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東南亞

APCC 代表47個不同國家和文化 汶萊文化特色、價值、對全球的貢獻及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September 26,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汶萊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協。汶萊經濟狀況頗佳,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而聞名。

原油和天然氣是國家的主要支柱,總產值幾乎占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9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最富裕國家之一,但目前仍被視為開發中國家。

回教徒一律禁食豬肉,不允許在中餐廳用餐,除非有註明符合回教食品的告示牌方可進入。每逢星期五中午12時至14時,所有商店均不營業。汶萊國內的旅館、餐廳和娛樂場所嚴禁售酒,公共場合內亦不可飲酒。齋戒月期間,回教徒從日出後到日落前不進食,為示尊重,非回教徒亦不宜在他們面前飲食。 拜訪汶萊官員或到汶萊人家中作客,如主人以茶點招待,最好能吃一點,如果不想吃,最好用右手輕觸一下盤子,以示謝意。

汶萊四季如夏,故宜著夏裝。由於是回教王國,女性忌著無領、無袖上衣及短熱褲。正式場合男士宜穿西裝,女士宜著洋裝或傳統服飾。另亦盛行穿馬來服,男士戴黑色或白色小瓜帽、圍腰,女士包各色頭巾、著各色長衫、長裙。 女性穿著忌暴露,在正式活動或公共場合,女士應著長衣、長裙,裙長需於膝下或長褲。男士著長袖衫和西褲,正式場合穿西服或巴迪衫(馬來民族服裝)。如參加官方宴會及正式場合,一般人避免穿黃色衣服,王室人員除外。到馬來人家中作客時,進門前要脫鞋。

文化特色——汶萊是東南亞少數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奉行伊斯蘭教法(Sharia)。日常生活深受伊斯蘭規範影響,包括飲食、衣著、節日。主要族群為馬來人,華人與原住民族(如Dusun、Iban)也有一定人口。傳統音樂樂器如 gulingtangan(鑼鼓樂器組合)、竹笛、馬來鼓。舞蹈多為禮儀和慶典表演,展現馬來宮廷文化的莊重。工藝方面以金飾、銀器、紡織、木雕而聞名。受馬來、印尼、馬來西亞及華人飲食影響。代表食物有 ambuyat(木薯澱粉料理)、椰漿飯(nasi lemak)、沙爹。

文化價值——宗教信仰為核心,社會強調虔誠、遵守伊斯蘭教義。家庭為社會基礎,長幼尊卑關係明顯。雖有石油富裕的現代生活,仍重視宮廷禮儀、文化傳承。社會強調穩定、尊重權威、保守的道德價值。

對全球的文化貢獻——透過汶萊王室與國際伊斯蘭組織的交流,推廣伊斯蘭教育、慈善與文化活動。透過東協(ASEAN)、國際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等平台分享文化與宗教觀點。在全球化影響下,汶萊仍嚴格保存傳統與宗教規範,為文化多樣性做出貢獻。馬來宮廷藝術與美食進入國際活動,例如文化節、旅遊推廣展現汶萊特色。

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雖然汶萊人口不大,但在美國的留學生群體,尤其在西海岸與東岸大學有助推廣馬來伊斯蘭文化。美國部份大學與汶萊有教育合作,例如文萊政府資助學生赴美攻讀工程、醫學、教育。在美國多元文化節(Asian Pacific Heritage Month、國際學生文化日中,汶萊學生與社群會展示傳統舞蹈、音樂、服飾與飲食。文萊人與美國穆斯林社群互動,增進對東南亞伊斯蘭文化的理解。因汶萊人口少,規模不如中國、越南、菲律賓裔社群明顯,但在美國多元文化結構中仍有其存在感。

(維基百科/百度百 科/ AI Overview / 網路國家基本資料整合編撰)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伊斯蘭教, 回教, 宗教, 文化, 東南亞, 汶萊

整治「殺豬盤」 美國宣佈制裁東南亞19個詐騙實體

September 12,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財政部宣佈,已對一個在東南亞運營的大型網絡詐騙中心網絡實施制裁。此舉旨在打擊那些利用強迫勞工、通過「殺豬盤」等騙局,每年從美國民眾手中騙取上百億美元的跨國犯罪集團。

此次制裁行動的目標,是位於緬甸和柬埔寨的19家實體。財政部指控,這些詐騙中心不僅對美國人的財務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還導致成千上萬被誘騙至此的工人,在暴力威脅下淪為從事網絡詐騙的「現代奴隸」。

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的副部長赫爾利(John Hurle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財政部將全力打擊有組織的金融犯罪,保護美國人免受這些騙局可能造成的廣泛損害。」據官方統計,僅在去年一年,美國人因源自東南亞的網絡詐騙而遭受的損失,就已超過100億美元。

這些詐騙活動包括洗錢、非法賭博和誘騙受害者進行假投資,而從事詐騙活動的人往往是遭到販運,並被迫在詐騙園區工作的外國人。

據財政部透露,這些犯罪集團通常以高薪工作為誘餌,將求職者從世界各地誘騙至其位於緬甸、柬埔寨等地的封閉園區。一旦進入,受害者的護照便被沒收,並在遭受毆打、債務奴役甚至強迫賣淫的威脅下,被迫日夜不停地從事網絡詐騙活動,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手法,便是被稱為「殺豬盤」(pig butchering)的投資騙局。

在這種騙局中,詐騙者會花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與受害者建立情感聯繫或信任關係,然後引誘他們將資金投入虛假的加密貨幣或其他投資平台。一旦受害者投入大量資金,詐騙者便會捲款消失,給受害者帶來毀滅性的經濟和情感打擊。

東南亞的網絡詐騙活動自疫情以來激增。美國的此次制裁行動,是全球範圍內打擊東南亞跨國網絡詐騙浪潮的一部分。事實上,就在今年以來,中國、緬甸和泰國三國執法部門已聯手對位於緬甸妙瓦底地區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起了猛烈攻勢,成功抓獲並向中國集中遣返了超過5400名涉案人員。

緬甸軍政府發言人和柬埔寨政府發言人均未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受制裁的實體包括位於緬甸克倫邦(Karen)KK園區(Shwe Kokko,水溝谷)的9家公司和個人。美國的制裁旨在切斷犯罪網絡的資金來源,這些詐騙集團活躍於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勢力和軍政府控制地區。美國財政部也同時制裁柬埔寨的10家實體,它們尤其是藉由虛擬貨幣進行詐騙。國際特赦組織稱,柬埔寨的一些詐騙園區類似於監獄,並指責柬國長期忽視該行業猖獗發展,但該國否認這項指控。

部份譯自 雅虎新聞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KK園區, 東南亞, 柬埔寨, 殺豬盤, 疫情, 網絡詐騙, 緬甸, 詐騙園區

在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的擔憂中亞裔美國公民隨身攜帶護照

September 12,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節譯自:James Tabafunda NORTHWEST ASIAN WEEKLY

聯邦移民執法局(ICE)驅逐移民行動達到歷史新高,引發受影響的亞裔美國人社群的即時反應。 許多中國、印度、韓國和東南亞移民現在隨身攜帶政府頒發的身份證,希望保護自己免受錯誤目標。

川普總統承諾驅逐他所謂的「最壞中的最壞」。 但根據2025年7月公佈的最新聯邦記錄,大約71%的被拘留者沒有刑事定罪。 這個數字來自移民及海關執法局自己的資料,指出官方言論與被拘留者面臨的現實之間的脫節——其中許多人是美國公民或合法居民。美聯社和驅逐資料專案的分析證實了這一數字,表明政府的優先事項如何轉向更廣泛的掃蕩,包括亞裔美國人社群和其他少數族裔。

在一個廣泛報導的案件中,64歲的菲律賓國民、長期美國綠卡持有者Lewelyn Dixon在訪問菲律賓返回後被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在西雅圖塔科他州機場拘留。 Dixon是一名華盛頓大學實驗室技術人員,在美國合法生活了50多年,在塔科馬的西北ICE處理中心被關押了三個月。 律師說,她的拘留源於2001年的貪汙定罪。法庭聽證會後,塔科馬移民法院的移民法官Tammy Fitting法官下令釋放Dixon,裁定她不應被驅逐出境。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以下採訪物件的真實身份將保持匿名。

Andrea是一名馬來西亞華人移民,現在是居住在華盛頓州西部的美國公民,她說,每天攜帶美國護照的決定是基於長期的個人習慣——近年來,這種做法已成為防止圍繞建立其公民身份身份日益增長的焦慮的保護屏障。即使在Andrea成為入籍公民並在2015年將馬來西亞護照換成了美國護照後,她的謹慎感從未減弱。 她經常在美國和馬來西亞之間旅行,但護照不僅僅是代表過境,它還成為了保護。

對Andrea來說,被錯誤拘留的恐懼是真實的。「 我不相信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的特工,我也不相信警察,因為我經常看到新聞。 這是命中和錯過的。 如果你幸運的話,你會遇到一個有道德的人,但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做他們想做的事。」 她說,僅僅想到被阻止的可能性,她就會經歷焦慮和恐慌症發作。 她不再參加公共活動,將外出限制在她熟悉且感到安全的地方。「我多呆在家裡,」Andrea說。 「我選擇不出門。」

她建議她的家人和朋友攜帶護照,告訴他們在不確定的時期這是一種自衛行為。 「以前,如果你不攜帶它,沒關係,但現在不行。 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 你最好帶上它,」她說。Andrea持有她的護照不僅是身份證明,也是作為保護——在美國安全和歸屬感越來越遙不可及的時候,這是預防措施。

Phoebe是一名來自印度的入籍美國公民,她曾經留下她的護照卡,從未想過她在日常活動中需要提供公民身份證明。但她的丈夫——一個在執法部門工作的土生土長的白人美國人——敦促她和他們的女兒要隨身攜帶護照卡。

John是一名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裔美國公民,也是西雅圖居民,現在到處都帶著他的美國護照卡。他決定攜帶護照卡是因為感知到川普政府的風險,並看到「永久居民,甚至一些被錯誤拘留的公民」。雖然John 認為攜帶護照卡可以提供一些保護,但他並不完全相信在當前種族定性加劇和積極移民執法的環境下,這可以保證安全。 他知道「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我身上有它。 我可以把它給別人看,但我不確定在他們發瘋並想圍捕任何人時,這是否有幫助,」他說。

John說:「我覺得攜帶我的護照卡是必要的,」他呼應了Andrea和Phoebe目前對當前氣候的看法。 透過可見的身份證明他們的合法權利,這些美國公民堅定地期望公平待遇和根據美國第五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授予他們的基本公民權利。

最近幾年移民、邊境及身份檢查議題比較敏感,有時在美國境內靠近邊境例如華州靠近加拿大會遇到邊境巡邏隊檢查。在這種情況下,Enhanced ID 或護照會比 Standard ID 更有力,因為前兩者能明確表明「美國公民身分」。Standard ID 只能證明你在州內的身份,無法直接證明國籍。美國護照是身份證明最重要且權威的官方文件,它不僅能證明持有人是美國公民,享有美國公民的權利,例如參與投票和擔任政府公職,更能允許持有人更便利地進行國際旅行。在身份識別方面,美國護照是無可取代的最高等級文件,這點與綠卡等其他身分證明有著顯著區別。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ICE, 中國, 亞裔, 公民, 印度, 川普, 東南亞, 海關, 移民, 綠卡, 護照, 韓國

APCC 代表47個不同國家和文化 菲律賓文化特色、價值、對全球的貢獻及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

September 5,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AI Overview / 網路國家基本資料整合編撰)

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戰爭及美菲戰爭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的1946年獨立。菲律賓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36,289公里,居世界第五位。菲律賓華人,幾乎遍佈全菲各地。據統計,目前在菲律賓人口的華人約有百萬,其中先祖來自福建閩南者(泉州、漳州、廈門)十之八九,當中又以泉州為最,其餘約百分之十,以廣東籍為多。西班牙裔菲律賓人目前占菲律賓上層和中產階級的大部分。許多人要麼從政,要麼是工商業、娛樂和體育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許多菲律賓精英家族王朝,政治家族都是西班牙血統。

菲律賓在歷史上一直沒有特有而一致的「菲律賓文化」。主要原因之一乃由於菲律賓是個「七千島國」,各地有太多不同的語言,彼此不一定能充分交流,文化發展和特色都非常局部性;現有80餘種語言在境內使用。自古以來有許多移民遷居於菲律賓,各種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西班牙、荷蘭、中國、墨西哥和美國。

菲律賓文化特色——深受馬來、印度、西班牙、美國及中國文化影響,語言、宗教、飲食、音樂和節慶呈現多元特色。家庭是核心價值,強調孝道、對父母與長輩的尊敬。主要為天主教(約八成),但也有伊斯蘭教與基督新教,宗教儀式與慶典融入日常生活。官方語言為菲律賓語與英語,全國約有170多種方言,展現文化多樣性。

核心價值——重視群體和諧、人際關係的平衡。鄰里合作、彼此支持的傳統價值。約束行為的社會規範,避免失禮或丟臉。面對天災、經濟挑戰,展現強大的適應力與樂觀態度。熱情接待客人、分享食物與資源,是國際上對菲律賓人的共同印象。

對全球的貢獻——菲律賓是全球最大海外勞工(OFW)輸出國之一,在醫療、航運、資訊科技、家政服務等領域作出巨大貢獻。菲律賓護士與醫生在全球醫療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在美國、英國與中東地區。菲律賓歌手、樂隊以優秀的英語演唱與表演能力聞名,如 Lea Salonga(百老匯與迪士尼歌手)。透過節慶、美食、藝術及舞蹈在全球建立「菲律賓日」或文化週,推廣民族自豪感。

在美國的文化影響力——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菲律賓裔美國人約有 440萬,是全美第三大亞裔族群(僅次於華裔與印度裔)。美國護士中有極高比例為菲律賓裔,許多醫院的醫護系統依賴他們的專業。菲律賓餐館在加州、夏威夷、紐約逐漸受到主流歡迎(如 Jollibee、Max’s Restaurant),融合菜式也進入美食潮流。許多菲裔美國人在好萊塢與音樂界取得成功,如歌手 Bruno Mars、H.E.R.。菲裔美國人長期在美國軍隊服役比例高,歷史可追溯到二戰。菲裔社群積極參與美國政治與社會運動,如 Larry Itliong 是加州農工運動的重要領袖之一各州定期舉辦「菲律賓傳統舞蹈節」、「獨立日遊行」、「美食嘉年華」,增進族裔之間的理解。

菲律賓將持續在東協框架下加強貿易與基礎建設合作。有機會利用「東協+美國、日本、韓國」的資源,推進區域發展。如果能持續改善基礎建設、加強教育與科技投資,並在國際上保持靈活外交,菲律賓有機會成為「東南亞的服務業與數位經濟中心」。

菲律賓人的英語能力和熱情特質,使其文化交流潛力大。菲律賓人在美國、加拿大、中東、日本等地社群龐大,只要能持續努力策劃,推動「菲律賓文化國際化」當指日可待。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文化, 東南亞, 菲律賓, 菲律賓裔

越南文化特色、價值、對全球的貢獻

July 25, 2025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越南文化是一種深具歷史與地域特色的文化體系,融合了東亞、東南亞與法國殖民時期的影響。一般人對越南的正面觀點包括:人民勤奮、堅韌「越南人很勤勞、刻苦耐勞」是常見印象,特別是在美國、台灣、韓國等接觸過越南移工或僑民的社會中。在海外創業、經商、經濟打拼能力強。旅遊景點自然又便宜,例如下龍灣、會安、峴港等地因自然景觀優美、消費便宜,吸引大量觀光客。被視為物超所值的旅遊目的地。同時是快速發展中的國家在亞洲的製造業崛起、經濟增長迅速,被譽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很多人看到越南和中國早期改革開放類似的活力。

特別是美國人越戰印象根深蒂固。對年長世代來說,「越南」容易聯想到越戰、戰爭創傷與混亂。對較年輕者來說,這些印象正在淡化。一些人仍將越南與「廉價勞工」、「工廠密集」、「代工國」劃上等號,忽略其技術成長與教育進步。部分社會對移工群體存在誤解,如治安問題、文化衝突等刻板印象。不過,也有很多雇主給予正面評價,認為越南移工努力、聰明、可訓練。

有越來越多人對越南有新觀點包括:年輕一代旅客或網紅開始欣賞越南音樂、設計、美學,如越南文創市集、手工藝品、插畫等。越南電影、藝術、服裝設計正逐步走向國際舞台。越南學生在數學、科技教育表現良好,程式設計與資訊業蓬勃發展。出現愈來愈多技術新創公司,國際企業也在越南設立科技中心。

一、越南文化特色

1.多元融合的文化體系——中華文化影響:受儒家思想深遠影響,強調家庭、孝道與社會秩序。法國殖民影響:體現在建築(如河內、胡志明市的法式建築)、飲食(法國麵包成為越南國民美食之一)等方面。本土文化:包括京族、苗族、瑤族等54個民族的傳統習俗與語言,形成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

2.飲食文化——以清淡、天然、注重平衡為特點。代表性食物有:越南河粉(Phở)春卷(Gỏi cuốn)法式越南麵包(Bánh mì)。廚藝重視五味調和(鹹、甜、酸、辣、苦)與五行理念。

3.服飾與藝術——傳統服飾如**奧黛(Áo dài)**展現女性優雅氣質。傳統表演如水上木偶戲、越南宮廷音樂(被列為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4.節慶活動——農曆新年(Tết)是最重要的節日,類似中國春節。中秋節、清明節、祖先祭祀也具有重大文化意義。

二、越南的核心文化價值

1.家庭與尊長——家庭是社會的核心,重視親情與孝道。尊重長者、祖先崇拜是越南人精神生活的一部份。

2.勤奮與節儉——越南人以勤奮務實聞名,特別是在農業與中小企業領域。

3.集體主義與和諧——強調團體合作、鄰里互助、避免正面衝突。

4.教育與學習精神——崇尚知識,社會對教育投入高度重視。

三、越南對全球的貢獻

1.經濟與製造業角色上升——越南是全球重要的製造中心之一,尤其在電子產品、服裝與鞋類方面。成為多國企業在亞洲的供應鏈轉移選擇地,如Samsung、Apple的部分供應鏈都已設在越南。

2.文化輸出與軟實力擴張——越南料理廣受國際喜愛,在世界各大城市的餐廳、街頭都有越南美食的身影。奧黛、越南咖啡、越式設計風格日益受到國際時尚與設計界關注。

3.國際和平與區域穩定貢獻——作為東協(ASEAN)活躍成員之一,越南參與多邊外交,推動地區和平與合作。

4.海外僑民社群——大量越南僑民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建立穩固社區,對當地經濟與多元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總之,越南文化是一種兼具傳統與韌性的文化體系,擁有豐富歷史、多元民族、深厚家族觀念與獨特美學。儘管在開放與現代性方面仍有挑戰,但越南文化在全球日益受到關注與欣賞,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潛力的文化體系。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文化, 東亞, 東南亞, 美國, 越南

東南亞奇觀演出大獲成功!

December 27,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亞太文化中心今年在西雅圖標誌性的貝納羅亞大廳舉辦了有史以來的首次演出,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里程碑。 東南亞奇觀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透過音樂、舞蹈和傳統服裝對文化遺產的熱烈慶祝吸引了觀眾。

晚會的演出幾乎填滿500個座位的場地,將與會者沉浸在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充滿活力的文化中,慶祝這些東南亞國家的豐富傳統。 穿著令人驚歎的文化服裝的與會者進一步增強氣氛,將活動變成一個豐富多彩、視覺上迷人和家庭友好的慶祝活動。

晚會以越南的Huong Viet表演藝術團體開始。 他們的表演透過傳統樂器和充滿活力的服裝突出越南文化之美。接下來焦點轉向了柬埔寨三個傑出團體的表演。他們的演講題為《奇蹟王國》,突出了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團,這是該國最古老和最受尊敬的藝術形式之一。 皇家芭蕾舞團以其複雜的手部動作、優雅的舞蹈編排和精緻的服裝,讓觀眾看到根植於高棉宮廷的神聖傳統。當晚以兩個團體的泰國令人著迷的表演結束。表演反映泰國深厚的文化遺產,讓觀眾對表演者的技能和奉獻精神感到敬畏。

APCC向來自各國的贊助商、董事會成員、工作人員、文化協調員、志願者和社群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們使這一非凡活動成為可能。 特別感謝貝納羅亞大廳團隊在整個活動策劃和執行過程中的耐心、專業知識和支援。這個迷人的夜晚是由西雅圖交響樂團的社群舞臺基金實現的,該基金承認APCC是其2024年贈款獲得者之一。 該活動代表了APCC正在進行的使命,即透過藝術表達來促進文化理解和欣賞。

東南亞奇觀演出標誌著APCC歷史上的重要篇章,並為西雅圖地區未來的文化展示奠定基礎。 APCC感謝所有加入度過這個難忘的夜晚的觀眾並期待歡迎大家參加更多慶祝APCC代表的47個國家和文化的豐富多樣性的活動。

Filed Under: 亞太文化中心 Tagged With: APCC, 東南亞, 西雅圖, 貝納羅亞大廳

東南亞奇觀:文化輝煌之夜

September 27,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亞太文化中心(APCC)呈現了東南亞奇觀,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夜晚,將與會者帶入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中心。該活動於2024年11月24日在標誌性的西雅圖市中心 Benaroya大廳舉行,承諾將引人入勝地展示東南亞舞蹈、音樂和講故事。

與會者將欣賞來自泰國受人尊敬的 Naresuan 大學表演藝術系、柬埔寨文化和美術部和越南 Huong Viet 表演藝術集團的令人難忘的表演。每個團體將透過反映幾個世紀歷史和藝術表現的傳統表演,將本國文化遺產的美麗和多樣性帶入生活。

這個迷人的活動是APCC促進文化理解和欣賞的持續使命的一部份。這是由西雅圖交響樂團的社群階段基金實現的,該基金承認APCC為其2024年贈款獲得者之一。

僅僅一個晚上,Benaroya大廳將因東南亞的節奏、動作和故事而變得生動起來,為體驗這些文化的深度和豐富性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不要錯過這個對遺產和藝術的非凡慶祝活動!

門票現已發售。加入APCC的活動,讓自己沉浸在東南亞的奇蹟中!致電 253-383-3900 購買實體票,或網上購買。

Filed Under: 亞太文化中心 Tagged With: 亞太文化中心, 文化輝煌之夜, 東南亞, 柬埔寨, 泰國, 越南

Huong Viet表演藝術集團將代表越南參加APCC的東南亞奇觀

September 27,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由Hai Viet Hong博士於2001年創立。Hướng Việt 是一個501(c)(3)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研究和保護越南傳統音樂。該團體專門教授和表演越南特有的獨特音樂技巧和風格,特別是那些來自南部地區的音樂技巧和風格,這些技術和風格仍然未受中國影響。Hướng Việt演唱的古典歌曲以其複雜性而聞名,要求學生在大師藝術家的指導下掌握具有挑戰性的技巧。

多年來,Hướng Việt在美國和加拿大、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了其藝術。除了表演外,該團體還提供教育專案,包括講座、研討會和文化展覽,旨在與所有年齡段的觀眾分享越南遺產。

2018年,該團體榮幸地在白宮為農曆新年慶祝活動表演,這證明了他們日益增長的聲譽。Hướng Việt 即將在Benaroya大廳的演出有望成為對越南豐富音樂遺產的熱烈慶祝。不要錯過這個機會,親身體驗越南音樂的美麗和傳統。

Filed Under: 亞太文化中心 Tagged With: APCC, Hai Viet Hong, 加拿大, 東南亞, 美國, 越南

亞太文化中心代表和服務 47 個不同國家文化系列簡介

July 5,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菲律賓共和國 Philippines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舊稱菲律濱、小呂宋,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主要以講南島語系語言的民族所構成(95.5%),包括維薩亞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邦板牙人、比科爾人、伊巴丹人,另外有尼格利陀人、摩洛人、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與西班牙裔等。依據不同分類方法,菲律賓有120到175種語言和方言。菲律賓有兩種官方語言即菲律賓語和英語。菲律賓和東帝汶是亞洲僅有的兩個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徒佔菲律賓人口的83%;從西班牙傳入五百年來一直對菲律賓的政治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菲國在歷史上一直沒有特有而一致的「菲律賓文化」。主要原因之一乃由於菲律賓是個「七千島國」,各地有太多不同的語言,彼此不一定能充分交流,文化發展和特色都非常局部性;現有80餘種語言在境內使用。自古以來有許多移民遷居於菲律賓,各種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西班牙、荷蘭、中國、墨西哥和美國。菲律賓很早就有了豐富的口頭文學,包括戲劇、史詩、抒情詩、神話、謎語、諺語等多種樣式。

東南亞料理總給人又酸又辣的印象,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不管是泰國、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或菲律賓,每個東南亞國家在食材偏好、料理手法上都各有特色,即使有諸如魚露、蝦醬、沙嗲、咖哩、各種香草、香料等共同元素,卻無法以偏概全。身處東南亞,許多國家或多或少皆受到外來文化影響,鄰國也好、殖民也罷,其中菲律賓可說是相當複雜多元。

幾世紀來各地文化相互融合,在菲律賓形成獨樹一格的歐洲/美國北方/拉丁美洲/馬來料理,以「無國界料理 fusion」來形容是最實在不過,不過此比喻毫無貶義,菲律賓菜餚絕對是不容妥協的美味。

菲律賓菜的酸味來源除了醋,也會以酸柑 (calamansi) 的形式出現,無數的菲國菜餚都能見到此種用途廣泛的柑橘類水果。另外,又酸又甜的羅望子則經常拌入湯品中,例如菲律賓酸湯 (sinigang)。還有未成熟的青芒果,也是相當常見的日常點心。青芒果通常會加上另外一種菲律賓重要食材一起享用——蝦醬 (bagoong),蝦醬和菲律賓魚露 (patis) 是菲國風味強烈而獨特的風味代表。

鑒於菲律賓料理在不同島嶼之間、城市之間、家家戶戶之間的烹調差異之大,因此要做出總結實在很難。但有一點是確認的:菲國菜餚中幾乎看不到西餐的結構。「以基本規則而言,菲律賓菜的呈現是非常家庭式的,」Ponseca 說。「走進餐廳裡,就盡量點菜,只要肚皮還塞得下就行。這些菜餚就是設計來這樣享受的。」菲律賓知名的手抓飯 (kamayan),就是在巨大的香蕉葉上,鋪滿米飯和各種配料,適合所有人一起分享,用手抓著進食。

海鮮在菲律賓群島飲食中明顯佔有重要地位,無所不在的料理方式包含以醋、酸柑浸漬的醋漬海鮮 (kinilaw),堪稱菲律賓版的檸檬醃生魚 (ceviche),另外還有香煎虱目魚 (bangus)。此外,農家菜也是重點之一,當地知名傳統菜 kare-kare,興許是受到馬來文化影響,以牛尾等部位與花生燉煮,淋上橘子和源自墨西哥的胭脂油。即便如此,卻沒有半種肉類能比得上豬肉在菲律賓人心中的地位。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天主教, 太平洋, 東南亞, 菲律賓共和國, 西班牙

亞太文化中心代表和服務 47 個不同國家文化系列簡介

April 19, 2024 by WA Chinese Post Leave a Comment

馬來西亞 Malaysia

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位於東南亞的多元種族國家。馬來西亞的聯 邦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國內主要 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錫克教等。馬來西亞民族方面十分多元 ,由馬來人、華人(包括峇峇娘惹/土生華人)、印度人、原住民(伊班人、卡達山杜順人、比 達友人、閃邁人、其他西馬半島原住民、東馬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和少數歐亞群體(克里斯坦 人)等共同組成的多元民族國家。

馬來西亞的人口是世界第43位,領土是世界第67位。馬來西亞是一個自然和農業資源的出口 國,最值錢的出口物資是石油。有一段時間,它是世界上的錫、橡膠和棕櫚油的最大生產國。製 造業對國家經濟有很大的影響,雖然馬來西亞的經濟結構已逐漸遠離製造業。為了使經濟多樣化 ,並使馬來西亞的經濟減少對於出口貨物的依賴,政府正推動馬來西亞的旅遊業。因此,旅遊業 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但它正受到成長中的工業經濟所造成的空氣和水源污 染以及森林砍伐所威脅。大馬已發展成為伊斯蘭銀行的一處中心,而且該國在伊斯蘭銀行擁有最 多的女性勞工。知識經濟服務也正在擴張。

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規定伊斯蘭教(回教)遜尼派為國教。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 為馬來西亞語,一種標準化的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 但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後,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即便如此,馬來西亞依舊是英語 世界國家。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非常活躍的第二語言。

馬來西亞非常注重國民教育。教育屬於聯邦政府管轄範圍。國家政府設計的教育系統包括非強 制性的幼兒園教育,六年強制性小學教育,以及五年強制性的中學教育。根據馬來西亞法律,如 家長不讓子女接受六年強制性小學教育,可能會被教育部以虐待兒童罪名提訴。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語言的社會。最早的文化源自於當地的原住民部族, 隨後馬來人搬到這裡。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實質影響力,可追溯到外國貿易開始活躍於 這個區域之時。對於馬來西亞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與英國文化。由 於政府的政治結構,再加上社會契約的理論,對於少數族群產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

馬來西亞傳統藝術,主要是集中在雕刻、編織、銀器。傳統藝術的範圍從農村的手工編籃到馬 來宮廷的銀器。馬來西亞有堅強的口語傳統,自從書寫文字到來之前就已存在,一直持續到今天 。每個馬來蘇丹國建立了自己的文學傳統,受到先前存在的口語故事以及連同伊斯蘭傳入的故事 所影響。華人與印度文學隨著他們的人口在馬來西亞的增加而逐漸變得常見。

馬來西亞的美食反映著其人口的多元族群成份。來自該國境內和周邊地區的許多文化,對於美 食有著極大影響。大部分的影響力來自馬來人、華人、印度、泰國、爪哇和蘇門答臘的文化,大 多由於這個國家位於古代香料貿易路線上。馬來西亞美食和新加坡與文萊相似,而且相似於菲律 賓美食。新加坡以潮州及閩南人為主,因此食物口味都偏向潮州和福建口味;大馬方面,則以閩 南、廣東、客家人為主,甚至也有廣西人及福州人,因此在食物口味上是比較豐富,不同的州屬 有不同的菜餚,而且在馬來西亞的食物往往有別於原產地的菜餚。

有時在各族群的原有文化所看不到的食物,也融入這個族群文化的成分之中,例如在馬來西 亞的華人餐廳也供應馬來菜餚。來自某個文化的食物,有時採用其他文化的烹煮風格,這意味著 雖然許多馬來西亞食物可追溯到某個特定文化,但它們已具有自己的獨特身份。米飯常見於許多 菜餚之中。也經常使用辣椒,但不見得會讓這些美食變辣。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南太平洋, 大馬, 東南亞, 馬來西亞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 以來自南韓 Samwon Art Studio的藝術家為特色。 由Kellis Partlett策劃。 Jade Choe畫廊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三上午9:00至下午5:00。週四至週六上午9:00至晚上7:00 請參加10月18日下午4點至6點在蓮花室(Lotus Room) … [繼續閱讀……] about 從南韓到APCC 的Jade Choe 畫廊 MinHwa 南韓藝術展覽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6點到8點。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1點至3點 這個研討會使用了圍繞最近Netflix動畫《K-Pop Demon Hunters》中的角色「Duffy the Tiger」開發的繪畫工具包。 參與者使用專門用於東方繪畫的顏料在預先設計的韓國桑紙面板上作畫。 參加一個特別研討會,由Netflix的K-POP惡魔獵人中的Tiger … [繼續閱讀……] about K-POP Demon Hunters Hanji 繪畫工作坊 來自韓國的實踐文化藝術體驗

學習彈UKULELE

週五下午4點至5點共八節課。2025年10月3日至11月21日在APCC。 適合8-10歲的兒童。 今年秋天為您的孩子尋找有趣且有創意的活動嗎? 在APCC為他們報名「學習彈UKULELE」!星期五-10月3日至11月21日,8-10歲的兒童將享受由才華橫溢的教育家和APCC董事會成員Tina Huynh和普吉特灣大學研究生Iraniel … [繼續閱讀……] about 學習彈UKULELE

ZJE蒙古人在APCC的新表演廳現場演出

2025年10月11日。下午3:00至4:30,下午2:30 開門。 現在就買票吧! 我們有重大訊息要分享——我們在APCC全新的Aunty Rosa Franklin 表演藝術大廳的第一場音樂會即將舉行,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參加! 為了開啟這個激動人心的里程碑,APCC將引進ZJE Mongol,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西雅圖團體,將蒙古音樂帶到世界舞臺上。 … [繼續閱讀……] about ZJE蒙古人在APCC的新表演廳現場演出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10月18日起入籍考試將改革 據USCIS表示,從2025年10月18日起將正式實施一套全新的公民入籍考試,這也被稱為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入籍考試改革,不僅涉及到題目和形式,還關係到申請人的通過標準。新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生態節 9月27日(上午11點至下午4點)。可持續巴拉德節在Loyal Heights Community Center, 2101 NW 77th Street, in Seattle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生活訊息

西雅圖市長辯論會 由大西雅圖韓人會攜手多家亞裔及少數族裔組織共同舉辦的「一城多聲——西雅圖市長辯論會」將於9月24日晚7點在Town Hall舉行。現任市長布魯斯·哈雷爾(Bruce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