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報
  • 廣告價目表
  • 活動
  • 聯繫本報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香港

降溫飲食和活動 讓你清涼一「夏」

July 2,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你喜歡冷天還是熱天?

在過去的幾天,我們大家可能都不會喜歡這個夏天。如果你和我的其中一位員工一樣,肯定也會難以忍受這酷熱的天氣。為了逃離高溫的折磨,她在上週一預定了兩晚的酒店,借此熬過「100華氏度的高溫」。「週六的時候,我的公寓已經熱得像蒸籠一樣了,」她給我發郵件說。「不僅我的皮膚因為高溫而起了疹子,我的筆記本電腦也熱得發瘋了。如果一直這麼熱,我想它恐怕就要罷工了……」

我們是在香港炎熱的夏天裡長大的。我討厭它。每年夏天,我都有很多個不眠之夜,因為天氣太熱了,床就像一個燃燒的火爐。有時我寧願睡在鋪著草席的地板上,但這也沒有多大幫助。我記得我們整晚都在用電扇。當然,風扇也沒什麼用,吹出來的風都是熱的。想要吹空調,只能去餐廳、戲院或是百貨公司。

當我決定留在美國時,西雅圖是我的不二之選。這裡的夏天涼爽宜人。我媽媽常說西雅圖的夏天是最棒的,氣候宜人,到處都是養眼的綠色植物。沒有一個地方的夏天會比西雅圖的更棒。這就是為什麼華州擁有長青之州,西雅圖擁有翡翠之城美譽的原因。

但是今年的高溫來得太早——現在才六月。我們要做什麼來應對七、八月份的熱浪,那些來自華州和加州的森林大火所產生的濃煙和熱氣?

隨著全球變暖,西雅圖快要變成夏威夷或香港了。據KIRO電視台報道,西雅圖上週六、週日和週一連續3天氣溫達到100華氏度,打破了歷史紀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香港和夏威夷的溫度卻只有80度,比西雅圖上週六的溫度還低。

我從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和《西華報》的朋友和同事那,收集了一些關於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高溫傷害的建議。只有正確的飲食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為一整天做計劃,這樣高溫就不會太過影響你和你的家人。

西瓜

清晨, 我從吃大塊的西瓜開始。西瓜能讓你一整天都感覺涼爽。這有助於整體健康。在亞洲的超市有黃色和紅色的西瓜,可以挑選紅色的。早上吃西瓜可以降溫。西瓜含有超過70%的水分。會讓你身體保持水分感覺很好。我不會在晚上吃西瓜。它會影響睡眠,因為不得不起夜上廁。

青檸薄荷青瓜水

我的朋友說,把青瓜水、薄荷和青檸 (Cucumber water with mint and lime)混合在一起,可以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充滿水分。這些食材組合在一起有凈化(detoxing)作用,健康專家們經常建議喝這種水來排毒。

椰子水

買椰子水(coconut water)來喝而不是啤酒和冰淇淋。椰子汁對出汗多的人很有好處。它還含有電解質,如鈣、鈉、鉀和鎂等礦物質(electrolytes minerals such as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magnesium)。它的膽固醇和抗氧化劑(cholesterol and antioxidants) 含量也很低。但是不要在晚上喝,因為你可能要上一整晚的廁所。

不要啤酒和冰淇淋

有些人認為那些食物可以讓他們涼快下來。但事實上,恰恰相反。來幾口冰鎮啤酒或吃幾杓冰淇淋可能一開始讓你覺得很涼快。然而,這些食物很快就會在你的體內轉化為熱量,因為它們的熱量很高,這會讓你感到更熱。

多吃蔬菜和水果

忘記牛排。想想綠色食品。冬天吃肉很好,但是夏天不行。它往往含有更高的卡路里,從而增加身體的熱量。夏天最不宜食用的肉就是羊肉,會讓身體燥熱上火。在夏天感覺到餓的時候,多吃蔬菜和水果。

清涼活動

兒子John說:「用噴水瓶每小時給自己噴點涼水降溫。」我喜歡這個主意。但是經常忘記這樣做。一位員工建議沖澡或是游泳。

出去的時候要做什麼?

除了戴帽子,我還會帶一把傘,以防止頭太熱。如果我沒有傘,我可能會在遭受高溫之後產生嚴重的頭痛。另一位同事說,在頭上和脖子上裹上涼布是另一種防止熱氣進入身體的方法。

早上做飯

一位同事說,下午把爐子關掉。所有的飯菜都要在早上做好。更好的辦法是,買餐館的外賣。為第二天的晚餐訂購足夠的食物,這樣就可以盡可能地避免使用爐子了。

態度

中國有句諺語說:「心靜自然涼(Quiet your heart and you will feel cool)」不要那麽容易沮喪,因為這會讓你的體溫升高。面對炎熱的日子,要保持心平氣和。無論發生什麼,首先記住要微笑著面對挑戰。同時,試著通過減少使用電子產品來讓大腦安靜下來,包括少看電視,遠離電腦和手機。電子設備會在家中產生大量的能量和熱量。

吊扇和冷氣空調(Ceiling fans and air conditioning)

20年前我們剛搬到新家時,一個朋友說:「你應該安裝一個吊扇,它會讓你感覺很不一樣。」我很高興聽取了這個意見。吊扇的作用是讓空氣流通,而不是讓室內涼爽。它每分鐘旋轉60圈,耗電很少。我整天都開著它。

如果你已經安裝了空調和風扇,我現在會採用兩者交替使用的辦法以提高能源效率。週一早上,我家客廳的溫度是華氏82度。早上6:30,我打開了空調,當房間的溫度下降到73度時,我關掉空調,之後,每40分鐘開一次空調持續8分鐘。這就是我保持家裏涼爽的方法。同時還要把諸如廁所、廚房、不使用房間的門關上,避免空調冷氣流失。

如果你有一個立式風扇,我的一個同事建議可在風扇前面放一些冰袋,這樣會在房間裏吹出涼風。如果你的立式風扇已經陪伴你超過10年了,也許你應該在網上查看一下新型號。它們在設計上比老型號更新,更節能,送風更強。

床單

如果你冬天和夏天的床單是一樣的,那需要換一下了。棉質床單感覺更涼爽,而冬天時用一定比例的羊毛製成的床單會讓你感到溫暖。睡衣也是一樣。棉和絲質的睡衣更透氣。

如果沒有空調

如果你沒有空調,現在去買可能太晚了,因為據報導有幾家商店的空調已經賣光了。或者你可以租便攜式空調。不過也有可能一樣租不到。以後可以考慮在家中安裝空調。幾年前,一個朋友問我他是否應該安裝空調。「去裝吧!」我催促他。現在,他不需要擔心沒有空調了。不幸的是,炎熱的夏天可能會成為西雅圖未來夏天的一部份。

窗戶

另一名員工表示會在早上打開窗戶,讓微風吹進她的房間。然後,她用遮光簾和窗簾(Shades or curtains)遮上窗戶,這樣炎熱的陽光就不會透進來。

遮光簾或窗簾

現在西雅圖的夏天很熱,所以最好採用淺色的遮光簾或窗簾。深色窗簾吸熱。如果你有不適合夏天用的窗簾,可能要在夏天換掉。有遮光簾和夏天淺色窗簾以防止高溫從窗戶中滲透進來的。兩者都可以防止熱氣進入房間。冷氣空調不用一直都開著。

把椅子放在涼爽的地方

找出公寓或房子裡最涼爽的地方。我的員工會把椅子放在她家比較涼爽的角落,這樣全家人就可以坐在那裡。我記得在一些炎熱的夏夜,我們家會到地下室去吃晚餐,因為那是幾十年前家裡最涼快的地方。

帶一把扇子

在過去,沒有電扇和空調,人們都帶著紙扇,我的朋友寫道:我家裏甚至連把扇子都沒有。聽起來像個笑話!

我曾經很喜歡西雅圖的夏天,並向住在南加州、中西部和東海岸的朋友們炫耀。現在我幾乎無法忍受西雅圖的酷暑了。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那個夏天了。

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感激我能找到讓我們的家涼爽的解決方案。與其他城市相比,我們的夏天還是比較舒適的,因為其他城市離森林火災很近或者樹木很少。西雅圖有很多綠地,而且毗鄰普捷灣(Puget Sound)、華盛頓湖(Lake Washington)和聯合湖(Union)等水域。如果沒有這些水域調節,我們的氣候可能會更糟。

「逃到夏威夷去吧!」我的編輯建議。如果你現在能去旅行,這聽起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卡路里, 游泳, 空調, 蔬菜, 西雅圖, 香港

G7峰會發表聯合聲明提多項涉華問題 拜登強調不是針對中國

June 17,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七大工業國峰會(Group of Seven,簡稱G7,是一個由世界七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組成的國際組織,目前成員國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結束,會後發表聯合公報,當中提及香港、新疆、台灣等多項涉華問題,總統拜登強調並不是針對中國,而是民主與專權的競爭。

G7峰會一連三日在週日(6月13日)結束,並發表聯合公報,多次提及中國涉及人權及自由的問題,要求中方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又要求中方尊重人權及各種基本自由,指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的問題,但中方多次否認。在台灣方面,聯合公報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相當重要,亦嚴重關注東海和南海局勢,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以及令局勢更緊張的行為,重申要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後記者會指,七大工業國並不是對中國抱敵對態度,總統拜登亦指,並不是針對中國。拜登說:「我認為我們正在競爭,不是與中國本身,但與專權者競爭,與全球專制政府(競爭),這在於民主制度能否與它們競爭在急速變化的21世紀中。」

中方之前批評七國峰會是基於小圈子利益,搞集團政治的偽多邊主義,強調世界上的事應由各國商量,只由少數幾個國家操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七國峰會聯合公報中,亦提到新冠疫情,要求進行第二階段及時、具透明度及由專家負責有科學根據的溯源調查。而聯合公報重申七國支持以安全可靠方式,舉辦日本東京奧運及殘奧會,作為全球團結克服新冠疫情的象徵。

在應對氣候變化,七國作出多項承諾,包括在2025年前,每年撥出1,000億美元,協助貧窮國家採取緩和氣候變化的行動,以及承諾加快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最遲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等。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G7, 中國, 加拿大, 南海, 台灣, 德國, 意大利, 新疆, 日本, 氣候變化, 法國, 美國, 英國, 香港

口罩是給誰用的? 亞洲人或者也是美國人

May 27,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口罩一直是東方和西方、左翼和右翼爭論的話題。然而,口罩給我帶來的好處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盡管我也不喜歡戴口罩。

有一段時間還有人拿口罩開玩笑說:「如果你看到有人不戴口罩,那這些人很可能是共和黨人。」關於口罩還有另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亞洲人更傾向於戴口罩。」其實也不盡然。去年2月,我的美籍亞裔朋友試圖爭辯說,口罩不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現在,她已經有了不同的觀點。

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懷著慶祝的心情宣佈,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人不必繼續戴口罩。他的動機是要鼓勵更多的人接種疫苗。但這條新聞確實給了我一個博客主題,因為它立即引發了民眾的疑惑和分歧。而我們專欄作家喜歡討論的就是像這樣具有爭議的話題。

從那以後,更多接種過疫苗的美國人選擇仍繼續戴著口罩,即使他們可以選擇不戴。不願放棄囗罩的他們,相信口罩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拒絕接種疫苗者的傷害,同時一些不誠實和自私的人甚至不願透露自己沒有接種疫苗。這扭轉了去年許多美國人對口罩持強硬抵制和懷疑態度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人以前從未經歷過這種大規模傳染病。這也可能是因為口罩本身起源於亞洲。

在新冠爆發的前幾個月裏,白宮(The White House)和疾病控制中心(CDC)就佩戴口罩的問題給出了完全矛盾的信息。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川普的衛生署署長(Surgeon General)Jerome Adams博士,於2020年2月29日在Instagram上發帖稱:「說真的,大家別再買口罩了!」後來他改變了這一說法。

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後來也改變了看法。福奇解釋說,他不建議使用口罩,是因為他擔心如果公眾大量購買口罩,將導致醫護人員的口罩供應出現短缺。

當然,最大的反對者是前總統川普。他不僅不相信新冠病毒的存在和嚴重性,還用他的言行阻止美國人戴上口罩。在他競選的最後一週,他的籌款集會和在白宮舉行的活動,都不要求參與者佩戴口罩。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他的安保團隊中有130多名成員感染了COVID,這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稱,48名與白宮有關的工作人員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當然,他自己、第一夫人Melania Trump和他們的兒子Baron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不負責任的行為和言語激怒了很多人,包括我的家人。

「川普殺了很多人,」有人說。《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等報紙的社論指責他雙手沾滿鮮血。

口罩是唯一的武器

2015年當選的西雅圖市議員Debadutta Dash在旅行禁令實施前剛從印度回來,他非常認同口罩有助於阻止病毒傳播。印度是目前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和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上週,印度僅一天就報告了超過4500例的死亡人數。

當Dash在印度的時候,他很震驚的發現在他入住的酒店內舉行的450人的婚禮上竟然沒有人戴口罩。他覺得很不舒服,於是離開去了另一家酒店。那家酒店內也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依然沒人戴口罩。

Dash說,在印度抗擊新冠肺炎取得了一些成效之後,人們開始放鬆。現在印度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異病毒(virus variants)。他說:「當病毒進入體內之後,它會重組並變得更加致命。」即便疫苗也不是100%有效。Dash說,表爾威男子Prem Lal Bahoth,是一名IT專業人士,也是Quadrant Resources的一名員工,他在4月份回印度探親時感染了COVID並死亡。他在去印度之前已經接種了強生的疫苗。這名男子還有妻子和一個18個月大的女兒。

我知道口罩有用,盡管我不怎麼喜歡戴。我從香港那個我長大的地方學到了教訓。到目前為止,受益於口罩和其他安全措施,我和家人得以遠離病毒。盡管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四高的地區,但在最近20多天其居民中沒有出現任何新冠肺炎病例。這是一個里程碑。但香港今年已經幾次達到過這樣的里程碑。唯一的病例來自外來的旅客。

口罩是香港人唯一對抗病毒的武器。不像一些抵制口罩的美國人,沒有人需要強迫香港人戴口罩。每個人都會自動也自愛戴著它,即使是在華氏90多度的炎熱夏天。其他措施,如社交距離和接種疫苗,並沒有在香港得到有效實施。因為在香港擁擠的交通方式和工具下,如地鐵、公共汽車和小巴,是不可能保持社交距離的。當然更別說升降機(elevator)。香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高樓大廈,有9000棟,超過了紐約和任何其他中國城市。

香港人乘大樓內的升降機時怎麼辦呢?我的親戚說:「如果可以,我會等下一次人少些的升降機。如果裡面有4-6個人,那我們每個人都會面朝升降機的牆壁站著。」我在香港的大部份親戚都還沒有接種疫苗。他們有些猶豫,因為每一種疫苗,包括科興(Sinovac)、強生(Johnson & Johnson)和輝瑞(Pfizer)都有一些問題。所以疫苗接種在那裡還沒有被完全接受。目前,我的很多朋友和親戚仍然把自己關在家裏。你能想像住在自己搭建像監獄的閣樓裡,那會有多沮喪嗎?

口罩帶來的靈感

去年,當新冠死亡人數和感染率急劇上升時,我們報社的業務也遭到了重創。去年5月,Outdoor Research公司(OR)請我們刊登分類廣告,而當時大多數企業都在關閉和裁員。OR公司卻正在招聘、擴張,有超過100個口罩生產崗位,而不僅僅是公司原本生產的運動服裝。那真是一股清流。

所以我採訪並寫下了關於OR公司的文章。口罩啟發了OR公司,反過來也給了我靈感,讓我寫下了他們在「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的精神指引下,所做的創新和創造的就業機會。我感謝它給我提供的報導靈感和給《西華報》帶來的廣告業務。

更令人振奮的是, 得知醫用口罩是在1910年中國東北滿洲鼠疫(Manchurian Plague)時由馬來西亞華裔流行病學家(Chinese-Malaysian epidemiologist)吳連德博士(Dr. Wu Lien-teh)發明的,這一發明同時促使了N95口罩的發明。

吳博士用手術膠帶和紗布綁在一起做成的口罩遮住自己的臉。他的一位法國同事不相信吳博士開拓性的理念並拒絕戴口罩,後來病死了。

我們仍然需要口罩

西雅圖- 金郡公共衛生官員Jeff Duchin博士(Seattle – King County Public Health officer Dr. Jeff Duchin)在他的推特(Twitter)賬戶上敦促大家仍要佩戴口罩,盡管疾病控制中心(CDC)說如果民眾已經完全接種了疫苗,就可以不再戴口罩。

據《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在認同Jeff Duchin博士的一份聲明報導稱,疾病控制中心(CDC)「這麼早就取消疫苗接種人群佩戴口罩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截至5月25日,全美有50%的人接種了疫苗。

這段日子,我們很多人都在考慮旅行。請務必帶上口罩,因為旅客在飛機上仍需要戴上。疾病控制中心(CDC)對於佩戴口罩的指導方針是:除乘坐飛機外,在到訪醫院、療養院、監獄和無家可歸者的收容所時也應佩戴口罩。

出門時一定要記得帶上口罩。在你的口袋或錢包裡放一個,以防萬一,因為你也不知道遇到的人是不是都接種了疫苗。在新冠疫情真正結束前,口罩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救世主。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DC, 印度, 口罩, 川普, 拜登, 新冠疫情, 疫苗, 西華報, 香港

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談結束 國務卿指雙方存有部份矛盾

March 25,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中美高層官員在阿拉斯加州(Alaska)舉行的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會談結束。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及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為首的中方代表團,3月19日抵達阿拉斯加的會談場地,與美方舉行第三場會談。

雙方在首場會談激烈交鋒( 見圖),美方批評中國威脅全球穩定。中方則稱,兩國民主有分別,美國不能代表全世界。

會談結束後,國務卿安東尼•約翰•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表示,與中方就伊朗、北韓及阿富汗等議題坦率對話,但在香港、新疆等範疇上,雙方存有基本的矛盾。

布林肯稱:「我們肯定知道在多個範疇我們基本上有矛盾,包括中國在新疆的行動,關於香港、西藏及台灣,以及在互聯網上所採取的行動。這毫不意外,當我們明確及直接提出那些議題,我們得到防禦性回應。」

總統拜登對國務卿布林肯會談的表現感到驕傲。被問及對美中會談有甚麼回應,總統拜登說︰「我對國務卿(布林肯)感到驕傲。」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伊朗, 北韓, 台灣, 布林肯, 拜登, 新疆, 西藏, 阿富汗, 阿拉斯加州, 香港

各國下達限制出行中國命令

January 30,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28日,由於受到冠狀病毒傳播影響,各國家、城市及企業下達限制居民出行命令。

香港下達限行令後,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班減半並關閉所有通往大陸的鐵路運輸,同時還限制派發簽證,很可能將引起國際效仿。

中國政府官員29日宣佈,此次病毒爆發期即將來臨,28夜間至29日早一夜時間內,全國確診人數增長1/3,同時感染者的死亡人數也在急劇增加。除中國本土外,目前泰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案例最多,為14例。美國及澳大利亞各自確診5例。新加坡、韓國及馬來西亞各確診4例。而日本除確診6例患者外,其中還包括一名日本人感染,該日本公民從未到過中國武漢地區,但該患者職業是旅遊巴士司機,曾駕車帶過兩個來自武漢的旅遊團。

目前國際上至少有十幾個國家計劃派專機接回身處中國的公民。同時因受到各國限制出行命令的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的角色變得孤立,也存在潛在的經濟發展滯後風險。

Filed Under: 世界新聞, 新聞 Tagged With: 中國大陸, 新加坡, 日本, 武漢, 泰國, 澳大利亞, 病毒, 美國, 韓國, 香港, 馬來西亞

香港賊王出獄赴美 紐約入境處嚴陣以待

January 23,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戴口罩者為季炳雄

(本報訊)據媒體報導,曾是香港頭號通緝犯、被稱為三大「賊王」之一的季炳雄1月18日在香港刑滿出獄,19日,他乘機抵達紐約,3名美國紐約入境處人員嚴陣以待。

據港媒報導,被稱為「賊王」之一的季炳雄,2003年被警方拘捕,2005年因藏有軍火、管有爆炸品和開槍拒捕罪成,被判入獄24年,2020年1月18日刑滿出獄。由於季炳雄沒有香港居留權,只有美國護照,香港警方1月18日由赤柱監獄直接遣送他經機場離境。

報導稱,隨後季炳雄走出機艙,但美國紐約執法人員似乎並沒有認出季炳雄和香港入境處人員,季於是繼續往前,至記者追上,紐約入境處人員才恍然大悟。入境人員最終於入境大堂截住季炳雄,最終眾人走向較快捷的機艙職員專屬通道過關。

約近1小時後,季炳雄在入境處職員陪同下離開禁區,已脫下口罩,可以見到他的五官與數十年前的通緝黑白照相近,面容清瘦。

迎接他的有一位說廣東話的中年華人女子、一位疑為拉丁裔男子和一位機場的士職員。該名女子否認為季的太太。期間有香港媒體記者追上前,季即時帶回口罩,並在隨行人士護送下奔跑往停車場。最後,季炳雄登上一輛七人座車,揚塵而去。

據早前香港媒體報導,被判入獄24年的季炳雄(現年59歲),經扣減假期及在獄中行為良好,在香港赤柱監獄服刑17年後,1月18日刑滿出獄,由多輛警車及摩托車組成的警隊護送組,赴美航機順利起飛,季炳雄在航機內被安排坐在機尾一角,被同行的6名香港執法人員包圍。有同機媒體嘗試接近季炳雄採訪,但遭他揮手示意拒絕。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紐約, 美國, 通緝犯, 香港

香港灣仔旺角星巴克被砸 中資藍舖遭示威者杯葛

October 10,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香港灣仔被破壞的星巴克停業

(本報訊)近月的香港示威活動中,有特定店家遭到示威者鎖定,不僅打砸,還號召消費者拒買。其中一間就是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星巴克連鎖咖啡。

事實上,全球公司被捲入親民主示威者與香港當局之間的對峙中。從快時尚巨頭Zara到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一旦被認為支持某一方,這個品牌和公司就會成為攻擊目標。

香港星巴克不是單純的分公司。示威運動領袖黃之鋒日前要求立即終止美心食品有限公司的特許經營權。美心在香港擁有星巴克的特許經營權,其位於灣仔及旺角的星巴克分店均遭到示威者破壞。黃之鋒在呼籲撤銷美心的星巴克特許經營權的請願書中加入了一條鏈接。這份請願書已獲得超過12,000個簽名。

美心創始人的女兒伍淑清上個月在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講話後,美心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攻擊。演講結束後伍淑清接受媒體採訪,將香港的暴力抗議活動比作「騷亂」 ,並說她希望這場風波的「真實故事」能被外界所聽到。

「國際媒體非常帶有傾向性。」她當時表示。 「他們無視香港沉默的多數人。」伍淑清表達了對香港政府和警方的「充分支持」 。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反修例示威令不少零售、餐飲業生意受影響;部分商舖亦因交通停駛、員工安全或出入受影響而要提早關門或暫停營業。他又稱,近日商舖亦會因擔心受突發事件影響遭到破壞。劉達邦透露,有商舖職員或老闆盡量避免表態,以免引來持相反立場人士不滿,影響公司營運。

Filed Under: 世界新聞, 新聞 Tagged With: Zara, 國泰航空公司, 星巴克, 示威, 美心,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香港, 黃之鋒

旗袍泄露我衣櫥的秘密

September 19,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在南港中秋節派對上,美女們身著旗袍靚麗出席。

中秋派對邀請函送達,內文中陳述「著裝要求:首選中式服飾。」 雖然有些女賓們正在尋找這種機會,但我恰恰相反。

中秋派對組織者張敏與先生身穿中式服裝。

當然,我有一些漂亮的中式服裝,但是我真的很想穿著顯出我豐腴的腰部?傳統中國女性服裝廣東話稱之為長衫,普通話叫旗袍,是款貼身的衣服。我不能忍受穿著緊身衣過度的吃東西。更麻煩的是,我還得穿上高跟鞋,化好妝,拿著一個漂亮的手提包,以搭配這種禮服。我要將這種打扮的圖像投影為模特?或是一位出版商嗎?

有其母必有其女?

身著中式服裝的王學忠醫生與太太。

當我參加活動時,總是想吃特別好的食物。但是肥胖的肚子會傷害我的驕傲感。這種感覺立即讓我想起了故世的母親。稱讚她能穿上中國的禮服但不採節食法,但卻不知道在背後忍受的折磨。那是經由外婆的幫助下使用束腹帶。看著外婆試圖將母親的腰部擠進束腹帶,然後將束腹帶拉得緊繃,這樣她的身體就可以擠進長衫,這種穿衣方式其實是讓女人很痛苦的。對我來說那些景象是些可怕的回憶。我的親戚記得媽媽愛美的虛榮心,想知道為什麼我不這麼做。一般邏輯思維總是有其母當然應該是必有其女的。

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是十分欽佩媽媽的美貌及品味,但認為她追求身體及外貌的美有些不切實際。這無關乎任何內在表現,這包括一個人的品質,如善良、慷慨、勇氣、堅韌和勤奮等。回想起來,我現在明白她腰部老是不斷疼痛的原因,或許是出自於此。

華人移民買傳統服裝的地方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華人女性,只為大型場合穿旗袍,就像去年為兒子的婚禮。我從哪裡買到這種衣服的?香港。因為我在那裡長大。華人移民一般會回香港,中國大陸和台灣,為特殊場合和時間製作傳統服裝,因為在價格和選擇上寬廣多樣。比在美國買節省下的錢,甚至足夠用來支付飛往這些地方的機票。現在,有些長衫師傅移民來西雅圖,也做得出不錯的旗袍了。

兒子結婚時我從婚慶用品
商店成排的衣服中挑出來的舊禮服,改成自己的尺碼。

為兒子的婚禮,媽媽絕對是很樂意和我分享購物的樂趣。很遺憾的是當時她住院。阿姨帶我去了香港九龍一家專門經營婚紗的零售區。商店不僅供應新娘和新郎,還包括伴娘、伴郎,姻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物件。從衣服到鞋子,手提包到珠寶,裝飾品到傳統儀式的茶具應有盡有。

我買了一件舊的綠色亮片旗袍,這是店裡唯一件有這種顏色和款式的長衫。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商店的裁縫師,拿出了所有的針線,在三天內修改了整件衣服以適合我的身材,價格不到500美元。如果我去中國,做件全新的將只是這個價錢的一半。然而諷刺的是我會穿多少次?可能只是一次。因為當另一個兒子要結婚時,我肯定會為他的婚禮再做一件新旗袍的。

我舊的中式服裝在生產地的標簽上,註明是香港製造的。實際上,有幾件是由中國生產,因為店家將我的量身呎吋送去中國,以獲得更便宜的勞動力和材料。多年來,中國邊境城市深圳和香港商人間的合作十分順利活躍。然而,目前香港的抗議活動,將擾亂雙方之間的商業活動,影響許多依賴該系統和方式維生計的小企業。

現代與傳統的中國風服裝

手工製作的盤扣。

傳統的中國女性服飾是為了炫耀女人性感優雅的身材。感謝上帝,中國傳統的女性服飾,幾十年前在中國和台灣進行了現代化和精美的轉型。現代風格的中式服飾反映出創意,讓一些像外國的電影明星們也都喜歡穿它們。

現代風格的旗袍不再是腰身緊束,曾經緊實高聳的領子,讓我的脖子僵硬難受,現代版則是縮短高度並寬鬆頸圍。舊式的旗袍在臀後顯得突兀,現在新款式較為寬鬆或是採用直線設計,讓不好的身材女性乍時能偽裝成一位優雅的淑女。旗袍兩側的開衩,可根據個人的需要做高低取決。當腰部開衩向上愈高時,旗袍就變成了越南傳統服飾叫ao dai,中國和越南女性服飾有相似之處。這也意味著我們中國女性的解放,因為中式服裝還可以分為上衣和褲子兩件式的穿著。

為什麼我不穿旗袍

我喜歡那些可以隨意走動的中式褲裝。在我衣櫃裡有幾件這樣的款式。總的來說,我猜還有11件傳統服裝。然而遺憾的是,在過去5年裡我幾乎是沒穿過它們,而且大多數都超過了十多年。為什麼我要把它們冷漠而孤獨掛在架子上?我傻?還是什麼?事實是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我對自己並不誠實,不願意承認那些漂亮的旗袍已不再適合我了。

旗袍領口的精緻圖案。

另一個原因是我的風格和年齡。我放棄了穿旗袍,是因為我必需在報導和拍照間不停的動。各位能想像,一位穿著華麗絲綢旗袍的記者,帶著相機和記事工作的場景嗎?穿旗袍必需搭配高跟鞋,而我討厭高跟鞋。同時一個漂亮的手提包,必需與花俏的旗袍相匹配。我不是那類穿高跟鞋或拿漂亮包包的人。

在很多場合,我必需經常勤動腳趾,有時會跑去拍出最好的鏡頭。為職業生涯犧牲我的外貌打扮,已是我一生正常的作息。很久以前我就學會了不能兼得的道理。打扮漂亮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外出時這些狀況沒有在我的時間計劃內。我發現在工作中穿著褲裝比穿著連衣裙更高效、專業和舒適。

關於我們女性有件奇怪的事,那就是研究發現,我們有80%的衣服束之高閣。是的,我們只穿擁有的20%衣服。稱我們是瘋狂的女人,我是不同意的。因為我家先生也有同樣的問題。他的衣櫃裡有很多服裝,但他一直穿著同樣的衣服,然後抱怨他需要買更多的衣服。有人可能會指責我們積累雜亂。不用擔心,我家有足夠的空間和兩個額外的臥室,因為我們是空巢老人。

旗袍改成的外套

這裡有一個問題:你喜歡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那麼不穿的衣服怎麼辦?

怎麼處理你沒穿過的昂貴衣服,但又不想丟掉它們?我不能只是把它們送去二手店的 Goodwill。出於懷舊的心,我偶爾會看看我的中式旗袍,回憶著過去的美好時光。當創意激發我靈感時,我將一件旗袍重新設計成了一件外套;有一件旗袍很緊身,我把它剪成一條長披肩。當另一個女人可以穿它時,我為什麼要去破壞漂亮的衣服?不是捐贈給 Goodwill要來得更好嗎?還不行,我還想再堅持一下。也許,我應該送到寄售店(consignment store)去寄賣。

 

旗袍改成的披肩

通常,我是一個有果斷的人。但諷刺的是,那些旗袍讓我猶豫不決該要怎麼處理。或許再等5年,到那時我可能會將所有這些旗袍變成有用的東西。何況在現今還有誰想要舊的旗袍呢?

自白:把我的中國傳統服終於作了一次清點,一共有16件而不是11件。我得到了一個啟示,那就是這些衣服實際上標誌著我生命的歷史、過渡和挑戰。媽媽為我的旗袍挑選了大部份材料和款式,是與媽媽在一起的幸福回憶,更是無價之寶,我不會用任何東西去交易它們的。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Goodwill, 中式服飾, 旗袍, 華人, 西雅圖, 香港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草案

September 5,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圖片來自:路透社

(本報訊)9月4日當地時間下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正式撤回逃犯修訂條列草案,「以完全釋除市民的疑慮」。

她在講話中承諾保安局局長會在立法會復會後,按《議事規則》動議撤回條例草案。

林還表示:這兩個多月發生的事,令每一個香港人都感到震驚和傷心,亦令大家對香港感到焦慮和痛心,大家都希望可以盡快走出目前的困局。她作為行政長官,有責任盡一切努力,在種種局限下尋找社會向前行的機會。

同時,香港特首提出了四項行動,表示將全力支持監警會的工作,政府會認真跟進監警會日後提交的報告建議。另外,由今個月開始,她和所有司局長,會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讓社會各個階層、不同政治立場、不同背景的人士,透過對話平台,將種種不滿直接說出來,一起探討解決方法。

此前,林鄭月娥不斷用「此案壽終正寢」試圖安撫示威者,不過示威衝突卻愈演愈烈。 9月開學後的罷工罷課行動也持續引起國際媒體關注。

林鄭月娥與商界會面的錄音在3日被流出。她在錄音中說自己引起「不可原諒的混亂」,令香港陷入政治危機,若可以選擇她會辭職。不過,她在記者會上否認曾向中央請辭,也稱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辭職,會繼續與團隊協助香港走出困局。

Filed Under: 世界新聞, 新聞 Tagged With: 林鄭月娥, 示威, 示威者, 罷工, 罷課, 逃犯條例, 香港, 香港特首

中國成語字字珠璣

August 22, 2019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字字珠璣的中國成語,經常都能語出醒世,含蓄又具震撼力。香港鉅富李嘉誠就香港目前動蕩亂世,在香港報章刊登曾在二O一六年引用的「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八個大字,再度登場,不談對錯,祗是告訴局中人局外人自悟。這八字真言又再令人對李嘉誠的圓融,更加佩服。

成語是固定短語,表達了一個固定的語意,常帶有歷史故事及哲學意義。李嘉誠引用成語兩度回應港情,大眾祗誇讚李嘉誠的份量,今次也未因為他不以經濟行動左右局面而負面評論他。

反觀媒體的注意力紛紛集中解釋這八個字的含義與來源。八個大字能引起各界廣泛的銓釋,同時成功帶出很多趣味性的討論與揣測,兩句成語涵蓋了一連串的學問與研究,平分了混亂局勢的注意力。主要是它起到發人深省的作用。

適當時候運用適當言詞去解說緩和局面是深藏的內涵功夫。在很多重要場合中,多言不一定是好事,言多必失。精簡扼要,點到即止,恰到好處而能直奔主題是上乘之道。這也是引用成語者的智慧,同時要懂得運用成語背後的語重心長,令其剛好被套在一個適當的契機中,好發揮讓聽者慢慢回味的弦音。

成語都是有經典可查而不是虛構科幻,所以知其言者便知其所言,心照不宣。每一句成語都有足夠深廣空間讓不同水平的受者在同一原則下理解而不是曲解,這正是中國言語包羅萬象,博大精通的獨特之處。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成語, 李嘉誠, 香港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靜雯博客

很難說「再見」!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因為當這個「再見」意味的是「再也不見」時,通常是很難啟口說出的。 本週是中文版《西華報》和英文版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 [繼續閱讀……] about 很難說「再見」!

西華報電子版(1-21-2023). (停刊版)

[點擊閱讀]

Copyright © 2023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