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多年由賣方主導的市場後,房地產市場的槓桿正逐漸向買方傾斜,目前房價漲幅已落後於通脹。
根據本週公佈的數據,8月份全美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1.5%,創兩年多來最弱年度漲幅。
這一趨勢對面臨創紀錄房價和高企抵押貸款利率的潛在買家而言是個好消息,但對眼看自身資產實際價值縮水的房主來說,卻顯得不那麼樂觀。
標普道瓊斯指數固定收益、交易品與大宗商品部門主管Nicholas Godec在聲明中表示:「隨著房價漲幅僅為通脹率的一半,且多個主要市場出現下跌,近年來的快速升值顯然已經結束。」
房價放緩的主要原因在於負擔能力危機持續抑制買家需求,從而限制了交易活動。
不過,與整個房地產市場一樣,各城市的情況差異顯著。Nicholas指出,那些在疫情期間經歷最劇烈上漲的城市,如今正經歷最明顯的回調。
佛羅里達州坦帕市(Tampa)的房價同比下跌3.3%,在所調查的20個城市中跌幅最大;邁阿密和鳳凰城的房價也分別下跌1.7%。報告進一步顯示,陽光地帶的房價已明顯放緩,部分原因是新建住房數量激增。此外,佛羅里達州多個市場還面臨保險費用上漲、更高的HOA費用以及自然災害風險上升等壓力。
相比之下,過去一年紐約(+6.1%)、芝加哥(+5.9%)和克利夫蘭(+4.7%)的房價漲幅超過通脹水平。
Nicholas表示:「展望未來,房地產市場似乎在疫情後的波動中找到了新的平衡。」
目前尚不清楚房價壓力的緩解是否足以激發新的購房需求,而抵押貸款利率的變化可能會產生更大影響。
據房地美數據顯示,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平均利率本週四降至6.17%,接近三年來最低水平。在本週美聯儲降息後,買家或許會獲得更多喘息空間,儘管這仍無法保證。
即使利率進一步下調,許多買家仍難以樂觀,因為就在四年前,低於3%的抵押貸款利率還曾是常態——而那樣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From Yahoo Fina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