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短評

活著要變通

May 14,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自新冠疫情出現後,每一個人的生活與工作都受到影響而要作出應變。活著就是要變通,不管是用科技或是自己的腦袋,願意或不願意,最終都要思算如何繼續生存,幫助自己走出困境,令自己與身旁的人都生存得更好。

變通並不是出賣自己,更不是出賣自由,能變通或許能讓困局有轉機,從而帶來一線生機。小部份群眾反對居家令,社交距離,要開放社會,回到從前;更有一些非必要商業公然開業,挑戰法律及社會的容忍度。他們都不是無理取鬧,祗是聚焦以自我為中心,也不願意作變通的換位思考擴大存活機會。

每人對事物的分析總有不同的觀點與⻆度、理解的層次與深度也因人而異,偶然一些小固執與堅持往往成為別人的負累。為政的問責政府官員祗能取大多數或以大量科學數據去支持他們執行的政策,希望結果能利人利己。

局勢轉變,政策也要迎頭趕上,以免脫節,此時此刻,市民可能要理解而不是埋怨施政者的朝令夕改,因為他們也是要配合時移世易,才能推行合時有效的政策。以口罩為例,金郡與西雅圖市終於要求民眾在公眾政府機構或室內封閉場所自發性戴上口罩。本土人一直對口罩的使用慨念有其獨特見解。但也因應口罩的實用功能而改觀。在市面上,更多私人機構要求大眾使用口罩。健康人群使用口罩也在明顯增加,這都是大家能變通去適應環境的證明。世事萬變無常,順勢變通,別原地踏步往死胡同裡鑽,才能找到絕處逢生的機會。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口罩, 居家令, 新冠疫情, 社交距離, 西雅圖, 金郡

漸露曙光的新社會

May 7,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華州英斯利州長的解封四步曲上週出爐,解封規劃大致完成。雖然沒有落實日期,但已見到曙光。市民要互相約束給力,特別是在華州的重災區如金郡與斯諾霍米什郡,解封四部曲才能按時實現。

華州新前景在望,樂觀與否,前景也不相等一定是好前景,能否轉危為機,適者生存,人人有責,各自主宰。當然結局未必盡如人意,一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但大家也別無太多選擇。

新時代等候著去考驗著每一個人,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解封不解防,更考驗政府監察和民眾的自律與服從。民眾若能發自內心,自願跟隨措施,放下被強迫與負面情緒的心態,自發性願意合作,四步曲解封會實現得自然與從容輕鬆。

美國是民主社會,講人權要自由,真正的自由其實就先要自律,克己守規不犯錯,那根本就不用被管受限。理解大環境利弊,調整小我去融入,就是最好的心態。

解封後社會拼經濟事在必行,這也是全球踏入前所未有的新競爭時代。目前部份行業出現有工沒有勞工,也有受疫情打搫一去不復回的行業遺留下來的失業者。但他們不一定著急找工作,因為部份失業者正享受著在政府給予比工作更好的失業福利。相信這個小休會在他們用盡失業福利後,才能令大家積極地重投勞工市場。

目前全球已踏入居危思危的年頭,藉著目前的宅家時光,休息養生好好補上,儲備充電,計劃未來,以便迎來新時代的無限挑戰與衝擊。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斯諾霍米什郡, 經濟, 自由, 英斯利, 華州, 解封, 金郡

試探式解封

April 30,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正當我們看見中國開始解封城市,社會生活回歸新的正常狀態,工人回到工作崗位、學童在學校上課情景再現時,大家心中那份羡慕與渴望之情,不言而喻。雖然華州州長每日面對的解封要求聲音越來越大,但他與眾多官員還是繼續徘徊思量,主要是大家沒辦法拿捏底線,不敢貿然行事。

相對而言,解封的難度,肯定會較宣佈封閉的時候難上無限倍。封城後所造成的民生財政一切未解決的困擾,將會如數帶到解封後的社會,這個大包袱所付出的沉重代價,無法估計。唯解封事在必行,祗是時間問題,地球繼續轉,人要過生活,沒有可能宅在家裡過一世。政府對市民最關鍵的承諾就是安全,封閉為了安全,解封後同樣也是要保存性命安全,健康成了續命與生活的本錢,也是任何前景發展的大前提。

從純理性⻆度去考量時,大家都知道目前沒有任何領導人有能力做這般承諾,真的能說都是浮誇沒有意義的。唯一能令解封順利過度就是政府與市民的充份合作與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祗有這樣才有機會按步就班,順利過渡。

團結就是力量,西岸的數個州都已聯合起來,有商有量共同行動,華州波音復工,建造業解封,緊隨的是重開休閒活動地點舒緩民心。當情況不對勁時,政府就要馬上調整回收。

解封過程依賴市民自發性配合與理解,遵守社交距離與維持防疫個人衛生要求要做到位,衛生安全改善,解封的幅度才會越來越大,大家重投社會將會指日可待。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中國, 封城, 州長, 社交距離, 華州, 解封

玩命換自由

April 23,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美國是自由民主世界,所以大家都講究自由,部份人更是接近不自由毋寧死的程度。但疫情細菌不跟你談這一套,一個微細無治療方案的新冠病菌破壞世界秩序與安寧,全人類都在居家避疫。請大眾弄明白,是疫情令大家宅家,政府領導人是無奈的執行這些從不在美國國土上出現的措施。

川普總統對居家令不耐煩,也表示不會載口罩,更下令盡早重開社會,重拾經濟,令美國強大,但他最後也將責任推回各州的領導人身上。總統的立場有機會令站在他身旁的支持者與疫情防預措施唱反調,串連反居家革命,要求回復社會常規。

在民主社會裡,大家是可以自由表達不耐煩,不願意,討厭疫情給自己蒙受很多不能彌補的損失。但自由表達的底線是不要危害身旁願意宅家幫助減低病毒傳播的人。沒有人能阻止那些願意搭上命來換自由的人,但在未能達到安全標準的情況下,政府領導應該是謹慎保護大眾,而不是信口開河,更不讓這些玩命的人來亂世。

相信每一個人心底都想回到從前,回到工作崗位,可以自由外出購物、用餐與社交,讓經濟回到正常軌道,令社會基層盡早脫困。目前疫受控情況好轉並不代表大家可以安全復出。市民不能因為看見疫情數字下降就要急著出門。要完全重開社會可能還有一定的風險。此舉祗會有更大機會誘發第二波的疫情,倘若屆時又再重新封閉,大家面臨的損失與失望,更猶甚於延長居家令所產生的後果。雖然是苦是難,但還請再忍耐吧。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口罩, 居家令, 川普, 疫情, 美國, 自由

線上教育 教學相長

April 16,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相信對本地教育界,不管是學生、教師、行政人員與家長來說,今年明顯是教學相長的一年,新冠疫情迫令各大、中、小、學前教育學生離開校園,回家以線上課程學習餘下來未完成的課程。學習成果難測,更下不了定論。

以線上課程聞名的本地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球學院也表示,一個線上課程最低限度要三個月或以上的籌備時間才能做到全面涵蓋。本地北岸學區雖然拜選民投票結果所,早早已設計線上教育課程,較其他校區先行一步;唯在三月中推行時也手足無措了一些日子,才漸漸獲得改善。

疫情不容許大家有充裕時間做準備,家長們想要求子女今年的學習進度與成績如以往在學校一般好,最好自己也要多加把勁從旁協助。當然對那些容易適應學習環境及在家長配合引導下的學生,改變課堂地點對他們的學習影響應該不大,缺乏了的實體社交生活也容易日後補回。

但對於一些特殊教育學生或注意力難以集中及年齡較小的學生們,整天面對電腦學習會是苦差,畢竟是上課而不是打電子遊戲機。老師要想盡法寶去理解、教導和與電腦屏前的學生互動,以避免他們過份離隊。

在疫情過後,唯一肯定能磨練出成績的就是在突變環境中去改變自己的適應能力,學習適者生存的道理,在不理想及並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保持學習,創出最大的應變能力,而不浪費時間及生活在埋怨中。疫情公平地給予大家寶貴學習的一課,從中能獲益多少,就視乎能否好好把握這個時機了。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疫情, 華盛頓州, 電腦

和諧宅家防止家暴

April 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自從因新冠疫情開始實施居家令後,大部份市民都安分守己宅在家中,幫助防疫。但家不盡是每一個人的安全港灣。疫情期間全美逾二十二個州的警察部門連月來接獲的家暴投訴案數字,越來越多。聯合國也要求家暴停火,大家共同要應付的是疫情,而不是在家中自相殘殺。

大西雅圖地區也毫不例外,西雅圖警察部門表示,家暴求助者在短短一個月內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一。由於大家都正面對一個不知前景完全是未知數的全球性健康問題,暫時也沒有解決辦法。在面對各種突變,來自工作、財政、家庭等等,對身心造成的精神壓力與衝擊,比泰山壓頂還更難以負荷。

當部份家庭成員撐不住時產生了極端的負面情緒,最終有很大機會是演變成暴力發洩,發洩者最容易找到又被他們認為最安全的發洩對象,就是宅在身旁的家中弱小成員,因為他們反抗能力較低。故此婦孺往往會成為家暴受害人。

疫情期間,部份家暴受害者會猜估政府把資源與注意力集中在對付病疫,家暴處理可能變成次要。西雅圖警方特別提醒家暴受害人這概念並不正確,警方保護婦孺的行動與資源不變,並敦請他們受到欺負時,應該要第一時間致電報警,尋求庇護。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對至親施暴更不可行。家人應該是有福同享有難共渡的。在任何驚濤駭浪時,和諧家庭都是安定生活的源泉。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家暴, 新冠疫情, 西雅圖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April 2,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新冠疫情席捲世界,嚇壞世人,但同樣團結全球,雖然大家都正在施行實體隔離,但全世界大部份國家都因為這個疫情而合作抗疫,緊密地在不停互動,求互助互惠。

從來世界各國對政治與經濟都是各求利益,先惠及自己然後才給予他人。國家如是,國民也如是。但疫情的出現似乎也打破了這規條。雖然以往舉凡有天災人禍出現,大家都會自發性幫忙,但情況與今次疫情相比,新冠是強化了人類互助行為,並將之推向超越極限,其中最令人鼓舞的是民間出現了數之不盡的無償義助。

借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近日發言時的一句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非常時期大家都是身處同一困境,願意伸手助人也就是幫助社會減輕負擔,社會和順大眾得益,容易減困,自己也受用。

助人方式五花百門,除了付出金錢、行動、智慧等外,最重要是要有一份真摯的心,發自內心的幫助容易讓人接受。很多人在困境無助時,一個笑容,一句簡單問好,都有可能會舒緩對方經已緊綳到頂點的精神,這一份助人之心能讓他人在透一口氣後,又繼續走自己艱辛之路。故此在疫情時期,個別市民與餐館給前線人員去送咖啡或盒飯,這些看來微不足道,但一飯之恩卻給了前線人員莫大的支持與動力及精神鼓舞。

疫情的急轉直下,已令世界變成是受影響的一個大整體,從此再沒有是誰或是沒有誰的事。幫助他人相對是幫助自己。想天下間沒有不願意去幫自己的人吧!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中國, 新冠疫情, 隔離

疫情期間更要自律

March 26,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為減低疫情傳播擴散,華盛頓州最終宣佈居家令,自由過後大家就要開始守法令了。其實此前本地一些城市更先行一步,在與州例不相衝突的情況下,各自宣佈強制性及帶懲罰條例的封城措施。

在非常時期大家就要做非常事,好好的做一回非常時期的人。自願管好自己總會較被人立例強行監管來得自然舒坦。可惜世人就是這樣,有背道而馳的人,也有一些偏要等著被人嚴管者。

居家並不是坐牢,有原因的居家是要減低在公眾地方的人流,但很多人卻有不耐煩,自我轉移陣地,去人稀僻遠處如沙灘、公園、營地或去賞櫻花滑雪尋樂。此舉是自我招來更嚴厲的行為監管。

春回大地是外出遊玩好季節,但現在並不是群體戶外活動或需要散心的時候。大自然好風光常有長存,目前宅家保護身體健康保平安才是重點。試想連東京奧運都要避疫而延期到明年,大家為何就不能忍一時,等待疫情問題解決後才出門玩個痛快。

在疫情下大家更需要去衝量個人行為是否恰當,會否危害大眾。別祗管滿足自己的慾望就不顧他人安危。控制疫情並不是祗依靠政府領導們的指令就能辦妥的事,措施是需要大家配合才會產生效果的。

傳染疫症有機會出現在任何人身上。大家如果能夠稍稍收歛,短暫犧牲一些個人自由,來顧全大局,盡量減低傳染機會,減輕醫護人員超負擔的工作,讓染病者獲得多一些照顧,盡快痊癒,這就是市民應要履行的本份。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居家令, 東京奧運, 華盛頓州

避疫中的隔空交往

March 1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在全球為了減低散播新冠疫情而展開保持距離的生活模式中,猶幸高科技早已奠下線上亙動生活基礎,令政府機構與部份行業,即使暫時足不出戶,也能保持基本運作及與外界聯繫。

在新冠疫情況中,線上生活功能發揮淋漓盡致,為衣食往行幫了一大忙,也幫了必然要外出工作者的活。由於在外活動的人數減少,相對降低了各種污染,增加在外奔波生活者的安全。事實證明,環保機構早已確認在中國及意大利禁足的日子裡,那些地區上空的大氣層顯示,空氣污染程度驟然降低。

在互聯網世界內,大家也能發揮不用實體接觸但卻能守望相助的行動。本地很多社交網站都自動發起鄰里亙助的袩子,大家在群裡請纓貢獻自己所能;餐館馬上由堂食轉到外賣外送求存的網上一線通服務。速度之快更勝於正常渠道的呼籲與應變。這些看不見的隔空交往,擴大了生存空間。

雖然全球目前陷入疫情危機,除了中國與南韓外,意大利是重災區,但意大利人在禁足後互相在陽台唱國歌,激勵士氣,感謝醫護人員的情懷,那裡沒有感人故事也不不煸情,但透過隔空報導,卻能給予其他為疫情而恐慌擔憂的人群一份安慰,最低限度意大利人是積極面對疫情。

此時此刻,基於各種因素,在我們身旁仍然有不擅於利用互聯網而依賴實體接觸的族群,他們更需要社會關懷及協助。大家應盡量關顧,令他們知悉雖然當前活於社會距離模式中,他門並不是孤獨無助,大家都是共同為求存而活的。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中國, 互聯網, 南韓, 意大利, 疫情

享受社會疏離

March 12,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面對新冠疫情衝擊,社會疏離成了熱門話題。與社會保持距離不單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以從小我為出發點,以護衛社會健康為宏觀大前題的行為。

為了社會疏離,市民開始站立保持數呎距離,新社交禮儀碰手肘、踢小腿取代了親密接觸的握手與擁抱等慣性社交行為。開始時或有點不習慣,但短瞬間上至高官,下至一般市民都興高采烈來試新,正好給大家大帶來新意,在枯燥不安的日子裡我們需要新情趣。

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一片恐慌,人類也相應發展一些另類文化來化困解悶。一直以來,群居被視為人類正常生活意識形態。當今大家都因為病疫傳播而要去試試社會疏離的生活,與親密的大社會環境短暫割席,將自己的個人幸福小社會獨立起來,宅在家裡少出門,安享片刻寧靜。經此一試,大家可能會意外發現,與社會保持疏離是緊張生活的調劑。

其實社會疏離並不是稀奇行為,在北歐與北美地區奉行已久已。社會疏離並不是與世隔絕,祗是將人與人之間的實體接觸距離拉遠,釋放出更多肉體與精神空間。在很多北歐地區,即使站在公車站候車的輪候人士,都是遙遙相距,絕對不擠在一起,互相給予對方足夠空間。人的壓力與緊張也自然放鬆,減少不必要干擾,心態自然會變得平和。

新冠疫情突然讓全球很多人的生活都喘不過氣來,身心疲累,社會疏離正好讓我們身心都得到鬆弛,好好充電繼續抗疫。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北歐, 北美, 新冠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6
  • Go to page 7
  • Go to page 8
  • Go to page 9
  • Go to page 10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33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