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65歲以上人口以移民佔大多數,其中許多人是在1970 年代、1980年代或1990年代來到美國追求「美國夢」,職場黃金歲月早已過去,但由於一輩子從事低薪工作,步入晚年的現今沒有積蓄,領取極少福利甚至沒有任何社安金可拿,生活在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之中。
紐約時報報導,許多銀髮族移民坦承,其實原本沒打算在紐約終老,多年來一直想著「明年就要返鄉」,對於面對殘酷現實感到措手不及。某些移民晚年之後繼續留下來,是因為捨不得離開兒女及孫子孫女,或者不想放棄奮鬥大半輩子一手打造的生活。
92歲的張金方(Cheung Gim Fung,音譯)1950年代從香港移民美國,在紐約的中國餐館擔任廚師。隨著一波波新移民從福建前來落腳,他在布魯克林(Brooklyn)日落公園(Sunset Park)社區孤立感愈來愈重。只會說廣東話的他說:「我不會說英語,不會說普通話,福建話也不會。」
數據研究機構「社會探索」(Social Explorer)人口統計顯示,紐約65歲以上人口迅速成長到140多萬與移民有關。2022年,紐約65歲以上老年移民有71萬3000人,比2010年增加 57%,同期之間美國出生的65歲以上紐約居民增加25%,來到67萬8000人。紐約移民老年人主要來自多明尼加、中國、牙買加、海地、哥倫比亞等,讓城市充滿多元化,經濟蓬勃發展。
然而,無證客湧入的危機已讓紐約市社會服務及預算難以負荷,老年移民居民人數迅速成長,更讓資源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
移民專家說,許多老年移民承受財務困難、社交孤立的雙重壓力;老年移民學歷通常比美國出生老年人來得低,較少擁有退休收入或投資收入。老年移民年收入中位數為1萬4592 元,大約只有美國出生老年人年收入中位數3萬元的一半。受到語言障礙、文化隔閡影響,某些老年移民獲得協助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