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美國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辭職潮:十萬名聯邦工作人員正式離開崗位。
此舉源於川普政府推出的「岔路口」延遲辭職計劃(DRP)。今年二月,約200萬聯邦僱員收到一封以此為題的郵件,向他們提供一份協議:選擇辭職,但可以繼續領取薪水和福利直至9月30日。
人事管理辦公室(OPM)向《財富》雜誌證實,總計約15.4萬名僱員接受了這項協議,其中大部分於週二離職,其餘將在年底前陸續離開。據估計,到今年年底,聯邦政府的僱員總數將減少約30萬人,這是自二戰以來美國政府在一年內最大規模的人員縮減。
白宮將此舉標榜為一項巨大的財政勝利。OPM發言人皮諾弗(McLaurine Pinover)表示,通過削減長期開支,該計劃每年將為納稅人節省約280億美元。她表示:「沒有任何一屆政府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為美國納稅人節省這麼多錢。」
然而,參議院在7月發佈的一份分析報告估計,該計劃僅前期支付約20萬名僱員長達八個月的薪酬和福利,就將耗資148億美元。而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夥伴」(Public Service Partnership)則估計,考慮到解僱、重新招聘和讓員工帶薪休假等全部流程,總成本可能高達1350億美元。
此次聯邦勞動力的大幅萎縮,是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推行全面效率改革的核心部分。他成立了由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短暫執掌的「政府效率部」(DOGE),該部門最初承諾削減2萬億美元的政府浪費,後將目標下調至1500億美元。
在馬斯克的推動下,多個政府機構成為裁員重點。幾乎所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僱員都被解雇,與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相關的員工也被清退,財政部也成為目標之一。
政府的大規模辭職,與當前私營部門因擔心勞動力短缺而出現的「死守飯碗」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From 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