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亞洲

今冬美國嚴寒 世界大部份地區卻經歷創紀錄的高溫

February 16, 2024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譯自:Dan Friedell

2024年一月中下旬世界許多地區都經歷了創紀錄的高溫。但由於極地渦旋(polar vortex),美國大部份地區正在應對極度寒冷的天氣。一張顯示這兩星期來世界氣溫的地圖在北極、亞洲、中東、南美洲和非洲部份地區呈現深紅色。深紅色意味著氣溫比 20 多年前的平均氣溫高出 7 攝氏度。

美國是地圖上唯一呈現深藍色的地方之一,這意味著非常寒冷。在北達科他州風寒達到攝氏- 56度。此期間密蘇里州舉行了一場職業美式足球比賽,氣溫降至攝氏-20度。在世界的另一邊,世界頂尖的網球運動員正在澳洲墨爾本異常溫暖的天氣中比賽。澳洲網球公開賽正在舉行,該市的氣溫比平均高出近 7 度。

非洲國家阿曼位於北半球,那裡正值冬季。最近創下了一月最熱夜晚的記錄,溫度為 26.4 攝氏度。南半球部分地區的天氣也比平常溫暖。阿根廷創下一月最熱夜間紀錄,氣溫為攝氏 27.3 度。氣候科學家表示,這些極端氣溫是由於北極暖化造成的。

他們說北極氣溫變暖影響世界各地的天氣。這種被稱為極渦的模式在北極並不罕見。然而,專家表示,隨著北方氣溫變暖,極渦擴大並影響加拿大和美國。詹妮弗·弗朗西斯在馬薩諸塞州伍德韋爾研究中心工作(Jennifer Francis is with the Woodwell Research Center in Massachusetts)。她是北極放大理論(the theory of Arctic Amplification)的領先研究員,該理論將寒冷天氣時期與氣候變遷聯繫起來。

她說:「當北極異常溫暖時(就最近這兩週多以來),我們更有可能看到嚴寒入侵像德克薩斯州這樣的地方,而這些地方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弗朗西斯補充說:「北極快速變暖是人為氣候變遷最明顯的症狀之一。」猶大·科恩(Judah Cohen )在大氣環境研究公司工作,這是一家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的商業氣象公司。他將極地渦旋比喻為滑冰選手旋轉。當滑冰者旋轉得非常快時,「渦流」風會靠近滑冰者。但如果滑冰者放慢速度,風就會失去緊密的循環。科恩說:「然後所有冷空氣都會從極渦中心釋放出來。」當這種情況在一月發生時,冷空氣的目標是美國。科恩表示,目前的極地渦旋比平常更強、持續時間更長。

馬歇爾·謝潑德(Marshall Shepherd)是喬治亞大學的氣象學教授。他說,目前,「我們的氣候系統內存在著複雜的相互作用」。「冬天總是會給我們帶來寒冷的天氣,但就像溫暖的季節一樣,它可能會以我們理解的方式和我們仍在學習的方式發生變化,」謝潑德說。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亞洲, 北極, 極地渦旋, 美國, 高溫

Patsy Surh Place 在塔科馬破土動工

December 8,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Patsy Surh Place 在塔科馬破土動工

亞太文化中心 (APCC) 和低收入住房研究所 (LIHI) 很榮幸地宣佈位於塔科馬林肯區的 Patsy Surh Place 破土動工。該活動將於12 月20 日上午11 點在塔科馬南38 街711 號舉行,旨在表彰長期社區領袖 Patsy Surh O’Connell,她在整個地區有效地推廣了亞洲和太平洋島民的遺產、文化和藝術。

Surh O’Connell 表示:「能夠以我的名字命名高級住房,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榮幸。這證明了我們對老年人福祉和社區支持的共同承諾。我期待 Patsy Surh Place 將為我們社區的老年人帶來 積極的影響和歸屬感!」該建築將為 55 歲及以上的低收入老年人提供 77 套公寓,重點關注 AAPI 老年人。該建築將於 2025 年春季開放。

Patsy 的熱情源於一種獨特的願望,即尊重她的韓國傳統和父母的遺產。她出生在上海,父母 是韓國人,早年生活在韓國,然後在 1963 年以學生身份移民到美國。她為自己是韓國人而感到自豪,並希望其他亞太地區的人也能有同樣的感受。她也希望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亞太社區。這促使她於 1996 年成立了 APCC,夢想是創建一個中央聚會場所,讓人們透過亞太藝術和文化進行聯繫。Patsy 目前擔任 APCC 主席。

「亞太地區的人們重視長輩,因為照顧好媽媽、爸爸、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和年長的兄弟姊妹是他們的文化。塔科馬和皮爾斯郡對低收入老年住房的需求巨大。」APCC 執行董事 Faaluaina Pritchard 說。「APCC 和 LIHI 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發和擁有 Patsy Surh Place。我們很高興能夠滿足塔科馬國際區的住房需求。」LIHI 執行董事 Sharon Lee 表示 。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APCC, 亞洲, 塔科馬, 美國, 韓國

認識美國亞太社區系列——亞太裔在美國的現狀(2-2)

December 1,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鑑於美國使用語言的多樣性,人口普查局以英語以外的59種不同語言分發了2020 年人口普查材料,其中包括23 種起源於亞洲的語言:孟加拉語、緬甸語、漢語、高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苗語、伊洛卡諾語、印度尼西亞語、日語、韓語、老撾語、馬拉雅拉姆語、馬拉地語、尼泊爾語、旁遮普語、僧伽羅語、他加祿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泰語、烏爾都語和越南語。(Bengali, Burmese, Chinese, Khmer, Gujarati, Hindi, Hmong, Ilocano, Indonesian, Japanese, Korean, Lao, Malayalam, Marathi, Nepali, Punjabi, Sinhala, Tagalog, Tamil, Telugu, Thai, Urdu, and Vietnamese.)

根據 ACS 最近 5 年的估計,美國亞裔和太平洋島民人口具有不同的背景:在被認定為亞裔的人中,73.2% 是出生或入籍的美國公民。在僅被認定為 NHPI 的人中,85.9% 是出生或入籍的美國公民。美國約 4400 萬外國出生人口中,31.3% 出生在亞洲。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亞洲, 人口普查, 日語, 美國, 英語, 韓語

簡介APCC系列

October 20, 2023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文化藝術

亞太文化中心計劃透過沉浸式互動活動將人們和文化聚集在 一起。透過向人們傳授和吸引人們了解亞太島⺠的文化和藝術,提高人們對亞太地區人⺠的認識和理解,幫助豐富人們的生活。

該計劃還有助於提高亞太地區人⺠的聲音,提供一個展示他們的文化並分享他們對自己的遺產的自豪感的平台。提供以更深入、更有意義的方式學習和參與文化的機會。

華盛頓州的亞太地區人口不斷增長,佔華盛頓州人口的 13%。這是一個代表性不足且服務不足的社區。偏見、刻板印象、種族主義和不平等造成了APCC 組織努力解決的障礙 。不斷增長的亞太人口也為向亞洲和太平洋島⺠學習和了解他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他們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份 。APCC的文化項目有助於認識、表彰和慶祝亞洲和太平洋島⺠。是幫助大眾參與的一種方式,讓人們有機會以熱情、 真實和尊重的方式分享和參與藝術、文化、習俗、傳統、歷 史、語言和遺產。

Filed Under: 特色文章, 首要 Tagged With: APCC, 亞太島⺠, 亞太文化中心, 亞洲, 太平洋島⺠

為什麼我拒絕某些亞洲文化的價值

June 2,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備註:1. 此文內容為2013年5月的重印版,但照片是付梓的新版。

2. 有讀者來電稱04-09-2100期「化劣勢為優勢——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新冠帶來的革新」的博客一文為舊稿。此文中的現象曾在其他博文中提及,但2100期內容是採訪本報員工後撰寫的新作品。

當讀到這個標題時,讀者可能會想,「她瘋了嗎? 她在想什麼?」

在我的身上,蘊含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智慧。尤其適逢慶祝亞裔美國人傳統月的時候,我宣佈我不認可部份亞洲文化價值觀是毫無意義的。

但老實說,即使是亞洲文化也有其缺陷。那麼,我遠離中國傳統的陰暗面是什麼?

我最認同的中國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我喜歡我們是辛勤工作的事實。忠誠是我們的名字,我們會犧牲一切來養家糊口。家庭是我們的基礎。謙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塑造品格。

亞裔社區不需要像Suze Orman這樣的金融大師,因為我們的座右銘是「儲蓄、儲蓄和儲蓄」。美國人喜歡消費和借貸,而我的許多亞洲朋友討厭負債。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與其族群相比,亞裔美國人的收入和教育水平最高。我們高度重視教育。我們可能不會在奢侈品上花太多錢,但我們非常願意為孩子在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 colleges)和私立學校支付昂貴的學費。

左起: Ming Fung、Stephanie Schuessler、Melissa Camp 和 Ellen Bjorge 在一個節日的生日派對上。這些女士們說她們的中式服裝和旗袍是在網上買的(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等級制度阻礙進步

亞洲文化教導我們要服從權威和長輩,尊重排名論輩的等級制度。

當長輩說話時,我們不僅要聽,還要接受他們所說的話,即使他們可能是錯的。 到了50多歲的時候,我才敢鼓起勇氣,多次告訴父母他們錯了。但是我的兒子們則會經常告訴我,「媽媽,你犯了一個錯誤。」

他們喜歡糾正我的英語發音,並指出我從來就對技術和流行文化的無知。我不介意孩子似乎比我聰明,他們有時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成長得愈多,我就愈平等地對待他們。如果我對媽媽這麼說,她會覺得我很不尊重她。

「愛面子」毀人生

我們會過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面子是亞裔移民的一大文化負擔。有多少次我們害怕做某事,是因為有人不贊成或有機會八卦,即使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做法。是取悅自己重要?還是取悅他人?

一些亞裔因為「愛面子」強迫自己買昂貴的房子或接受一份有聲望的工作。擺脫「愛面子」的包袱需要勇氣,只有解放自己才是回報。

謙虛不是最好的答案

一些亞洲文化強調謙虛。結果是即使在關鍵時刻我們也不願宣揚自己和說真話。在美國,你有義務分享你的知識,因為這樣做可以節省同事的時間和老闆的鈔票。

這樣做可能涉及推銷自己,甚至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但是,對我來說,分享技能和專業知識並不是吹捧自己。有時這對自己和公司來說是最好的事情。畢竟如果別人不知道你的能力和貢獻,你怎麼能得到星級的獎章呢?你想打破玻璃天花板嗎?

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推銷自己,是亞裔美國人成為領導者的關鍵。

Jerry Kirsch 和 Terry Allen 最近在西雅圖中心的西雅圖櫻花節上展示了她們的摺紙藝術作品(照片由吳靜雯拍攝)

讓氣氛更熱烈

我被培養成安靜和順從,不製造噪音或惹事。但是,不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報社的出版商,我了解到,當權威和不公正出現時,我們必需挑戰它。

提問會改變生活。你有發言權,應該善用它。當你用得愈多,提問的功力就會變得愈強大。

多樣性是一份禮物如果我不來美國,我可能會成為種族主義者。我的家人向我灌輸了很多好的價值觀,但也灌輸了對黑人和其他亞洲民族的偏見,因為我的家人在甲午戰爭(Sino-Japanese War)期間所經歷的一切,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所有日本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性。

正如社區領袖李權忠(Jerry Lee)所說,「那是60年前的歷史事件,當年那些日本人已經死了。」

美國使我變得能夠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我很感激我與日裔美國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分享了一些美好的友誼。他們打開了我的思想和心靈。

為了表明我對多元化的承諾,我通過西華報基金會啟動了多元化機制。我們根據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亞洲人和其他學生在多樣性方面的工作,向他們提供獎學金。

另一個多元化項目是女性賦權午餐系列(Women of Color Empowered lunch series)活動。我們將最多元化的女性群體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分享和支持。只有在美國我才能發起這樣的項目。

不要忘記,多樣性是一份禮物。

失敗推動我們前進

在亞洲文化中,失敗是難以被接受的。失敗會使當事人感到內疚和羞愧。

在中國,我見過離婚的女性被視為敝屐(破鞋),即使是她們丈夫的過錯。 在亞洲文化中,不能賺錢也被認為是一種失敗,不快樂的年輕人遭受的痛苦,比他們需要的要多,因為他們認為造成今天的結果完全是自己有錯。如果你犯了罪,那麼在亞洲你將永遠沒有第二次翻身的機會。

但美國相信救贖。已經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幫助當上父母的青少年,重返學校獲得高中水平的學術技能 (GED)文憑。前吸毒者和幫派成員在社會獲得了第二次改變向上的機會。這些被感化的人會走出去與年輕人交談,幫助年輕人保持生活正常,避免誤入歧途。

2022年5月1日,一個韓國舞蹈團在西雅圖中心舉行的亞太裔AAPI 傳統月節上表演。(攝影:吳靜雯)

回饋

我對亞洲文化價值觀最大的不認同是認為家庭應該是我們唯一要關心的人。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州和我們的國家負有責任。

我們應該向不同姓氏的人慷慨解囊。

這就是我欽佩美國人總是為陌生人提供幫助。2010年海地(Haiti)發生7級大地震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前往該島幫助重建。我認識許多美國白人,包括比爾.蓋茨(Bill Gates)通過他的基金會前往非洲開發清潔水,努力根除脊髓灰質炎、瘧疾(eradicate polio, malaria)和其他疾病,並利用自己的時間、金錢和才能改善農業系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週後,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發生了,危機初期就引起美國人的注意,並激發了許多人捐款或參與其他支持行動。1/4的美國人以某種方式打開錢包以應對危機——包括向慈善機構捐款或其他形式對烏克蘭的援助。

美國文化宣揚慈善和慷慨。亞裔美國人在理解回饋和接受慈善事業的重要性方面進展緩慢。

同時身為亞洲人和美國人的我,給了我一點自由。那就是展示了我必需成為我自己、選擇我所相信的東西,並過上我想要的生活的自由,全然不虞恐懼。我慶祝自己拒絕傳承我原生文化中的缺點,保持並擁有東西兩個世界文化中更好部份的能力。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洲, 亞裔, 儲蓄, 文化, 移民

改變我心態的火雞

November 23,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大多數亞洲移民稱感恩節為火雞節,他們會告訴你他們討厭火雞。在撫養我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時,我就是一個不喜歡火鷄的媽媽。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會懇求我在感恩節或每年至少做一次火雞。我會找一個又一個的藉口搪塞——太多的工作——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尤其是要做一隻大火雞——那隻要命的鳥一點都不好吃等等。像許多華人移民一樣,雞肉總是我在節日和任何慶祝活動中的首選餐點。但要讓火鷄吃起來美味可口需要很多工作,牠需要慢熱長炙,得在烤箱裡烤上好幾個小時。加上火鷄本身肉質粗糙,一旦煮過頭嚐起來會像是在啃皮革。

Tracy Luu 準備的感恩節晚餐。(攝影:吳靜雯)

記得在過去的50年裡,我做火雞的次數不超過五、六次。只有兩次我對結果非常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來做好工作。肉和皮的味道很不錯,包括糯米、臘腸和各種好吃的填充料。但是皮不夠脆,肉柴了些,有點煮過頭。中式烹飪要求把火鷄煮得恰到好處是不應該煮過頭的。但我常傾向於把火雞煮過了頭,因為它太大了無法快速作出判斷。

但我記得最清楚的烤火雞,不是我做的。它不是我喜歡的那種,儘管它煮得很完美,裡面的汁液完好保留,肉質有點乾。填充料是典型的美式餡料,混合了麵包塊、洋蔥、芹菜、香草和大量黃油。牠是我在美國吃的第一隻火雞。那是我的寄宿家庭邀請我參加他們的感恩節晚餐。他們前一天來接我,這樣我就可以留下來和他們一起度過週末。當時我不知道感恩節是怎麼過法。這天是美國的傳統節日,聚會上的每個人都認為我應該知道感恩節。

寄宿媽媽在感恩節的前一天和感恩節早上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做飯。這是一隻25磅重的火雞,她在睡覺前將火雞放入華氏100多度的烤箱裡。第二天中午之前這隻鳥已經煮熟了。就在下午4點左右開始了較平常要早吃飯的晚餐,我們已經準備好迎接盛宴了。我觀察到的是,一般來說火雞從外表看起來總是很壯觀吸睛,但是一旦張開嘴吃第一口,通常會讓許多美國家庭和餐館大失所望。

我的寄宿父親將火雞的白肉整齊地用刀切下,然後將它們漂亮地放在一個漂亮的盤子上。所有的黑肉在哪裡?美味的雞腿或翅膀在哪裡?我希望他們沒有扔掉它們。我不吃白肉,我的家人在香港撫養我時從來沒有吃過。雞肉的白肉我們只拿來熬湯用。

「我是吃還是不吃?」我問自己。

我當然吃。我不想傷害寄宿家庭的感情。一餐飯下來我只吃了很少的火雞。填充料或澆汁料(gravy)怎麼樣?謝謝,敬謝不敏。但是我吃了一大塊加了冰淇淋的蘋果派來止住我的飢餓感。這就是為什麼當我的孩子們一開始讓我做火雞時,我並不那麼熱情的原因。

多年來,我不禁自責,當晚怎不向寄宿家庭要火雞的黑肉?為什麼我不說實話?當年我19歲,並沒有那麼自信。只知道最好不要惹惱或開罪任何人,特別是我的美國寄宿家庭。我知道他們的心意很好。

我根本沒發現他們怎麼處理了火雞的黑肉和骨頭,我應該提起勇氣問的。如果他們要給他們的狗或扔掉,相信我可以得到一些。那麼週末在我的宿舍裡當午餐或晚餐一定很可口幸福。但我太膽小了。我不夠聰明、自信或採取方法來要求我想要的東西。

挑戰的定義是在於如何在不冒犯任何人的情況下獲得你想要的東西,或者讓對方感到被忽視,儘管他或她的意圖是好的。

事後看來,我應該把它看成餐桌上的文化交流,「媽媽(她讓我叫她媽媽)我只是想知道,你的火鷄黑肉要怎麼處理?」

如果她說:「 之後會把它給狗吃。」

「哦!能給我一些嗎?我也喜歡黑肉」我應該馬上表態。

如果她說,「我明天要用它做沙拉。」

「現在可以給我一塊嗎?比起白肉我更喜歡黑肉。」如果我夠大膽的話。

她可能會說:「你為什麼一開始不說要黑肉?」或許那會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有時候扭轉局面並不難,所要做的就是張開嘴說實話。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沒有這麼做,只是一味地順其發展。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和正確的人說出自己的需要和看法,是要勇氣和實踐。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因為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而侷限了自己,同時也會造成誤解和惡意,那將會是十分遺憾的!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洲, 寄宿家庭, 感恩節, 火鷄, 移民, 華人

2020年人口普查: 聚焦亞裔美國人

November 11,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人口普查工作人員

對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收集所做的改進更準確地描述了亞裔美國人的自我認同方式

美國人口普查局繼續發佈2020年人口普查的信息,以提供有關美國人口變化的豐富信息。從4月的分配計數數據到8月的重新劃分數據,2020年人口普查的每個數據集都逐步揭示了對亞裔美國人社區的了解。

根據最近2020年人口普查的重新劃分數據結果,亞洲特定人口顯著增加。超過2400萬人(佔總人口的7.2%)認定自己為「亞洲人單獨或混血」。「僅亞裔」是指只認定為亞裔而未報告任何其他種族的人。「亞洲單獨或混血」包括那些報告亞裔的受訪者,無論他們是否報告了任何其他種族。

2010年至2020年間,僅亞裔人口就增長了35.5%。2020年約有1,990萬人(佔所有受訪者的6%)認定自己為亞裔, 高於2010 年的1,470萬人(4.8%)。相比之下,亞裔混血人口增長了55.5%。2020年約有410萬人被認定為亞裔混血,高於2010年的260萬人。約有270萬人被認定為亞裔和白人,使其成為最大的多種族亞裔群體。

夏威夷、加利福尼亞、華盛頓、內華達、新澤西、紐約、弗吉尼亞、阿拉斯加、馬薩諸塞和馬裡蘭是亞洲單獨或混血人口比例最大的州。亞洲人單獨或混血人口增長百分比最大的10個州是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哥倫比亞特區、北卡羅來納州、印第安納州、德克薩斯州、南卡羅來納州、蒙大拿州和猶他州。

新數據反映了人口的變化以及人口普查提出問題、收集和整理答復的方式的改進,在人口普查的整個歷史中,這一過程幾乎每十年都會發生變化,以反映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

「根據過去十年的研究, 我們對2020年人口普查的種族問題進行了多項設計改進,」人口普查局人口司種族統計處處長RachelMarks說。「其中一個主要變化是為『白人』和『黑人或非裔美國人』種族類別添加了專門的寫入回復區域,我們還在『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種族類別中添加了示例。[對於]亞裔和夏威夷原住民以及其他太平洋島民類別,我們按人口規模重新排列了詳細的亞裔和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島民復選框。在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島民類別中,我們根據反饋和研究將復選框類別『Guamanian or Chamorro』 更改為『Chamorro』。」

這些變化提供了對人們如何自我認同的更全面和準確的描述。按人口規模為亞洲和夏威夷原住民或太平洋島民重新排序的復選框是:中國人、菲律賓人、亞洲印度人、其他亞洲人(例如,巴基斯坦人、柬埔寨人、苗族人等)、越南人、韓國人、日本人、夏威夷原住民、薩摩亞人、查莫洛人、其他太平洋島民(例如湯加人、斐濟人、馬紹爾人等)。

為了更頻繁地向公眾提供詳細信息,過去每十年收集一次數據的人口普查長表的數據每年通過美國社區調查(ACS)發佈。人口普查局還發佈其他數據產品,例如人口和住房特征文件(DHC)和詳細的人口和住房特征文件(DetailedDHC)。

人口普查局人口司種族和民族研究與外展主任兼高級顧問Nicholas Jones說:「我們有更多的數據可以在未來從2020年人口普查中發布。」「詳細的DHC將包括詳細種族人口的表格。在這裡,您將能夠獲得有關詳細亞洲群體的數據,例如中國人、韓國人、泰國人、越南人、亞洲印度人等等。」一些示例包括性別和年齡的人口統計和住房特征、家庭和家庭類型以及使用權(住房單元是業主自住還是租戶)。

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共信息辦公室主任Michael C ook說:「人口普查不是我們進行的,也不是對你做的,而是美國公眾參與的。」「這是一項巨大的努力,這是與許多合作顆伴共同完成的努力,這些合作伙伴幫助我們接觸到每個社區,以確保人們了解進行人口普查的價值和重要性。」

如需更多信息,請瀏覽census.gov/2020results。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亞洲, 亞裔, 人口普查, 種族

給大學新生的建議 不論你是過去還是現在才剛上大學

October 7,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我的侄孫剛剛成為了華盛頓大學(華大)的一名新生。孩子!你選對地方了! 然而,你仍然會有無數個影響你未來的決定要做。

幾十年前,我也曾是華大的學子。回想起來,在我的大學經歷中,我本可以做與當時完全不同的選擇。就像你一樣,我剛到華大時,也希望自己能盡快畢業。

你說:「學費太貴了,我想在三年內完成學業。」

一般人通常認為盡快畢業並省下學費會是一個聰明的做法。畢竟,作為一名留學生支付的學費是本地學生的三倍,因此我也以為盡快獲得學位、不讓自己成為家庭的經濟負擔是明智的。

我每個學季佈置的任務都很重,要修滿18個學分。所以除了上課和吃飯,其餘時間我都在圖書館度過,天天如此,無一例外。而一個全日制學生通常只需修滿12個學分。

那時,我有一個每學季只修12個學分的同學,我管他叫「懶漢」。還有一個家裡並不缺錢,但是卻修滿20個學分的同學。她家是香港最富有的家庭之一,同學們都把她超負荷的學習視作「勤奮」。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從來不出去玩!你覺得她會喜歡她的大學生活麽?我覺得她是個傻瓜。

華盛頓大學紅場(Red Square of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懸掛著歡迎回校條幅。(攝影:吳靜雯)

別著急

親愛的侄孫,我給你的建議是:別著急,好好享受你在校園的生活。大學之旅是你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我不會用任何東西與之交換。我每個學季修滿了18個學分,然而代價是什麽呢?到大三結束時,我的學分已經足以讓我畢業了。但是突然間,我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去面對現實世界。我需要時間來思考人生接下來的道路。

幸運的是,我已經獲得了兩年的獎學金,所以我可以自由地選修我喜歡的課程,包括新聞、戲劇和保齡球。是的,保齡球。我減少了上課的次數。雖然我在華大的最後一個學季只修了7個學分,但還是比畢業要求的180個學分多了18個學分。我大學生活的最後兩年是豐富多彩的,也是有趣的,更是令人興奮的。

你這個學季修15個學分,這是一個聰明的決定,不多不少。

星巴克(Starbucks)和圖書館

半工半讀的學生是值得稱讚的,但這並不適合每個學生。如果你選擇讀書外的兼職,你應該做什麽類型的工作呢?

我知道你自己已經找到了一份兼差工作,在西雅圖南部的星巴克當咖啡師。即使你對自己的新工作充滿了期待,但你的一些家人似乎卻並不是那麽興奮。你的家人說,他為什麽不申請一份校園工作,比如在華大的圖書館?這樣既方便又省時。

我在香港的親戚猜想,我可能會建議你選擇圖書館的工作。

沒錯我是喜歡圖書館。但是你能把書放在書架上、幫別人借書以及讀更多的書中學到什麽呢?課堂上有足夠多的書本供我們閱讀。在圖書館工作的好處是,這是一份穩定的工作。當夜班沒有工作時,你就可以利用休息時間來學習。

親戚們不明白的是,你愛喝咖啡。如果你能通過這份兼職得到免費的咖啡,豐厚的薪水和小費,同時還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咖啡師,這會令你獲得極大的滿足。這份兼職會讓你的精神在課堂之外得到放鬆。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那它就不再是一份苦差事而已。這也是看到現實世界和認識有趣的人的一種方式。

當你在一家星巴克工作之後還可以轉到另一家,也許是離華大更近的一家。有很多可能性。與其像你也曾就讀於華大的叔叔一樣繼續在華大的圖書館工作,不如自己冒險去看看這個世界,同時找到一份你喜歡的工作。這也是你獨立和冒險精神的證明。為你能打破常規的想法竪拇指稱讚。

學生們在蘇薩羅圖書館(Suzzallo Library)內的星巴克排隊等候咖啡。(攝影:吳靜雯)

尋求關注也許不是一件壞事

尋求關注從來都不是我的目的。這緣於我的亞洲文化教養和性格。在自願免費寫了幾篇報導後,我在大四那年得到了一份《華盛頓大學日報– UW Daily》記者的工作。記者的署名增加了曝光率,讓我得到了另一份工作——為東亞圖書館(East Asia library)做研究助理。這份工作需要懂中文。我在第一次面試後就被錄用了。圖書館長、已故的Karl Lo在看到我的署名後給我打電話,並提供了一個三級學生工資標準而不是一級。我提前完成了研究畢業後,我和Lo成了好朋友。從我的實例中可看到,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其他機會。所以無論你做什麼,都要試著努力並要求自己做的更好。

作為《華盛頓大學日報- – UW Daily》的記者,永遠不知道讀者對你的報導會有什麼反應。有一次,我寫了一篇關於現在已經倒閉的KRAB電臺的負面報導。他們的支持者寫信譴責我,甚至親自到日報辦公室抗議。把我嚇壞了。

我當時想,「天哪!為什麽大家要這麼針對我呢?」這只是一份學生刊物而已。我為自己僥幸躲過了那些抗議者而感到幸運。我不明白的是,當一個記者能夠用他們的寫作喚起熱情的讀者時才被認為是成功的。一些記者把惡意的攻訐來信視為一種榮譽,是掌聲,而不是罵聲!

侄孫! 你當然不是在為日報工作。但我建議學生們去參加一些自己不太擅長的活動。學會對華大這所傑出的學府保持好奇和關心。去認識校長和更多的傑出教授。他們為什麼如此傑出,又是如何傑出的?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幾年前,當一名移民學生在華盛頓大學學習了一年後,竟然還說不出校長Ana Maria Cauce的名字時,我感到非常震驚。尷尬的是,她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在乎!更糟糕的是,她可能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學生!

考慮一下競選學生會代表。我記得華大選出了不止一位亞裔學生會主席。負責華盛頓大學(Associate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聯誼工作可能很有趣。學生會的很多工作崗位都是帶薪的。有60名員工。這些都是希望改善學校和學生福利的有著美好目標的理想工作。你可以更多地了解校園及其系統,同時認識許多有相同價值觀的朋友。

華盛頓大學歷史墻(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istory wall)在蘇薩羅圖書館(Suzzallo Library)內展出。(攝影:吳靜雯)

出國留學當交換學生

華大與一些海外大學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和交流項目。我有一些年輕的朋友在大三的時候曾在義大利、德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學習過一個學季甚至一年。他們的所有生活費和機票不用自己出。這將是一次很棒的學習和旅行經歷。在我那個年代,參加交流項目並不是那麼容易。現在,有這麼多機會,卻沒有那麼多學生來利用。去你的專業查看一下這些機會。華大是一所很大的學校,可以提供很多東西。除非你去主動發現,否則你永遠不知道那裡會有什麼等著你。

拒絕毒品和酒精

即使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也知道毒品和酒精的危害。我完全同意你家人的看法,毒品不應該成為你大學生活的一部份。至於酒精,這也不是個好主意。我知道在同齡人的壓力下很難抗拒。盡管我有幾次機會,但我在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吸過毒。大麻的氣味使我煩躁,酒精刺激我的胃。我當時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不喝酒不抽煙,這對我一生很有好處。

當思想被毒品或酒精扭曲掌控時,會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讓自己未來後悔莫及。只要看看因過度吸煙和酗酒給大學生造成的悲劇數量,你就會明白。現在是時候練習對酒精和毒品說「不」了。

(攝影:吳靜雯)

成績是最重要的嗎?

是很重要,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麽想的。但我現在想說的是大學成績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這取決於你在大學的哪個階段。我有一些朋友,參加某些課程只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肯定能得到A,而不是他們能從這門課上學到多少。我有幾門課沒有得A,但我學到了很多,也很滿意。一些讓人大開眼界的課程是美國原住民歷史和印度歷史。

取得好成績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讓我進入了華盛頓大學。它也幫助我獲得了大三和大四的獎學金。我一點也不擔心你。到目前為止,你看起來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發展多元的友誼

你抵達西雅圖的第一天,我們帶你和我的黑人朋友共進午餐。後來,我們去一家餐館吃晚飯,無意中又碰到了另一位黑人朋友。

我的朋友圈是我在解決重大問題的參謀團。如果沒有多元化的觀點和支持,我無法經營西華報和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我為你樹立了榜樣,希望你能像我一樣欣賞多元化。最近,我看到一張你和很多不同族裔的華大的朋友們的合照。我很喜歡這張照片。年輕人,再給你豎個拇指稱個讚。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亞洲, 亞裔, 兼職, 星巴克, 毒品, 留學生, 華盛頓大學, 西雅圖, 酒精

國際區特別審查委員會(ISRD)仔細考慮:新項目將會為華埠帶來改善還是破壞?

September 9,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Mahlon Meyer

作為可能改變華埠結構,但同時也會為當地企業帶來可觀收入的項目的一部份,國際區特別審查委員會審議了拆除Bush Garden (布殊花園—原名為Elgin Hotel)的提案。

在8月24日的聽證會上,爭論的焦點是這棟位於Maynard大道南614號的建築是否需要拆除。雖然申請為當地居民建造一座17層高塔樓的申請人辯稱,除了拆除別無選擇,但社區的聲音和董事會主席質疑第三方和獨立的審查人員是否能夠得出另一種結論。

社區對建造這座名為「茉莉花-Jasmine」的塔樓的支持在會議上表現得十分強烈。Bush Garden的前所有者JoanSeko和宇和島屋(Uwajimaya)的前首席執行官Tomio Moriguchi等人都表示,支持建造這座將容納大約200名居民的新樓,更多的居民意味著更多的收入。而這將為疫情後陷入困境的企業提供最需要的支持。

Moriguchi說他對Bush Garden這個充滿了激情和回憶的地方很有感情。Bush Garden曾經是胡國恩夫人(Ruth Woo)和山度士(Bob Santos)等社區領袖定期與其他人會面的地方。就他而言,山度士堅持認為,社區發展必需適應各種收入水平的人。

但是,Moriguchi補充說,「我們需要這種模式的發展,它將為社區帶來更多的居民和商業機會,包括收入來支持已經在這裏的企業。」他說,他相信Vibrant Cities是具有遠見和經驗的開發商。一些ISRD委員會的成員也表示支持這一提案,包括Faye Hong (李文輝),MattChan和Andy Yip。

其他人則反對拆除。西雅圖歷史博物館保護服務主任( Director of preservation services at Historic Seattle)Eugenia Woo說,這座建築將無法融入現有的建築風格。她說:「自20世紀70年代初成立以來,ISRD一直沒有批准拆除和破壞該地區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建築。我們不要讓這成為第一次。」

Woo還稱開發商試圖為建築添加文化或歷史元素是「不誠實」的,因為開發商曾多次表示不認為該建築具有歷史意義。她在書面評論中表示,開發團隊在文化主題上「把目光投向了北京」,而忽視了亞洲文化的多樣性。最後,她要求對建築物的結構完整性進行獨立的第三方審查,以確定是否確實需要拆除。

一些委員會成員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委員會成員Tanya Woo起初似乎也反對拆除。主席Matt Fujimoto多次詢問是否有第三方有興趣對該項目進行另一次評估,如果有,請「迅速」採取行動。委員會成員Matt Chan要求澄清施工流程。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整個社區都有代表出席此次會議。西雅圖市的工作人員Rebecca Frestedt負責協調ISRD會議。她報告說,由於技術問題,無法接聽社區成員的電話。此外,在Zoom錄音中無法聽到一位說廣東話的社區成員的翻譯。

這些挑戰顯然代表著ISRD工作人員正在努力使其業務具有包容性。例如,根據Frestedt的說法,下一屆ISRD委員會成員的選舉將通過郵寄投票進行。但尚不清楚這將如何影響那些傳統上投票的人獲得選票的機會。Tanya Woo還表示關注的是,代表支持該項目的當地餐廳和其他企業的多名簽署人,沒有清楚的說了解到他們支持的內容。她說,這棟17層樓高的大樓是一個新的開發項目,以前從未與委員會溝通過,甚至被開發團隊描述為不可避免的拆除,也是新的信息。

建築師Gary Reddick在向董事會提交提案時,除了簡單的手繪草圖外,並沒有關於未來大樓的效果圖或圖像。之前的效果圖是「存檔」。Reddick說他正在等待來自社區的意見,然後再提出具體的設計。但Frestedt表示,在委員會繼續推進之前,需要提供一份替代被拆除建築的結構計劃。在回答Woo關於停止拆遷的問題時,Frestedt說:「我試圖幫助申請人達到一個甚至不需要考慮拒絕的程度。」

在聽證會接近尾聲時, 純粹是為了讓委員會成員決定他們是否有足夠的信息來推進未來的對話,Vibrant Cities的CEO和建築的所有者活力都市首席執行長黃浩聲(Vibrant Cities James Wong)試圖了解每個委員會成員在將如何對拆除進行投票。Wong在華埠長大,在中餐館工作。

這種挫敗感,至少部份地,似乎也代表了開發團隊為這個提案工作了大約三年。目前尚不清楚這是正常的時間,還是因疫情而加劇。Wong說:「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委員會會面了,你們中的一些人對兩年前和更早之前的會議缺乏連續性。」

Reddick說:「如果決定不批准拆除這棟建築,那麼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它就會一直呆在那裏,繼續頹圮,最終倒塌。」當Reddick在演講結束時直接尋問委員會是否支持這一開發時,Fujimoto似乎猶豫不決。「請註意,」他對其他委員會成員說,「在這個時候直接接受這樣一個問題有點不合適。」

開發團隊在較早的會議上做出的讓步,即提供社區空間,遭到了一些委員會成員的懷疑,但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Reddick多次將社區空間的特征定義為「歡迎和聚會」。但一些委員會成員表示,這樣的強調與這棟建築過去的使用特點不符。

Wong說,他正在努力推廣亞洲文化,並提到了他的其他一些建築,這些建築的零售空間出售亞洲或受亞洲影響的食物。但Woo表示,問題不在於保護亞洲文化,而在於保護這座建築的特定遺產。也不清楚誰可以進入可能位於建築一層和二層社區空間。

擁有Louisa Hotel building的Woo表示,在華埠內的其他類似建築中,這類空間似乎不可避免地只屬於該建築的租戶。她說,由於安全問題,不可能向外界開放這類空間。Wong回應說,這樣的空間可以用來舉辦婚禮、宴會和學術會議等預先安排好的活動,並可以提供預先法律保障。

Frestedt說,目前還不清楚委員會是否有權簽署此類協議。大家普遍認同的是,該建築將改變社區的結構。對一些人來說,這是積極的,帶來的居民會把更多的錢花在當地企業上。曾領導多家商業協會的Andy Yip表示,這將「振興」該地區。他說:「總會有第一個有勇氣開創先例的人。」

但Fujimoto提到的研究表明,這種發展可能會將家庭排除在外。Matt Chan等人還擔心,如果只建造單間公寓或共管公寓,也會阻礙以家庭為重點的開發項目。

Woo詢問這些單間是否準備提供給技術工人,帶來的200個住戶是否有助於解決無家可歸和安全等長期問題。她還擔心汽車數量的增加。所有委員會成員都表示,他們掌握了足夠的信息以推進有關拆除的決定,盡管一些委員會成員仍對開發商沒有給出其他選擇表示擔憂。

下次會議將於9月14日舉行。

Filed Under: 副刊, 社會, 首要 Tagged With: ISRD, 亞洲, 布殊花園, 華埠, 西雅圖

西北溫和夏日氣候漸消失

July 2,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西北地區剛過了數天全民皆被酷熱煎熬的日子。今個初夏不尋常的高溫超越到了華州過去同期及自一九四五年入夏以來最高的溫度。華氏三位數字接近一百二十度的氣溫對平日被西北溫和氣候竉壞的大眾來說,是享受了一次對熱度的嶄新體驗。

在亞洲或熱帶地區由於長期性有著酷熱的天氣,人民體質早已習慣並能接受較高溫度的環境,另外政府也設有高溫假期或高溫補貼,在大自然溫度超過人體正常體溫後,一些工作便會馬上停止,以作為對員工健康的保障。華州對農作戶外工作者有高溫保障,但由於天氣酷熱對室內工作者的保護並未完善。

由於是本地第一次出現危險高溫天氣,部份小商號或一些服務行業都寧願提早關門或休假,好讓員工可以透透氣。但也有一些工業如倉庫行業,在沒有足夠冷氣系統為工作環境減溫下,仍然要求員工如常運作。相信經過今次的酷熱後,定必會引起關注及跟進。

一直以來,西北地區的溫和氣候令本地成為全美安裝空調率最低的地區,以往每年炎熱的日子也不多,大家很輕鬆就能渡過夏天。唯獨近年地球氣候轉變,天氣適中的好日子越來越少;今年突破性的酷熱更會促使打造新建築與住房時,一定會將空調納入為必要裝配。

利弊總是永遠相對的,當空調數字越多,向外排放熱氣就越高,週遭環境溫度自然上升。結果大家曾經享受的美好夏天,在人為與天然因素影響下,將會慢慢消失,成為回憶。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亞洲, 夏天, 華州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Go to page 2
  • Go to page 3
  • Go to page 4
  • Go to page 5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7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對您的繼續支持我們衷心感激! 我們非常感謝在GiveBIG 項目推廣期間付出的每個人——您們的支援為APCC的心臟加強動力! 目前仍還有時間給予和幫助我們在保護文化,支援青年,並建立跨代社群的努力。 … [繼續閱讀……] about 亞太文化中心透過 GiveBIG項目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還有時間捐款請繼續發揮您的力量和愛心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隨著公共衛生部門的不斷發展,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代表的需求從未如此重要。在最近對一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採訪中,我們探討了文化認同和代表在公共衛生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社群。 公共衛生對流行病學家意味著什麼 受訪者是華盛頓州當地郡衛生部門的流行病學家,是來自韓國的第一代移民。她對公共衛生有著深刻的承諾,在監測和分析健康資料以預防疾病和促進我們社群的健 … [繼續閱讀……] about 公共衛生中的文化代表:與AANHPI流行病學家的對話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Kīkaha O Ke Kai正在期待所謂的「雙胞胎」,預產期有望在今年夏天。在獲得亞太文化中心25,000美元的贈款後,俱樂部購買兩輛被稱為「雙胞胎」的Kai Wa'a Hydra Pro OC6獨木舟。這筆贈款還允許俱樂部翻新三艘舊的獨木舟。         Hydra Pro是最新、最輕的設計。 Kai … [繼續閱讀……] about Kīkaha O Ke Kai獲APCC Heal Grant項目 $25,000 贊助金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CID的 Chew Lun 大樓懸垂倒塌  4月25日位於第7大道南416號的Chew Lu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訊息

非洲節 5月10日。非洲精神節在西雅圖中心的軍械庫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時裝秀、工藝品市場和食品供應商。 波蘭節 5月10日(下午12點至4點)。Pierogi Fest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生活訊息

CID社群成員繼續反對Sound Transit 唐人街-國際區(CID)社群再次為未來而奮鬥,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需求被優先考慮。隨著Sound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