長期社區倡導者James Mar。報社開始規模不大,隨著流通發行量的增加,1983年社長吳靜雯開始了英文版的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發行,以擴大社區報導及於華人之外的讀者。從中英文兩份報紙和創辦者中,我一直感謝吳靜雯給我的寫作機會,最重要的是她為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社區作出的奉獻。

——Connie C. So博士 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族裔研究學院首席講師

————————————————————————————————————————————————

祝賀 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成立35週年。 感謝您35年對社區的奉獻和參與。 感謝您作為大西雅圖區亞太島民家庭的喉舌和信息的來源。

——Bill Tashima JACL董事會成員

————————————————————————————————————————————————

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一直在我們社區發表獨特的聲音,詮釋了我們社區人與事物結合的理解和看法。報紙發行人的聲音是很難和報紙的立場分開的,但我認為這是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實力。 對政治的敏銳意識和個人觀察的認識使我們都更能作出深入的思考,有時通過介紹食物和旅行享受生活的輕鬆一面。

——Teresita Batayola MSUA總裁兼華埠國際社區診所(ICHS)首席執行長

————————————————————————————————————————————————

我愛西華報
慶賀西華報經歷了不平凡的 35 個年頭,寫下了北美華文報史上燦爛的一頁。

20多年前,當我剛來到西雅圖,接觸到的第一份華文報就是《西華報》,倍感可愛親切,至今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或的貼心朋友。她讓我得知大至世界國家大事,細至社區要事趣事娛樂,各類信息,乃至如何烹飪一份可心佳肴。該報容量版面編排皆為上乘。我愛《西華報》,祝願她愈辦愈好!

——萬瑩華 作者/讀者

————————————————————————————————————————————————

西華通萬里 彩筆輝煌傳海外
報刊壯千秋 文章結彩譽華州

靜雯綽約似霓虹 出彩雲霄越高峯
選粹文章成偉業 言論公平立奇功

靜雯博客傳神韻 對外交際氣勢雄
督印之功人讚賞 西華報刊譽聲隆

——張敬南 作者/讀者 寫於南加聖塔巴巴拉 2017夏

————————————————————————————————————————————————

35年是許多人一生的一半歲月。西華報和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歷經35年仍然強勁、充滿活力,這是值得慶祝的偉大成就。祝35週年快樂!

——Fred Yee 社區義工

————————————————————————————————————————————————

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不僅是為少數族裔社區,同時也是華盛頓州和全美為爭取司法和平等的主要發聲媒體。

——Nate Miles Lilly政府關係副總裁

————————————————————————————————————————————————

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是西雅圖華埠/國際區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大西雅圖社區的一部份。與更多的主流新聞來源相比,這份報紙已經有助於讓社區了解各種消息,並提供獨特的視角。請繼續保持這份良好工作的成果。

——Sherwin Tsao 微軟

————————————————————————————————————————————————

35年的辛勤工作、奉獻精神和承諾,西華報已然成為本地社區媒體的偉大成就!西華報是份實質性的報紙,具有真正的靈感,給讀者帶來了很多閱讀樂趣。這個成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恭喜你們!並保持這份榮譽!我會在現在和未來的更多年中歌頌你的成功。

——Rosa Leung 聯邦政府社會保險專家

————————————————————————————————————————————————

我祝賀吳靜雯和全體員工慶賀35週年。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 是西雅圖社區的一個組成部份,帶來了不斷增長的人口和多樣化的消息,以及我們從別處無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我知道這份報紙仍然在本地還有35年動力的報紙!

——Jon Bridge Ben Bridge 珠寶商聯合首席執行官

————————————————————————————————————————————————

祝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成立35週年!我總是轉向看此報紙,以便了解亞太島民社區發生的一切。它在覆蓋影響我們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在社區內還是在更大的社會,甚至在國際上。我也很欣賞該報展示了我們許多成員通常不會在主流媒體中受到關注的成就。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聲音,請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

——Dorothy Wong 仁人服務社執行董事

————————————————————————————————————————————————

在主流印刷媒體正處於掙扎留住讀者和相關性狀況的時候,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 繼續提供及時和翔實的新聞報導,混合有趣和娛樂的故事,也包括教育和參與汎亞太美國西北社區的報導。這份報紙是過去35年來的一個本地支柱,為我們豐富多樣的亞太島民社區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其聲音和面貌在其他地方不能見到。感謝這份週報數十年來忠實地記錄我們的社區!

——Sharon Tomiko Santos 華盛頓州37立法區代表

————————————————————————————————————————————————

我每週都看西華報, 我的員工也看。我經營餐館業務17年,其間經歷了許多艱辛。看到西華報慶祝35週年報慶是鼓舞人心的。即使還有其他免費的華文報紙,我卻在西華報上登了10年的廣告,因為我得到這份報紙宣傳的效果。我的餐廳位在北部,但我有來自城市不同地區,甚至南西雅圖的客戶,因為他們多年來一直在看西華報為我們刊登的餐廳廣告。

——文師傅 好世界海鮮酒家(T&T Chinese Seafood)東主

————————————————————————————————————————————————

記得剛來美國時,強烈的思鄉情緒使我對中文倍感親切。幾個喜愛寫作的人一拍即合成立了讀書會。大家每週末聚會讀讀寫寫,興味盎然。一次聚會時,南希來到我們中間,說西華報可以給我們開個《藝文天地》欄目,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上面發表。本來就愛讀西華報的我,可以想像當時的興奮心情。從那時到現在,通過西華報結識了不少的文友。近20年裡,我看到西華報一步步的豐富華麗起來。在西華報35週年華誕之際,祝她前程似錦,再續輝煌。

——黃鶴峰 西華報作者

————————————————————————————————————————————————

當拿起 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時,我接觸到更廣泛的社區。有時候也讀到我朋友的故事或報導,這是我第一個能與亞太島民有關消息和意見的來源,這是吳靜雯社長和她團隊一直不斷出版35年的壯舉,非常感謝你們已經幫助建立和支持了強大的亞太地區,在我們偉大的美國西北太平洋區域。

——Gary Tang 社區領袖

Filed Under: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35週年, Adam Smith, Cindy Ryu, Costco, Ed Murray, Goodwill, Jay Inslee, Jean Godden, Karen Yoshitomi, Lori Matsukawa, Michael Itti, Northwest Asian Weekly, Peter Kwon, 亞太地區, 亞洲人, 保險, 墨瑞, 微軟, 方威武, 族裔, 猶太人, 社區, 社會, 立法區, 華埠國際區, 華盛頓大學, 西北太平洋, 陸榮昌博物館, 非裔, 黑人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