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移民

密歇根大學聘請首位亞裔校長

July 28,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 f Michigan)7/13任命Santa Ono為新的大學校長, 使他成為第一位擔任該大學職位的亞裔美國人。該校在新聞稿中表示, 其董事會在同日舉行的特別會議上一致投票批准了小野的任命。小野,出生於日本移民,曾任辛辛那提大學校長,現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兼副校長。他還曾擔任埃默里大學的高級副教務長和副教務長。(president o f t 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and currently serves as president and vice chancellor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He also served as senior vice provost and deputy to the provost at Emory U niversity)這位59歲的生物醫學研究員和前教授說:「我期待著擁抱大學社區,支持他們的教育、學術、創新和服務。」

Filed Under: 人物特寫, 新聞,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密歇根大學, 校長, 移民

移民人口佔華州30%佔西雅圖39%

July 28,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西雅圖時報7月22日報導,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和勞工統計局聯合進行的當前人口調查的新數據,2021年有近230萬華盛頓州居民是移民或者父母中至少有一個人是移民。佔華州人口的30%。

這份最新數據還顯示,在各州之間移民群體有著巨大的差異。美國有12個州的移民(包括一代移民以及二代移民)達到30%的比例,華州就是其中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華盛頓州的移民人口比例已經大大增加了。

2000年的數據顯示,華州還只有18%的人口是一代移民或二代移民。華盛頓州的人口分類顯示,共有70%的人,大約是530萬居民,出生在美國並且其父母雙方也都出生在美國。

另外有16%的人口,大約120萬居民,是從其他國家移民到美國的。華盛頓州的外國移民中,佔比人數最多的是墨西哥出生的人,超過25萬人。其次是印度,約有12萬人。第三是中國,約有10萬人。像西雅圖這樣的大都市地區,一代或二代移民人數佔人口的39%,大約有160萬人。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人口普查, 移民, 華盛頓州, 西雅圖, 西雅圖時報

亞裔青少年面臨大學入學壓力

June 9,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Juliet Fang

每年5月,數百萬高中生在他們的大學申請網站上點擊「接受」按鈕,承諾他們將在那裡度過未來四年的生活。

他們已經正式完成了大學申請——這是一個令人生畏、難以承受、充滿壓力和精神挑戰的過程。過去兩年,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著2026屆學生,從他們高中二年級開始,申請大學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疫情開始時,我的日常生活被完全打亂了。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感到完全不知所措,」加州弗雷斯諾市布坎南高中(Buchanan High School in Fresno, California)的高三學生Emily Chen說。「突然變成遠程學習,不僅使我的成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保持,而且我的暑期實習被推遲了,辯論比賽也被取消了。」

這些課外活動,包括暑期夏令營、科學博覽會和社團活動正在變得愈來愈重要,因為學生們試圖在愈來愈多競爭激烈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跟據大學招生網站「大學機密-College Confidential」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申請人數激增,部份原因是可選考試政策。哈佛大學的錄取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為3.19%,斯坦福大學為3.95%、布朗大學為5%、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14%,全部都有所下降。而對學生來說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麼?答案是壓力,很多壓力。

「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打擊,就像我的很多同學一樣,」加州弗雷斯諾大學高中(University High Schoolin Fresno , California )的高三學生Emilea Okayasu說。

「我被孤立了,所以我高中的大部份時間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對未來四年要做的事情感到困惑和壓力。」

「大學錄取過程非常困難,我幾乎是一個人在摸索。你不能把事情搞砸,忘記提交文件,尤其是像助學金這樣的事情。更糟糕的是,我身邊沒有輔導員這樣的人來幫助我。」

事實上,由於大學在申請中要求多篇論文、助學金文件、成績單、考試成績和推薦信,因此錄取過程往往是模糊的。

由於無法親自接觸到學校的指導顧問,許多學生不得不自己應對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我應該參加SAT考試嗎?我要申請多少所大學?申請哪一所大學?助學金如何運作?我要參加什麼活動?

Christie Saetang是加州奧蘭治市(Orange, California)奧蘭治高中(Orange high school)的一名高三學生,她發現自己很難回答這些問題。

「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計劃好了大學生活。我要在大學取得好成績,在SAT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參與課外活動,與老師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但疫情打破了這一切。突然間,我覺得自己無處可去,我所做的一切都不夠好,永遠都進不了大學。那是一段艱難的時期。」

她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是她焦慮的根源。「我害怕失敗。我也害怕讓我的父母和家人失望,因為我一直承受著考上名牌大學的壓力。家裡關於我上大學的氣氛讓我覺得如果我沒有被斯坦福大學、常春藤盟校或麻省理工學院錄取,我就會失去職業生涯的機會。」

Saetang的故事很普遍。文化和父母的期望是亞太裔高中生經常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教育聲望的價值,比如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學生,而且許多有移民背景的亞太裔家庭,尤其是東亞家庭,將大學教育視為對小學、中學教育、音樂課以及學校導師多年投資的回報。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Allison Singh表示:「來自嚴格的亞太裔家庭的學生總是被寄予厚望,就讀常春藤盟校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從本質上說,上一所「好學校」意味著在研究生或專業學校有更好的機會,意味著更高質量的職業選擇和未來的經濟保障。

這是一個很大程度上錯誤的假設。精英本科學校不是精英研究生院的「附屬」學校。例如,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所代表的本科院校就像學生本身一樣多元化。通常,通往職業生涯的道路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死板。

Saetang、Chen和Okayasu分別計劃報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和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現在他們很高興大學申請流程結束了。

「當我進入伯克利時,我如釋重負,」Saetang說。「我很感激能被錄取,但是,回顧過去,我知道我在任何一所學校都會很開心。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擺脫那種以成就衡量價值的思維定式。現在看來,那種心態是多麽的不合理,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常真實的。」

她祝願即將升入高中的學生們都有好運和勇氣。不要去在意別人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你幾個月後就不會再見到的人。在學校之外,我想說,我希望亞裔美國父母和家庭能更加理解斯坦福或哈佛不是終點,但這需要一些時間。你知道,這是雙向的。父母只是真心希望兒女們能夠得到最好的。」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伯克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南加州大學, 大學, 常春藤盟校, 移民

為什麼我拒絕某些亞洲文化的價值

June 2,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備註:1. 此文內容為2013年5月的重印版,但照片是付梓的新版。

2. 有讀者來電稱04-09-2100期「化劣勢為優勢——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新冠帶來的革新」的博客一文為舊稿。此文中的現象曾在其他博文中提及,但2100期內容是採訪本報員工後撰寫的新作品。

當讀到這個標題時,讀者可能會想,「她瘋了嗎? 她在想什麼?」

在我的身上,蘊含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智慧。尤其適逢慶祝亞裔美國人傳統月的時候,我宣佈我不認可部份亞洲文化價值觀是毫無意義的。

但老實說,即使是亞洲文化也有其缺陷。那麼,我遠離中國傳統的陰暗面是什麼?

我最認同的中國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我喜歡我們是辛勤工作的事實。忠誠是我們的名字,我們會犧牲一切來養家糊口。家庭是我們的基礎。謙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塑造品格。

亞裔社區不需要像Suze Orman這樣的金融大師,因為我們的座右銘是「儲蓄、儲蓄和儲蓄」。美國人喜歡消費和借貸,而我的許多亞洲朋友討厭負債。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與其族群相比,亞裔美國人的收入和教育水平最高。我們高度重視教育。我們可能不會在奢侈品上花太多錢,但我們非常願意為孩子在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 colleges)和私立學校支付昂貴的學費。

左起: Ming Fung、Stephanie Schuessler、Melissa Camp 和 Ellen Bjorge 在一個節日的生日派對上。這些女士們說她們的中式服裝和旗袍是在網上買的(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等級制度阻礙進步

亞洲文化教導我們要服從權威和長輩,尊重排名論輩的等級制度。

當長輩說話時,我們不僅要聽,還要接受他們所說的話,即使他們可能是錯的。 到了50多歲的時候,我才敢鼓起勇氣,多次告訴父母他們錯了。但是我的兒子們則會經常告訴我,「媽媽,你犯了一個錯誤。」

他們喜歡糾正我的英語發音,並指出我從來就對技術和流行文化的無知。我不介意孩子似乎比我聰明,他們有時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成長得愈多,我就愈平等地對待他們。如果我對媽媽這麼說,她會覺得我很不尊重她。

「愛面子」毀人生

我們會過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面子是亞裔移民的一大文化負擔。有多少次我們害怕做某事,是因為有人不贊成或有機會八卦,即使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做法。是取悅自己重要?還是取悅他人?

一些亞裔因為「愛面子」強迫自己買昂貴的房子或接受一份有聲望的工作。擺脫「愛面子」的包袱需要勇氣,只有解放自己才是回報。

謙虛不是最好的答案

一些亞洲文化強調謙虛。結果是即使在關鍵時刻我們也不願宣揚自己和說真話。在美國,你有義務分享你的知識,因為這樣做可以節省同事的時間和老闆的鈔票。

這樣做可能涉及推銷自己,甚至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但是,對我來說,分享技能和專業知識並不是吹捧自己。有時這對自己和公司來說是最好的事情。畢竟如果別人不知道你的能力和貢獻,你怎麼能得到星級的獎章呢?你想打破玻璃天花板嗎?

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推銷自己,是亞裔美國人成為領導者的關鍵。

Jerry Kirsch 和 Terry Allen 最近在西雅圖中心的西雅圖櫻花節上展示了她們的摺紙藝術作品(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讓氣氛更熱烈

我被培養成安靜和順從,不製造噪音或惹事。但是,不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報社的出版商,我了解到,當權威和不公正出現時,我們必需挑戰它。

提問會改變生活。你有發言權,應該善用它。當你用得愈多,提問的功力就會變得愈強大。

多樣性是一份禮物如果我不來美國,我可能會成為種族主義者。我的家人向我灌輸了很多好的價值觀,但也灌輸了對黑人和其他亞洲民族的偏見,因為我的家人在甲午戰爭(Sino-Japanese War)期間所經歷的一切,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所有日本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性。

正如社區領袖李權忠(Jerry Lee)所說,「那是60年前的歷史事件,當年那些日本人已經死了。」

美國使我變得能夠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我很感激我與日裔美國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分享了一些美好的友誼。他們打開了我的思想和心靈。

為了表明我對多元化的承諾,我通過西華報基金會啟動了多元化機制。我們根據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亞洲人和其他學生在多樣性方面的工作,向他們提供獎學金。

另一個多元化項目是女性賦權午餐系列(Women of Color Empowered lunch series)活動。我們將最多元化的女性群體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分享和支持。只有在美國我才能發起這樣的項目。

不要忘記,多樣性是一份禮物。

失敗推動我們前進

在亞洲文化中,失敗是難以被接受的。失敗會使當事人感到內疚和羞愧。

在中國,我見過離婚的女性被視為敝屐(破鞋),即使是她們丈夫的過錯。 在亞洲文化中,不能賺錢也被認為是一種失敗,不快樂的年輕人遭受的痛苦,比他們需要的要多,因為他們認為造成今天的結果完全是自己有錯。如果你犯了罪,那麼在亞洲你將永遠沒有第二次翻身的機會。

但美國相信救贖。已經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幫助當上父母的青少年,重返學校獲得高中水平的學術技能 (GED)文憑。前吸毒者和幫派成員在社會獲得了第二次改變向上的機會。這些被感化的人會走出去與年輕人交談,幫助年輕人保持生活正常,避免誤入歧途。

2022年5月1日,一個韓國舞蹈團在西雅圖中心舉行的亞太裔AAPI 傳統月節上表演。(攝影:吳靜雯)

回饋

我對亞洲文化價值觀最大的不認同是認為家庭應該是我們唯一要關心的人。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州和我們的國家負有責任。

我們應該向不同姓氏的人慷慨解囊。

這就是我欽佩美國人總是為陌生人提供幫助。2010年海地(Haiti)發生7級大地震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前往該島幫助重建。我認識許多美國白人,包括比爾.蓋茨(Bill Gates)通過他的基金會前往非洲開發清潔水,努力根除脊髓灰質炎、瘧疾(eradicate polio, malaria)和其他疾病,並利用自己的時間、金錢和才能改善農業系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週後,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發生了,危機初期就引起美國人的注意,並激發了許多人捐款或參與其他支持行動。1/4的美國人以某種方式打開錢包以應對危機——包括向慈善機構捐款或其他形式對烏克蘭的援助。

美國文化宣揚慈善和慷慨。亞裔美國人在理解回饋和接受慈善事業的重要性方面進展緩慢。

同時身為亞洲人和美國人的我,給了我一點自由。那就是展示了我必需成為我自己、選擇我所相信的東西,並過上我想要的生活的自由,全然不虞恐懼。我慶祝自己拒絕傳承我原生文化中的缺點,保持並擁有東西兩個世界文化中更好部份的能力。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洲, 亞裔, 儲蓄, 文化, 移民

生育率7年來首次上升

May 26,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以及美國全國衛生統計中心(NCHS)24日資料,自2020年新冠爆發後,2021年,美國生育率略有上升,有近365.9萬嬰兒出生,結束了自2014年以來的持續下降。

2020年疫情爆發,導致美國生育率資料大幅下降,雖說2021年的小幅上升,但並不一定意味著下降趨勢已經結束。

威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研究近期生育趨勢的經濟學家菲力浦•萊文(Phillip Levine)表示,這種增長可能歸因於眾多父母在逐漸好轉的疫情趨勢保持樂觀心態,並對生活條件感到平靜。

2021,美國的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1.781個孩子,比2020年增長了0.11%。人口統計學家肯尼斯•詹森表示:「我不會對此增長感到太興奮,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溫和的增長。」

同時,美國女性在過去15年間的生育態度也有所改變,社會科學家表示,越來越多的當代年輕女性背負著學生貸款以及高昂的住房和兒童保育費用,所以她們大多數都優先考慮教育和工作,晚婚,少生或不生孩子的選擇。

據資料統計,2021年,白人和西班牙裔女性生育率有所上升2%,但黑人、亞裔和美洲原住民女性的生育率下降了2%至3%。

同時,剖腹產率、低風險分娩率、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早產率保持續上升趨勢。2021年,大約10.5%的嬰兒出生時妊娠不到37周,近剖宮產率連續第二年小幅上升,達到32%。

美國生育率的道路似乎正在走日本、英國和瑞典等國家已經走過的「老路」,要想避免這種道路,人口學家菲力浦•萊文教授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出生率下降之謎》中表示,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加移民,在較低生育率的世界裏,人們必須考慮在教育系統和基礎設施是否適合生育,而這種考慮只會讓生育率越來越低。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CDC, 新冠, 生育率, 疫情, 白人, 移民

美國就業空缺激增醫療保健尤其需移民工人

May 26,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美國人口普查局將2030年定為美國「人口拐點」,屆時嬰兒潮一代的所有美國人(大約1/5的美國人)將達到退休年齡。根據AIC的報告到2030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表示,預計移民將超過美國人口的自然增長。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估計17%的美國文職勞動力是在外國出生的。報告稱到2030年美國可能會新增26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140萬個將是醫療支持崗位。在該領域,移民約佔從業人員的15.6%。此外,1/3的醫生、1/5的實驗室
技術人員和1/5以上的衛生保健人員都是移民人口。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人口普查, 就業, 移民, 美國, 醫生, 醫療保健

作為模範少數族裔的心理健康代價

May 19,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Vivian Nguyen

五月被用來慶祝兩項重要的紀念活動,分別是精神健康宣傳月和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

對於總部設在西雅圖的非營利性醫療診所國際社區健康服務(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簡稱 ICHS)來說,這個月與他們成立的初衷不謀而合。ICHS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最初致力於為西雅圖華埠的低收入亞裔移民提供醫療服務。現在,該組織為整個地區的各種患者提供服務,並提供包括初級保健、牙科保健、行為保健等多種服務。

Jia Yin Lee是ICHS的行為健康專家。作為綜合護理團隊模式的一部份,她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並為有焦慮、抑鬱和濫用藥物問題的患者提行為干預。Lee說:「心理健康不應該是一種特權,而應該是任何人的權利,無論種族、年齡或任何其他情況。」

對心理健康治療的羞耻感——亞裔美國人在處理心理健康問題時面臨著一個獨有的挑戰。長期以來,「模範少數族裔神話」即一種假定所有亞洲人都比一般人取得更高水平的成功的刻板印象,一直困擾著亞裔美國人,為了達到這種形象,他們經常與一種無形的壓力作鬥爭。但是這種追求卓越的壓力令他們意識到自己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心理健康問題的空間變得非常有限。

ICHS行為健康專家為所有年齡、性別和性取向的患者提供幫助。(照片來自 ICHS)

文化態度也可能阻礙尋求心理健康服務——Lee說:「亞洲價值觀強調一種集體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人們共同分享他們的成功和挑戰。」但當心理健康問題出現時,人們卻羞於分享這些問題,因為這可能會被視為一種弱點,或者是與集體格格不入的。

世代創傷——即一代人經歷創傷並將其傳給下一代,也可能導致對接受心理健康治療的歧視。從長輩那裡學來的習慣,比如不願解決或尋求心理問題的幫助,也會導致這種羞恥感。Lee舉例說,情感表達就是一種學來的習慣。Lee說,如果父母不能教給孩子健康的情緒表達,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從未掌握過這種技能。因此,孩子繼承了同樣的學來的習慣,並將其傳給自己的孩子,從而加強了世代的創傷和恥辱感。

心理健康問題的增多— —Lee說,近年來,所有年齡段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都有增加的趨勢。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遇到他們所處年齡段和環境所特有的困難。但無論情況如何,焦慮、沮喪和孤獨都是所有亞群體的常見癥狀。盡管所有人都面臨著心理健康危機,但亞裔美國女性面臨的心理健康危機增長的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2年1月的一項研究顯示,在65歲以上的所有女性中,亞裔美國女性的自殺率最高。「這個年齡段是一個獨特的群體,」Lee說。「其中許多人是移民,在移民過程中遭受了集體創傷,因此加劇了她們的孤立和孤獨,她們的祖國和第二故鄉都沒有真正的家的感覺。」

「這個年齡的移民的醫護質量也不理想。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在移民的最初幾年缺乏身份或收入而難以獲得社會福利。」

因為在亞洲文化中的家庭觀念和集體價值觀,與家人分離,尤其是與孩子分離,對母親來說也可能是毀滅性的。「當父母和孩子分開時,很難找到生活的意義,」Lee說。

當病人預約就診時,ICHS初級保健提供者會告訴病人,他們的護理團隊中有一位行為健康提供者,以及他們的行為健康將會如何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照片來自 ICHS)

此外,由於亞裔女性的預期壽命高於男性,許多女性往往不得不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下承擔家庭疏遠帶來的情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家庭聯繫的母親往往無法找到生活的意義。

雖然家庭關係可能會決定亞裔女性如何處理心理健康問題,但男性面臨著一系列不同的挑戰。性別角色和期望會導致男性壓抑自己的感受,尤其當他們是家裏的經濟支柱時。Lee說,養家糊口的負擔沒有給他們留下任何脆弱的機會。

「男性被妻子和家人帶進診所是一種普遍的趨勢,」Lee說。「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但與亞裔美國女性相比,(男性)需要更多時間來克服(世代恥辱)。」

如何改善羞恥感——盡管克服學來的習慣具有挑戰性,但環境的影響可以幫助消除現有的羞恥感。Lee建議人們關註綜合護理,這是ICHS專門研究的一種服務模式。通過綜合護理,病人可以去診所解決一個問題,也可以同時接受身體、心理、飲食護理等其他方面的護理。

Lee說,因為綜合護理團隊提供全面的護理,這對年長的亞裔美國人尤其有幫助,因為他們更容易識別身體問題和症狀,而不是心理問題。這樣,當他們來檢查身體問題時,也可以解決心理問題,即使是用他們的母語。

Lee說:「作為綜合護理團隊的成員,擁有行為知識和醫學知識一樣有幫助,然後與醫療保健提供者溝通來幫助他們了解身心健康關係。」

社區也可以在提供精神醫療保健方面發揮基本作用——Lee說:「如果尋求專業幫助在家庭或文化中不被認可,支持小組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今, 隨著科技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找到與你有共同價值觀和問題的人變得更加方便。成為支持小組和社區的一份子的好處是,它消除了孤獨感,但它也提供了一個了解更多有關基本心理健康的機會。它甚至可以成為在某個問題上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的切入點。」

除了ICHS的服務,Lee還推薦了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如仁人服務社(Chines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Center )、ICHS 遺產之家( ICHS Legacy House)或亞洲諮詢和轉診服務(Asian Counseling and ReferralService),這些組織為亞裔成年人提供社區或社交活動。

Lee說:「你不必使用他們的個人治療課程,也可以加入他們的小組活動,與他人建立聯繫。」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瀏覽ichs.org。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ICHS, 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 亞裔, 仁人服務社, 心理健康, 移民, 華埠, 西雅圖

西市舉行五一集會 宣傳工會新力量

May 5,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圖片來自:Assunta

(本報訊)在全國范圍內一系列備受矚目的工會運動支持下,西雅圖一年一度的工人和移民權利遊行在五一節當日舉行,吸引大量活躍民眾參與。在新冠病毒傳播的封鎖期間,過去兩年的五一集會參與人數大打折扣。今年遊行者再度擠滿街道,民眾當日從賈德金斯公園(Judkins Park)一路步行至西雅圖市中心。

參與集會的民眾主題涉及諸多層面,其中包括移民改革、停止驅逐租客、從警察部門撤資和停止對無家可歸者營地掃蕩等。近日亞馬遜和星巴克這兩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企業巨頭成功在數家分店建立工會,也讓此次活動的參與人數有所上升,一些遊行者表示對工人獲得應有利益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為慶祝國際勞動節遊行提供贊助的社會正義組織El Comité項目協調員Yesenia Gonzalez說:「是住房、無家可歸問題、移民和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許多話題,提高了機會的參與率」。

活動組織者在遊行期間提到本地勞工獲得關鍵性勝利的里程碑,例如斯卡吉特山谷的農場工人在鬱金香節之前舉行罷工,及西雅圖星巴克工人投票加入工會等。組織者還呼籲為華州最脆弱的工人階層提供更多支持,因為他們在通貨膨脹、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疫情期間受到的打擊更大。

當日示威於下午1點開始。參與者在下午5點左右到達西雅圖市中心的西湖公園(Westlake Park)。雖然今年活動規模遠比去年疫情期間大,但仍無法與疫情開始前相媲美,但今年遊行也未出現暴力行為。在過去的五一活動期間,經常出現反資本主義抗議者混入人群中,砸碎建築物和汽車窗戶等事件時有發生。而今年遊行基本和平,警察分散在沿途,包圍遊行者隊伍前行,但並未封鎖街道。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五一集會, 亞馬遜, 星巴克, 疫情, 移民, 經濟, 西湖公園, 西雅圖, 通貨膨脹

伍胥山商業中心大樓在火災後賣給了一家韓國公司

April 21,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兩年前,一場大火燒毀了位於815 S.Weller的伍胥山商業中心(Eng Suey Sun Plaza)。該物業的估計損失約為250萬美元,此外還有13家分別擁有重型醫療和烘焙設備的企業,以及大樓內的一家非營利組織遭到此祝融之災的波及損失。

該物業面積超過20,000平方英尺,最近以8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一家計劃開發該物業的韓國公司。伍胥山商業中心大樓建於1989年,是當時西雅圖華埠最大的公所/會所(family association)物業之一。

這是一座獨特的商業建築,擁有24個停車位,是華埠的重要資產。那裡的企業包括來自台灣、中國、香港和越南的難民和移民擁有的許多多元化和開創性的企業。

近30年前伍氏公所婦女輔助會的第一任會長伍國霖夫人說「我無法形容我是多麼高興房產終於脫手出售了。我真的很興奮。當大樓被燒毀時,我哭得很傷心。」一位來自波士頓(Boston)的伍氏家族成員當天早上在電視上看到了這場火災報導。他打電話給西雅圖分會的成員進行核實。由於火災當時大樓裡沒有人,也沒有成員恰好在華埠,因此分會成員無法立即核實狀況。

當得知這確實是西雅圖伍胥山商業中心大火時,「我崩潰了,哭了,」伍國霖夫人說。火災發生後,她哭了很多次,除了心碎之餘,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火災善後一堆頭疼問題也讓那些老守衛不堪重負。該公所前會長伍偉國(Francis Wong)說:「儘管火災後現場設有圍欄禁止入內,但無家可歸者還是闖入,頹圮的牆上到處都是塗鴉。」

「甚至在火災發生之前,無家可歸的人就已經偷偷溜進了我們的總部並做飯,現在這些人更是堂而皇之的回來,不僅打破了柵欄,還在裡面搭起了大帳篷。甚至生火搭灶做起飯來。」年邁的前大樓經理伍鋭廣(Nelson Eng)說。

即使大樓建築物已經沒了,公所還不得不聘請保安來監視這塊產業並繳納財產稅。伍鋭廣最初的願望是重建它。 他們還研究了該物業的開發工作。

但投資金額太大,伍偉國說:「建八層樓,太花錢了。如果我們不賣,仍然需要繳納房產稅。而且我們沒有現金。所以大家算一算必需把它賣掉。所有資深領導人都同意。」

「我們(領導人)都老了,」伍國霖夫人說。81歲的她甚至不是公所最年長的。耆老伍超常(Robert Eng)93歲,曾經管理大樓的伍鋭廣85歲。火災發生後,伍氏長老們確實聚在一起,並邀請了金豐海鮮酒家(Ocean Star Restaurant 原新雅酒家)的一些有影響力的伍氏族人來討論財產的未來規劃。

但過去兩年什麼也沒做,大家只是說說而已。

伍國霖夫人說:「為了把事情做好,公所需要組織和招募年輕一代來幫忙。但年輕一代不再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了,我們只是沒有能力重建和開發房產。」兩年後,領導們終於意識到,最好的辦法就是賣掉這處房產。

「現在該物業已售出,令人鬆了一口氣,」 伍偉國說。

伍偉國說,其他團體對該物業表現出興趣,包括大樓附近的ICHS(國際診所/國際社區衛生系統)。「當現在這個買家來找我們時,他們似乎很容易合作。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也不需要很多步驟。因為這是一家大公司條件很好。」伍偉國表示,整個過程不超過5個星期就完成了交易。

《西華報》已經聯繫了代表韓國公司的房地產經紀人。遺憾的是對方沒有回我們的電話。但我問了公所負責交易的會員,告知這家韓國公司經營、投資、開發,管理許多酒店和多功能住宅,是家殷實的公司。

手中有了現金,伍胥山公所的下一步是尋找另一處較小的房產來購買以保持公所的前景。理想情況下,它應該仍然位於華埠。如果沒有,碧近山也是可行的,伍偉國說。在會員購買另一處房產之前,他們也可以在華埠租用臨時辦公室。

在Facebook上,伍瑛華(Alvin Wong)寫道:「伍胥山公所將把這些守護獅子捐贈給陸榮昌亞洲博物館,以保護這些雕像作為華埠歷史的一部份。」

為了慶祝公所的新篇章,計劃於5月14日在魚躍門(Joyale)餐廳舉行晚宴。這將是自大流行以來慶祝母親節以及最近出售該物業的第一次活動。

大火過後,伍氏家族感到絕望和悲傷,但現在只有歡樂和新開始的希望。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伍胥山商業中心, 房產稅, 無家可歸者, 移民, 魚躍門

市長發佈行政令支持烏克蘭社區

March 10, 2022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圖片來自:Kiro 7

(本報訊)7日,西雅圖市長哈雷爾(Bruce Harrell)宣佈了一項行政命令,以支持位於西雅圖和烏國當地的烏克蘭社區。該命令將指示市政府部門採取行動,幫助受暴力入侵影響的烏克蘭社區。

市長表示,西雅圖方面將採取行動支持烏克蘭社區,將為在西雅圖重新定居的移民和難民提供法律、語言、心理健康和經濟等多方面援助。這項工作將由西雅圖移民和難民事務辦公室領導,同時由人類服務部和經濟發展辦公室提供協助。

市府將確保本地烏克蘭社區組織與地區和聯邦合作夥伴保持聯繫,將醫療和人道主義物資運送到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同時召集區域各城市進行信息共享和支持資源的協調;並與經濟發展辦公室合作,探索未來姐妹城市聯繫、貿易和商業夥伴關係以及與烏克蘭各城市創立外交關係的機會。西市還將採取行動終止與俄羅斯國家機構或大公司的所有合同,這項工作將由財政和行政服務部指揮。

由於危機不僅影響烏克蘭裔社區,因此此行政令將支持所有受這場危機影響的難民,包括學生以及居住在烏克蘭的非洲、亞洲和中東血統難民。
哈雷爾表示:「通過這項行政命令,西市積極響應了烏克蘭社區呼籲支持的聲音。對於在面臨被捕、監禁或更大風險,卻仍在抗議入侵烏國的俄羅斯人,我們也與他們同在,反對針對俄羅斯移民社區的騷擾、威脅或暴力行為。」市議會主席華雷斯(Debora Juarez)表示:「西雅圖將繼續幫助烏克蘭人民保衛自己的國家。隨時歡迎尋求庇護的婦女、兒童和老人。」

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入侵的繼續發展,西市將時刻更新計劃以支持美國內外的烏克蘭人民。西雅圖致力於成為一個熱情和包容的城市,並將採取一切措施幫助烏克蘭民眾。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俄羅斯, 哈雷爾, 烏克蘭, 移民, 西雅圖, 難民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Go to page 6
  • Go to page 7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14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從夢想到現實:APCC開啟通往新家園的大門

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工作和堅定的決心,亞太文化中心美麗、充滿活力、最先進的設施已經完工。 APCC已於2025年8月29日舉行節日盛大開幕式以紀念這一里程碑。 新地址是:4851 South Tacoma Way, Tacoma, Washington 98409。 29年來,APCC一直在穩步發展,並一直在尋找一個永久的家。 多年來,APCC員工在Sheraton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夢想到現實:APCC開啟通往新家園的大門

宣佈新的APCC會員計劃!

探索與亞太文化中心聯絡的多種方式,同時享受獨家會員福利。 成為會員意味著加入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慶祝亞太地區的多樣化文化和傳統,同時支援APCC對社群的使命。 作為會員,您將全年享受特殊福利,包括: 1、Judie … [繼續閱讀……] about 宣佈新的APCC會員計劃!

Patsy Surh O’Connell 個展

展期: 8月29日至9月6日(2025年) APCC Jade Choe Gallery地址 • 4851 S. Tacoma Way, Tacoma, WA 與藝術家會面: 9月4日下午四點至六點 《永恆的綻放牡丹致敬Eternal Blooms: Peony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O’Connell 個展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西市公立學校的安全觀察監測中心 從今年秋季開始,西雅圖公立學校將開始推行「安全觀察」應用程式和相關電腦程式。其目標是將發生在校內的威脅事件進一步惡化之前盡早進行通報;通過應用程序、短信或網絡來識別可疑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參觀現代住宅 9月13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多個地點。西雅圖現代住宅之旅是自駕參觀西雅圖和東區的現代住宅,有機會與建築師、設計師和建築商會面,適合10歲以上(可以)。 交響樂的開幕之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生活訊息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博物館 通行證計劃又回來了而且比以往更大,有15個景點可以免費參觀。在中斷了幾個月之後,這是在預算內參觀西雅圖博物館、水族館和動物園的好方法!在2025年8月又增加了兩個景點後,西雅圖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