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試衣間使用應用程序、二維碼和新技術來處理通常由大多數傳統零售商的銷售人員提供的一些任務。
首要
華大將於下週恢復面對面授課
沒有大年三十的除夕 虎年只有355天 是黑虎年也是水虎年
農曆新年俗稱稱為春節。根據中國傳統,歡慶儀式在農曆新年開始前一天晚上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今年的春節是二月一日,不少朋友,在憧憬著農曆新年,暢想著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守歲、歡聚……
沒有大年三十的除夕
可是翻開2022年的日曆卻發現:今年為什麼沒有大年三十呢?大年三十去哪兒了?天文專家介紹,這「都是月亮惹的禍」。為什麼今年沒有大年三十呢?中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對此給予了解釋,「這和中國獨有的農曆算法有關。」
原來,公曆的一個月,有的有30天,有的有31天,二月只有28-29天。而農曆也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是因為農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來編算的,在天文學中被稱為「朔望月」。
根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農曆的編算和頒行》,「朔日為農曆月的第一個農曆日」,也就是說,每個農曆月的初一是朔日。從「朔」到「望」,再到下一個「朔」,一個周期約29.53天,所以計算出來的農曆月天數或者是小月29天,或者是大月30天。而今年的臘月(十二月)恰逢小月,只有29天,,因此也就沒有大年三十了。
實際上, 臘月遇上小月的時候並不少,大年三十不見的幾率也不算太低。進入2000年以後,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6年都沒有大年三十。沒有大年三十的日子其實並不少見,有時候還會連續出現,比如從2025年開始,一直到2029年,連續五年也都不會有大年三十了。
沒有大年三十的除夕,你打算怎麼過?不過,專家表示,由於「除夕」指的是歲末的最後一個晚上,只要正月初一還在,前一晚都是除夕。
虎年只有355天
過了除夕,到正月初一,就進入虎年了。但今年的虎年只有355天!
這是為什麼呢? 天文專家表示, 農曆年平年包含12個農曆月,每個農曆月約29.53天,所以農曆平年長度約354天。農曆閏年則多了一個閏月,也就是包含了13個農曆月,長度約384天。比如,2020農曆庚子鼠年是閏年,包含一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而農曆虎年是平年,沒有閏月,長度就只有355天。
這是因為古人要協調朔望月周期和二十四節氣循環周期即回歸年周期之間的「時差」。回歸年周期約365.24天,比農曆平年多了約11天。所以要設置閏月,使得農曆年的平均長度和回歸年相等。這樣,農曆月既能反映月亮圓缺變化,又能和四季變化相符,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是黑虎年也是水虎年
2022年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年份,根據十二生肖的傳統算法,2022年是屬虎的本命年,也就是說2022年是虎年,按照五行推算,2022年是五行屬水,所以是水虎年,因水的顏色為黑色,2022年又叫黑虎年。
壬寅虎的學習能力強,喜歡新奇的事物,特別在手工藝及藝術方面,能夠達到精深的程度。
壬寅虎的自尊心特別強,我行我素、自視清高,恃財傲物,不容易接納他人的意見,這是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但是他們失敗的機會太少了,這便引起了他人的妒忌。
壬寅虎應該注意,不要輕易相信他人,行事都要特別小心,預先保存幾分實力應對突發事件,考慮力求周全,好讓自己的計劃能夠順利實行。
壬寅虎一生的事業有好運壞運各半的趨勢。如果能夠得到朋友或伴侶的幫助,都必定會有嶄新的發展前途。
時値農曆春節,祝大家虎年行大運,身體健康,闔家平安!
華盛頓州的冠狀病毒病例超過100萬例
西雅圖時報於1/12日報導在最近Omicron變體激增之後,華盛頓州超過了100萬例冠狀病毒病例的嚴峻里程碑,距華州首例發現病例近兩年。
有關 Omicron 的問與答
近期以來,全美疫情大幅反彈,這一反彈和新變種病毒Omicron有密切關係,以下是專家讀者解析Omicron病毒,幫助大家更好的應對疫情。
1)問:Omicron的臨床症狀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喉嚨痛、乾咳少痰、發冷發熱、頭痛、鼻塞、夜里盜汗、乏力嗜睡等。其中喉嚨痛可以非常嚴重,病人有時描敘說一輩子都沒那麼痛過。
2)問:如我有以上症狀,但自我抗原檢測為陰性怎麼辦?
答: 如你有以上症狀, 是Omicron的概率很大。可過2-3天再測一次,或者去化驗室做一個PCR檢測。
3)問:以上的臨床症狀持續多久?
答:比我們原來想象的要長,原來認為3-5天,現在認為一般會持續2週左右,但程度會有所減輕。
4 ) 問: 我打了二針以上的新冠疫苗或以前得過新冠感染(除Omicron以外的變種),我還會再得Omicron嗎?
答:會!以前打疫苗或得病產生的抗體對Omicron的中和能力顯著下降,我們稱之為「免疫逃逸」。
5)問:為什麼Omicron的症狀相對比較輕?
答:主要有以下二個原因:
a)雖然之前打疫苗或得病產生的抗體對Omicron的中和能力明顯減弱,但由疫苗或得病產生的T細胞免疫功能尚能發揮作用。
b) Omicron本身的致病率較弱。
6)問:我得了Omicron後還會被之前的Delta變種的感染嗎?
答: 一般不會, 得了Omicron後產生的抗體對Delta變種感染也有預防作用。
7 ) 問: 如果我最近得了新冠感染,我還需要打第三針加強針嗎?
答:因為最近確診新冠感染95%以上都是Omicron感染,感染Omicron後不但能產生針對Omicron的免疫力,還能產生針對之前Delta的免疫力,但加強針仍應施打。
8)問:如果我被確診感染了新染病毒應該怎麼做?
答:
a)自我隔離
b)對症治療
治療上針對喉嚨痛可嘗試以下方法:
1)鹽水漱口
2)多喝溫蜂蜜檸檬水
3)Lozenges含片,因裡面有少量麻藥可緩解疼痛
4)許多含片可讓喉嚨變得舒服一點
5)如特別嚴重的可讓你的醫生幫你開ViscousLidocaine,在家用棉簽塗抹於咽後壁
針對其它癥狀的治療可嘗試以下方法:
1)發燒、頭痛、關節酸痛可使用Tylenol
2)鼻塞可使用抗過敏藥,最好用含D的,如Zyrtec-D、Allegra-D等
3)晚上因喉嚨痛睡不著話可適當使用鎮靜安眠藥
4)咳嗽可使用咳嗽藥水
c) 保證足夠的營養和睡眠
d)自我監測血氧濃度,如小於95%,應馬上去醫院。
e)如你屬於高風險人群可使用單克隆抗體或口服抗病毒藥物。新的抗病毒藥Paxlovid效果很好,實驗組的607個病人在發病5天內開始服藥,無1例死亡。(本來準備做3000人的臨床試驗,結果因效果太好做了1219人試驗就停止了)。
9)得病後我應該自我隔離多久?
答:CDC指南說自我隔離5天,然後戴口罩5天。但現在我們發現在第5天的時候很多病人的抗原/PCR檢測依然是陽性,所以建議應該自我隔離8-10天,且無發燒至少24小時,之後再戴口罩5天。
10)有什麼可以預防Omicron感染嗎?
答:沒有!但有些東西可以減少你得病的機會,如盡量減少和人接觸的機會,少聚會、少聚餐,注意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另外有些保健品可能也可以減少得病的機會,如維生素D、維生素 C,NAC,Quercetin,鋅等。最後,好的睡眠習慣也很重要,有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和半夜12點以前睡眠時間和身體的免疫力是成正比的。
聯邦政府免費提供新冠檢測盒 申請網站已上線
(本報訊)14日,聯邦政府正式宣佈,從1月19日起,美國所有居民都可上網預訂居家新冠檢測盒,每個家庭可以免費預訂4套,將以快遞形式直接寄到家中,免運費。該網站已於18日上線。
拜登政府表示,將在全美範圍發放共計10億份免費測試盒,民眾只需登錄covidtests.gov網站進行預訂,在訂單確認後7到12天內便可通過美國郵政(USPS)快遞形式收到,全程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申請測試盒的民眾僅需提供姓名及家庭住址即可,無需出示任何醫療保險及身份信息憑證。政府方面表示,將優先處理服務水平低下的家庭以及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率最高社區的申請。美國郵政方面也已增加人手,為派送測試盒做好萬全準備,每日將派送26萬個到4,000萬份快遞。
除聯邦政府免費派發檢測盒外,所有在1月15日後自行購買居家檢測盒的民眾可通過醫療保險對費用進行報銷。同時聯邦政府還承諾,除實現檢測盒免費的目標外,還將免費為民眾提供高質量口罩,並通過向公立學校提供大量檢測套盒的方式對師生進行及早篩查,以保障學校開放,學生繼續接受面對面授課。
「留校測試」Test-to-stay 可以讓學生安全地留在學校

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主任Rochelle Walensky博士表示,新的證據表明,一種被稱為「留校測試–test-to-stay」的做法可以讓孩子們在安全地留在教室裡:即使他們已經接觸過導致Covid19的病毒。Walensky日前在白宮的網絡新聞發佈會上說:「留校測試是一項可以讓我們的孩子繼續留在學校的令人鼓舞的公共衛生做法。」
當在一所學校發現Covid-19病例時,「留校測試」會使用定期檢測的辦法,而不是隔離所有與該患者接觸的人,這為在新冠疫情期間因遠程教育而不堪重負的家長們提供了一些緩解。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表示,如果接觸者沒有症狀,並且在7天內至少兩次Covid-19檢測呈陰性,他們就可以繼續面對面學習。如果檢測呈陽性,他們就必需隔離。在過去的幾個月CDC與美國各地的一些學區合作評估了「留校測試」項目。
該機構在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簡稱MMWR)中發表了兩項研究,內容涉及學校如何在保持學生出勤率的同時,利用「留校測試」來限製新冠病毒在教室中的傳播。
Walensky說:「CDC正在更新我們的材料,以幫助學校和家長知道如何最好地實施這一有希望且已得到證實的做法,以及我們的多層預防策略,將幫助我們的孩子安全地留在教室。這些研究表明,『留校測試』能夠讓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安全地在校學習。」
其中一項新研究包括了8/16-10/31期間洛杉磯郡(Los Angeles County)學生和公立學校的數據。在9月和10月,432所學校實施了「留校測試」,1635所學校沒有實施。洛杉磯郡公共衛生部(Los Angeles County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人員發現,與未實施這一策略的學校相比,在使用「留校測試」的學校中,「Covid-19的發病率並未增加」。
數據顯示,在實施「留校測試」之前,在隨後實施「留校測試」的地區,學生Covid-19的日平均發病率為10/100000,而在非「留校測試」的地區,學生Covid-19的日平均發病率為20/100000。在實施「留校測試」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學區學生的日平均發病率都有所下降,但在實施「留校測試」的學區,日平均發病率仍然較低,為6/100000,而未實施「留校測試」的學區,這一比例為每11/100000。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寫道,沒有實施「留校測試」的學校「失去了大量的面對面學習時間」。但他們補充說,「有些學校目前可能不具備實施這一策略的資源」,並指出「較高比例的弱勢學校」沒有實施「留校測試」。
馬里蘭大學的傳染病傳播模型師和醫學助理教授(an infectious diseasetransmission modele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Meagan Fitzpatrick博士在10月告訴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我在馬里蘭(Maryland)討論「留校測試」項目時,聽到的首要困難是人員問題。」她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Fitzpatrick說:「當這些學區考慮「留校測試」項目時,考慮的是實施這一項目所需要的。它需要有人跟蹤哪些學生被指定為首次感染的接觸者。並且需要跟蹤這些學生是誰,跟蹤他們每天的測試結果,並他們入學前再次反復核查他們是否進行了測試。尤其是,學校的護理人員已經不堪重負,而且許多地區似乎在獲得他們需要的額外人員方面都面臨著挑戰。」
另一項同樣發佈於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MMWR)中的研究,包括了伊利諾伊州萊克郡(LakeCounty, Illinois)內31個學區的90所學校的數據,這些學校在8/9-10/29期間實施了「留校測試」項目。在此期間,共報告了258例新冠病例和1664例密切接觸者。
來自CDC、Rosalind Franklin大學和萊克郡衛生部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有多少密切接觸者的冠狀病毒感染檢測呈陽性,以及病毒是否傳播給了任何接觸者的接觸者。研究人員發現,16名密切接觸者的感染檢測呈陽性。所有人都是學生,似乎沒有人將病毒傳染給學校裏的其他接觸者。然而,在校外家庭接觸者中總共發現了9例Covid-19病例,其中4例是完全接種了疫苗的人。
總體而言,研究人員寫道,「留校測試」為密切接觸者保留了長達8152天的面對面學習時間,並「結合口罩和保持距離等多種預防措施」的實施,降低了新冠病毒在幼兒園及中小學校的二次傳播。
國稅局修訂表格1024以供電子提交
根據《國稅法規》第501(a)條或第521條申請免稅認可,以方便申請者進行電子申報。從2022年1月3日起,使用表格1024申請免稅認證,必需通過Pay.gov(英文)在線提交。國稅局將提供90天的寬限期,在此期間繼續接受1024表格(01-2018年修訂版)和信函申請的紙質版本。
國會暴動週年

一年前的1月6日,抗議2020年大選結果的暴徒襲擊了美國國會大廈,滲透到美國民主的一些最神聖的會議廳,並在全國掀起暴力和分裂的衝擊波。從那以後發生了很多事情,但那一天的後果繼續迴盪。 看看這個週年日的影響。
週年日發生的事情
眾議院議長Nancy Pelosi在國會大廈宣佈了幾項活動來表達今天的週年日,包括祈禱、眾議院的沉默片刻以及由兩位歷史學家主持的旨在保存襲擊事件敘述的對話。立法者也分享他們的賬戶,喬拜登總統發表講話。
作為「週年日和行動日」的一部份,100多個激進組織正計劃在全美範圍內舉行守夜活動和集會。前總統川普原定於當日舉行新聞發伂會,但在顧問警告該事件可能對他和其他共和黨人不利後取消。喬.拜登總統2022年1月6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舉行的雕像大廳舉行的儀式上,就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遇襲一週年發表講話。
華盛頓周圍的安全當天很緊張。截至1月6日,聯邦官員已經看到國內極端主義論壇上的暴力言論有所增加,但尚未確定具體或可信的威脅。
調查情況
去年7月成立了一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來調查這次襲擊事件,並且不打算在今年夏天之前發佈報告。然而,在過去幾個月裡,委員會向個人和組織發出了50多份傳票,其中包括川普的一些最親密的盟友。該委員會還獲得了文本和其他通訊,他們說這些文本和其他通訊說明了隨著叛亂的展開,川普和其他領導人的行動。在委員會迄今為止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公開聽證會上,執法人員對他們在襲擊中的第一手經歷作了令人痛心的證詞。
與此同時司法部正在進行聯邦調查局歷史上最大的調查。約有700人因參與襲擊而被捕另有數百人仍在逃。對他們進行起訴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而且一些立法者對調查的速度愈來愈不耐煩,並認為他們缺乏積極性。然而,司法部長Merrick Garland表示,無論需要多長時間,司法部「仍然致力於追究所有1月6日的肇事者,任何級別的法律責任」。
1月6日如何改變了一切
很難量化起義的影響,它改變了我們的政治話語、我們的社會關係、我們的技術和倖存者的生活。
它使我們處於更大的危險之中。一個分析全球暴力極端主義社區的情報小組的負責人表示,推動暴動的極端主義勢頭「沒有減弱——它已經向四面八方蔓延」。一個相關的例子:據國會警察局局長稱,2021年約有9,600次針對立法者的威脅顯著增加。
它給我們帶來了創傷。在襲擊中倖存下來的執法人員淚流滿面地分享了那天持久的創傷。立法者、記者和其他在場的人也是如此。可悲的是,今年至少有四名在起義當天工作的軍官犧牲了生命。由於錯誤信息和謊言持續存在,甚至我們自己對這次襲擊的記憶也受到攻擊。一位專家說,當人們否認暴動的嚴酷現實時,民眾就會面臨將這種暴力視為「新常態」的危險。
它讓我們質疑我們如何溝通。 立法者試圖控制Facebook的母公司 Meta等社交媒體巨頭,因為這些平台據稱在允許錯誤信息和暴力計劃有增無減方面發揮作用。
會再次發生?
專家警告說,對我們民主的另一個重大威脅是一種非常真實的可能性,公眾似乎也同意。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我們預計這種情況會再次發生,62%的美國人表示,他們預計未來總統選舉中失敗的一方會做出激烈反應。
對美國民主的影響
30年前,美國政治專家Francis Fukuyama寫道,美國的民主是最高形式政府的一個例子。但在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遭到襲擊導致多人死亡、多人受傷一年後,他說世界各地的人民和領導人對美國民主的看法都較低。1月6日的事件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反響。
William Powell是芝加哥大學的美國政治學教授。他說,前總統川普對選舉結果的謊言,以及共和黨領導人不願反對他們,為世界領導人樹立了榜樣,「他們聲稱民主是一種理想,既是幻想又是誤導。」他說,人們不能再將美國視為民主的榜樣。
Max Bergmann是美國進步中心的研究員。他說,共和黨領導人接受川普謊言的例子讓世界盟友對未來感到不確定。他說,這些國家現在會問:「如果美國向專制方向發展,它會在那裡對抗其他專制者嗎?」然而,其他分析人士表示,仍有時間修復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形象。
專家表示,現任總統喬拜登必需改變世界對美國的看法。最近的一項嘗試是12月舉行的民主峰會。白宮為100多個國家組織了一場視頻活動,計劃「民主復興」,共同應對民主面臨的威脅。襲擊發生一週年拜登1/6日還在國會大廈發表講話。
拜登總統沒有使用川普的名字,但他說這位前總統「試圖阻止權力的和平轉移」,並坐在白宮的餐廳裡「幾個小時內無所事事,因為美國國會大廈[正在]受到[攻擊]。」拜登指責川普無法接受他失去選舉並散佈謊言,因為「他重視權力而不是原則」。拜登發表了大約20分鐘的講話。他說,美國必需「決定我們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問美國是否會接受政治暴力,或者是否會「承認真相並以此為生」。
專家們表示,美國未來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總能用1月6日來論證為什麼民主並不總是奏效。Jake Sullivan是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他說,美國的對手正在思考:「我們如何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利用這一點?」
Leslie Vinjamuri在位於倫敦的國際事務研究小組查塔姆研究所 (Chatham House)負責美國和美洲項目。她說美國的問題允許具有「專制本能的領導人踐踏自由—autocratic instincts to trample all over freedoms」。 她將自由選舉和抗議權列為威脅民主理想的權利。
世界各地的觀察人士表示,如果一年前發生的事情是「一次性的」,美國可以重建其形象。J rome VialaGaudefroy在巴黎的一所大學任教。他說,如果1月6日只是美國領導理念轉變的開始,那麼「地獄可能會崩潰」。但其他人認為,去年對國會大廈的襲擊標誌著美國民主的快速衰退。
通脹續創近40年新高
美國去年1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漲0.5%,預期為升0.4%;按年上漲7%,符合市場預期,通貨膨脹率達到1982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高於11月的6.8%。
推動CPI上漲的是二手車和卡車價格,環比漲幅為3.5%,是去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其他類別,如食品、汽車和服裝等都在本月出現了快速增長。正如預期的那樣,能源價格在12月有所下降,交通運輸價格也有所緩解。
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月上漲0.6%,創2021年6月以來新高;該指標按年漲幅錄得5.5%,創1991年2月以來新高。這些資料增強了市場對美聯儲將在3月開始加息的預期,與幾個月前相比,對政策的預測變化很大。事實證明,高通脹比央行認為的更加頑固和廣泛。
資料顯示,食品、天然氣、租金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成本上漲正在加劇美國家庭的財務壓力。疫情期間,美國人增加了對汽車、傢俱和電器等商品的需求,採購量上漲導致港口和倉庫堵塞,並加劇了半導體和其他零部件的供應短缺。商品和服務的供應鏈因新冠疫情受到了嚴重干擾,汽油價格也大幅飆升。
根據美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的資料,2021年12月,約49%的小型企業表示計畫在未來三個月內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這接近自198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比例。餐飲服務商已將2022年的價格相比疫情前上調了25%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