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居民的存款率正在下滑。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年增8.3%。在此之前的39年,中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年增率從未跌破9%。
據報導,與存款增速的整體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為嚴重,從2008年到2018年,城鄉居民10年間的存款增速從18%下滑到7%左右。
消費與理財觀念的改變是造成存款率下滑的原因。雖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漸增加,但日常消費、理財和購房,使居民愈來愈不重視儲蓄。
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資料,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人民幣18兆元,年增9.4%,最終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拉動力。
8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兆1542億元,年增9%,增速較7月份又加快了0.2個百分點。
不過,居民收入增速卻趕不上消費的增速。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4063元,年增6.6%,雖然仍呈現平穩成長,但小於9.4%的消費增速。
想增加收入,居民對理財的需求大增,體現在貨幣基金行業的「爆發式」成長。據金融資料分析服務商Wind的統計資料,2017年年底貨幣基金資產規模為7.1兆元,今年以來貨幣基金規模一路走高,到8月已達8.4兆元。
高居的房價也是居民存款的另一大重要流向,頭期款和月供支出,快速消耗了家庭儲蓄。
中國各家銀行今年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2 6家上市銀行中,共有1 9家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餘額高於去年同期,且以中小銀行為主,尤其是上半年三、四線城市的個貸明顯成長。
中國央行8月金融統計資料顯示,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8兆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9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415億元。
不久前,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公開表示,「中國居民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赤字部門,後果很嚴重」,引發關注。
報導說,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可能會引發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如果居民儲蓄率的下降幅度過於明顯,將會加大整個社會的債務償還壓力,使金融體系變得更加難以承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