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新冠

新冠肺炎病例呈上升趨勢 專家呼籲應繼續戴口罩

July 22,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隨著普吉特灣(Puget Sound)地區新冠病例增多,一些專家表示,呼籲華州應恢復佩戴口罩的規定,而目前華州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正在放寬該限制。現時,在全國範圍內,病例在增加,但疫苗接種人數卻在減少。

英斯利取消了大部份佩戴口罩的要求。但據州衛生部門統計,華州15個郡的新冠肺炎病例呈平穩或上升趨勢,其中包括金郡(King County)、皮爾斯郡(Pierce County)和斯諾霍米甚郡(Snohomish County)。斯諾霍米甚郡衛生官員表示:「鑑於口罩使用減少、流動性增強和人群混合增多同時發生,我們有理由預計或正處於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一名博士指,鑑於疫苗接種速度放緩, 即全州只有51%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 是時候恢復使用口罩的規定了。

但英斯利日前則表示不會恢復「口罩令」,他說:「不想人們在接下來的32年裡都戴著口罩,我們應做的是讓更多人接種疫苗來消滅病毒。」博士則表示,接種疫苗同時也需要佩戴口罩以阻止不斷擴散的變異病毒。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口罩, 口罩令, 新冠, 普吉特灣, 疫苗, 病毒, 皮爾斯郡, 英斯利, 華州, 華盛頓大學, 金郡

又過了一年伴著疫情的國慶

July 8,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華州在國慶日前全面開放社會,好讓大家被關閉了十六個月後,可以由國慶開始,展開正常的節日慶祝活動。這正好配合著美國推崇的自由民主精神,在滿足部份人渴求社會重開的同時,又不防礙另一部份人繼續小心翼翼,抱著謹慎態度去進行他們以防疫安全至上的有限度慶祝。

拜登總統在國慶日表示社會雖然開放,但新冠疫情並未真正平息;也未達到他訂下全民百分之七十接種疫苗的目標。總的來說,新冠疫情倘未全面控制,大家仍需繼續努力防疫,直至疫情被控制至最低感染水平為止。

美國衛生部雖然解除了戴口罩措施,但卻不影響要繼續使用口罩者的習慣與選擇。大家可以各適其式。各州政府及商企保留權限自訂防疫措施要求。這極富自由度的方式令大眾隨疫情轉變,作出適當保護調節。對於講究自由人權的美國人來說,應該較容易接受。

基於新的新冠變種病毒傳播能力超強,疫苗發展可能未必追上細菌變種的速度。唯社會是不可能長期封閉,大家始終是要恢復部份正常的生活,故此學習與細菌共存是目前最好的生活方式。開放的優勢是給予大家重投社會的機會。封閉時大家要時間適應,現在重開也是一樣,不管是回到原來或是面對新的社會規則,我們也需要一個過渡期來習慣。

華州英斯利州長未取消本州的緊急狀態令是為防疫留一手。疫情期間我們經已克服了很多困境,繼今年國慶日後,讓大家把明天活得更理想更美好。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口罩, 國慶, 新冠, 疫情, 英斯利, 華州, 防疫

關閉邊境損害經濟 拜登政府面臨取消限制壓力

July 8,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市長們就新冠疫情相關的旅行限制向美國移民官員施壓,並指限制可能會進一步損害當地經濟。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 Texas)市長Trey Mendez表示:「如果政府不想取消這些限制,他們需要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Mendez提到了該市新冠病例的下降趨勢和疫苗接種率。

去年,在新冠疫情開始時,川普政府在美國南北邊境實施了限制,限制了非必要的旅行,並援引了一個名為「第42 條」(Title 42)的公共衛生部門的規定,即允許邊境官員拒絕移民入境。這些限制措施對大量跨境旅行者施加了限制,並禁止許多移民在美國尋求庇護。最近幾週,這些限制措施因新冠病例減少、航空旅行增加而遭到了嚴格審查。

在內部,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官員正在為取消邊境限制作準備。其中一些人擔心人員配備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官員來處理人流增加。國土安全部發言人表示:「為了減少病毒的傳播,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陸路和渡輪過境點的非必要旅行限制延長至7月21日。」

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表示,將在未來幾週內宣佈全面開放邊境的計劃。他補充說,重新開放的日期將取決於加拿大於週一放寬了對完全接種疫苗的國民和出國旅行居民的強制性兩週隔離要求後的情況。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加拿大, 拜登, 新冠, 疫苗, 移民, 美國, 邊境

居家令結束後的生活

April 29,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我們一起吃午飯吧!」朋友們聽說我接種了新冠疫苗後這樣說到。在同意赴約前,我想到了一些在居家令結束之後帶給我的提示和心得。

經過幾個月的隔離,大家都很想念自己的朋友們。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和他們面對面共聚。有些人甚至認為在餐館裡,就算是坐在陌生人旁邊都有一種親切感,似乎也不存在社交距離的壓迫感。然而不管坐在陌生人旁邊有或沒有親切感,我都非常想念和朋友們一起談笑風生的時光,想念從他們眼中看到的快樂,想念他們不被口罩遮住的臉龐。大家都認為接種疫苗後我們就是安全無虞的。但在許多州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仍在上升的情況下,這份安全或許並不是萬無一失的。

我們該怎麼辦?不出門?不出去玩?不,我們可以出去走走。我們被居家令限制了一年多,這點自由是我們現在應得的。但是,就在新冠病毒正在變異為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時,我們一定得好好想想如何在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同時,也能去享受這來之不易的自由。

放慢腳步

不要急著去實現想要做的每一件事。畢竟,經過困居的2020年,事實證明我們可以把所有事情擱置一年。或者,一次只做一件想要的事。忙中易出錯,而這樣的錯誤可能會讓你後悔一輩子。不如花點時間好好計劃一下,三思而後行。

盡管我很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吃飯,但我不會把這些聚會排的太滿。我的安排一般是在每週五中午出去吃飯。也就是說,我每週只和家裡以外的人吃一次飯。我不大會改變我的作息。比起晚餐,我還是更喜歡午餐時間和朋友們聚一聚,因為這樣不會影響我就寢的時間。健康是頭等大事。

重新思考一切

培養一個新的心態,讓健康成為生活的目標。即使接種了疫苗,仍然可能會生病,也許不是因為新冠病毒而是其他疾病。好好照顧自己和你愛的人。因為一些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太多,可能導致無法受理你所需要的手術和護理。在外出就餐或旅行時,要多想想如何保護自己的健康。

「你接種疫苗了嗎?」

當計劃和朋友出去時,問問他們是否接種了疫苗是個明智之舉。這個提問並不是無禮之舉,因為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你有權去問,這樣才能決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和對方出去。我向一位重要的生意夥伴提出了這個問題。他的秘書去和他確認了。答案是肯定的。這樣我們就不至於在會議期間,一直糾結於他到底打沒打疫苗的這件事。

如果他們還沒有接種疫苗,問問他們打算什麼時候接種。那樣的話,你可以把和他們聚會的日子往後面排一排。或者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保持戴口罩。不過如要一起吃飯可能還不是時候。

外出用餐

雖然4月9日和朋友們在餐館的聚餐讓我很興奮,但我保證我們的聚會不超過4人。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和家人以外的人一起吃飯了。

現在,和一大群人在室內吃飯會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安心。這意味著我不會參加大型派對,除非州長JayInslee宣佈這樣做是安全的。當擁有700萬人口的香港恢復開放時,限制是每桌4人,外加社交距離。也許再過幾個月6個人一桌就沒問題了。

上週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飯時,我們旁邊的桌子起先是空的。等我們吃完飯聊天的時候,服務員帶來一桌5位客人,就坐在我們鄰桌,距離太近了。於是我就先走了。現在,我有個新對策。不要在餐館內待超過一個半小時。待得愈久,健康風險就愈高。

另外一天,我和丈夫在外面吃飯。服務員把我們帶到吧臺區而不是餐廳內。我明白。餐館老闆希望我們點些酒水,也想讓餐廳的生意透過窗子看起來顯得更好。但我拒絕了。餐廳裡沒有什麽客人,坐在那裡我會覺得比較踏實心安。

旅行計劃

這張照片來自SeaTac機場的社交媒體Instagram。

疾病控制中心建議我們現在不要旅行,除非是必要性的。但大多數人都不聽。西塔克機場(Sea-Tac Airport)在三月份平均每天增加2500多名旅客。而在復活節的那週日,全美超過600萬名旅客。

盡管我已經厭倦了足足16個月困在西雅圖的日子,但我還是說服自己晚點再去旅行,「有耐心的才是聰明人。」

如果你已經超過65歲了,那最好還是先收起你的「野心和玩心」。選擇一個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在熟悉的地方欣賞風景的細微變化也是一種享受。但是別待太久了。我現在可不會去埃及旅行了,盡管那是個令人興奮的地方。不要冒險去一個陌生的,連語言都不通的國度。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現在還是少冒點險吧!

對於那些不想再忍受居家令的年輕人,你們可知道近期新冠病毒的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至40歲之間嗎?所以不要以為自己的免疫力強大到足以保護自己。無論去哪裡還是要注意並遵守防疫措施。最後就是,當你旅行的時候戴兩層口罩會是個不錯的主意。

隨機應變

新冠大流行改變了我們周圍的一切,家庭,工作,乃至整個社會都在隨之改變。我們大多數的員工都是採取遠程辦公。在新冠疫情之前,我是不會同意這種安排的。但是現在,「不能」這兩個字已經從我的字典裡消失了。這種靈活的工作方式,不僅我的員工喜歡,我也挺喜歡。

對每個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有家庭,或者住在西雅圖市以外的人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更加靈活自主。實際上,有些員工甚至比平時做得更多,比如他們會在週末給我發文章。遠程辦公實際上提高了生產力。

但我確實懷念與員工們的互動和合作。比如,要是我需要技術方面的幫助,我總是去找我的老師Han Bui,她是西華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版面編輯。如果我需要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我會直接去辦公室找大家共商對策。

然而現在,這間辦公室卻像一個廢棄的倉庫空蕩蕩的,悄無聲息。過去,訪客和讀者都願意慕名而來。現在,我們無法讓他們進來。信件投遞口成了我們的交流工具,用來處理大家寄來的各種廣告和信件。我們只能在辦公室外面和他們聊天。當然,我們的談話通常都很簡短。現在,打電話要比當面交流更好些,也更實際些。

同時,我也很驚訝和感激我們可以通過Zoom會議、電腦和手機完成這麽多事情。盡管有很多障礙,但我們還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感恩所有

我理解每一個人現在都想走出家門,恢復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我不介意耐心地再待在家裏,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感恩。我感恩自己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所擁有的和能夠實現的一切。

我感恩自己還有一份工作,感恩我的員工也能繼續他們的工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Nobel Prize author Ernest Hemingway)說過,「工作幾乎可以治癒一切。—Work can cure almost anything」想像一下,如果日子沒有目標,那我一定無法過下去。

我也感恩我的家人和所愛的人都平安健康。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不用為申請各種援助而感到壓力,因為我最近收到了我的社會保障支票(social security checks)。

創造生活

新冠疫情期間困居的日子,有時還真的會讓人發瘋,但創造力肯定能幫助我們度過難關。我們已經領悟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止一個。COVID是打破常規,改變固有思維模式的最佳時機。

作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需要每週寫作是我的幸運。寫作是創造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能豐富內心的感受,增強表達情感的能力。在編輯付梓《西華報》的過程中,我非常享受排版的過程。一份報紙的排版就像創作一件藝術品——不是用顏料,而是用標題、照片、內容和圖像作為素材。它是《西華報》最具藝術性和趣味性的工作,可以突出,也可以淡化一篇報導。我不做排版的工作,但我的投入和喜愛感是顯而易見的。

我要做的是改良和優化版面,所以我會對印刷紙版做一些調整,也會對電子版進行少許修改,當然,它們本身都是合乎標準的。有一次,我直接把報紙中的內容顛倒過來,原本在裡版的一篇報導被移到了前面,另一篇報導被移到了下方的版面。我很高興我的員工對我如此耐心,我曾在一期報紙上進行了多達13處的修改。

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在做這些事時,我就像是有了另一雙不是作為出版人的眼睛,而是用一個普通讀者挑剔的眼光,來審視每一期報紙。如果我不能做到這些,那怎麽能得到讀者們的支持和喜愛呢?

我就連日常生活中在整理床鋪和疊被子的時候,也會想出很多辦法把這項瑣碎的家務變成一門藝術。烹飪也是培養創造力的好方法。時不時地調整一下家中家俱的位置,改變一下房間裡的裝飾,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新鮮感和幸福感。不是只有藝術家才能實現藝術創作。所以,試試用你自己的藝術去創造生活吧!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讓人想要發瘋的日子應該不會持續太久的,且讓我們大家再堅持、再忍耐一下吧!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健康, 口罩, 新冠, 疫苗, 社交距離, 西塔克機場, 隔離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病毒)

April 22,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華盛頓州資訊、服務和資源 (2)

我的手機如何取得WA Notify?

Washington Exposure Notifications(華盛頓州接觸通知,也稱為WA Notify(華盛頓州通知))是一種新型的工具,在不共用任何個人資訊的情況下透過智慧型手機提醒使用者他們可能接觸了COVID-19。它是完全私密的,不知道您是誰,也不會追蹤您去哪裡。

當您啟用WA Notify時,您的手機會與您附近同樣啟用了WA Notify的手機使用者交換隨機的匿名代碼。這款應用程式使用Bluetooth Low Energy(BLE,藍牙低能耗)技術交換這些隨機的代碼,但不會透露任何關於您的資訊。如果在過去兩週內曾出現在您周圍的WA Notify使用者後來的COVID-19檢測結果呈陽性,並將其檢測代碼添加到此應用程式中,則您將收到匿名通知,通知您可能接觸過病毒。這將讓您快速獲得所需的護理,並有助於防止您將COVID-19傳播給周圍的人。

WA Notify的基礎是Google Apple Exposure Notification(接觸通知)技術,旨在保護用戶隱私。這個系統絕不會收集或與Google、Apple、華盛頓州Department of Health(DOH,衛生部)或其他使用者共用任何位置資料或個人資訊。參與全屬自願性質。用戶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

如果您使用iPhone,啟用「Settings」(設定)中的「ExposureNotifications」(接觸通知):

– 打開「Settings」(設定)

– 向下滾動至「Exposure Notifications」(接觸通知)

– 點擊「Turn On Exposure Notifications」(開啟接觸通知)

– 選擇「United States」(美國)

– 選擇「Washington」(華盛頓)

如果您使用Android手機:

– 打開Google Play Store(Google Play 商店)

– 下載Washington Exposure Notifications應用程式 (WA Notify)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新冠, 病毒, 華盛頓州

疫後開放需要認真考核

April 16,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週華州三個郡區因為新冠病情控制表現不理想,成績不及格,結果被送回開放第二期。留意本州疫情發展者都心知肚明,其他各郡區的表現其實也是危危乎,祗不過英斯利州長在最後關頭放寬並更改了要求,降低水準,由符合兩個要求降低至任擇其一,這樣大部份華州地區才能繼續享受第三期的開放措施。否則社會將會出現全面大倒退局面,又再一次令華州經濟癱瘓起來。

目前英斯利政府推出的每三週一個考核期活像全民考試。不過很多華州人對這考核制度還是掉以輕心,並沒有因此而提高或保持對疫情的警覺。大家將注意力集中在四月十六日後十六歲以上州民可以注射疫苗的事情上。

我們不否定疫苗的功效,也鼓勵市民盡快登記接種。但我們更深信疫苗並不是仙丹,大家不要一廂情願相信注射疫苗後就可以脫離新冠病毒,重回自由生活,隨意出行玩樂,而將防疫拋諸腦後。

每一個人都希望疫後生活盡快來臨,但目前我們還是在疫情發展過程中,並未到達光明的盡頭。細菌變種較諸疫苗發展快速是令人擔憂的事。大家因疫情受困了逾一年,如果不想再被繼續囚困的話,就要多加配合。即使接種疫苗還要繼續監守實行防疫行為,待社會全民都達到同一預防步伐,那時才是可以放緩的時刻。

退回開放前階段並不是對某些郡區的懲罸,這祗是無可奈何的解決方法。政府恨不得盡快重開社會,但我們還是輸不起,大家不想回到一年前的生活就做好本份吧。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新冠, 疫情, 疫苗, 英斯利, 華州

新冠病例上升「不達標」 華州三郡重返第二階段

April 15,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宣佈華州其中三個郡因新冠病例和住院人數都在上升,將重返到第二階段,室內和室外活動將受到更嚴格的限制。

該三個郡為皮爾斯郡(Pierce County)、考利茨郡(Cowlitz County)及惠特曼郡(Whitman County),由於無法保持第三階段的標準,三郡都將於4 月16 日回到第二階段。

州長上週五(9 日)宣佈,一個郡在新增病例人數和住院人數指標上均不達標,都須倒退一個階段。在之前的計劃中,一個郡只要有一項不達標,就須倒退一個階段,如據此有9個郡都有倒退階段的危機。

皮爾斯、考利茨和惠特曼三郡將在至少三週內受到更嚴格的集會、就餐、觀賞性活動和其他社交活動限制。一般而言,第二階段的室內或戶外活動的人數容量不能超過25%,而第三階段為50%。但在某些條件下,學校畢業典禮和露天餐飲場所除外。

皮爾斯郡議會主席Derek Young稱,重返第二階段是對那些熬過了寒冬的企業再一次「打擊」。

Young 指委員會準備從該郡的基金中撥出400 萬元,用於資助小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希望能幫助零售商、餐館和健身中心,因它們最近在第三階段擴大了營運以避免裁員及保持經營。

華盛頓酒店協會(Washington Hospitality Associ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nthony Anton 表示對這三個郡倒退第二階段感到「失望」。

州衛生部長Umair Shah 表示:「當我們看到病例和住院率上升時,我們需要迅速採取行動,防止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下一輪對各郡的評估將在5月3 日進行。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惠特曼郡, 新冠, 皮爾斯郡, 考利茨郡, 英斯利, 華州

接種疫苗後仍會感染 專家指仍需嚴格遵守健康指南

April 15,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據華州衛生部報告,截至4 月3 日,華州接種疫苗的人中共有217 例「新冠疫苗突破病例」。「疫苗突破病例」指當一個人在已接種新冠疫苗後兩週或更長時間後檢測呈陽性,即發生「疫苗突破」。目前,在華州39 個郡中的24 個郡都發現了「突破性」病例。

大規模臨床研究發現,新冠疫苗可預防大多數人感染新冠疾病。然而,疫苗並非百分百有效。這意味著極少數完全接種疫苗的人仍然會感染新冠疾病。科學家們指出任何疫苗都有突破性病例的可能。

到目前為止,華州已經有超過170 萬人完全接種了疫苗。這些突破性病例只佔完全接種疫苗人群中的一小部份,約為0.01%。衛生部正調查總共5 起疑似接種疫苗後的「突破性」死亡病例,死者年齡都在67 至94 歲之間,並有多種潛在疾病,其中4 人住在長期護理機構。

在華州,自第一批病例報告以來,確診疫苗突破患者的年齡中位數已經下降,與前幾週相比,40至59歲人群的人數更多。

雖然大多數疫苗突破病例的人只出現輕微症狀或沒有症狀,但其中有些人需住院。衛生部仍在為大約一半的突破性病例收集數據。然而,在突破性病例中有12% 需住院。

如果一個人通過PCR 檢測或抗原檢測呈陽性,並且在檢測呈陽性前兩週以上接受了最後一劑新冠疫苗,則被確診為疫苗突破病例。衛生部長Umair Shah 表示:「發現疫苗突破病例的證據提醒我們,即使你已經接種了疫苗,你仍然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以防止感染病毒並將病毒傳播給其他未接種疫苗的人。我們鼓勵每個人只要符合資格就接種疫苗,並請民眾同時鼓勵朋友、親人和同事也這樣做。」

如有任何查詢,可瀏覽衛生部網站www.doh.wa.gov。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口罩, 新冠, 疫苗, 病毒, 社交距離, 華州, 華州衛生部

新冠病例再次上升 西市取消減少檢測場所計劃

April 1,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隨著金郡新冠確診病例數字再次上升後,西市官員表示取消關閉雷尼爾海灘(Rainier Beach)和西西雅圖(West Seattle)檢測中心的計劃。

公共衛生官員表示,西市在兩週內已新增713名確診病例,僅在過去一週,病例數字就增加了3.6%。有關官員指,西市所有地區的確診病例都在不斷上升,但在北西雅圖其中兩個郵政編號區域——98105(大學區)和98115(Wallingford)更為強烈。而南西雅圖和西西雅圖部份地區的新增確診數字也於過去7天裡飆升4.2%至6.5%。

由於病例再次上升,市長杜爾肯(Jenny Durkan)週一(29 日)宣佈,西市消防部門將繼續在雷尼爾海灘和西西雅圖的消防中心提供新冠病毒檢測,而該兩個地點原定計劃在週二(30 日)停止接受檢測。

西市消防局醫療主任Michael Sayre 表示,雖然西市在疫苗接種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但新病毒變種的出現卻將會使更多人容易感染。根據華州衛生部發佈的新數據,自去年12 月以來,華州已出現了至少400 例加州變異病毒。

西華盛頓大學新增近30 個病例

位於貝靈漢(Bellingham)的西華盛頓大學(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日前新增近30 例確診,而大部份確診者為居住在校園宿舍內的學生。在追踪最初接觸者發現,校外聚會和其他社交聚會是大量學生感染的原因。由於病例有上升趨勢,學生現被要求預約春季季度進行新冠檢測。

截至3月27日,Whatcom 郡共有7238名確診病例,另外有226例仍是未知數,導致共334人住院及87人死亡,同時衛生官員亦警告指將出現「第四波疫情」。

金郡啟動新疫苗接種站 為擴大接種資格做準備

隨著更多人符合資格接種疫苗,西市及金郡公共衛生部在奧本市(Auburn)多開設了一個新的疫苗接種站以加大接種力度。該站點位於奧本的Outlet Collection 購物中心,週一(29 日)開放當天,該站點已為至少400 人接種了疫苗。據金郡的公共衛生醫生Mark Del Beccaro 說,目標是每天為4000 到6000 人接種疫苗。

該站點及肯特(Kent)現有的疫苗接種站旨在進一步為南金郡社區提供服務,而該社區的確診率遠高於金郡其他地區。有關更多疫苗接種的信息,包括疫苗預約通知列表,請到訪網站www.seattle.gov/vaccine。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新冠, 疫苗, 病毒, 西華盛頓大學, 西西雅圖, 金郡, 雷尼爾海灘

疫情下的減重秘訣

March 25,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魔鏡!魔鏡!告訴我,我是不是變胖了?」鏡子回答說:「是的,親愛的。疫情正在讓你發福長肉!」

如果你的體重增加了15或30磅,這絕對不是只發生在你一個人的身上。但是如果你打算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減重,那可不是個好主意,因為體重減的愈快,回升的也愈快。減重是不能急就章一蹴而成的。

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很多人抱怨他們的體重增加了,不是只有幾磅,而是50磅之多。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的報導,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壓力會導致暴飲暴食和臥床不起。人均體重增加了29磅。美國心理學會 (APA) 最新的《美國壓力-Stress in America》報告顯示,超過2/5也就是42% 受訪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在過去12個月裡增加的體重超出了預期。而有1/10的人甚至高達50磅的增數。

你可以把這些體重問題歸咎於社區中心的健身房都關閉了,還有我們平常可以散步的博物館和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也都不能去了。身處隔離已經影響了心理健康,確實需要找個出口來發泄情緒,這時近在咫尺的冰箱成了隨手取吃的安慰劑。或者還可以怪房子太小,沒有地方放健身設備,所以能做的鍛練有限,體重增加自是理所當然該有的現象。

然而相反的是,有些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減重成功。這些成功者可不只是少掉幾磅,而是減了很多。下文將分享幾位人士是如何減掉6-30磅的故事:

通過堅持步行減重21磅

Deborah Uno從2020年1月1日開始,每天早上步行1.5小時,減重了21磅。在華埠清晨許多人還在睡覺時,她一個早上就走了11000多步,約4英里路程。到一天結束時,她總共走了大約5.5英里。

「再也沒有人會錯以為我懷孕了。」Uno說到。「我的肚腩沒有了。我太高興了。」她對照片中自己的新形象感到興奮。Uno甚至不得不繫條腰帶以免褲子下滑鬆落。雖然遺憾的是,今年她的體重又回增了一些。然而,她最終還是減掉了9磅。這仍然值得慶祝。

在這場充滿災難的新冠大流行中,為了照顧自己和幫助他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被肯定的。

然而教訓是,在短時間內減掉的幾磅,也可以很快長回來。今年,她要如何確保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 這需要她的意志和行動。

Uno在2021年會繼續堅持步行鍛練,這在去年已經顯示出了成效。她認為導致自己體重增加的原因是她每週喝三次含酒精的飲料,以及過去經常吃布斐自助餐。她已經設定了正確的目標,並說:「我盡量不讓正在發生的事情改變我的作息。」她會堅持每天走路的習慣,如果朋友想在下午和她一起,她也願意多走一些路。

是什麼促使Uno保持她的養生之道? 「我大部份時間都很開心。而且我感覺自己比較健康。我已經18年沒生病了。我想要保持健康,健康地活著,直到我離開。」

生活的目標應該是終生致力於保持健康。如果有了長期目標,那不僅贏得了你的日子,減重也將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通過正確飲食減重20磅

我的中文版編輯燕玲說,減肥並不意味著節食或挨餓。在過去的一年,她通過烹飪自己的「優質餐」減掉了20磅。「我從不設定目標或任何時間表,而是一直在關注過程,」她說。「要記住減重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而減掉幾磅只是附帶的好處。」

她說,新冠大流行給了她烹飪自己的「優質餐」的機會。她的建議是「一餐或一天之中,避免吃一種以上的主食和澱粉類食物,包括米飯、麵條、麵包、土豆或餃子。」為了平衡她的飲食,她說「少吃肉,多吃蔬菜,增加食物的種類」是最好的。

她補充說,「可以通過探索不同文化的健康美食來滿足味覺,比如希臘、日本和韓國食譜,以及使用印度香料。我享受我的每一餐,不僅快樂,而且健康。同時附上一些我的飲食照片與大家分享。」

30天減掉6磅

Cindy Kang通過多吃蔬菜達到了減重的目標,同時在日常飲食中增加一些水果。她說:「關鍵是少量多餐,每隔2-3個小時吃一些少量的食物,我用手機上的日曆軟體功能來設置時間表,當我該要吃東西時,手機會提醒我。要遵守時間表確實需要一定的紀律。即使不餓你也要吃東西。」

Kang說:「對亞洲人來說,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是另一個難題,就像我很喜歡吃麵條。為了減肥我只好用南瓜麵條代替,而且只能吃一點點糙米。瘦肉和青菜才是每一餐的主要內容。我只有堅持下去才能保持體重。」

除了通過保持健康的良好心態、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鍛練來達到減重的目的之外,還有一些要點需要注意:

久坐是你的敵人

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一位神經學家關於久坐的建議的文章。他說,下午坐4個小時,會抵消你從早晨鍛練中獲得的所有好處。Uno說,久坐對身體影響相當於抽了一包煙。哇!所以,經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疾病,比如癌症。

任何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都會損傷視力、脊椎、脖子、體態和整體健康。要如何解決呢?我常常需要在電腦上長達好幾個小時的寫作。我的方法是打破坐姿。每半小時站起來做幾件家事,比如洗衣服、鋪床、給朋友打電話、在家裏走走、疊衣服、打掃衛生、吃零食、伸懶腰、踢腿,甚至梳個頭。

制定鍛練計劃

制定每天的鍛練計劃。僅僅在早上運動是不夠的。一整天都應該動起來。燕玲練習太極和冥想。這些鍛練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過去的25年,因為有規律的健身鍛練,我從未有過體重問題。早上,我會伴隨著五段不同的音樂或歌曲跳舞大約22分鐘。然後從我家前面慢跑五分鐘到後面。最後,跟著YouTube上的節目,練習10分鐘的瑜伽和冥想。下午,我會步行去買菜。我不喜歡網上購物,因為它減少了我鍛練的機會。走在街上,遇到熟悉的面孔,會使我這一整天都快樂起來。同時,我每天都能得到時令的新鮮農產品和肉類,這是額外的獎勵。

運動的好處

運動不僅有助於減重,同時能讓人快樂。健康雜誌的報導指出,運動會釋放內啡肽,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BDNF和多巴胺 (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BDNF and dopamine)也會隨之而來。這些荷爾蒙會改善情緒。這就是為什麼當我不運動的時候,不僅我的身體會感到緊張不安,就連思維也變得遲鈍。研究表明,運動可以釋放壓力,提高記憶力。

Uno說,自從去年她開始每天走路後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改善睡眠,她現在的睡眠時間更長了。在過去的36年,她平均每天只睡5個小時,她以為對她來說這就夠了。根據研究顯示,每天睡眠少於6小時會損害我們的大腦,導致衰老和記憶力衰退,同時降低免疫力。

自從退休和開始步行以後,Uno每天睡8個小時,她的朋友們都不敢相信。經常鍛練可能是令她的身體重新恢復了健康的原因之一,同時,良好的睡眠也給她的身體補充了活力。更好的睡眠和鍛練也能減少疼痛。人在年老的時候,經常遭受各種疼痛。而我很幸運,日常鍛練完全消除了我的腿痛。

當我們老了,會被各種治療心臟、膽固醇和血壓的藥物轟炸。我吃骨骼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然而,就在兩年前,奇跡發生了。給我做骨密度檢查的醫師很震驚。我的分數提高了。「你經常運動嗎?」「有時候。」我說。事實上,我整天都在鍛練。希望到今年年底,我甚至都不用再吃補骨骼藥了。

跳舞能消耗脂肪

每週,Cari Murotani都會加入表爾威市Tillicum中學操場上的隊列舞( line – dancing ) 活動。Murotani說,除了減肥,跳舞是最好的活動之一,這種低衝擊的有氧運動,能改善心血管系統,促進身體平衡並增強記憶,減少關節僵硬和肌肉疼痛。 使人心情愉悅,從而減輕了壓力和沮喪感。這是大流行期間身體的必要食譜。

舞蹈老師是Kip Brandon,當Covid-19強制跳舞場地關閉時,舞者只能困坐家中。不再能選擇伴侶跳舞,所以Brandon決定自己跳。當社區舞蹈成員發現後,他們加入了他的行列。每週六天,每天1.5小時的列隊舞,讓Brandon瘦了30磅。他的減肥方法是減少熱量攝入並增加運動量。該課程是免費的,活動時間是星期六下午12-1:30pm,email:Cari Murotani carimurotani@yahoo.com.

從小事做起

對於那些從不走路的人來說,Uno建議,即使是繞著街區走一圈也是一個好的開始。「你只需要從一小步開始。」走路需要漸進而行,依據自己身體的需要和體力為之。

不要只看你減掉了多少磅的體重。健身目標是努力提高整體健康水平,比如睡得更好,感覺更快樂和更平靜。所以,堅持運動,多吃蔬菜少吃肉,保持均衡的飲食。6個月後,你必會看到真正的收獲,而不僅僅是體重秤上的一個數字。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19, 健康, 新冠, 減重, 疫情, 運動, 鍛練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Go to page 6
  • Go to page 7
  • Go to page 8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10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