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本週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這是川普總統第二次推動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也是美國第三次宣佈退出該組織。在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內,2017年,美國便以「該組織存在反以色列偏見」等理由宣佈退出,並於2018年起正式終止成員身份。2023年,美國重新加入該組織,參與全球教育、文化和科學合作。
早在1984年里根政府時期,美國曾以教科文組織存在腐敗和管理混亂等問題為由,宣佈退出該組織,但在2003年重新加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巴黎,現有194個成員國,致力於通過在教育、科學、文化、傳播與信息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和平與安全。教科文組織管理著全球超過2000處世界遺產地、生物圈保護區和地質公園,並建立了涵蓋城市網絡、學校、大學教席和研究機構的廣泛合作體系。








1160年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時期,巴黎主教蘇利(Maurice de Sully)發起大教堂興建計劃,並於1163年時埋下第一顆基石,象徵教堂開始興建,但一直到近百年後的1260年才完工。法國大革命時期,聖母院大教堂蒙受嚴重損害,一度殘破不堪,19世紀全面整修,呈現為今日世人看到的面貌。1302年,國王腓力四世在巴黎聖母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1431年12月16日,亨利六世在此加冕。1455年11月7日,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Joan of Arc)召開平反訴訟會。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此加冕。1944年8月26日,巴黎光復,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將軍在此感謝聖母庇佑。1996年1月,法國前總統Francois Mitterrand逝世後,在此舉行追思彌撒。關於巴黎聖母院最著名的文學作品,當然就是19世紀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小說《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