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從邁阿密到西雅圖的嘉年華(Carnival)郵輪,因一些乘客在船上爆發新冠感染後處於隔離狀態,目前尚不清楚船上大約2,100名乘客中有多少人被感染,據稱超過100人染疫。疫情爆發發生在該船上個月離開邁阿密之後至5/3抵達西雅圖的航行期間。郵輪停靠後,所有受感染的乘客都被轉移到地區飯店進行隔離。
隔離
有關 Omicron 的問與答
近期以來,全美疫情大幅反彈,這一反彈和新變種病毒Omicron有密切關係,以下是專家讀者解析Omicron病毒,幫助大家更好的應對疫情。
1)問:Omicron的臨床症狀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喉嚨痛、乾咳少痰、發冷發熱、頭痛、鼻塞、夜里盜汗、乏力嗜睡等。其中喉嚨痛可以非常嚴重,病人有時描敘說一輩子都沒那麼痛過。
2)問:如我有以上症狀,但自我抗原檢測為陰性怎麼辦?
答: 如你有以上症狀, 是Omicron的概率很大。可過2-3天再測一次,或者去化驗室做一個PCR檢測。
3)問:以上的臨床症狀持續多久?
答:比我們原來想象的要長,原來認為3-5天,現在認為一般會持續2週左右,但程度會有所減輕。
4 ) 問: 我打了二針以上的新冠疫苗或以前得過新冠感染(除Omicron以外的變種),我還會再得Omicron嗎?
答:會!以前打疫苗或得病產生的抗體對Omicron的中和能力顯著下降,我們稱之為「免疫逃逸」。
5)問:為什麼Omicron的症狀相對比較輕?
答:主要有以下二個原因:
a)雖然之前打疫苗或得病產生的抗體對Omicron的中和能力明顯減弱,但由疫苗或得病產生的T細胞免疫功能尚能發揮作用。
b) Omicron本身的致病率較弱。
6)問:我得了Omicron後還會被之前的Delta變種的感染嗎?
答: 一般不會, 得了Omicron後產生的抗體對Delta變種感染也有預防作用。
7 ) 問: 如果我最近得了新冠感染,我還需要打第三針加強針嗎?
答:因為最近確診新冠感染95%以上都是Omicron感染,感染Omicron後不但能產生針對Omicron的免疫力,還能產生針對之前Delta的免疫力,但加強針仍應施打。
8)問:如果我被確診感染了新染病毒應該怎麼做?
答:
a)自我隔離
b)對症治療
治療上針對喉嚨痛可嘗試以下方法:
1)鹽水漱口
2)多喝溫蜂蜜檸檬水
3)Lozenges含片,因裡面有少量麻藥可緩解疼痛
4)許多含片可讓喉嚨變得舒服一點
5)如特別嚴重的可讓你的醫生幫你開ViscousLidocaine,在家用棉簽塗抹於咽後壁
針對其它癥狀的治療可嘗試以下方法:
1)發燒、頭痛、關節酸痛可使用Tylenol
2)鼻塞可使用抗過敏藥,最好用含D的,如Zyrtec-D、Allegra-D等
3)晚上因喉嚨痛睡不著話可適當使用鎮靜安眠藥
4)咳嗽可使用咳嗽藥水
c) 保證足夠的營養和睡眠
d)自我監測血氧濃度,如小於95%,應馬上去醫院。
e)如你屬於高風險人群可使用單克隆抗體或口服抗病毒藥物。新的抗病毒藥Paxlovid效果很好,實驗組的607個病人在發病5天內開始服藥,無1例死亡。(本來準備做3000人的臨床試驗,結果因效果太好做了1219人試驗就停止了)。
9)得病後我應該自我隔離多久?
答:CDC指南說自我隔離5天,然後戴口罩5天。但現在我們發現在第5天的時候很多病人的抗原/PCR檢測依然是陽性,所以建議應該自我隔離8-10天,且無發燒至少24小時,之後再戴口罩5天。
10)有什麼可以預防Omicron感染嗎?
答:沒有!但有些東西可以減少你得病的機會,如盡量減少和人接觸的機會,少聚會、少聚餐,注意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另外有些保健品可能也可以減少得病的機會,如維生素D、維生素 C,NAC,Quercetin,鋅等。最後,好的睡眠習慣也很重要,有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和半夜12點以前睡眠時間和身體的免疫力是成正比的。
疾控中心縮短新冠患者隔離期至5天

(本報訊)衛生官員12月27日宣佈對新冠患者隔離期做出調整,從原本的10天減少為5天,並同時縮短了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官員表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和後3天最具傳染性,本指南便是據此制定。
在CDC做出該決定之際,由於Omicron變種的出現,全美各地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早期研究表明,與最初的新冠病毒和其他變種相比,感染Omicron變種的患者症狀更為輕微。但專家表示,由於被感染的人數太多,因此不得不採取隔離措施,以免威脅醫院、航空公司和其他企業的營業能力。
CDC主任Rochelle Walensky表示,美國即將出現大量Omicron變種病例,但「並非所有這些病例都會很嚴重。事實上,許多人將沒有症狀。我們希望確保有一種機制,可以在遵循科學的同時,安全地繼續保持社會運轉。」
上週CDC剛剛放寬對醫護人員的隔離規定,現在放鬆了公眾隔離指南的要求。最新隔離指南內容如下:
· 如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無論疫苗接種狀態如何,需在家隔離5天。患者若無症狀,或症狀在5天後消失,則可離開住所。外出在公共場所,5天內需佩戴口罩。如果患者出現發燒症狀,則應繼續在家隔離,直到發燒症狀消失。
· 接觸新冠檢測呈陽性患者的民眾:
如果已經接種疫苗加強劑,或已接種輝瑞或莫德納(Moderna)兩針疫苗且不超過6個月,或接種強生疫苗不超過2個月,則需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10天,並盡量在接觸患者後的第5天進行檢測。如果出現新冠症狀,則需進行檢測並待在家中。如果已接種兩針輝瑞或莫德納疫苗,但超過6個月且沒打加強劑,或接種強生疫苗超過2個月但沒有打加強劑,或沒有接種任何疫苗,則需在家隔離5天。解除隔離後到公共場所仍需戴口罩5天。如果無法自我隔離,接觸者必須佩戴10天口罩,且盡可能在接觸後第5天進行新冠檢測。如果出現症狀,請檢測並待在家中。
為什麼在美國要民眾戴口罩會這麼難
疫情肆虐美國,在是否應該要求學生在返校時戴口罩的問題上,兩黨再次打起「口罩戰爭」。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公開聲稱,美國對抗疫情「正在失敗」。
事實上,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從核酸檢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居家隔離、注射疫苗到醫療戰略儲備分配、緊急紓困法案等,聯邦、州、 地方各層級之間,行政、立法、司法各部門之間,以及保守派媒體和自由派媒體之間……無不充滿了分歧。
美國號稱醫療資源、醫學技術全世界最先進,但一時也跑不過病毒變異的速度,這就得依靠基本公共衛生原理,採取戴口罩、隔離等措施。但在美國這樣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政策議程設置過程中往往資本的話語權遠高於普通民眾。
一個是美國堅持資本利益優先,另一個是美國的經濟金融化和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等,都決定了美國的政治和經濟精英們不會允許施行很長時期的嚴格封閉隔離。這就導致一些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政策難以實施。
此外整個疫情防控一直被黨爭所捆綁。民主黨的拜登擔任總統以來,大力推行「口罩強制令」和疫苗接種等舉措,但共和黨主政州和聯邦政府之間深陷衝突。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宣佈 從三藩市、西雅圖赴華航班乘客健康碼最新要求
(本報訊)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十分複雜嚴峻,國際旅行存在較大感染風險。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再次提醒所有在中美間旅行人員應充分認識跨境旅行高風險,繼續堅持「非必要、非緊急,不旅行」原則,慎重決定旅行。確需旅行的,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即日起,對確有必要從三藩市或西雅圖乘機赴華的乘客申請健康碼,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將按以下要求審核。此前該館發佈的涉及健康碼申請的通知、要求等,與此通知不符的,以此通知為準。
一、已接種疫苗人員申請健康碼
(一)關於疫苗接種與檢測時間間隔完成接種人員在接種疫苗所需全部針劑數量十四天後才可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完成接種後未滿14天即進行“雙檢測”者,無論檢測結果是否符合「雙陰」要求,將無法獲發綠色健康碼。
(二)關於疫苗接種劑次未完成疫苗接種所需全部劑次的(如應接種二針但只接種了一針、或應接種三針但只接種了一至二針),或同一天內完成2劑滅活疫苗接種的,按未接種人員處理。申請人原則上應完成疫苗接種全部劑次且十四天后再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
二、有感染史人員申請健康碼曾確診新冠肺炎或雖未曾確診但核酸、IgM抗體(含接種非滅活疫苗人員N蛋白IgM抗體)、IgG抗體檢測結果任一項為陽性者(因接種新冠疫苗導致的IgM、IgG抗體陽性除外),如確需從我館申請健康碼赴華,請按照以下程式辦理:
(一)確認痊癒當事人痊癒後,須三藩市灣區或西雅圖地區(當事人直達赴華航班起飛地)的正規醫院做肺部CT或X光檢查(孕婦可不提供此項證明),並在該館指定檢測機構做兩次核酸檢測(採樣時間間隔不短於二十四小時),以上三次檢測檢查時間應在提交預審郵件前三日內。肺部CT或X光檢查診斷結果應為:無新冠肺炎感染症狀或已從新冠肺炎感染中康復(或雖無此明確表述,但檢查結果無異常);二次核酸檢測結果應均為陰性。將上述肺部檢查診斷結果及二次核酸檢測結果發送至 cnsfcon@gmail.com ,郵件主題標注為「本人姓名+護照號碼+確認痊癒申請」。
(二)隔離和健康監測自收到我館郵件回復通過「確認痊癒」審核之日起,當事人需進行3個月的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並填報《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情況聲明》(見附件)。如隔離監測情況正常,可安排赴華行程。
(三)登機前檢測登機前仍需按要求在赴華登機前48小時內進行「雙檢測」(結果須雙陰性,如已接種非滅活疫苗的,核酸及N蛋白IgM抗體檢測結果須為陰性),並在微信小程式「防疫健康碼國際版」(中國公民)或網頁https://hrhk.cs.mfa.gov.cn/H5/(非中國公民)上傳登機前四十八小時內檢測證明、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情況聲明、預審通過的郵件截屏及其他申請健康碼必要材料。
三、持有效工作、團聚或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人員申請健康碼持有效工作、團聚或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人員,即日起無需發郵件提交預審,直接按要求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
四、相關說明
(一)本通知中的「健康碼」,指的是帶HS標識的綠碼(適用於中國公民)和帶HDC標識的綠碼(即「健康狀況聲明書」二維碼,適用於非中國公民)。僅用於登機。
(二)本通知中的「登機前四十八小時內」,是以檢測採樣日期起算,不精確到小時。例如:乘客九月七日登機,則應提交採樣日期在九月五日(含)至九月七日的「雙檢測」報告。
加拿大8月初放寬美國人入境限制 但未接種疫苗者不能豁免
(本報訊)日前,加拿大宣佈,8月9日起准許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美國人入境, 且無需隔離。有關措施從9月起擴大至來自其他國家的旅客。
加拿大衞生部長帕蒂·豪伊杜(Patty Hajdu)7月19日表示,8月9日起現正居於美國的公民及永久居民,只要在出發前至少14日完成注射加拿大認可的四種疫苗,都可入境加拿大作非必要旅遊,並獲豁免隔離檢疫14日。不滿12歲且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如果與完全接種疫苗的父母同行,也不需要隔離。但未接種疫苗者暫不能豁免。 而由9月7日起,有關措施將適用於全球其他國家的旅客。
目前加拿大政府認可的新冠疫苗有4種,包括輝瑞、莫德納、阿斯利康和強生。未來,加拿大政府不排除擴大認可的疫苗種類範圍。
另外,從8月9日起,加拿大不再強制入境者在指定酒店自費隔離3天,允許更多城市的機場接受國際航班降落,從現階段的蒙特利爾、多倫多、溫哥華和卡爾加里擴大至埃德蒙頓、哈利法克斯、渥太華、魁北克和溫尼伯。
但美國方面未有計劃改變現行邊境管制。據7月21日媒體消息,美國政府宣佈將延長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跨陸地邊境的非必要旅行限制,至8月21日。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聲明稱,鑑於新冠病毒在美國境內和全球範圍內的持續傳播及擴散,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跨陸地邊境的旅行對民眾生命或國家利益構成「具體威脅」。
居家令結束後的生活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我們一起吃午飯吧!」朋友們聽說我接種了新冠疫苗後這樣說到。在同意赴約前,我想到了一些在居家令結束之後帶給我的提示和心得。
經過幾個月的隔離,大家都很想念自己的朋友們。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和他們面對面共聚。有些人甚至認為在餐館裡,就算是坐在陌生人旁邊都有一種親切感,似乎也不存在社交距離的壓迫感。然而不管坐在陌生人旁邊有或沒有親切感,我都非常想念和朋友們一起談笑風生的時光,想念從他們眼中看到的快樂,想念他們不被口罩遮住的臉龐。大家都認為接種疫苗後我們就是安全無虞的。但在許多州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仍在上升的情況下,這份安全或許並不是萬無一失的。
我們該怎麼辦?不出門?不出去玩?不,我們可以出去走走。我們被居家令限制了一年多,這點自由是我們現在應得的。但是,就在新冠病毒正在變異為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時,我們一定得好好想想如何在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同時,也能去享受這來之不易的自由。
放慢腳步
不要急著去實現想要做的每一件事。畢竟,經過困居的2020年,事實證明我們可以把所有事情擱置一年。或者,一次只做一件想要的事。忙中易出錯,而這樣的錯誤可能會讓你後悔一輩子。不如花點時間好好計劃一下,三思而後行。
盡管我很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吃飯,但我不會把這些聚會排的太滿。我的安排一般是在每週五中午出去吃飯。也就是說,我每週只和家裡以外的人吃一次飯。我不大會改變我的作息。比起晚餐,我還是更喜歡午餐時間和朋友們聚一聚,因為這樣不會影響我就寢的時間。健康是頭等大事。
重新思考一切
培養一個新的心態,讓健康成為生活的目標。即使接種了疫苗,仍然可能會生病,也許不是因為新冠病毒而是其他疾病。好好照顧自己和你愛的人。因為一些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太多,可能導致無法受理你所需要的手術和護理。在外出就餐或旅行時,要多想想如何保護自己的健康。
「你接種疫苗了嗎?」
當計劃和朋友出去時,問問他們是否接種了疫苗是個明智之舉。這個提問並不是無禮之舉,因為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你有權去問,這樣才能決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和對方出去。我向一位重要的生意夥伴提出了這個問題。他的秘書去和他確認了。答案是肯定的。這樣我們就不至於在會議期間,一直糾結於他到底打沒打疫苗的這件事。
如果他們還沒有接種疫苗,問問他們打算什麼時候接種。那樣的話,你可以把和他們聚會的日子往後面排一排。或者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保持戴口罩。不過如要一起吃飯可能還不是時候。
外出用餐
雖然4月9日和朋友們在餐館的聚餐讓我很興奮,但我保證我們的聚會不超過4人。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和家人以外的人一起吃飯了。
現在,和一大群人在室內吃飯會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安心。這意味著我不會參加大型派對,除非州長JayInslee宣佈這樣做是安全的。當擁有700萬人口的香港恢復開放時,限制是每桌4人,外加社交距離。也許再過幾個月6個人一桌就沒問題了。
上週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飯時,我們旁邊的桌子起先是空的。等我們吃完飯聊天的時候,服務員帶來一桌5位客人,就坐在我們鄰桌,距離太近了。於是我就先走了。現在,我有個新對策。不要在餐館內待超過一個半小時。待得愈久,健康風險就愈高。
另外一天,我和丈夫在外面吃飯。服務員把我們帶到吧臺區而不是餐廳內。我明白。餐館老闆希望我們點些酒水,也想讓餐廳的生意透過窗子看起來顯得更好。但我拒絕了。餐廳裡沒有什麽客人,坐在那裡我會覺得比較踏實心安。
旅行計劃
這張照片來自SeaTac機場的社交媒體Instagram。
疾病控制中心建議我們現在不要旅行,除非是必要性的。但大多數人都不聽。西塔克機場(Sea-Tac Airport)在三月份平均每天增加2500多名旅客。而在復活節的那週日,全美超過600萬名旅客。
盡管我已經厭倦了足足16個月困在西雅圖的日子,但我還是說服自己晚點再去旅行,「有耐心的才是聰明人。」
如果你已經超過65歲了,那最好還是先收起你的「野心和玩心」。選擇一個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在熟悉的地方欣賞風景的細微變化也是一種享受。但是別待太久了。我現在可不會去埃及旅行了,盡管那是個令人興奮的地方。不要冒險去一個陌生的,連語言都不通的國度。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現在還是少冒點險吧!
對於那些不想再忍受居家令的年輕人,你們可知道近期新冠病毒的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至40歲之間嗎?所以不要以為自己的免疫力強大到足以保護自己。無論去哪裡還是要注意並遵守防疫措施。最後就是,當你旅行的時候戴兩層口罩會是個不錯的主意。
隨機應變
新冠大流行改變了我們周圍的一切,家庭,工作,乃至整個社會都在隨之改變。我們大多數的員工都是採取遠程辦公。在新冠疫情之前,我是不會同意這種安排的。但是現在,「不能」這兩個字已經從我的字典裡消失了。這種靈活的工作方式,不僅我的員工喜歡,我也挺喜歡。
對每個人來說,尤其是對那些有家庭,或者住在西雅圖市以外的人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更加靈活自主。實際上,有些員工甚至比平時做得更多,比如他們會在週末給我發文章。遠程辦公實際上提高了生產力。
但我確實懷念與員工們的互動和合作。比如,要是我需要技術方面的幫助,我總是去找我的老師Han Bui,她是西華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版面編輯。如果我需要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我會直接去辦公室找大家共商對策。
然而現在,這間辦公室卻像一個廢棄的倉庫空蕩蕩的,悄無聲息。過去,訪客和讀者都願意慕名而來。現在,我們無法讓他們進來。信件投遞口成了我們的交流工具,用來處理大家寄來的各種廣告和信件。我們只能在辦公室外面和他們聊天。當然,我們的談話通常都很簡短。現在,打電話要比當面交流更好些,也更實際些。
同時,我也很驚訝和感激我們可以通過Zoom會議、電腦和手機完成這麽多事情。盡管有很多障礙,但我們還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感恩所有
我理解每一個人現在都想走出家門,恢復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我不介意耐心地再待在家裏,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感恩。我感恩自己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所擁有的和能夠實現的一切。
我感恩自己還有一份工作,感恩我的員工也能繼續他們的工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Nobel Prize author Ernest Hemingway)說過,「工作幾乎可以治癒一切。—Work can cure almost anything」想像一下,如果日子沒有目標,那我一定無法過下去。
我也感恩我的家人和所愛的人都平安健康。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不用為申請各種援助而感到壓力,因為我最近收到了我的社會保障支票(social security checks)。
創造生活
新冠疫情期間困居的日子,有時還真的會讓人發瘋,但創造力肯定能幫助我們度過難關。我們已經領悟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止一個。COVID是打破常規,改變固有思維模式的最佳時機。
作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需要每週寫作是我的幸運。寫作是創造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能豐富內心的感受,增強表達情感的能力。在編輯付梓《西華報》的過程中,我非常享受排版的過程。一份報紙的排版就像創作一件藝術品——不是用顏料,而是用標題、照片、內容和圖像作為素材。它是《西華報》最具藝術性和趣味性的工作,可以突出,也可以淡化一篇報導。我不做排版的工作,但我的投入和喜愛感是顯而易見的。
我要做的是改良和優化版面,所以我會對印刷紙版做一些調整,也會對電子版進行少許修改,當然,它們本身都是合乎標準的。有一次,我直接把報紙中的內容顛倒過來,原本在裡版的一篇報導被移到了前面,另一篇報導被移到了下方的版面。我很高興我的員工對我如此耐心,我曾在一期報紙上進行了多達13處的修改。
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在做這些事時,我就像是有了另一雙不是作為出版人的眼睛,而是用一個普通讀者挑剔的眼光,來審視每一期報紙。如果我不能做到這些,那怎麽能得到讀者們的支持和喜愛呢?
我就連日常生活中在整理床鋪和疊被子的時候,也會想出很多辦法把這項瑣碎的家務變成一門藝術。烹飪也是培養創造力的好方法。時不時地調整一下家中家俱的位置,改變一下房間裡的裝飾,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新鮮感和幸福感。不是只有藝術家才能實現藝術創作。所以,試試用你自己的藝術去創造生活吧!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讓人想要發瘋的日子應該不會持續太久的,且讓我們大家再堅持、再忍耐一下吧!
中國總領館「雙檢測」新補充要求 三藩市或西雅圖啟航赴華乘客適用
(本報訊)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日前對從三藩市赴華乘客「雙檢測」更新了新的補充要求。由於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跨境旅行依然存在較大感染風險。為進一步做好遠端防控工作,防止境外疫情輸入,駐三藩市總領館就「雙檢測」有關事項作了多項補充,下述要求自二O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起實施。如西雅圖赴華航班恢復,下述要求將同樣適用於從西雅圖赴華乘客,並自赴華航班恢復之日起生效。總領館在此提醒,任何瞞報、造假行為均將影響當事人今後赴華旅行,請務必做到如實檢測、如實申報,做負責任旅客。
詳情與要求如下:
一、在美人員避免中轉第三國赴華 :目前,自美赴華航班運量充裕,為減少中轉途中的交叉感染,建議自美赴華人員搭乘直達航班。總領館不再為從美國經第三國赴華人員審發健康碼。
二、在第三國人員謹慎選擇經三藩市赴華:
(一)所在國有直達赴華航班的第三國人員,請勿通過三藩市赴華,總領館將不為此類人員審發健康碼。
(二)所在國無直達赴華航班的第三國人員,建議慎重考慮旅行風險,謹慎決定是否赴華。如確有緊急、必要事由需經三藩市赴華的,無論其來三藩市的交通方式,均須:1、在始發國進行「雙檢測」,並先按中國駐當地使領館要求申請獲得有效健康碼。2、在三藩市按總領館要求進行「雙檢測」,並提交檢測證明、來美及赴華機票行程單、來美簽證(或其他居留證件)以及健康碼申請所需其他必要材料。總領館將逐一查驗始發地健康碼審核記錄。
三、有新冠肺炎感染史人員,應在病癒後隔離監測、檢查後申請健康碼。
曾確診患有新冠肺炎,或雖未確診但核酸、IgM抗體檢測任一項為陽性的有新冠肺炎感染史的乘客,如從三藩市赴華,應按以下程式辦理:
(一)在病癒後進行肺部檢查,並進行兩次核酸檢測(採樣時間間隔不短於二十四小時),並將醫院出具的載有肺部CT或X光結果的診斷證明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通過電子郵件提交給總領館(cnsfcon@gmail.com)審核。
(二)經總領館審核後,請繼續進行14天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三)如隔離監測情況正常,再按要求在離境前2日內進行「雙檢測」,提交相應檢測證明、十四天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情況說明及其他申請健康碼必要材料。
西華報和西華報基金會主辦 社區醫療保健傑出獎獲得者
健安療養院 ( Kin On )
Covid-19疫情開始之初,健安是華盛頓州第一個實施「禁止訪客」政策的養老院。儘管面臨挑戰,健安團隊仍為最脆弱的人群提供了無縫支持,維持了CMS五星級養老院質量評級,提供了不間斷的居家護理和社會服務,同時在華埠遭受毀滅性的辦公室火災後,健安華埠辦公室仍通過每週20個小時的虛擬編程,使長者保持活動狀態和維持聯繫。
Nigel Lo
林滋強(Dennis Lam)律師表示:我們非常感謝健安養老院前首席執行長Nigel,在他任職期間的領導才能,抱負以及對健安的奉獻精神。 在他的領導下,健安療養院取得了許多成就,包括開設輔助生活設施和成人家庭之家,對健安康復和護理中心進行重大建築升級,並在整個疫情大流行期間保持高質量的護理。
Ray Tong
Tong是職業治療師和康復治療師,有13年的治療和領導經驗。他目前擔任Des Moines市Judson Park的修復總監,幫助老年人通過教育,團隊合作和療法,重新獲得獨立並改善生活質量。 他還是雷尼爾山谷(Rainier Valley)食品銀行和華埠國際區緊急中心的義工。
Keith Koga
Koga是Harborview醫院的臨床助理護士經理,他在疫情早期階段幫助規劃和實施了路過式和移動式COVID-19測試診所。同事Pamella Guntrum說:「隨著測試需求從每天平均100次增加到200多次,Koga在人員,物資和後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以鎮定的舉止做到這一點。 他平易近人,他的團隊尊重他的領導,並與他一起工作。」
Imei Hsu
Hsu是一名有執照的心理健康顧問和註冊護士。她通過提供在線諮詢來維持私人執業,並提供副專業來幫助那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病的人。Hsu在COVID-19期間為金郡公共衛生醫療後備隊提供志願服務,她自願在隔離和檢疫中心,COVD-19測試匯報小組和COVID-19疫苗接種等工作中服務病患。
Edward Leonard
Leonard醫生是Overlake醫院的傳染病專家。畢業於匹茲堡醫學院(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獲榮譽學位。擁有30年的豐富經驗。《西雅圖都市雜誌—Seattle Metropolitan Magazine》將他評為2020年「頂級醫生」之一。
Peter Hashisaki
Hashisaki醫生是Overlake醫院的一名傳染病專家,他在該領域擁有超過40年的經驗。2020年,他被《西雅圖都市報》評選為「傑出醫生」之一。
Hashisaki畢業於華盛頓大學的醫學院。
Gayle Robinson
Robinson醫生是西雅圖大學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瑞典醫學中心通訊經理Tiffany Moss提名Robinson時說:「因為她不斷的交流奉獻精神。致力於改善對社區的醫療保健服務,特別是重視具有較高文化有色族裔的社區感染新冠狀病毒的流行。」
她曾在共同機構內的組織和多元文化保健中心,為員工和社區工作人員提供關於感染控制和洗手的諮詢課程。Moss稱她為「瑪麗·瑪尼專業護士組織(Mary Mahoney Professional Nurses Organization)成員,和學生獎學金獲得者不斷啟發靈感的傑出來源。」
Arooj Simmonds
Swedish Health Services.首席醫學官Lynn Welling認為,瑞典醫院的麻醉學家Arooj Simmonds醫生是「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者,值得信賴的同事,以及周到的合作者」。
Simmonds擔任瑞典外科和程序審查委員會的聯合負責人。Welling說:「她開發了一種新穎的算法,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確定哪些手術可以安全地向前進行。」
Kristy Carrington
Carrington是瑞典醫院First Hill設施的首席護理官。她負責Women’sHealth的運營,其中包括監督美國第十大嬰兒分娩事宜。
在大流行期間,她在人員配備模型,替代護理方案和臨床操作方面努力領導大家。「她熱衷於以最低的成本為社區提供最高質量的護理。她關心自己的護理團隊,並每月與新護士共進早餐,這樣她就可以認識他們。」Welling醫生表示。
Rachel Wang Martinez
Mart nez是Neighborcare Health的護理總監,根據市場傳播總監Mary Schilder表示:「她從頭開始建立流程,讓員工報告COVID症狀,潛在暴露或其他問題,以便團隊可以迅速採取後續行動,為下一步提供建議並回答員工和患者的問題 」 。
「Martinez很快也成為了有關該病毒不斷發展的信息的首選資源。由於她的努力,我們也能夠安全地保持開放狀態,以提供患者需要和應得的基本醫療,牙科和行為保健護理,尤其是在疫情這樣的狀況下。」
Roxanne Garcia
Garcia在疫情大流行高峰時加入了Neighborcare Health,擔任行政職務,以支持Housing and Street Outreach推廣團隊。
Schilder說:「Garcia的貢獻意味著成千上萬無家可歸和/或生活在集體環境中的人,能夠得到新冠病毒的測試,並通知他們的結果。如果是陽性以便這些人可以隔離或是被隔離,對保護他人有積極的幫助,並讓這些人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幫助。Garcia在大流行期間學習新工作的同時,照亮了所有人的每一天,並一直能保持這種友善和關懷的態度。」
Kia Truong
Truong是表爾威市國際診所(ICHS)經理。市場傳播經理Angela Toda說,Kia以勤奮、敏捷、樂觀和開朗的工作態度受到認可。「在這段時期,重要的是要讓像Kia這樣的人,每天成為希望和靈感的來源。」
Tram Le
Le是Holly Park國際診所(ICHS)保健中心經理。還擔任過三個中央團隊的臨時經理。此外,她還負責前台的所有工作流程的標準化,以及全新電子醫療系統的EPIC轉換。
Rattana Chaokhote
Chaokhote是華埠國際區診所的臨床護理服務總監。她在ICHS上領導了針對COVID-19的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並花費了許多時間來起草指南,培訓人員和調查暴露情況,並承擔了領導護理和營養,以及全面護理服務的其它職責。
ICHS市場傳播經理Angela Toda稱Chaokhote為「敏捷、目標明確的領導者,是成功組織的關鍵。」
Winnie Lee
Lee是ICHS表爾威診所的醫師助理和助理醫學總監。
Lee被稱為「富有思想和堅定的領導者」,疫情流行期間提供了臨床的敏銳度,可識別ICHS的首例COVID-19病例,該病例在全美社區保健中心中也是首例,這是與早期遭受襲擊的長期醫療機構有關 。
Scott Sato
Sato是Holly Park 的ICHS的醫生助理。Toda說:「他體現了事情總是可以做的態度,和願意向所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他因接聽每一個絕望的電話,在面試委員會任職並幫助承擔計劃管理的重擔而獲得了居留計劃的「拯救生命獎」。」
Uyen-Vy Pham
Pham醫生是Holly Park的ICHS診所產科的初級保健提供者。她的家人出生於越南西貢,被帶來美國作為難民定居在西雅圖。
「可能是因為我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並且一直是我家庭的幫手,對我來說,當醫生似乎總是一種自然的職業選擇。」Pham說。
她還是幫助開發ICHS護士從業者計劃和家庭醫學從業者計劃的新服務提供者。
Leovelyn Tamayo
Tamayo是Holly Park的ICHS的首席醫學助理。
Tamayo表示:「她介入並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擔任臨時醫療助理主管。」她在Holly Park開設了最成功的流感疫苗診所,4天內就提供了500多的疫苗。她是位冷靜的領導者,舉止優雅,微笑洋溢。」
所有ICHS工作人員
ICHS聲明:如果沒有在此工作的每個人的共同努力,ICHS診所就無法運作。Covid-19流行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挑戰……如果沒有員工的異常力量和毅力,我們將無法在互相照顧的同時,不斷地為所有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ICHS員工的奉獻精神,決心和適應能力,是我們繼續站在以社區為中心的護理領域最前沿的原因。
特別提及:華埠國際區診所的臨床支持主管Linh Lam Van;首席醫療接待員Phuong To;Holly Park診所的醫師Grace Wang;內科醫生Alan Chun;RN的Marily Sta Maria、Diana Toepfer;醫療助理 Thu Nguyen、Yen Do;首席醫療接待員Tina Kim;主要病歷專家Nguyet Vo;首席醫療轉診專家Phan Truong;診所支持主管Qing Weng;患者服務主管Sunny Hwang;牙科臨床支持主管Faith Flores、Cheryl Dilag、Viktoria Garkavi。
Missy Cruz
Cruz是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的急診室技術員。
在疫情大流行初期,她從一名患者身上感染了COVID-19並康復了。在大流行期間,她因提高公眾對該病毒的認識,鼓勵合作和促進團結而受到認可。
Anthony Chen
Chen醫生是塔科馬-皮爾斯郡(Tacoma-Pierce)衛生局的保健主管。他的團隊領導對塔科馬和皮爾斯縣COVID-19公共保健突發事件的應對。
他倡導一種政策,系統和環境變化方法,以推進衛生部對健康人和健康社區的願景。
Chen是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醫學院的畢業生,在獲得醫療保健,跨文化醫學和醫療保健文化能力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他還曾在州和全美公共保健委員會任職,并在區域規劃機構,以及地方、州和國會地區委員會有有關醫療保健的獲取和改革。
ACRS精神保健部門
Yoon Joo Han是亞洲諮詢和轉介服務中心(ACRS)的行為保健總監。她被認可為「為ACRS服務的弱勢群體,快速而創新地提供行為保健和康復服務」 。
Winona Hollins-Hauge
Hollins-Hauge是獲得許可的臨床社會工作者,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將公司、基於信仰的教堂、非營利組織和社區捐助者聚集到了一起。
Hollins-Hauge成立了與華盛頓州在一起堅實的合資企業,與西雅圖金郡公園部門、西雅圖公立學校、西雅圖城市都市聯盟、Mount Zion浸信會教堂婦女部、祖母反對槍支暴力、黑人婦女全國委員會、和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大量社區捐助者一起建立食品安全外展合作夥伴關係。
Rose Kim
韓國婦女協會的Rose Kim被公認為「在皮爾斯、金郡和斯諾霍米什郡 (Pierce, King, and Snohomish counties),為英語能力有限的韓裔美國人提供具有文化響應能力的護理協調和保健教育方面的創新領導力。」
獲獎者將在2月9日下午4點至5點在虛擬活動上獲得表揚,網址為http://bit.ly/3qwXfqy。有關更多信息,請聯繫assunta@nwasianweekly.com。
塔可瑪公立學校學前班 及小學生將重返校園
(本報訊)塔可瑪(Tacoma)公立學校去年12月宣佈,於今年1月19日重新開放學前班,最多可容納15名學生恢復面對面教學。學齡前學生將於1月25日返校,1年級和2年級的小學生將於2月8日恢復實體授課。校區表示,預計將在今年年初宣佈3-5年級學生的返校計劃。
根據目前計劃,學前班學生返校後每週將接受2日實體教學。如果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在兩週內下降到每10萬人350例以下,則將在2月份轉換為每週返校4天。12月州長最新發佈的指南更改,降低了學校恢復面對面學習的門檻。原本14日內每10萬人中確診病例低於75例,才可達到恢復教學標準。
塔可瑪校區稱,學校方面在制定返校準則的時候參考了多方面因素,其中還包括一些預防性措施,例如要求佩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6英呎社交距離等。對於開學方案,一些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表示擔憂,認為目前皮爾斯郡(Pierce County)新冠確診人數仍然持續增加,這一決定過於倉促,或將對疫情控制不利。但部分小學生表示,自己已厭倦不能上學的日子,厭惡病毒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希望重返學校接受教育。
對於部分學生家長的擔憂,學區方面表示對於保障學生健康安全已有所準備。校方將在學生每日到學校時,要求提供健康調查表。學生抵達後在門口排隊,互相距離6英呎以上,逐個學生進入各自班級。學生進入班級後,教室內貼有6英呎距離標籤紙,要求所有人座位之間至少距離6英呎。學生及教師在教室內都必須佩戴口罩。
如果學生在校期間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等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症狀,則會被安排在隔離室進行觀察,進入隔離室的任何人都必須穿戴完整隔離服。若出現確診病例,則與確診患者接觸過的所有人均需隔離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