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貧富差距

美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靠食品券?未來的走向如何?

November 14,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美國的「食品券」(SNAP, 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其實有超過 80 年的歷史,它的誕生與美國經濟危機密切相關。食品券的本質,是從「糧食過剩」中拯救「飢餓的人民」。它象徵著美國社會福利從慈善走向制度化的第一步。從1930年代的紙票到今天的電子卡,SNAP反映出政府努力在「市場經濟」與「人道關懷」之間尋求平衡。

食品券在美國是防止飢餓的最後防線。它不只是慈善,而是一種政府認可的「公共投資」:幫助家庭穩定度過低潮、維持工作能力、減少兒童營養不良問題。不過,這也反映出美國貧富差距、醫療與住房問題仍未解決。

食品券的正式名稱是 SNAP(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補充營養援助計畫。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統計,約有 4,000萬人以上(全美約12%人口)在使用SNAP。主要原因如下:

  1. 貧富差距擴大、生活成本上升——美國的房租、醫療、學貸和日常開銷不斷上漲,但低薪階層的工資多年來成長緩慢,導致許多家庭即使有工作仍難以負擔食物費用。這群人被稱為 working poor「有工作的窮人」。
  2. 臨時失業或工時減少——SNAP 不只給失業者,也給收入不穩定的人。像服務業、兼職、季節性工作者,一旦工時減少,就可能申請食品券渡過難關。
  3. 單親與年長族群比例高——單親媽媽、獨居長者、或行動受限者常依靠SNAP維持基本營養,因為他們無法長時間工作或收入有限。
  4. 申請門檻相對容易——只要家庭收入低於聯邦貧窮線的130%左右,就可申請。政府也推行電子卡(EBT card),使用方便、無需貼紙券,減少了羞辱感。

並不是所有有困難的人都符合資格或願意申請,沒有食品券的人常依靠以下幾種方式:

  1. 食物銀行與社區發放(Food Bank / Pantry)——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非營利食物銀行,如「西雅圖的Food Lifeline」或「Northwest Harvest」。他們收集捐贈食物,免費提供給低收入居民。許多教會、社區中心、亞裔文化中心(如APCC)也定期舉辦食物分發活動。
  2. 家庭或社區互助——許多移民家庭會互相照應、共煮、共享食材,減少個別負擔。這種文化在亞裔、拉美裔社群尤其常見。
  3. 利用免費餐食計劃——學校的免費早餐與午餐計劃、長者中心提供的午餐(如 Meals on Wheels 送餐到府),也是許多人重要的營養來源。
  4. 打多份工或延後支付其他費用——部份人靠臨時工、兼職、外送等方式補貼家計,有時甚至延後繳房租、水電或醫療帳單,以便先確保「能吃飯」。

SNAP在美國的未來命運,目前有許多強烈的政策動向、經濟風險和改革倡議正在進行中。2025 年 5 月,保守派主導的眾議院通過一項草案,預計在 2034 年前對 SNAP 削減近 3000 億美元。 這意味著若改革通過,受助人數、每戶補助金額或資格標準均可能縮緊。

根據最新法案(如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和行政機關通告,對於「無扶養子女的健康成人」(ABAWDs)將有更嚴格的工作/訓練要求。 這將導致部分份原本符合資格的人被排除,或需要更多「證明就業/工作時數」才能拿到補助。

傳統上,聯邦政府負擔 SNAP 補助金,州政府負擔行政成本。但改革方案可能將部份補助金、甚至部分州負擔拿掉/變高。 對高貧窮或財政困難的州而言,這可能導致州內受助資格削減或政策變緊。

SNAP 不只是「給你食物券」這麼簡單,它與低收入家庭的醫療支出、經濟不穩定、兒童教育、營養健康都有互動。研究指出,當醫療支出大或家庭經濟撐不住時,參與 SNAP 的機率也較高。 也有研究指出即使 SNAP 幫助了很多人,但在最貧窮的群體或長期極端飢餓情況下,其效果也有侷限。

食品價格飆升、通貨膨脹、疫情後經濟結構改變,都會影響 SNAP 補助金的實質購買力。此外,是否把「健康飲食」納入補助範圍、是否限制某些不健康食品(如軟飲/糖果)也在討論中。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SNAP, 失業, 房租, 貧富差距, 醫療, 食品券, 食物銀行

高端收入稅法通過 迎來首次法律挑戰

July 13, 2017 by Lei Pei Leave a Comment

高端收入稅法案支持者10日齊聚市議會大廳。圖片來自:美聯社。

(本報訊)本月10日下午,西雅圖市議會對繳納高端收入稅議案進行表決,最終以9-0一致通過該議案。然而這一投票結果無疑也為市府帶來了麻煩,議案通過後不久,華州及俄州(Oregon)右翼智囊團組織「自由基金會」(The Freedom Foundation)便就此議案提起了法律挑戰。

根據議案內容,西雅圖市個人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民眾及全年合並報稅額達到$50萬美元的夫妻將繳收入稅,超過限額的收入部分每年將繳納2.25%的稅款。高端收入稅預計每年將為市府帶來$1.4億美元的收入。

雖然該法案支持者眾多,但也有反對者認為徵繳收入稅違反華州憲法。「自由基金會」則稱高端收入稅並不能縮短貧富差距,相反,如果該法案得以通過,不同收入階層的人都將受到徵稅影響。

在華州歷史上,徵收入稅的法案曾兩度被最高法院駁回。第一次是在20世紀30年代,法院裁定收入屬於財產,而根據華州憲法規定,所有財產均統一收取1%的稅款,避免了累進式個人所得稅。反對者在當時就提出這一稅收不公平,它令窮人將收入的更大一部分上繳,富人卻僅需繳納一小部分。

「自由基金會」稱,政府繳稅只是希望用納稅人的錢來支持自己的龐大項目,僱傭更多公務人員。然而「高端收入稅」僅僅是一個噱頭,是個巨大的騙局。無論一開始州府選擇哪部分民眾徵稅,到最後都會發展成全民式納稅。而且不論從何種意義上講,西雅圖徵收入稅的行為都是違背華州憲法的。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市府, 憲法, 投票, 最高法院, 自由基金會, 議會, 議案, 貧富差距, 高端收入稅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APCC 即將舉行的活動

免費ASMR餃子製作劇院。 11月20日晚上7:00在塔科馬軍械庫。立即註冊。 與作家拉比Angela Buchdahl的晚會。 12月8日晚上7點在APCC。立即註冊。 柬埔寨藝術家招待會 - 11月22日下午3點至2點在APCC。 免費節日裝飾紙摺疊 - 12月5日下午4點至6點在APCC。立即註冊。 亞太地區的味道,孟加拉國 - … [繼續閱讀……] about APCC 即將舉行的活動

12/8日與作家 Angela Buchdahl 的晚會

讓我們來談談故事(Let’s Talk Story):拉比 (Rabbi 是猶太教中相當於牧師或神父的宗教導師) 安吉拉·布赫達爾(Angela Buchdahl),在塔科馬長大,她是北美第一位亞裔改革派猶太教拉比,母親是韓國佛教徒,父親是美國猶太人。 晚會日期:2025年12月8日。晚上7:00。下午6:30開門。 立即購票 和 Angela … [繼續閱讀……] about 12/8日與作家 Angela Buchdahl 的晚會

免費社區活動。ASMR餃子製作劇院 11月20日晚7:00在塔科馬軍械庫

從頭開始品嚐食品生產中的柔軟度塔科馬軍械庫:華盛頓州塔科馬市亞基馬大道1001號,郵編98405(Tacoma Armory: 1001 S Yakima Ave, Tacoma, WA 98405)見證製作餃子的親密藝術轉變為令人著迷的感官表演。 … [繼續閱讀……] about 免費社區活動。ASMR餃子製作劇院 11月20日晚7:00在塔科馬軍械庫

Jade Choe畫廊展 柬埔寨:日常生活和僑民

展期:2025年11月2日至12月20日 藝術家招待會:11月22日下午3點至6點,藝術家們將出席並發表演講。 提供清淡的茶點。 生活透過現在位於太平洋西北地區的Ranou Ye 和Nak Bou 以及柬埔寨暹粒 Morn Chear … [繼續閱讀……] about Jade Choe畫廊展 柬埔寨:日常生活和僑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機場混亂持續 隨著美國聯邦政府持續關門,全美航班混亂加劇。由於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 對全美 40 個主要機場實施容量限制,11 月 10 日早些時候,全美已取消超過 1500 架航班。FAA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成人動物園燈展 11月22日。35美元參觀WildLanterns令人驚歎的發光展示,與動物相遇,乘坐旋轉木馬,並參觀帶壁爐的節日主題休息室,出售特色雞尾酒和食物。 需21歲以上。Woodland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