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疫苗

華盛頓州資訊、服務和資源

October 7,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Nicholas Pasion

衛生部(DOH)主持疫苗信息小組

由於COVID-19病例數量居高不下,重症監護病房仍然人滿為患,疫苗接種工作停滯不前,醫生們表示,接種疫苗已成為一項「公民責任」。9月23日,三名醫生在華盛頓州衛生部(DOH)主持的Zoom小組會議上會面,討論疫苗錯誤信息和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Fred H utchinson癌症研究所的所長兼名譽主任(the president and director emeritus at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Larry Corey說,不接種疫苗會傷害你周圍的人,因為未接種疫苗的人有將病毒傳染給高危人群的風險。

根據衛生部的數據顯示,華盛頓州出現的COVID-19新病例全部屬於德爾塔(Delta)變異病毒。Corey說,德爾塔變異病毒的傳染性是以前冠狀病毒毒株的8倍,美國每天大約有1900例與COVID-19相關的死亡,這意味著用疫苗預防嚴重疾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是可以預防的死亡,疫苗可以預防的死亡,」他說。「我們有不可思議的工具,但我們卻沒有使用它,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悲劇。」

Corey說,mRNA疫苗已經不再是「實驗性的」疫苗,它能令你的免疫系統更好地識別和對抗病毒,現在已經有數億人接種了mRNA疫苗,他們現在已經能夠更好地對抗病毒。他補充說,關於疫苗的一個常見誤區是它可NA。Corey還表示,沒有哪個疫苗是「絕對可靠的」,突破性感染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表示,COVID-19疫苗提供了歷史上極高水平的免疫力,有助於個人抗擊這種致命病毒。據《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輝瑞(Pfizer)疫苗在預防德爾塔變異病毒引起的有癥狀的疾病方面的有效率為88%。「對抗德爾塔變異病毒,它是我們擁有的最好的工具,」Corey說。

Providence Sacred Heart醫療中心和Holy Family醫院的首席醫療官(the chief medical officer at Providence Sacred Heart Medical Center and Holy Family Hospital)Daniel Getz說,個人應該通過查看引文來驗證他們在網上看到的文章是否來自可靠的來源,比如《新英格蘭醫學–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或《蘭辛–Lansing》。「我曾有病人帶來了非常反對疫苗的文章,我先讀了它們,然後我想,等等,這有點令人信服,然後你開始挖掘細節,發現它是完全錯誤的。沒有什麼是準確或真實的,」他說。「我認為,當你試圖批判性地閱讀一些東西時,遵循引文是非常重要的。」

據《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報導,截至9月27日,華盛頓州67%的居民已經全面接種了疫苗,但較高的疫苗接種率不成比例地集中在華盛頓西部的城市地區。在華州東部,疫苗接種率仍然很低。

Getz說,不幸的是,疫苗這種拯救生命的藥物已經被政治化了。他說:「接種疫苗比感染COVID安全得多。我在我們醫院看到一個關於COVID的普遍誤解,那就是COVID不會傳染給年輕和健康的人,而只會傳染給患有綜合性疾病的人。這完全是錯誤的。」

港景(Harborview)兒科診所(Harborview Pediatrics C linic)的醫生Anisa I Brahim說,過去曾受到疫苗傷害的邊緣化社區可能會因為他們的創傷史而對接種疫苗感到猶豫。她說,她曾嘗試開展教育活動來幫助社區做出「明智的決定」,並鼓勵接種疫苗。

她說:「當我們接觸不同的人群時,關註的問題也隨之改變,因此我們的信息、我們的合作夥伴和我們的戰略也必需改變,以確保我們正在回答需要回答的問題。」IBrahim補充說,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安全。她說,所有疫苗都已被證明對新父母是安全的。IBrahim還說,鼓勵猶豫不決的人接種疫苗的最好方法是與患者交談,並回答有關疫苗接種的各種問題,這將增加醫生和對疫苗猶豫不決的人之間的信任。

她說:「第一步是真正建立這種信任關系,並知道我們是來回答問題的,我們在這裏是為了進行對話,這裏不是一個評判或疏遠那些尚未選擇接種疫苗的人的地方。我們來自一個想要真正回答問題的地方,因為我們確實相信接種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這是確保我們社區安全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本健康系列由華盛頓衛生部(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Health)提供資金支持,該部門對此內容沒有編輯意見或進行監督。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Delta, DOH, 疫苗, 病毒, 華盛頓州

華盛頓州資訊、服務和資源

September 30,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新冠疫苗可以混打嗎?適合不同的族群、年齡、性別嗎?

國際上對混打COVID-19疫苗的議題很關心,希望減輕可能因疫苗供應短缺造成的衝擊,另外也擔心接種牛津AZ疫苗後發生血栓的不良反應,因此一些國家現在建議以前接種過AZ疫苗的人應該接受替代疫苗作為第二劑。目前最常施打的 mRNA 疫苗(輝瑞BNT與莫德納)已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因此做為第二劑加強免疫的方式是被考量的策略。有關混打疫苗有其潛在風險,目前已有兩項研究對於疫苗混打接種有初步的數據。

一項牛津AZ與輝瑞BNT疫苗混打的研究共招募了830名受試者,分為28天(463 名)與 84天(367名)二群施打第二劑,每群分為AZ/AZ、AZ/BNT、BNT/BNT、BNT/AZ四組方案。28天施打群的數據已公開,這些數據是在50歲以上的參與者中獲得的。與施打相同疫苗相比,混打兩種疫苗在加強劑量後都誘導了更大的全身性反應,發燒、寒顫、疲勞、頭痛、關節痛和肌肉疼痛方面也觀察到增加,所有的反應症狀都是短暫出現。

另一項牛津AZ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混打的研究共招募了88名受試者(平均40-46歲),為在9至12週前接種過一劑AZ疫苗的醫護人員。51名選擇了莫德納疫苗為第二劑施打。在施打第二劑後7至10天以偵測對S蛋白有反應的 IgG數值和偵測對RBD有反應的IgG數值進行評估,AZ/AZ方案測得二種IgG數值增加約5倍,在AZ/Moderna方案下IgG數值增加115-125倍。混打增強導致發燒、頭痛、寒顫和肌肉疼痛的報告增加。

這項研究以少量的受試者,觀察AZ、BNT與Moderna混打疫苗後之不良反應與免疫反應的狀況。混打疫苗後發燒、頭痛、寒顫和肌肉疼痛的不良反應明顯增加,但與之前單一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一致,還未出現不可預期的不良反應。這些混打疫苗的研究,只顯示第一劑接種AZ/第

二劑接種mRNA疫苗後,抗體的數值有提高。但是否可以適用大多數民眾,還需要更大規模的人體試驗。其他類型疫苗混打方案也還需試驗去驗證。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建議,民眾最好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新冠疫苗混打到底可不可行?她在推特(Twitter)發文說:「一般民眾不應自行做出決定,公衛單位則可以依據手邊資料做出這類決定。混打不同廠牌疫苗的數據還要等,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和安全性都必需評估。」


美國家長、專家、青少年對打新冠狀病毒疫苗的看法

美國很多未成年青少年趕在開學前展開注射新冠疫苖。但也有不少家長對於疫苗的副作用還是存有疑慮,光是美國就有1/4的家長,不希望小孩能施打疫苗。要怎麼說服爸媽同意,避免這些學生成為疫情破口,也成為達成集體免疫的一大障礙。睽違已久的實體開學,對這些年輕的美國孩子來說,能安心健康的在學校跟朋友重逢,打不打疫苗成了許多家庭的難題。

17歲高中學生梅根:「我得坦承我對我的父母大吼過,我真的很難過,後來想好吧,我明天再試著說服他們,隔天再試試看,直到成功說服他們為止。」

從5月份美國核准12-15歲施打BNT疫苗,不少青少年就像梅根這樣,為了疫苗注射問題,在家裡天天跟父母爭執。根據統計美國平均每四對父母,就有一對不贊同自己的孩子施打疫苗。就連疫苗注射比率最高的國家以色列,也不是所有父母都願意讓孩子接受接種。這樣的擔心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由於疫苗副作用尤其容易找上這些年輕的孩子,讓家長心裡七上八下。

耶魯醫學院小兒心臟科主任說:「我們發現4起案例,請記住,這是五萬件疫苗施打中的少數案例,這4名病患年齡都在21歲以下。」康乃狄克兒童醫學中心醫師薩拉札:「我還是會建議(年輕人)去打疫苗,因為患病的風險遠高於任何與疫苗相關的潛在罕見副作用。」

儘管專家大聲疾呼,這樣的科學數字也持續公布,但不見得每個父母都看得到。美國就有少女成立網站,幫助像是梅根這樣忙著說服父母,同意他們接受疫苗注射的年輕人。青年疫苗注射推廣網站發起人丹妮兒波:「現在我們網站搜尋率大爆炸,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來自各個州,不同的新貼文,有好幾千。」

再多的科學數據還有爭執,恐怕沒有新冠病患的沉痛呼籲來得更加有效。15歲的薇拉絲奎姿,因為感染新冠病毒陷入重症昏迷,在加護病房一待就是好幾個星期。她說:「我認為你們應該接種疫苗,這很重要,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人,經歷我所體驗過的一切,不希望任何父母也經歷,我父母所看到及感受到的事情。」

目前美國大約半數青少年,已經完成至少一劑的注射。但美國光是開學第一個星期,就有18萬學童確診,因此也在研究12歲以下的疫苗施打狀況,甚至考慮強制接種。白宮防疫專家 福奇表示:「我認為強制要求到校上課的學童,接種疫苗是個好主意,事實上這樣做已經好幾十年了,要求接種小兒麻痺、麻疹、腮腺炎、風疹和肝炎疫苗,所以要求到校學童強制接種,並非新政策。」


認識Covid-19疫苗加強針劑

如果我們需要加強劑,這是否意味著疫苗沒有發揮作用?

不是。COVID-19疫苗發揮著良好作用,預防重病、住院治療和死亡,甚至對於廣泛傳播的delta變種也有效。但是,對於delta變種,公共衛生專家們開始注意到對輕至中度症狀的防護力降低。因此,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正在計劃推出加強針,以讓免疫接種者在未來幾個月維持保護力。

哪些人批准需要打

日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疫苗顧問進行了長期而激烈的爭論,CDC顧問最後投票通過,向65歲或以上的人和長期護理機構的居民推荐一種單一的輝瑞/BioNtech Covid-19疫苗加強劑,這些人在完全接種疫苗後至少六個月。

根據科學證據,新的聯邦指南與許多專家所說的相符。有跡象表明輝瑞疫苗的有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針對delta變體而減弱。 但它提供的防止住院的保護——公共衛生專家最密切關注的指標——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很強大。

近日FDA 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 「FDA的授權將允許醫療工作者、教師、超市員工和在無家可歸收容所或監獄的人接種加強針。隨著我們更多的了解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加強針的使用,我們將繼續評估數據並讓公眾了解情況」。

據Kaiser P ermanente的注意事項中陳述,輝瑞加強劑僅推薦給接受過輝瑞疫苗主要係列疫苗的個人。目前,沒有針對任何人群的其他2種COVID-19疫苗(Moderna和強生公司)的加強劑量的建議。除了那些中度至重度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之外,尚未對Moderna疫苗進行額外劑量建議的審查。目前不建議接種強生疫苗的人接種額外劑量或加強劑量。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19, Delta, FDA, WHO, 強生, 新冠, 疫苗, 莫德納, 輝瑞

第三劑疫苗的爭拗

September 24,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終於將輝瑞藥廠與拜登政府催谷的全民第三劑新冠疫苗行動暫時阻攔了。理由是施針效用證據不足。即使是以色列指稱針藥保護力漸漸減退的前例也不足夠令管理局信赖。這一拖緩結果也是好壞參半。

目前管理局試圖作出折衷方法,批准合資格注射第三劑的特定群眾,如患有重病者,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在職人士包括前線工作者要求打第三針都會暢通無阻。其他一般群眾暫時免問。

有些求保護心切的民眾自然心中不爽,便會千方百計要求家庭醫生證明自己是適合打第三劑人士,以爭取盡早被紮針的機會。求心安是他們的重點。

對於一些不積極打針的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會在意。反正要他們注射第一或第二針都是費盡唇舌也不成事的事實。這一群抗拒疫苗者一直令醫療人員與政府防疫官員們頭痛。事實證明,這些對抗者成為新冠病人或傳播者的機會率超高,他們也是浪費公帑消耗醫療服務的一群。祗要他們一日不打針,就一日都成為解決新冠疫情的障礙之一。無耐他們是美式自由民主制度的副產品,誰也怨不了誰。

不過第三針在未來是否會有機會施行,將會取決於疫情的進展。倘若越來越嚴重或出現更厲害的新細菌,那再要打針抗疫是必然的。一般民眾暫緩打第三針的唯一好處是讓醫學專家們有多一些時間去求證第三針的功效,在取得明確數據支持第三針的時刻到來時,大家將會更安心去接受注射,同時也肯定不會無故浪費醫療資源。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疫情, 疫苗, 輝瑞

華盛頓州資訊、服務和資源

September 23,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保護兒童免受Covid感染

兒童感染COVID-19雖然病症輕微,但容易變成社區病毒循環的幫手,根據研究,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必需要依靠細胞上的ACE2受體當作鑰匙,進入細胞內造成感染。目前醫學研究已證實,兒童肺部的ACE2受體量明顯少於成人的ACE2受體量,所以使兒童和成人相比,較不容易因為暴露到病毒而造成感染。兒童族群中得病的比例,遠小於成人;在疾病嚴重程度方面,嚴重程度也會比成人輕微。

根據美國疾管署的統計,約90~95%的兒童在得病後症狀都極輕微,大部份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無症狀感染的比例也比較高;只有在年紀小於一歲,或者先天有其他系統性疾病的兒童,變成重症的機會才比較高。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數據,自從病毒大流行以來,兒童只佔美國所有COVID-19病例的14%左右,但截至今年7月底為主,兒童佔美國的病例已達19%,這意味著隨著秋季和新學年的到來,兒童病例可能會大幅度增加。一直到現在,這個向上攀升的的曲線更加劇傾斜。

從七月下旬的一週內,全美有三萬八千多個兒童感染病例,一週後成長到七萬一千個病例,最新截至8月初的統計,已逼近10萬大關。當然,防治COVID-19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接種疫苗,但目前全球並沒有一種疫苗可以提供12歲以下的兒童使用,這就是為什麼,當這些兒童感染案例不斷上升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美國兒科學會一直在敦促盡快授權給12歲以下的兒童施打安全有效的COVID-19疫苗。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 兒童, 疫苗, 華盛頓州

增強免疫力

September 23,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靜雯博客

如欲參看英文原文請瀏覽:nwasianweekly.com, under the opinion section


你接種了疫苗,是否就意味著你已經百毒不侵安然無事了?可是,如果你經常不戴口罩就去人多的地方,忘記了洗手;如果你經常濫用藥物和酒精;如果你經常吃不健康的食物;那麼你不僅不會百毒不侵,反而是在破壞自己的健康。

Covid 令我萌生了採用一系列健康生活方式的計劃。食療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並對抗炎症。除了吃的健康一些,還有哪些食物可以對抗新冠病毒?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一天, 我以前的大學同學在whatsapp 上給了我答案, 一份抗擊新冠病毒的食物清單。視頻的標題是「增強免疫系統以對抗新冠病毒的食物」。YouTube上有很多這樣的視頻。

這些食物都很常見,在超市就能買到。但問題是,如何將這些食材搭配在自己的日常飲食中?辦法就是,採用亞洲的烹飪和飲食方法。

用姜黃粉、蒜粉和肉桂粉(cinnamon)調味的煎蛋(攝影:吳靜雯)

從早餐開始

早餐時,我過去常常用鹽給雞蛋調味。在疫情期間,我盡可能的少吃鹽。大蒜、生姜和姜黃 (tumeric) 是抗擊新冠食物清單中的一部份。所以我在雞蛋上撒了蒜粉和姜黃粉。

用生姜和姜黃做果汁不僅味道更好,還能對抗炎症。如果你沒有時間做果汁,可以從雜貨店買現成的果汁。一些品牌將生姜、姜黃和胡蘿蔔或蘋果混合在一起。4盎司左右的一小杯果汁將為你開啟美好的一天。

看看你的早餐中是否可以增加我提到的任何一種調味。

用粉狀調味品

為了確保你的日常飲食中含有大蒜、生姜和姜黃,可以購買粉狀的。既方便又划算,一小瓶姜黃粉,我可以用上16個月,大蒜粉可以用6個月。我用蒜粉比較多,在很多食譜中都會用到。

當我烤牛排或烤雞肉和豬肉時,大蒜粉是我的首選佐料。如果你沒有時間烹飪,你甚至可以直接在食物上撒上大蒜粉,味道一樣好。我不推薦姜粉,盡管我家裡有。我只在沒有新鮮生姜的時候才用它。

浸在熱油裡的青蔥和姜。(攝影吳靜雯)

亞洲式烹飪

如果足夠烹飪亞洲風味的菜餚,一定會經常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姜和蒜。它們是烹飪中餐時必不可少的原料。姜黃則多用於許多東南亞菜餚。

每當我炒蔬菜或肉的時候,新鮮的生姜和大蒜都是菜譜的一部份。所以我們會買很多姜和蒜放在冰箱。用這兩種食材做的菜味道好極了。生姜很重要,尤其是當烹飪海鮮的時候,它可以去腥提鮮。它也是對抗新冠肺炎和增強免疫力的首選食物。

姜也是我最喜歡的煮雞蘸醬之一,很好做。把姜和青蔥切碎,然後加入鹽,再倒入熱油,最後把雞肉醮著吃,味美清口!

在飲食中加入對抗新冠病毒的食材

除了生姜、大蒜和姜黃,柑橘類水果、菠菜、西蘭花和紅椒也在對抗新冠病毒的食物清單上。我不是每天都吃紅椒、菠菜或西蘭花。但我會有意識地把它們和其他食物交替著食用。紅椒很適合與紅薯、洋蔥和蘑菇一起炒著吃。

當烹飪菠菜的時候, 別忘了先在平底鍋或炒鍋裡放上大蒜和生姜。先把切碎的蒜和姜倒進熱油中,再把菠菜倒進去。

柑橘類水果

木瓜、柚子、橙子、獼猴桃 (kiwi)和檸檬被認為是具有對抗新冠病毒功效的柑橘類水果。大多數人認為更適宜吃水果的時間是在餐後,因為吃水果有助消化。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晨空腹的時候,在吃麥片、雞蛋和面包之前。這是身體吸收水果營養的最佳時間。

養成「檸檬」習慣

從減肥到對抗炎症,檸檬的好處是不可低估的。有些人建議吃任何東西的時候都加入幾滴檸檬汁,比如湯、肉、海鮮,甚至是飲品。我在早上喝甘菊茶 (chamomile)的時候,總是擠幾滴檸檬汁。你也可以把它們加到沙拉裡。烹飪好蔬菜後,也可以在上面擠幾滴檸檬汁。

重要的東西總是在你的冰箱裏

我的冰箱裡總是放著檸檬、大蒜和生姜。這些關鍵食材對健康至關重要。永遠不要用完它們。

堅果

杏仁是對抗新冠食物清單上唯一的堅果。杏仁含有抗氧化劑(antioxidants)。你可以在麥片和沙拉中加入杏仁,也可以把杏仁與海鮮和肉類一起烹飪。記住,要想在食用杏仁時獲得最佳效果,應該買未加工的杏仁。如果你喜歡烤的或鹹味的杏仁,這些味道可能很好,卻不符合作為健康食物的目的。

酸奶和綠茶

清單上的最後兩樣是酸奶(yogurt)和綠茶。遺憾的是,我不吃酸奶,所以我沒有什麼好建議。但是如果你是酸奶愛好者,那你已經知道它的好處,也已經一直有在吃酸奶了。

我也不喝綠茶,盡管它對健康有很多好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胃已經無法承受綠茶了。喝的綠茶愈濃,我的胃就愈難受。不過,我還是想讓大家知道它們對我們有好處。在對抗新冠的比賽中,綠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的價格有高有低。

擴大對抗新冠食物清單

朋友給的這個清單並不是最完整的。可以寫下或增加你自己的清單。例如,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鮭魚就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因為它有助於骨骼健康、肌肉生長和身體機能修復。

把自己的清單和朋友的拿來比較一下,看看自己漏掉了什麼,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好好照顧自己。記得要「全方位照顧—total care」自己的健康。正確飲食只是其中之一。只要努力不懈一段時間後,甚至有可能會發現自己身體朝向健康和活力的逐漸變化。

Filed Under: 吳靖雯博客, 意見 Tagged With: COVID, 冰箱, 口罩, 疫情, 疫苗, 酸奶

美國取消中國等33個國家入境禁令 11月起准許完成接種疫苗外國人入境

September 23,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日前,美國政府取消對中國等33個國家的入境禁令,來自這些國家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外國遊客,11月起可以入境美國。

美國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禁止歐洲申根地區26國家及英國、愛爾蘭、中國、印度、南非、伊朗和巴西的非美國公民入境。

白宮週一(9月20日)宣佈,從11月初起,來自這些國家、已完成疫苗接種的外國旅客可以入境美國。所有乘飛機入境的外國旅客,只要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登機前出示3日內的病毒陰性檢測證明,入境美國後便毋無需再隔離檢疫。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計劃要求航空公司收集入境旅客的信息資料,包括電話及電郵地址,並保留30天以便追蹤個案。新措施不包括從陸路入境的旅客,美國繼續禁止加拿大人及墨西哥人從陸路入境的非必要旅遊。

据美聯社22日的最新消息,CDC發言人稱美國承認獲得世衛組織緊急認證的疫苗。包括英國阿斯利康疫苗、印度血清研究所疫苗及中國的國藥和科興疫苗。

美國目前有超過67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相當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美國導致的死亡人數。

由於新冠疫情在冬季會較嚴重,據華盛頓大學(UW)推算,明年1月1日前會有再多10萬人染疫死亡。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將與西班牙流感一樣不會完全消失,希望透過注射疫苗及反復感染提升免疫力,變成一個溫和的季節性疾病。目前全美12歲以上人士中,有近75%打了至少一針,完成接種則有65%。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中國, 入境, 新冠疫情, 疫苗, 美國

華州疫情:住院人數下降 死亡率卻上升

September 23,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 本報訊) 據報導, 華州醫院協會(Washington State Hospital Association)首席執行官凱西.紹爾(Cassie Sauer)在週一(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該週華州醫院共有1504 名新冠病患,而上週為1673 名。紹爾表示,住院人數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死亡率在上升。紹爾說,儘管過去兩週的死亡數據不完整,但在過去24 小時內,華州已有30 人死於該病毒。她說:「華州約有260人仍在使用呼吸機,這是對病情最嚴重的患者所使用的『最後的治療手段』。」為防止患者病情惡化,許多醫院已開始直接從製造商訂購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治療。然而,由於製造商突然接獲大批訂單,聯邦政府正在恢復以往的分配系統,即一個州在獲得單克隆抗體分配後,再在其社區之間分配。聯邦政府已批准了單克隆抗體的皮下注射使用,這意味著醫院以外的地方,如藥房或診所,也可提供治療。

港景醫療中心(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急診科醫療主任史蒂夫.米切爾(Steve Mitchell)表示,許多大型醫院仍然人滿為患。根據州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最新的數據,截至兩週前,重症監護室的入住率約為90.5%,其中新冠患者佔34.7%。

西雅圖兒童醫院(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的丹尼爾. 澤爾(Danielle Zerr)醫生說,隨著成年病患住院人數下降,兒科也留意到類似趨勢。澤爾說,在高峰時期,有10至13名新冠病患住院,而現在降至大約6至7名。儘管如此,仍有大量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精神方面問題的患者。她說,該兒童醫院的新冠病患中,約有一半是年滿12歲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兒童。與此同時,她表示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以及持續激增的新冠病毒感染重疊「非常擔心」。雖然秋冬季節難以預測,但她敦促民眾應儘快接種流感疫苗。

Filed Under: 新聞, 本地新聞 Tagged With: 新冠, 港景醫療中心, 疫情, 疫苗, 病毒, 華州, 西雅圖兒童醫院

追著餘夏度中秋

September 16,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經歷接近兩年的新冠疫情後,市民對於節日慶祝與聚會的觀念,都有了一定的改變與適應。今年中秋臨近,與去年相比,拜疫苗所,起面對面吃一頓節日飯的機會,總比往年多。

中國人特別重視節日家庭聚會。特別是經過新冠疫情的非常時期後,很多人都珍惜一家團圓皆大歡喜的機會,這比任何活動也重要。猶記大家為了避疫要居家隔離時,平日視為最輕而易舉及必然的走親戚,見朋友的社交交誼,完全斷絕。那份突而奇來的疏離感可要經歷很久後才能克服。也有部份人至今都無法適應,因而變得情緒抑鬱。

目前緃使有疫苗幫助減少疫情傳播,但卻因為新冠細菌的變種速度卻比疫苗研發速度快,令曾一度開放的社會因疫情變壞又要重新考量各種聚會慶祝的防疫規限。

疫情反覆又迎來不知何時了的另一波,相對也會令一些人減低了參與大型活動及家居慶祝的意欲。他們寧願保守選擇,也不要去冒險。畢竟健康無價,萬一染疾,苦的祗是自己及身旁負責照顧的家人,誰也不想因一時高興而要落得抱憾收場。當然也有部份人自覺已接受疫苗注射而無懼密集活動。這也可以理解,他們被關閉太久,已經耐不住了。更何況當西雅圖陽光明媚的夏天快要過去,陰寒的秋冬即將來臨,藉著還有一些夏日的餘暉,大家多出外遊玩然後才收心養性好過冬。

本報同仁謹此恭祝讀者中秋快樂,闔府健康平安!

Filed Under: 短評 Tagged With: 中秋, 新冠疫情, 疫苗, 西雅圖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宣佈 從三藩市、西雅圖赴華航班乘客健康碼最新要求

September 16,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十分複雜嚴峻,國際旅行存在較大感染風險。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再次提醒所有在中美間旅行人員應充分認識跨境旅行高風險,繼續堅持「非必要、非緊急,不旅行」原則,慎重決定旅行。確需旅行的,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即日起,對確有必要從三藩市或西雅圖乘機赴華的乘客申請健康碼,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將按以下要求審核。此前該館發佈的涉及健康碼申請的通知、要求等,與此通知不符的,以此通知為準。

一、已接種疫苗人員申請健康碼

(一)關於疫苗接種與檢測時間間隔完成接種人員在接種疫苗所需全部針劑數量十四天後才可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完成接種後未滿14天即進行“雙檢測”者,無論檢測結果是否符合「雙陰」要求,將無法獲發綠色健康碼。

(二)關於疫苗接種劑次未完成疫苗接種所需全部劑次的(如應接種二針但只接種了一針、或應接種三針但只接種了一至二針),或同一天內完成2劑滅活疫苗接種的,按未接種人員處理。申請人原則上應完成疫苗接種全部劑次且十四天后再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

二、有感染史人員申請健康碼曾確診新冠肺炎或雖未曾確診但核酸、IgM抗體(含接種非滅活疫苗人員N蛋白IgM抗體)、IgG抗體檢測結果任一項為陽性者(因接種新冠疫苗導致的IgM、IgG抗體陽性除外),如確需從我館申請健康碼赴華,請按照以下程式辦理:

(一)確認痊癒當事人痊癒後,須三藩市灣區或西雅圖地區(當事人直達赴華航班起飛地)的正規醫院做肺部CT或X光檢查(孕婦可不提供此項證明),並在該館指定檢測機構做兩次核酸檢測(採樣時間間隔不短於二十四小時),以上三次檢測檢查時間應在提交預審郵件前三日內。肺部CT或X光檢查診斷結果應為:無新冠肺炎感染症狀或已從新冠肺炎感染中康復(或雖無此明確表述,但檢查結果無異常);二次核酸檢測結果應均為陰性。將上述肺部檢查診斷結果及二次核酸檢測結果發送至 cnsfcon@gmail.com ,郵件主題標注為「本人姓名+護照號碼+確認痊癒申請」。

(二)隔離和健康監測自收到我館郵件回復通過「確認痊癒」審核之日起,當事人需進行3個月的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並填報《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情況聲明》(見附件)。如隔離監測情況正常,可安排赴華行程。

(三)登機前檢測登機前仍需按要求在赴華登機前48小時內進行「雙檢測」(結果須雙陰性,如已接種非滅活疫苗的,核酸及N蛋白IgM抗體檢測結果須為陰性),並在微信小程式「防疫健康碼國際版」(中國公民)或網頁https://hrhk.cs.mfa.gov.cn/H5/(非中國公民)上傳登機前四十八小時內檢測證明、自我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情況聲明、預審通過的郵件截屏及其他申請健康碼必要材料。

三、持有效工作、團聚或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人員申請健康碼持有效工作、團聚或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人員,即日起無需發郵件提交預審,直接按要求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

四、相關說明

(一)本通知中的「健康碼」,指的是帶HS標識的綠碼(適用於中國公民)和帶HDC標識的綠碼(即「健康狀況聲明書」二維碼,適用於非中國公民)。僅用於登機。

(二)本通知中的「登機前四十八小時內」,是以檢測採樣日期起算,不精確到小時。例如:乘客九月七日登機,則應提交採樣日期在九月五日(含)至九月七日的「雙檢測」報告。

Filed Under: 新聞, 特寫, 社區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中國,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 健康碼, 新冠肺炎, 疫情, 疫苗, 隔離

華盛頓州資訊、服務和資源

September 16, 2021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文作者:Vivian Nguyen

COVID-19時代的猶豫

Sean Li Cheah出身於醫學世家, 一生都被科學和醫學所包圍。儘管如此,她還是選擇不接種COVID-19疫苗。「我相信科學,」Cheah說。「但因為我們的身體可以產生抗體,我相信我的天然抗體比人造疫苗中的任何抗體都更可靠。」

Cheah是當地和全美許多質疑或反對疫苗的人之一。儘管他們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且都是非常個人化的,但這一群體對他們的猶豫或反對越來越直言不諱。

Joshua Liao UW Medicine 內科醫師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內科醫師、行為科學家、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Joshua Liao說:「關於為什麼其他人沒有接種疫苗並將其註銷的想法很容易被過分簡化和瓦解。」

他說,疫苗接種問題通常更為複雜,並受個人社區和偏好等特定因素的影響。信息傳播——比如你在哪裡閱讀你的新聞、有人分享對地方或國家任務的看法,或者發送給你的新聞文章——也可以在確定某人的疫苗接種立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Joshua L iao「人們沒有接種疫苗的原因有很多,並非所有不接種疫苗的原因都涉及猶豫。重要的是我們傳播[關於疫苗的]信息的方式。 猶豫不一定是由於錯誤信息,而是更多關於我們如何根據我們周圍的社區、資源或環境來解釋數據。」

Joshua L iao說,疫苗猶豫更多是關於個人思想造成的感知障礙。「[猶豫不決]是一個灰色地帶,這與接種疫苗的人不同,甚至與那些因為認為自己具有免疫力和健康而絕對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不同。我們聽到人們說,『我要等到它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的完全批准後才能得到它。』我認為這並不猶豫。 這是那些計劃在認為適合自己時接種疫苗的人的姿態。」

家人和朋友之間的疫苗對話

根據Joshua L iao的經驗,如果人們知道或看到他們社交圈中的某人接種了疫苗,就會產生人們不談論它時所不存在的顯著性。他說:「如果這些談話不在他們的社交圈中發生,而只在新聞或官方渠道中聽到,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損害,」廖說。「我們需要鼓勵人們在他們的社區和自然環境中談論他們的個人經歷。如果人們接種了疫苗,他們應該在談話中將其具體化」。

對於現年41歲、居住在奧林匹亞 (Olympia)的Cheah來說,她的圈子裡有接種過疫苗和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有些人被要求將其作為工作的先決條件,而其他家人和朋友則選擇不這樣做,並且更願意像Cheah一樣,在感染病毒後依靠他們的天然抗體來對抗病毒。Cheah也有家人和朋友的COVID檢測呈陽性,但沒有問題地康復。無論他們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何,Cheah都沒有從她的網絡中感受到獲得它的壓力。她生活中接種過疫苗的人也沒有影響她重新考慮接種疫苗。

然而,她確實感受到了來自國家和更廣泛社區的間接壓力。儘管Cheah不工作——她是一個全職媽媽,業餘愛好是教鋼琴——並且承認她沒有面臨一些僱主要求的相同的疫苗接種要求,但室內戴口罩的要求仍然侵犯了她的個人自由。社交聚會的要求也限制了她與朋友聯繫的能力,使她感到被困在她可以自由做什麼和不能自由做的事情上。

「我擔心被『抓到』,」Cheah談到在某些情況下不戴口罩時說。「這是錯誤的擔心。我想不戴口罩出去和我的朋友出去玩。」

評估優缺點

Joshua L iao承認,進行親密交談並不是解決疫苗猶豫或意識問題的靈丹妙藥。「我相信這一直是一種多管齊下的方法,」他說。與您的圈子談論疫苗接種是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但我們需要一系列解決方案來鼓勵接種疫苗。

對許多人來說,新聞和媒體在將人們推向特定方向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Cheah認為媒體應該更多地關注讓公眾平靜下來。「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媒體報導自然從病毒中康復的人?」她說。她說,除了宣傳人們如何保持健康和建立強大的免疫系統之外,媒體還應該強調那些用天然抗體成功抗擊冠狀病毒的人,而不是散佈恐懼——她認為這是幫助人們抗擊病毒的基本策略。

即使現在 FDA 已經批准了輝瑞疫苗,Cheah對潛在的副作用表示擔憂。「不,我還沒有準備好接種疫苗,因為它會產生心臟炎症、心包炎、心肌炎和死亡等副作用。對我來說,疫苗的副作用比感染COVID-19更大。」她還對Scott Gottlieb的角色表示懷疑——他是前FDA專員,現在是輝瑞董事會成員。

談到風險,Joshua L iao說人們應該努力進行適當的比較。他說:「每次我們做出決定時,我們總是在創造一個參考點。接種疫苗並不能完全保護某人免受COVID感染——即使是接種過疫苗的人也能感染。但是,當將COVID風險和負面影響與疫苗風險和負面影響(以及疫苗提供的保護)進行比較時,很明顯什麼是更好的選擇。」

Joshua Liao:「問題是人們不會一直[使用該參考點]進行比較——人們將風險與他們現在的情況進行比較。他們不是在比較負面。相反,有些人將未接種疫苗的積極因素與未接種疫苗的消極因素進行比較。錯誤的比較會導致猶豫。」

Filed Under: 健康, 副刊, 首要 Tagged With: COVID, FDA, 口罩, 疫苗, 輝瑞

  • « Go to Previous Page
  • Go to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6
  • Go to page 7
  • Go to page 8
  • Go to page 9
  • Go to page 10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Go to page 19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免費加入APCC 為第4區青年提供的社群護理

心理健康(MH)和社群環境正義(CEJ)是APCC的最新專案,很高興為我們第4區青年(11-18歲)及其家人的福祉提供為期一週的精選體驗和活動,旨在保護環境、內在健康/心理健康。 這一週的免費研討會和活動將提供獨特的學習、治療和社群建設機會。 目標是以引人入勝和無障礙的方式提供心理健康和環境健康。 … [繼續閱讀……] about 免費加入APCC 為第4區青年提供的社群護理

美食即藝術-兩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在APCC畫廊展出

亞太文化中心臨時地址 3513 East Portland Avenue, Tacoma 98404的展覽於上午9:00至下午5:00向公眾開放。 請致電253-383-3900告知辦公室您的訪問情況。 Moch Snyder 20世紀80年代,她作為難民與家人一起抵達美國——這段旅程塑造了她對生活的深刻欣賞和對一路上每一步的感激之情。 … [繼續閱讀……] about 美食即藝術-兩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在APCC畫廊展出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第一屆臺灣和蒙古日活動APCC盛大開幕、正在招聘人才等亮點報導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典禮 在2025年5月21日,這個快樂且有意義的日子裡,亞太文化中心(APCC)與LIHI(低收入住房研究所)榮幸共同舉辦慶祝 Patsy Surh Place 的盛大開幕典禮。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案例,說明願景、社群和同情心走到一起時,發生的巨大成就和榮耀。 這座全新的六層樓建築,擁有77套負擔得起的老年公寓(affordable senior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第一屆臺灣和蒙古日活動APCC盛大開幕、正在招聘人才等亮點報導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訊息

某些長效青黴素注射劑召回 (long-acting injection of penicillin 的供應已被召回。 雖然沒有關於Bicillin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活動報導

藍天使活動 8月1日至3日。7月31日——早午餐和藍調250美元包括「早午餐、娛樂節目和現場拍賣,然後是美國的前排景觀。 海軍藍天使從金郡國際機場走下來起飛。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生活訊息

亞裔女子被指控搶劫西雅圖銀行 在過去的一年裡,一名被指控在西雅圖各地搶劫銀行的婦女被指控犯有七項一級搶劫罪和一項搶劫未遂罪,檢察官指控她因逃避抓捕和吹噓自己的罪行而感到自豪。34歲的Leena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