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副刊

致敬‧緬懷 過去十年與社區有聯繫的著名亞裔及太平洋島民人士

January 10,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西華報編輯部

2019


雷光迎

於2019 年12月25日過世,
享壽93歲。擔任歷屆遡源堂
顧問,主席與副主席等職位。
2001 年成功購置遡源樓,
鞏固該堂在西雅圖華埠社區地位,
延續服務社區,為後輩樹立楷模。


Anthony Ishisaka

是亞洲諮詢和轉介服務
(Asian Counseling
and Referral Service)
聯合創始人。於2019年
7月9日,在睡夢中在家中
安然去世,享年75歲。


David H. Fukui

於2019年3月31日
因帕金森病併發症去世,
享年79歲。他是一位屢
獲殊榮的西雅圖建築師,
創立了 Mitsu 和William
O. Fukui紀念獎,授予
華盛頓大學多樣性獎學金。


Sam Mitsui

於2019年3月24日
逝世。他是《為大米而
走-Walk for Rice》活動
共同創立者,這是亞洲
諮詢和轉介服務食品銀
行的主要籌款活動。


朱意霖
Tony Zhu

於2019年1月4日
病逝,享年85歲,他是
西雅圖新聞的創辦者,
早期從事教育行業,活
躍於本地僑界,熱心參
與及服務多個社團組織。


Vikram Jandhyala

於2019年2月28日
去世,享年47歲。他
是華盛頓大學的創新副
校長,也是第一位擔任
這一職務的美籍印度裔。

 


陳慕筠

於2019年12月3日
病逝,得年85歲。
她是前華州華人防癌
互助協會會長,樂觀
曠達,幫助許多癌友
重拾信心對抗病魔。

 


陳均成
Andy Chan

於2019年7月10日病逝,
享壽75歲,他是前華埠新
雅酒家東主,熱心參與
社區活動。


2018


余海量
Fred Yee

2018年8月7日因突發心臟病
在家中去世,享年67歲。
是中國資訊服務中心
(the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Center)的創始成員。


2017


李孟賢
Ed Lee

2017 年12月12日因心臟病
過逝。他出生於西雅圖,
去世時是三藩市市長,
享年65歲。

 


謝啟全

2017年2月7日壽終正寢,
享年95歲。昭倫公所元老,
海寧同鄉會創辦人之一。
僑領謝明芳先父,印支
華裔相濟會元老,為社區
出錢出力貢獻卓著。


Kimi和George Tanbara

George Tanbara 於
2017年7月1日去世, 距離
他65歲的妻子Kimi過世僅
4個月(2017年3月21日)
他95歲,是西北兒科的聯合創始人。
塔科馬(Tacoma)的MD東區家庭
醫療診所,是以這對夫婦的名字命名,
表彰他們長期在醫療保健、
社區服務和社會正義方面留下的遺產。


駱伍寶琴
Julie Locke

駱茱莉在與帕金森氏症搏鬥後於
2017年4月6日逝世,享年90歲。
她是前州長駱家輝的母親,
丈夫是駱榮碩,他們在20世紀
50年代共同經營派克市場Sadie的咖啡館。

 


李寶玉

慟於2017年8月23日,
享壽92 歲。她致力於
教育新移民基礎英文,
並發行相關書籍和CD ,
讓移民能快速的融入美國
文化,並對社區活動熱心參與。

 


Al Sugiyama

於2017年1月2日去世。
他於20世紀8 0年代建立了
職業選擇中心,並在1990年
代成為西雅圖學校董事會中
的第一位亞裔美國人。

 


2016


山度士
Bob Santos

於2016年8月27日去世,享年82歲。
「Gang of Four」成員之一,
或稱他們是「Four Amigos」
—是一群族裔不同的朋友,
他們反對不公正——山度士還
於1972年至1989年擔任華埠社區發
展協會InterIm的執行董事。


Edward Chow

於2016 年7月2 2日死於胰腺癌。
他是西雅圖社區活動家周馬
雙金(Ruby Chow)的兒子,因在美國
陸軍服役越南而獲得銅星勳章。他
還曾在華盛頓州、聯邦政府和馬里
蘭州(Maryland.)擔任政府職位。

 


郭巧貞/黃文部

郭巧貞於2016年12月6日,壽終
正寢,享壽92歲,她與夫婿黃文
部同為2009年成立西雅圖佛學明月
居士林貢獻良多,這是一個是獨立
的佛教性慈善組織,主要從事社會
福利事業,是讓華人信眾甚至是非
華人信眾一個清淨心靈的場所。夫
婿黃文部於2017年2月1日過世,享
壽95歲。


譚立雄
Walter Kwan

於2016 年5 月2 6 日過世,
積閏享壽51歲。熱心參與
社區活動,是前尖東酒家
東主,該餐館是許多社區
活動重要的宴會和集會場所。

 


胡國恩夫人
Ruth Woo

2016年7月13 日逝世,
享年89歲。她是前州長
駱家輝、州眾議員Sharon
Tomiko Santos 和最高法院
法官虞瑪麗等人的政治導師。


2015


Tsuguo Ikeda

逝於2015年12月2日。
據全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稱,
他是美國一家非盈利性組
織的第一位亞裔美國人執行董事。
在二戰期間為美國陸軍服役, 於
2011年被授予國會金質獎章。

 


陳榮新
Donnie Chin

於2015 年7 月2 3 日被謀殺,
他是敵對幫派之間交火的受
害者。作為華埠國際區急救
中心主任和鄰里英雄,
他的謀殺案仍未破案。

 


Ticiang Diangson

於2015 年1月2 9日死於一
種罕見的肺癌mesothelioma。
Ticiang是亞太婦女核心小組
和社區環境正義聯盟的創始
成員,也是西雅圖市族裔和社
會正義倡議的領導人。


2014


Henry Miyatake

於2014年9月16日去世,得年85 歲。
Henry 是20 世紀70年代初補救運
動最早的支援者之一。直到1978年
11月25日第一個「紀念日-Day of
Remembrance」舉行,他的努力後來
遭到社區的抵制。這次活動是幾個
分水嶺之一,它同時激勵了日裔美
國人社區走向糾正錯誤的道路。


Vera Ing

於2014 年1月18日去世,享年73歲。
她是Ing & Associates的城市規劃師,
為Everett市和南西雅圖社區學院
制定了10年總體規劃,並計劃擴建
華埠國際區。

 


許錫葵

2014年1月30日與世長辭,享年92歲。
他是華埠社區的「僑寶」,對紅白二
事熱心參與和付出。為西雅圖昭倫公所,
華州印支華裔相濟會逸仙華文學校,
華州越柬寮華裔敬老會,潮州同鄉會,
廣東同鄉會等社區組織服務不遺
餘力。他的訃告刊登在西華報頭
版是前所未有的先例,可見他是
多麼的受到社區的敬重和愛戴。


夏潘賽娟/夏蔭南

於2014年3月10日安息主懷,
積閏日安息立懷, 享壽81歲,
熱愛中華民國,對華州印支
華裔相濟會逸仙華文學校,華
州越柬寮華裔敬老會鼎力支持和
參與各項活動。夫婿夏蔭南於同
年10月19日去逝,得年86歲。夏
蔭南早年在派克市場經營Rainier
Hardware Store有十多年的歷史,
在推動社區活動方面也不遺餘力。


2013


Fred Cordova

於2013年12月21 日逝世,享年82 歲。
1957 年, 他和妻子Dorothy
在西雅圖創立了菲律賓青年活動,
讓年輕人參與課外活動,灌輸文化
意識。他還創建了屢獲殊榮的
菲律賓青年活動鑽井隊。

 


Tama
Murotani-Inaba

於2013年12月21日安詳去世,
享年93歲。她是許多公民委員會
的積極主席,也是 Nisei退伍軍人
輔助委員會主席。

 


Kip Tokuda

於2013年7月13日去世,
得年66歲。他是第37選區四
屆州代表, 也是社區活動家,
創立了亞裔社區領導基金會
(the Asian Community
Leadership Foundation)。
他也是日裔美國公民聯盟的前主席。


陳純純
June Chen

2013年5月21日因心臟病去世,
享年78歲。根據她的訃文,
陳純純是第一位在波音公司擔任工
程師的臺灣女性。亞裔社區裡大多
數人稱她為「陳阿姨」。


周雪清
Cheryl Chow

於2013 年3月29日在家中去世。
她是已故唐人街領袖周馬雙金的女兒,
曾在西雅圖市議會和西雅圖學校董事
會任職。

 


伍超偉

於2013 年1月4日去世,享年86歲。
伍先生不僅是愛國愛鄉的好僑領,
在弘揚中華文化方面也貢獻卓著,
被譽為西雅圖華埠「孔夫子」。

 


2012


馬錦全
Jimmy Mar

於2012年7月11日,即98歲生日逝世。
他是將華埠國際區東均益大樓( East
Kong Yick Building)改建為現有陸榮
昌亞洲博物館的早期支持者。


Gordon Hirabayashi

於2012 年1月2日逝世,享年93歲。
他因在二戰期間反抗聯邦政府對日裔
美國人的拘留被監禁而聞名。40年
後,他的定罪被推翻。

 


2011


陳德堯
Ark Chin

於2011 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8 7歲。
他是工程公司 Kramer、Chin & Mayo
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以設計西雅圖水
族館而聞名。他也是中國療養院學會和
健安療養院的創始會員。

 


周少平
Ping Chow

於2011年6月29日逝世,享年94歲。
擁有一家Ruby Chow中餐館,以妻子
西雅圖前市議員周馬雙金的名字命名。
這是西雅圖華埠國際區附近第一家成
功的中餐館。他是崇華慈善協會的主席,
並活躍於美國#186軍團。


蘇少棠

於2012年1月10日在西雅圖安息主懷,
享壽85歲。原香港名伶,合勝堂元老,
華埠僑領,熱心服務,供獻文藝不遺餘力。

 

 


James Leong

2011年4月21日因
心力衰竭併發症去世。
得年81歲。作為著名的
演出者,他在三藩市畫
了第一幅美國華裔歷史
壁畫,也許是人們最難忘懷的。

 


Urbano Quijance

於2011年1月22日逝世,享年95歲。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Bataan的捍衛者。
他被抓獲,成為戰俘,並步行了臭名
昭著的Bataan 死亡之旅。
Quijance 領導了西雅圖菲律賓社
區前所未有的努力,通過三本出版的書籍
記錄了該社區在西雅圖地區的豐富歷史。

 


駱榮碩
Jimmy Locke

於2011年1月5日去世。二戰期間,
他擔任第五裝甲師的參謀,並見
証了諾曼第海灘,Ardennes和
the Rhineland的戰役。戰後,
他開了Sadie’s咖啡館,這是派克廣場市
場的一家餐廳。他是前州長駱家輝的父
親。


2010


譚德成
Ted Choi Tam

2010年10月1日,與癌症搏鬥後去世,
享年74歲。除了在美國陸軍服役外,
他還參與了許多組織,包括中華商會,
他是 健安療養院的聯合創始人。

 


備註:此外如善人柯朝岳居士等對社區都有長遠的聯繫和貢獻,因版面有限無法一一列入,特此補註。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亞裔, 華埠, 西華報, 西雅圖

巴黎聖母院近況

January 9,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譯者:成德

巴黎聖母院數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沒過聖誕節

譯自作者:Susan Shand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聖母院每年都慶祝聖誕節。但在2019年並沒有舉行聖誕節天主教彌撒。2019年4月15日的一場意外大火,使這座擁有855年歷史的大教堂安靜了下來。教堂職事們將著名的祭壇和其他物品移至巴黎的另一座名為聖日耳曼教堂(Saint-Germain l’Auxerrois) 教堂,它曾經是一間皇家教堂,是法國國王在那裡敬拜上帝的聖堂,離巴黎聖母院不遠,就在盧浮宮(Louvre)旁邊。

隨著重建工作的繼續展開,教堂執事們要求獻身給巴黎聖母院的人,在2019年聖誕節一起前來祈禱祝福。大教堂教牧長Patrick Chauvet說,今年是「法國大革命以來的第一次巴黎聖母院不會有午夜彌撒。法國大革命始於1789年,一直持續到1799年。Chauvet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甚至還慶祝聖誕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被納粹佔領,但是「慶祝聖誕節是沒有問題的。」Chauvet補充說,據他所知,大教堂僅在1789年後的聖誕節關閉了幾年。他說,當時,反天主教的法國革命者將教堂變成「有理」的房子。

今年的聖誕節彌撒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可以這麼說「群眾在聖母院牆外慶祝聖誕節。但有一些跡象表明巴黎聖母院與我們有聯繫。」Chauvet說。

這些跡象指標包括在聖日耳曼教堂建造的 木製祭壇看起來類似於巴黎聖母院的祭壇。巴黎聖母院合唱團的成員仍將唱讚美詩歌,大教堂著名的「巴黎聖母」雕像也將在那裡,在大火中沒有遭受損壞,它是十四世紀展示聖母瑪麗亞和小耶穌的傑作。Chauvet仍記得當他發現雕像在大火中倖存下來時的情境。

當時他在大教堂前與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握手。之後,他們查看內部。Chauvet指著雕像,並哭著對Macron說:「看看聖母,她在那兒!」他稍後表示,巴黎聖母院的地上工作的工人要求他不要從大教堂拿走雕像。他們告訴他,聖母在維修過程中保護了他們。

Chauvet表示,聖誕節期間關閉大教堂很令人輕鬆。Chauvet說:「聖母就住在巴黎聖母院附近,她每天觀看著……這天所有35,000名遊客……這使我們得以繼續前進。」

巴黎聖母院大火導致鉛中毒

譯自作者:John Russell

巴黎有許多含鉛的老建築,但沒有關於公共場所鉛塵的規定。

去年春天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後,這個問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4月的大火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將數千公斤的有毒鉛塵釋放到了大氣中。

「發生巴黎聖母院大火時, 我們沒有任何代表室外危險鉛含量的設定門檻。這是一個警鐘……巴黎聖母院燃燒的鉛數量是空前的。」Anne Souyris告訴美聯社。她是巴黎市政廳負責公共衛生的副市長。

美聯社新聞社發現,許多國家/地區缺乏有關室外公共場所鉛含量的規定。其他歷史悠久的歐洲首都,例如羅馬和倫敦,沒有室外鉛塵含量的規定。美國環境保護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也是如此。鉛塵中毒會導致精神能力永久喪失,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懷孕的母親和幼兒面臨最大的風險。

在巴黎,對鉛的擔憂尤其強烈。鉛在巴黎19世紀建築的許多部份中都很常見,包括屋頂,陽台,地板和露台。專家說,由於巴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歷史名城,因此也是鉛的危險場所。Souyris說:「巴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城市。但是我們意識到我們也保持了鉛的領先地位。」

Neil M. Donahue是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Pittsburgh)的化學教授。他說:「保護的確使巴黎與眾不同。焚燒世界上最著名的屋頂之一可能會特別引人注目,但這個世界上沒有煉金術。鉛將永遠是保持鉛的存在。」

大火還引起官員和公眾注意鉛的危險。六月,巴黎地區衛生局(Paris Regional Health Agency)建議,居住在該地點附近的所有孕婦和幼兒均應進行鉛含量測試。該機構說,自大火以來,周邊地區的12名兒童血液中鉛含量升高,呈陽性反應。無需住院或服用藥物。其中一個孩子的鉛暴露來自大教堂以外的其他來源:他家公寓的鉛陽台。如果不是因為大火,那孩子就不可能接受測試。

儘管大火導致了鉛塵墜落,但專家們說,遊客不應改變其前往世界上人潮最密集的城市之一的旅行計劃。

如何清除巴黎聖母院的鉛塵?然而,有毒的鉛塵仍然是失火的大教堂內部的問題。

Aline Magnien是歷史古蹟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她最近派遣了一組科學家前往巴黎聖母院。他們的目標是找出如何從著名的宗教建築內去除鉛而不會造成更多損害。她說:「這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比賽。鉛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大教堂非常珍貴。而且我們沒有時間去浪費。」

聖母院重建5年目標恐成空頭支票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被大火摧殘的震撼畫面震驚了全世界人。盡管消防人員連夜搶救,但這座已有超過850年歷史的法國教堂仍然局部受到了嚴重毀壞。

火災後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宣佈將啟動修復工程,多名法國富翁宣佈捐款協助修復。 Macron曾發豪語5年內完成重建。但目前連同法國官員在內,質疑5年目標恐成空頭支票。

法國文化部長Franck Riester。在接受《巴黎人報-Le Parisien》專訪指出,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後的緊急修復期間,現場情況複雜棘手,只能希望5年後一邊對外開放大教堂,一邊繼續修復。Franck表示:「修復計劃與施工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必需在合理的時間完成。我們的重點不在時間表,雖然我們的目標是5年,但沒有倒數計時問題,總統從未追問我何時動工,我沒受到什麼壓力,也不感到困擾。」專家預估要耗時數10年才能修復完成。在允諾捐助整修聖母院的8.5億歐元中,已有1.1億歐元到位。因為捐款大戶傾向分批支付,確保資金運用得當。

作家Macha du Bourblanc女士期盼巴黎聖母院能恢復失火前的舊觀,但同時應尊重現代生態標準。她表示,修復巴黎聖母院急不得,「對花了數百年興建的建物,我們怎能在5年內就搞定?將金屬樑繪成木質外觀,如此便可避免破壞聖母院原貌。」

巴黎聖母院大祭司Msgr. Patrick Chauvet堅持,燒毀的閣樓應以木材重建,而不是金屬。尖塔的閣樓正是此次祝融之災的起火點,耗掉逾1,300棵古橡樹建成。他表示:「一個是關乎地球未來的氣候和生態問題,而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歷史瑰寶、文化遺產,對國家的觀光業也至關緊要。」

此外由於聖母院內過火面積很大,需要重建及修復的對象太多,而且這些工作都需要很高的工藝水平。除了預計中的用料與時間花費,要找到足夠的熟練工匠來參與修復工程並非易事。

Filed Under: 副刊, 文化, 首要 Tagged With: 天主教, 巴黎, 巴黎聖母院, 法國, 火災, 聖日耳曼教堂

知道怎麼吃牛肉嗎?

January 2, 2020 by Hao Yi Xu 1 Comment

本文作者:化嘉

在華人飲食習性中,牛肉佔的角色比豬肉,雞肉,甚至魚肉都要低,除了因為牛肉價格比其它三者偏高外,不易掌握成品效果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許多朋友來美國,發現牛肉是美國人很重要的餐桌肉品,但去超市購買時琳瑯滿目的英文標籤,真不知所從,買回家後,一般主婦也不容易操作出美味可口的佳餚。我家老婆有句名言:「要吃好牛肉就得買對牛肉。要買對牛肉,就要先認識牛肉的部位和每個部位不同的烹飪法。」看來真是個不淺的學問。以下我們先從牛肉各部位中英文名稱對照表開始學習,因為牛肉的等級是按部位劃分的。以下是牛肉各部位和質地簡介:

臉部

●A--臉頰肉--因咀嚼的大量運動而讓臉頰肉富含膠直,擁有Q彈帶勁的口感。

舌部

●B--牛舌--具有獨特口感和味道,肉質軟嫩。在日本最常用於火鍋和燒烤。

頸部

●C--牛頸肉--因為經常活動,脂肪較少,屬於較硬的瘦肉,適合用來燉煮湯品。

肩胛部 Chuck

肩胛部是經常運動的部位,因此筋肉發達,肉質較結實;因為肥瘦適中、價格便宜,也多用來做成絞肉、紅燒和燉滷,分為:

●D--板腱肉(Blade)--附著於肩胛骨上方的肉,梅花牛肉及嫩肩里肌即出於此處。筋多、肉質結實,喜歡嚼勁的人可直接香煎或燒烤,但跟其他部位的牛排比起來較硬,若要作為牛排建議先醃漬;另外,因為肌肉纖維多,也是做成牛肉乾的上選部位。

●E--翼板肉(Flat Iron)--含有許多筋絡及油花,吃起來軟嫩適中,是牛肩唯一較軟的部位,可以切厚片當作煎烤牛排或薄片肉片。

● F - - 肩胛里肌( Chuck Tender)--俗稱黃瓜條,是緊靠肩胛肉塊的一圓錐形肌肉,因狀似黃瓜而得名。纖維較粗、富有嚼勁,耐久煮烹調,常應用在熱炒、香煎或燉滷,也可製成牛肉乾。

前胸部 Brisket

● G -- 前胸肉--因呼吸而屬於運動量大的肌肉, 幾乎沒有脂肪故肉質堅韌。適合長時間熬煮成紅燒、燉煮湯料理,或做成肉絲、絞肉,中式的「牛腩」料理也經常取用此部位。牛腩只是一種統稱,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

肋脊部 Rib

屬於背部的前段, 因運動量較少,肉質軟嫩且油花分布均勻,許多牛排料理都是取這部位的牛肉。分為:

●H--肋排--肋排是第六至第八節肋骨之間的肉,肉質結實、油花漂亮,適合碳烤。

●I--肋眼(Ribeye)--沿著脊骨兩側所附著的肉塊便是肋眼,這部位運動量較小,肉質嫩、脂肪多且夾帶著筋,嚼勁佳;用香煎或炭烤都很適宜,切成薄片就是壽喜燒或涮涮鍋用的肉片,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部位。在亞洲「沙朗」一詞通常是指「肋眼牛排(Ribeye steak)」,但在美國是則指後腰脊肉,兩者等級、口感都有差異,購買肉品或點餐時可以先詢問店員。

帶骨肋眼牛排

●J--牛肋條(Rib Finger),肋骨間的條狀肉,肉塊上方有一層白色的筋膜,燉煮後吃來入口即化,是牛肉麵經常使用的部位。

● K - - 牛小排( Short Rib ) - - 油脂含量豐富且肉質結實,非常適合帶骨以炭烤、燒烤的方式料理,與骨頭連接的筋膜處會烤得相當酥脆誘人;也可以將骨頭去除,切成薄片香煎、熱炒。

前腰脊部Short Loin

●L--紅屋牛排(Porterhouse Steak)--此部位中間的丁骨拆開,就分別是一片菲力牛排和一片紐約克牛排,菲力牛排精瘦鮮嫩、紐約牛排具嚼勁及油花,若想品嘗到雙重風味,即可選擇紅屋牛排,分量也較大。一般來說,切塊時若菲力的部位較多的稱為「紅屋牛排」,菲力較小的則是「丁骨牛排」(T-bone Steak)。

● M - - 紐約克牛排( Strip Steak)--因為外型像美國領土故得此名,又稱作Club Steak。此部位運動量較大,肉質較緊實,大理紋石油花分布均勻,油脂含量介於肋眼與菲力之間;具豐富牛肉風味,嚼勁十足。

●N--腰內肉(小里肌)--脂肪含量極低的瘦肉部位,是牛肉最嫩的部位,口感鮮嫩又沒有難嚼的筋肉,菲力牛排(Tenderloin Steak)即是出自於此處;因為量少而價格高昂,適合直接煎烤,建議半生熟更能嚐到柔軟的口感。

紐約克也很適合薄切成火鍋肉片。菲力牛排屬於頂級牛排。

後腰脊部 Sirloin

●O- - 後腰脊肉(Sirloin)--在美國是指菲力上方的後腰脊肉,上半部稱為Sirloin,下方則是Top Sirloin和較次等的Bottom Sirloin。沙朗是牛隻極少運動到的部位,肉質細嫩且大理石油花非常漂亮,吃來入口即化。

● P - - 下腰脊肉( Bottom Sirloin)--Top Sirloin 切片、去骨後取得的部位,因為運動量稍大,是後腰脊部最硬的部位。

胸腹部 Plate

●Q - - 胸腹肉--風味濃厚、油花細緻;多用來燒烤和煮湯。

●R - - 內裙肉--像裙子一樣覆蓋著牛肉的外側腹壁,因而取名為內裙肉。口感軟嫩帶有嚼勁,主要用來燒烤,在日本也會直接生食。

腹脅部 Flank

●S - - 牛腩--指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嚼勁十足且肉汁豐富,通常用來燉煮湯品,像是知名的俄羅斯湯品「羅宋湯」。

●T - - 腹脅肉--屬於牛腩的部份之一,油脂分佈較多,越靠近肚子、含油量越高,可以切成薄片做為火鍋肉片或燒肉,就是俗稱的「牛五花、牛培根」,日式丼飯和壽喜燒也多是使用這個部位的肉片。

後腿部 Round

●U - - 和尚頭(Knuckle)--位於牛後腿內側,因為外型渾圓光滑,使得台灣人將其命名為「和尚頭」。因為肉質較瘦、纖維粗,適合切片、切絲後熱炒,或是用來燉煮。

●V - - 牛臀肉(Rump)--後腿肉中最嫩的部位,是幾乎沒有油脂的瘦肉。主要用來烤肉、熱炒、煮湯或加工製成肉脯跟肉醬。

●X - - 後腿肉--介於牛後腿中的大腿內側與外側的臀部瘦肉,多作成肉脯或切片燒烤。

腱子部 Shank

●Y - - 牛腱--是牛腿部一束束的肌肉,因為運動量大,使得這個部位筋多、肉質硬實又佈滿牛筋,一般來說,前腿的牛鍵比後腿更有嚼勁。因為富含膠原蛋白,適合長時間慢慢燉煮至軟爛,在台灣也經常做成滷味。

●Z - - 牛筋--牛的膝蓋關節周邊,如果凍成線透明狀的筋,適合用來燉湯。

Filed Under: 副刊, 食物, 首要 Tagged With: 牛排, 牛肉, 美國

法律淺談:信用報告影響大 出錯誤應儘快糾正

December 19,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LAW OFFICES OFDENNIS LAM
315 5th Ave. S., #882
Seattle, WA 98104
TEL:206-682-9233
FAX:206-223-7599
E-mail:dennis@dennislam.com
網頁:www.dennislam.com

本文亦將刊載於林滋強律師網頁,請查看www.dennislam.com


住在美國,沒有信用(Credit)或信用不好的話,諸多不便。買車難(除非一次付清)、買屋難、租房子也難。信用通常是從你自己開始獨立生活,日積月累出來的。準時付房租、準時付各種帳單、準時分期付款,便可慢慢建立良好的信用。一個人信用好,在生活上除了方便之外,更可多些選擇和彈性。

您是否因信用不好而被拒信用貸款?

根據「公平信用報告法」,如果你被拒信用貸款的話,貸方必需告訴你,他們的決定是否與你的信用報告有關。法律規定,任何人使用信用報告機構(Credit Reporting Agency)得來的資料來拒絕你的信用貸款申請、申請租房、申請保險或申請就業等的
話,必需讓你知道提供消費者報告的信用報告機構的名稱、地址及電話號碼。此外,若你要求的話,這些機構必需接受並考慮你給他們提供有關你信用史的資料。

您想知道您的信用嗎?

您有權知道信用報告機構所有記錄在案關於你的資料。一接到你的要求,信用報告機構必需給你一份完整的報告,以及所有最近索取你的信用報告的名單,但你先要提出書面要求。如果你在申請貸款、保險或工作被拒後六十天內提出要求,有關機構必需免費給你一份信用報告。否則,一份報告大概需費9.95元。以下是美國三大信用報告機構:

EquifaxInc., Experion 以及Transunion Corp. 在這些機構給你報告之前,他們一般需要知道你的全名、目前及過去幾年的住址、配偶的全名、社會安全號碼、出生日期、白天及晚上的電話號碼,以及用來証明你身份的駕駛執照影印本或最近的帳單。

發現報告有錯誤的話怎麼辦?

你有權對你的信用報告上任何資料提出爭論。若你發現有錯誤的話,應立即通知信用報告機構,以書面要求他們重新調查;如果你手上有支持你觀點的証據,寄給他們參考。切記要清楚指出報告錯在哪裡、解釋為什麼出錯、最後要求機構糾正或刪除錯誤。除非報告機構有理由相信你的爭議毫無根據,否則他們必需在合理的時間內重新調查清楚並糾正錯誤。然後你有權要求機構把改正後的報告寄給所有在過去六個月內索取過你的報告的地方或人士。

調查不果怎辦?

如果調查後仍不能解決雙方的爭議,你有權要求把你的解釋放在報告內,也可以要求報告機構把你的解釋寄給所有在過去六個月內索取過你的報告的地方及人士。只要你在信用申請被拒後三十天內提出此項要求,便沒有另外收費。

我怎麼知道報告已改過來?

你認為報告應改過來後再等上至少三十天,然後再要一份報告查看。如果錯誤仍在,用掛號信通知報告機構,他們不合作的話,你便需考慮找律師幫忙。

報告上的資料可留存多久?

一般來說,報告機構最多只能保留有關對你不利的資料達七年,以下的例子除外:

*破產資料可保留達十年。

*有關申請年薪超過二萬元的工作資料沒有期限。

Filed Under: 副刊, 法律, 首要 Tagged With: 信用, 美國, 貸款

聖誕節吃什麼

December 19,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肖男

聖誕節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和我們中國人過年,一定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隨著聖誕節即將到來,讀者會好奇其他國家在聖誕節會吃什麼特別食物嗎?我們來一探究竟:

英國--聖誕大餐極其豐富,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乾果餡餅等。據說吃英國聖誕火雞這個習俗,已有300多年歷史。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裡,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才放入焗爐烤。

法國--聖誕節時法國人會吃「Buche de Noel」,也就是「樹幹蛋糕」,這裡的「樹」指的就是聖誕樹。樹幹蛋糕是一種用海綿蛋糕做成的蛋糕卷,外面再塗上巧克力口味或是奶油口味的奶油糖霜。更細致的樹幹蛋糕會利用奶油糖霜來畫出樹幹的外皮,或是在蛋糕上擺一些可以食用的可愛小裝飾。

德國--聖誕晚餐最著名的美食是姜餅,這是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乾之間的小點。傳統的姜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現在的姜餅都經過改良,外面灑上一層糖霜,不但口感豐富,外型也相當討好。而傳統的聖誕餐是烤鵝搭配紫甘藍菜,但他們在聖誕節也很流行吃「Raclette」這種芝士燒烤料理,做這道料理時必需用到專門的燒烤工具,這種燒烤工具通常有兩層,上層可以烤肉類、蔬菜、菇類等食材,跟一般烤肉很類似,不過下層則是用來烤芝士的,下層通常分為好幾個小烤盤,可以選一個自己的烤盤放入大量芝士,並將多種食材放進去一起烤,或是只單純烤芝士,再將融化的芝士倒在已盛盤的食物上一起享用!

澳大利亞--熱情的澳大利亞人會現場燒烤各種鮮活的海產,還演繹出各種時尚、多元的方式,包括塗上橄欖油、辣椒醬、咖喱等,大大滿足食慾大開的胃口。

荷蘭--有一種很可愛又好吃的小點心,在聖誕節很受到歡迎,許多人都會自己親手做,這個點心叫做「Kruidnoten」,是加入了姜、肉桂、白胡椒、小豆蔻、丁香、肉豆蔻等香料所製作而成的小餅干。雖然是聖誕節餅乾,但大家從12月5日就會開始吃了,原來荷蘭的傳統聖誕節並不是12月25日,而是12月5日,這一天被荷蘭人稱為「Sinterklaas」。

挪威--挪威人會吃一種叫做「Krumkakes」的甜點,英文稱它為「Norwegian Wafer Cookies」,它是一種用麵粉、奶油、蛋、和糖做成的薄餅卷,口感脆脆的,做成卷筒狀後可以單吃,也可以放入鮮奶油或其他餡料一起享用。

義大利--許多人有著聖誕節吃素食的傳統習慣。不吃肉,鱈魚倒能在餐桌上大行其道。吃蝦,烏賊貝殼類肉做成的魚肉色拉,還有胡瓜魚,鰻魚堅果制成的醬。

丹麥- - 在聖誕晚餐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

格陵蘭--在聖誕節會吃的特別食物包含Mattak和Kiviak,Kiviak的製作過程比較費工,格陵蘭人會將好幾隻未經烹調的北極海雀埋入海豹的皮膚中數個月,直到海雀的肉完全分解。

瑞典--在聖誕節享用米布丁,其中一碗米布丁會藏有一粒杏仁,吃到這碗米布丁的幸運兒在接下來一年間都會有好運。

印度--印度的基督徒在聖誕節時會享用傳統的咖哩料理,最後他們也會吃上一碗香甜的牛奶布丁。

衣索比亞(Ethiopia)--當地人會吃一道名為「doro wat」的料理,包含辛辣的雞肉和經酵母發酵後的扁平麵包。

南非--聖誕節南非正在過夏天,當地人會以名為Braai的非洲炭烤烤羊肉、火雞肉和豬肉。

加拿大--在聖誕節時會吃「雞骨頭糖果」(Chicken bone candies),它是內含巧克力餡的粉色肉桂糖。

菲律賓--菲律賓的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半夜享用一整隻烤乳豬,烤乳豬口中常被放入一球鮮黃色的起司。

南極洲--居民會在聖誕節享用火雞大餐,但許多居民也會因工作或娛樂等因素而在船上度過耶誕節,這時他們除了原本的食物配額,還能再額外獲得乾燥、罐頭或冷凍蔬菜。

美國--在聖誕節會吃火雞大餐,有時還會配上由雞蛋、糖、牛奶及溫熱的烈酒調配而成、最後再灑上當季香料的蛋酒。在美國,聖誕晚餐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Filed Under: 副刊, 文化, 首要 Tagged With: 丹麥, 加拿大, 南極洲, 南非, 印度, 德國, 挪威, 格陵蘭, 法國, 澳大利亞, 瑞典, 美國, 義大利, 聖誕節, 英國, 荷蘭, 菲律賓, 衣索比亞

孩童與聖誕老人

December 19,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成志

有沒有收到聖誕禮物對許多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對孩子來說有沒有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那更是件重要的事。

聖誕老人送禮物了嗎?

根據已連續62年追蹤聖誕老人發送禮物路線的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網站,去年根據追蹤網站顯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5日9時左右,耶誕老人由加拿大西部抵達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送出超過67億份禮物,直到11時返回北極,共送出超過72億份禮物。

耶誕老人展開他的全球旅程時,追蹤網站發佈影片表示:「北美航太防衛司令部雷達在北極點附近間測到動靜。看來小精靈已替耶誕老人的雪橇裝好貨,耶誕老人也已經起飛囉!雖然裝滿了禮物和好東西,耶誕老人的雪橇看來還是移動得和閃電一樣快。」

美麗的錯誤

這項傳統源自於1955年一次美麗的錯誤。美國一家公司刊登廣告,鼓勵孩子們給聖誕老人打電話,但是廣告刊登的熱線電話號碼卻印刷錯誤,電話全被轉接到北美大陸防空司令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前身)的指揮中心熱線上。

當時的作戰官Harry Shoup上校接到第一通來自6歲男孩的電話,說出聖誕願望。在他接到第二通電話時,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他怕孩子們失望,命令部下在雷達上查看耶誕老人的可能位置,並向孩子們報告。

自此,這項傳統延續至今,並設立了「NORAD 跟蹤聖誕老人」網站,使得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平安夜獲得聖誕老人的「最新位置」。NORAD聖誕老人追蹤器現有包括中文等多語版,而且有愈來愈多美國以外的好奇小朋友打電話進來。

85%小孩深信有聖誕老人,8歲後就幻滅

有研究指出,將近85%的美國孩童深信聖誕老人真實存在,但這項信念會在8歲後大幅滑落。

2011年刊載於「認知與發展期刊」(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的一項研究顯示,83%的5 歲小孩認為聖誕老人是真的。這篇研究的主要作者Jacqueline Woolley在學術討論網站 The Conversation如此寫道。

心理學家表示,孩童對聖誕老人的信念始於3到4歲之間,當他們在4到8歲時,這個信念非常強烈。然後信念開始滑落,孩子們開始了解聖誕老人的真實情況。」,這是因為年齡和認知發展似乎可預測孩童何時開始失去對聖誕老人的信念。孩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停止相信聖誕老人,因為這時候他們開始發展「什麼是可能、什麼是不可能」的更複雜概念。

Filed Under: 副刊, 文化, 首要 Tagged With: NORAD, 加拿大, 聖誕老人

傑出貢獻者晚宴花絮

December 12,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由西華報主辦的表彰2019年當選官員和傑出貢獻者獲獎者的「傑出貢獻者晚宴」活動已於12月6日在中國海景大酒樓舉行。300多位來賓共襄盛舉。

晚宴中的傑出貢獻者及當選官員和贊助商合影。
與會來賓。
由賀明律師事務所的Mark向獲獎者社區義工CharleneGrinolds頒發獎牌。
獲獎者金郡議員Larry Gossett和當選官員默瑟島校區事Dr.Tam Dinh的孩子們。
梁淑姿演唱美國國歌。
扶輪社會員參加活動合影。
與會來賓和獲獎者玩自拍。

Filed Under: 副刊, 圖片, 首要 Tagged With: 中國海景大酒樓, 晚宴, 西華報, 議員, 賀明律師事務所, 金郡

ISRD選舉 結果受到挑戰

December 12,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Ruth Bayang

InterIm社區發展協會(InterIm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援引「多次選舉違規行為」,對上個月華埠國際區特別審查委員會(ISRD)選舉的結果提出了挑戰。

ISRD是西雅圖鄰里部(Seattle 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s-簡稱DON)歷史保護的一個計劃項目、是對華埠社區發展進行協調工作。它成立於1973年,旨在「保護和增強華埠國際區的文化、經濟和歷史品質」。

ISRD的選舉是在11月19日舉行,計160人投票,由選民決定誰來擔任三個職位。結果以商人、產業擁有人或僱員資格參加競選的第一席位由Russ Williams獲得。由來自居民、租戶或社區參與者競選的第二席位由Matt Chan獲選。由具備本區居民、租戶或社區參與者背景的第四席位由李文輝獲得。

根據ISRD董事會選舉程序的規定,11月26日,西雅圖鄰里部主任在選舉後的7天,收到了InterIm對選舉結果的挑戰。

李文輝將這一舉動稱為「胡說八道-bullshit」。他稱InterIm 組織為「可憐的失敗者」,並說他們的挑戰是出於政治動機,是想讓自己的候選人當選,結果他們輸了。李補充說,他的挑戰者Henry Liu,是InterIm員工。InterIm也有另一名候選人Lizzy Baskerville,她被Matt Chan 擊敗。InterIm在華埠有一個建築項目,那就是在前四海酒家所在地,將為紀念社區活動家山度士命名的Uncle Bob’s Place的一棟8層混合用途公寓樓的建築提案,目前該提案正由ISRD審查。

InterIm政策分析師Derek林寫了挑戰信。

ISRD選舉程序規定:「在投票站所在建築物30英尺內,不得進行競選活動或分發背書材料(endorsement materials)。」此外,ISRD選舉的翻譯人員「只允許幫助選民處理登記,或投票標明等事宜,但不能影響選民對候選人選擇。」

林寫道:「四位投票人黃竹華,Pei Lan Wu, Hui Lan Huang, Cui Ping Zhong向InterIm投訴,古小姐在ISRD的投票房間和外面的走廊上,左右他們對候選人的決擇。」黃竹華是Henry Liu的外婆。

林繼續說道:「Eliza Guan表示,耆老們和她分享一些選舉發生的事,就是有人告訴他們要投票給誰。她試圖告訴這些耆老們,他們還有其他選擇,但是在場的義工告訴這些長者,不要理Eliza,並繼續倡導義工們所支持的候選人。市政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證據表明,古在場並與老年人交談,而在Michael Itti的視頻中,也表明她正在房間裡與說中文的老年人交談。

現年80歲的劉光華是11月19日投票的耆老之一,表示:「當我去那裡投票時,古女士在那兒。她什麼都沒說。除了告訴老人們要排好隊,不要推擠其他選民,我沒有聽到她說什麼。她正在努力保持選舉會場的秩序。」

自從去年從事義工服務的古向西華報英文版《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證實,她只是在幫助老年人,包括攙挪90歲或90歲以上、長期不能站立的老年人到桌前投票,她還幫助選民處理登記的事情。

旨在推動華埠國際區老年人參與公民活動的耆老行動基金會創始人陳馬淑怡說,她目睹兩個月前ISRD協調員Rebecca Frestedt要求古出席當天舉行的選務工作,並為老年人提供幫助。

選舉前一天,古說她確實與社區中的老年人見面,並告知他們候選人是誰,以及他們的政見和立場。一些耆老徵訊古的觀點,她說:「我告訴他們要考慮誰在華埠服務的時間最長。我們需要社區的和諧。我告訴耆老們,如果他們同意這一點,他們必需做出自己的決定。」

在ISRD選舉當日,InterIm的義工向選民分發由InterIm製作的候選人計分卡上,Henry Liu的表情圖示(Emojis)有2張正常臉2張笑臉。而他的對手李文輝則是1張正常臉2張加重描繪苦臉。

11月19日,在投票站裝置了選舉監測器,李文輝表示,如果他們看到錯誤的地方,或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將會被制止的。他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包括古都沒有被要求離開投票站。」

古告訴西華報,西雅圖市的翻譯Anna Tang,就坐在離她只有幾英尺的地方。Anna會說中文和越南語。古表示:「她可以聽到我說話的聲音,如果我說了任何不適當的話,她會阻止我的。」

在ISRD選舉當日,InterIm的義工向選民分發了宣傳單,儘管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在投票站所在建築物30英尺內這樣做。宣傳單包括一張ISRD候選人記分卡,其中包含「候選人在問題上所處立場的重要信息。」這些問題包括公平發展、支持小型企業、維護和保留亞洲遺產和文化,以及為我們社區提供公平的酒店/公平的公寓。

西雅圖鄰里部的Lois Mag在接受採訪時說:「鑑於挑戰的複雜性和嚴重性,DON將與社區成員、員工和市檢察官辦公室進行磋商……以討論應對挑戰的下一步措施。」

InterIm在信中說,該市應「取消本次選舉並舉行新的選舉,因為這是我們社區就此問題進行知情投票的正確選擇。由於古和其他人的行為,許多選民的意志受到不公平的損害。」

獲選第二席位的Matt Chan接受《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採訪時說:「儘管我很失望,我無法開始ISRD董事會的重要工作,但我也相信參加選舉過程的每個人,都需要相信選舉結果是公平和公正的。」陳馬淑怡表示,社區需要對ISRD的選舉過程充滿信心。

李文輝表示,ISRD應暫停所有會議和決定,直到此事解決為止,但他的訴求似乎置若罔聞。ISRD董事會於12月10日舉行會議,只有三名董事會成員(正常的七名成員)就座。議程上的項目包括InterIm開發UncleBob’s Place的建築提案。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ISRD, 四海酒家, 李文輝, 華埠國際區, 西華報英文版, 西雅圖

法律淺談:有條件綠卡轉正式綠卡 需按不同情況處理

December 5, 2019 by Hao Yi Xu 3 Comments

LAW OFFICES OFDENNIS LAM
315 5th Ave. S., #882
Seattle, WA 98104
TEL:206-682-9233
FAX:206-223-7599
E-mail:dennis@dennislam.com
網頁:www.dennislam.com

本文亦將刊載於林滋強律師網頁,請查看www.dennislam.com


憑婚姻辦理在美居留是一個很普遍的移民途徑。但正因為有很多人為了綠卡而假結婚,移民官對這類移民申請的審查自然便會嚴謹一些,特別是那些牽涉美國公民的婚姻案,更容易惹起移民官的注目。那是因為這類移民簽証不需要等待名額,即辦即有。與永久居民成婚的移民申請案件,出現欺騙的機會則較少,原因是這類簽証往往排期一年多兩年才有名額,而假結婚的人很少會願意等待這麼長的時間。

為了防止欺詐婚姻,於是從1986年起美國移民法規定外國人與美國公民結婚申請綠卡, 都受到「有條件居留」的限制, 首先取得的是條件綠卡(又稱臨時綠卡) 。條件綠卡上效期為兩年,在九十天內,美國公民與外國配偶必須用I-751表格一起向移民局申請正式綠卡,同時並提供同居的証明,如報稅單、醫療和汽車保險、銀行聯名及其他各種賬單、房產証、生活照片等。

條件綠卡轉永久綠卡的申請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正常婚姻情況下美國公民與外國配偶共同簽字一起遞交I-751(Joint Petition);另一種是由於美國公民與外國配偶的婚姻破裂,而由外國配偶獨自遞交I-751申請,稱之為豁免共同申請(I-751 Waiver)。豁免共同申請(I-751 Waiver)舊的規定是,申請人必須已經與美國公民離婚並收到離婚判決書,此外還需証明其與美國公民婚姻是真實的,或提出在婚姻中曾經遭受美籍配偶虐待、施暴的証據,或提出回原居住國/母國生活艱難的原因。申請一但獲得批准,申請人便可以獲得正式永久綠卡。

問題是,豁免共同申請的規定—即先取得離婚判決書—會引起一些矛盾和困擾。比如有些美國公民與外籍配偶的婚姻在拿到永久綠卡之前便出現了問題,但這些問題可能只屬暫時性的,或兩人只是處於暫時分居狀態,並無意斷絕婚姻關系。按照舊規定,他們必須先辦好離婚手續,外籍配偶才能遞交豁免申請,這樣一來可能使本來有機會復合的一對夫婦就此分手。或者,若按舊規定需要離婚的外籍配偶和美國公民可能會由於法律程序或打官司的原因無法及時完成離婚手續,因而耽誤遞交豁免申請的時間。

為了解決上述矛盾,移民局改變了政策,規定了在不同情況下對豁免申請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第一種情況是如果在遞交I-751表格時美國公民和外籍配偶同時簽了字,當時兩人的關係仍然良好,但在等待審批過程中婚姻出現了問題,並提出了離婚,根據新規定,移民官員可以發出補件通知,確定美國公民與外籍配偶婚姻關系真實性。如果最後離了婚,外籍配偶提供了離婚判決書,那麼移民局就可把I-751共同申請直接轉為豁免申請來審理。

第二種情況也是在遞交I-751共同申請時,美國公民和外籍配偶已經簽了字,但他們其實已經分居並開始辦離婚手續,移民官知道後也會發出補件通知以確定外籍配偶申請人與美國公民之間的婚姻關係真實性,移民局一獲得離婚判決書,便會直接把I-751共同申請轉

為豁免申請。依照舊規定,以上兩種情況外籍配偶都必須先撤銷之前的共同申請,才能夠遞交新豁免申請

第三種情況是外籍配偶和美國公民已經開始辦離婚,但是還未收到離婚判決書,依照新規定申請人可以單獨提出豁免申請,而不必等到正式離婚, 但申請人必須在回復移民局發出的補件通知時提供給移民局正式離婚判決書。

最後想提的是,只要婚姻屬實和有效,外籍配偶一般都可以靠自己(在離婚後)申請正式綠卡,而不需要看美國公民配偶的臉色或受他的威脅。

Filed Under: 副刊, 法律, 首要 Tagged With: 公民, 欺詐婚姻, 移民, 綠卡, 離婚

對比研究:華埠國際區的建築項目是否受到同等審查?

November 28,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華埠國際區聯合抗議活動於8月2 7日在布殊花園舉行。(攝影:吳靜雯)
本文作者:Ruth Bayang

是否在華埠國際區內的所有建築項目,需向國際特別評論區(ISRD)提供社區外展報告?這是Brien 周想要了解的事情。他在中華會館(Chong Wa Benevolent Association)的董事會任職超過15年,並在11月12日的ISRD董事會

會議上提出了這個問題。議事主題是擬議中的位於南King街714號前四海酒家(Four SeasRestaurant)所在地,將為紀念社區活動家山度士命名的Uncle Bob’s Place,由InterIm開發商建造一棟八層混合用途公寓樓的設計提案。

在King 街上的前四海酒家( 照片由廖皓君提供)。

周說:「InterIm項目由納稅人提供資金,中華會館沒有受邀參加任何概念或設計會議。出於透明度和問責制的目的,我要求ISRD董事會向華人社區、鄰近的建築物所有者,企業和非英語居民提供更多的社區報導。」ISRD的作用是維護華埠的「獨特的亞裔美國人特性格,並鼓勵恢復住房和行人專用區。」

InterIm在一份聲明中說:「2018年年中以來,Uncle Bob’s Place 的公寓建築設計提案,曾在CID(Chinatown International District ) 論壇上出現過一次、CID 啟動過兩次相關的活動、ISRD董事會提過五次、在四海酒家內的酒吧 Dynasty Room舉行的社區歡樂時光活動中提過一次、在社區報紙上被報導過四次。」

11月12日,建築師對UncleBob’s Place 公寓建築設計案將如何與周邊地區融洽的問題幾乎沒有疑問。這與ISRD在10月22日舉行的上一次會議形成鮮明對比。在該會議上,董事會成員大聲疾呼對黃浩聲(James Wong)投資在布殊花園(Bush Garden)改建,稱之為《茉莉花發展計劃-Jasmine development》要作嚴格的審核。

10月22日的會議僅在會議室舉行, 很大一部份的與會者是抗議者,他們是華埠國際區(CID)聯盟的支持者或成員,有些人稱之為「要叉燒包不要酒店-Humbows Not Hotels」。CID聯盟此前曾提出抗議,反對布殊花園的開發建築項目。

過去兩年, 從來沒有人在ISRD上抗議,但在布殊花園計劃上則常遭人反對。在11月12日的會議上沒有舉行抗議活動,也沒有任何示威者的跡象表明反對拆除四海酒家的計劃。但是,儘管布殊花園在結構上更不健全,但一直有人反對拆除布殊花園。Joan Seko 就作了一次證言,並就安全問題 寫了兩封信。

由Vibrant Cities委託的DCI工程師事務所的Bruce Zhong表示,他擔心布殊花園建築物無法承受地震。儘管這兩座建築物都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但都沒有實質的歷史建築物之名,但InterIm開發商卻沒有受到嚴格審查。

Tony Au表示「所有在華埠開發的項目都應該公平的被審核和要求,並給每個項目同等機會。董事會應該為所有類型的開發加快速度。為什麼僅僅某些項目不是用於低收入住房,就對該開發商進行這麼長的核時間?」

西華報英文版The Northwest Asian Weekly收到了以英文書寫的有關InterIm項目的報告。InterIm表示將在2020年1月的CID論壇上介紹該項目,CID論壇是每月一次的社區論壇,用於共享它所促進的社區信息。論壇的過往參與者包括華埠各團體的代表,例如西雅圖華埠國際區保護和發展局,中華會館和鄰里倡導者。

黃浩聲(James Wong)是開發商Vibrant Cities的創始人,是布殊花園產業擁有人。Vibrant Cities表示,公司除了發送針對英語和非英語使用者的信函外,還花費了無數小時在整個華埠國際區社區中走動,與每個企業主和員工就布殊花園的建設項目進行面對面的交談。

「我們總共獲得了63 份關於支持茉莉花項目的信。我們還收到了來自不同年齡段和年齡的CID居民簽名的324封信。」他補充說:「然後,我們通過兩個文件將387封電子郵件以電子郵件發送給了ISRD協調員Rebecca,然後轉發給董事會。在ISRD會議期間,董事會成員問社區是否支持我們的開發項目。我相信董事會可能忽略我們獲得387封支持該項目的艱鉅努力。

黃浩聲表示:「在10月22日會議的數據草案中,我們有一些向社區宣傳幻燈片,Rebecca要求我們刪除它們。她的說詞是沒有必要讓董事會知道我們的外展活動……而當我們展示數據據時,董事會又要求我們進行外展活動。這公平嗎?」

Uncle Bob’s Place 公寓樓高8層,商業空間位於較低的樓層,100%的經濟適用住房位於上方。InterIm 將管理這棟公寓的住房,而大同飯店(Tai Tung)和前四海酒家的所有者Chan氏家族將管理商業空間。

布殊花園改建的茉莉花(Jasmine)大樓是一座17層高的開發項目,將包括微型零售和市場價格較高的公寓。

插圖由黃浩聲提供

第三方觀點

Eddie Tsay是一名開發商,在大學區正在進行一項開發項目,他的家人在整個大西雅圖地區擁有其他房地產。

他談到Vibrant Cities首席執行長黃浩聲時說:「我認為黃浩聲非常勇敢,他想為該地區做一件好事, 同時也要賺錢。」但Tsay也坦言表示,像黃皓聲這樣的項目並不是他願意承擔的。

他說:「華埠國際區絕對不是我現在要投入資金的地方, 因為他更喜歡投資在一些避免出現爭議的地區。人們對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 housing)的需求很大,他說自己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就在這個領域。但是需要保持平衡。因為如果一個地區蓋的全是經濟適用房,就會有一群付不起太多租金的同類背景的人聚集。發展將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再投資於其他房地產,後果之一是蓋了一地破敗的建築物群。我們需要可以繳納更多稅款的人住在此,否則將無法投資於更多的公共基礎設施。」

關惠珠在華埠的政府補貼住房(subsidized housing)住了25年。她在11月12日的ISRD董事會會議上說:「我不想看到更多的低收入住房。我希望在我們的社區中看到更多活力,更多企業和新建築物。我不想看到華埠國際區沒有繁榮的景象,只是一片的破敗和老舊。」

伍潤平是華埠國際區的另一位長期居民。他已經在低收入住房中生活了1 6年。他表示:「我希望華埠國際區能創造很多商業。我們在社區中擁有的生意愈多,我們的員工就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到我們華埠的人愈多,對我們的安全就會愈好。安全和工作對我們社區的福祉至關重要。我希望市府批准所有新建築物,以繁榮華埠社區並力求改頭換貌。」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ISRD, 中華會館, 低收入住房, 大同飯店, 布殊花園, 房地產, 華埠國際區, 西華報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31
  • Go to page 32
  • Go to page 33
  • Go to page 34
  • Go to page 35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60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