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主頁
  • 關於本網站
  • 聯繫
  • 姊妹刊Northwest Asian Weekly
  • Asia Pacific Cultural Center

西華報 Seattle Chinese Post

西華報

ad_WADOH_Stay_Safe

  • 新聞
    • 本地新聞
    • 美國新聞
  • 短評
  • 副刊
  • 意見
    • 吳靖雯博客
  • 分類廣告

大法官

最高法院大法官財務申報 首認受金主款待

June 14, 2024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首次於財務申報文件中,確認2019年前往印尼峇里島和加州索奴瑪郡期間,曾接受共和黨大金主克羅(Harlan Crow)款待,支付其食宿開支。

日前公開的2023年申報表中,托馬斯提出修改2019年的申報,加入2項遺漏申報項目,包括2019年7月前往峇里島和加州 索奴瑪郡,先後接受克羅提供的5天飲食和住宿開支,聲稱當時提交申請時不慎漏報。他去年被媒體曝光多年來接受克羅 的款待,卻從未在財務申報表中填寫有關行程,他早前曾稱與克羅夫婦是相識多年的好友,亦諮詢過法院人員意見,得知朋友間的私人接待行程毋須申報。

除托馬斯外,當局還公佈另外8名法官去年的財務申報表,其中自由派大法官傑克遜(Ketanji Brown Jackson)申報,曾 接受女歌手Beyonce提供4張價值3,700美元的演唱會門票,以及總值1.25萬美元的藝術品,同時獲出版社支付近90萬美元的回憶錄出版收益。捲入政治風波的保守派大法官阿利托(Samuel Alito)則如去年般,獲延遲90日申報。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Tagged With: Beyonce, Clarence Thomas, 大法官, 最高法院, 美國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女性大法官

April 14, 2022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美國司法殿堂「聯邦最高法院」4月7日再度迎來「歷史上第一位」,聯邦參議院以53票對47票通過拜登總統的人事任命案,讓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傑克森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女性大法官。

拜登總統在宣佈提名凱塔吉.布朗.傑克遜(Ketanji Brown Jackson)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時說,「現在是讓我們的法院充分體現我國的人才和實力的時候了」。傑克遜是由9名大法官組成的美國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黑人女性大法官,也是第6位女大法官。這將是最高法院史上第一次有4位女性在席。也是它第一次擁有2位黑人大法官。還有1位拉美裔女性。

生平簡介

1970年9月14日出生於哥倫比亞特區,父親是一位律師,母親則是一位學校校長。她在邁阿密長大。1988年考入哈佛大學,1992年以極優等成績(magna cumlaude)畢業,獲學士學位。此後進入哈佛法學院深造,其間曾任《哈佛法律評論》編輯。1996年獲法律博士學位。此後她擔任過多位法官的助理,其中1999年至2000年間她曾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的助理。

傑克森的丈夫帕特里克.傑克森(Patrick G. Jackson)是一位外科醫生。他們於1996年結婚,婚後育有兩女。她丈夫的孿生兄弟是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保羅.萊恩的連襟。

重要性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不僅位望崇隆,而且所做判決往往深刻影響美國的法律、政治、社會、文化與經濟。大法官為終身職,只有在病故或自願退休時,總統才能夠提名繼任人選,而人選則攸關最高法院意識型態保守派(共和黨)與自由派(民主黨)的比例。因此近代每一位美國總統,都對大法官提名慎重其事視為關鍵政績。

傑克遜法官才51歲,可能要在最高法院任職數十載,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地位。在未來的日子裡,最高法院的構成將會發生變化——接下來與她共事的大法官裡有4位年逾67歲——其大方向也可能改變。因此,傑克遜法官不僅有機會成為一位開創性的大法官,她還可能產生深遠且重大的影響。

民權組織「進展計劃(Advancement Project)」執行長Judith Browne Dianis指出,傑克森將讓最高法院更能夠反映最受司法政策衝擊的族群,她說:「從投票權、警察不當行為、人工流產醫療、住宅歧視到刑事法律體系等議題,聯邦最高法院今後將能夠以第一手的觀點來理解法律會如何影響有色人種社群,而且全體美國民眾都將受益。」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共和黨, 大法官, 民主黨, 美國, 聯邦最高法院, 黑人

2020十大美國新聞回顧

December 24,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回顧2020年美國發生的大事小事,本期我們按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列舉出以下2020年美國10大新聞:


1. NBA籃球巨星科比墜機死亡 機上另8名遇難者身份獲確認

(本報訊)據媒體報導,1月26日(週日),NBA傳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在加利福尼亞州卡拉巴斯(Calabasas)的一場直升機墜機事故中身亡,終年41歲。據媒體報導,機上含科比在內共9位遇難者身份已獲確認。

除科比外,最早確認身份的遇難者有科比的二女兒吉安娜、橘郡海岸學院棒球隊教練約翰•阿爾託貝裡,以及阿爾託貝裡的妻子凱麗、女兒艾麗莎。

隨後,另外4位遇難者的身份也得以確認。他們分別是飛行員阿拉•扎巴揚、曼巴學院的教練克里斯蒂娜•毛瑟、薩拉•切斯特和女兒佩頓•切斯特。

據報導,事發當地洛杉磯的大霧很嚴重,當地的航空跟蹤數據顯示,科比的直升機在經過洛杉磯動物園上空的時候第一次遇到大霧問題。直升機在很低的高度至少盤旋了六次,可能是為了等待大霧散去。

上午9點30分左右飛機聯繫過地面的控制中心,到了大約9點40分左右,這架直升機遇到了更嚴重的大霧,並轉而向南飛行。據悉,這是非常致命的一個選擇,因為這架直升機開始靠近一個山區地帶,而且飛行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加速升空,最終飛進了一座山裡,導致直升機墜機科比意外身亡。

科比從1996年到2016年效力於洛杉磯湖人隊,並幫助團隊五次奪冠,在美國和國外的籃球比賽中,他曾是18次全明星和偶像。在四年前退役後,科比和他的四個女兒和妻子瓦妮莎一起製作了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短片《親愛的籃球》。


2. 全美42個州淪陷 多個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本報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美升溫,截至3月11日下午2時止,全美42州(包括華盛頓特區)至少1253人確診,迄今已造成32人死亡,部分病患曾在公共場合出沒,引起民眾恐慌。

隨著疫情的緊張,目前多州接二連三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目前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的州包括:華盛頓州,紐約州,加州,麻州,俄勒岡州,佛羅里達州,新澤西州,伊利諾伊州,科羅拉多州,北卡羅來納州,馬里蘭州,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猶他州等州。

目前,哈佛,杜克,伯克利,斯坦福等多所高校已改為網課教學。

就全美來看,新冠疫情死者年齡多介於70多歲到90多歲的老年居民。

由於版面有限,我們摘錄部分疫情嚴重的地區病例分佈如下:

華盛頓州/366宗/25死
紐約州/217宗
加州/190宗/3死
馬薩諸塞州/95宗
佛羅里達州/28宗/2死
佐治亞州/24宗
伊利諾伊州/25宗
科羅拉多州/28宗
新澤西州/23宗/1死
俄勒岡州/19宗
賓夕法尼亞州/16宗
愛荷華州/13宗
德克薩斯州/21宗
馬里蘭州/9宗
南卡羅萊納州/9宗
弗吉尼亞州/9宗
肯塔基州/8宗
印第安納州/11宗
北卡羅萊納州/7宗
田納西州/9宗
亞利桑那州/9宗
首都華盛頓DC/6宗
內布拉斯加州/5宗
內華達州/7宗
新罕布什爾州/5宗
明尼蘇達州/5宗
鑽石公主號遊輪22宗
至尊公主號遊輪 21宗。


3. 經濟刺激方案達成共識 白宮和參院就2萬億美元

(本報訊)白宮與國會領導人週三(3月25日)早上達成了前所未有的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旨在幫助公眾和經濟抵禦新冠疫情的衝擊。該法案為公民、企業、醫院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直接幫助,仍有待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

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在推特(Twitter)上宣佈,經過幾天的激烈討論,參議院兩黨終於就「歷史級」的經濟援助方案達成共識,可能最早於週三舉行投票表決。

具體措施包括如下:

5,000億美元/向大部分成年人派發1,200美元、向兒童派發500美元;6星期後,若國家仍在緊急狀態,將以相同方式派發第二次

5,000億美元/向受疫情重創企業貸款

3,500億美元/向小型企業貸款;若企業不對薪資作任何調整,企業可不用償還相關貸款

2,500億美元/大幅提高失業保險金等失業保障,允許正在休假而未被解僱的工人可獲得最多4個月的工資

1,500億美元/向醫院及醫療系統撥款

1,500億美元/支援州及地方政府抗疫

此救市方案即使獲參議院通過,也需要等到眾議院的同意。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稱,眾議院可以以無異議表決方式(unanimous-consent vote)通過方案,但仍有被否決的風險。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Schumer)表示最快將在4月6日撥款。


4. 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警察壓頸致其死亡 全美至少140城爆發示威衝突

(本報訊)5月25日(週一),明尼蘇達州 (Minnesota)白人警察在逮捕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時暴力執法,用膝蓋長時間壓迫其頸部致其死亡(右圖),事件引發了全美的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進而演變成暴動和騷亂。

據媒體6月2日報導,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事件,引發美國多地抗議。《紐約時報》稱,全美至少已有140個城市爆發抗議活動。此外,至少有23州和華盛頓特區動用了國民警衛隊,以應對騷亂、維護治安;至少有40多座城市實施了宵禁。

在紐約市,自5月31日起,示威活動出現混亂,曼哈頓多家商店遭到打砸搶。6月1日,紐約市市長新聞秘書表示,紐約市將在6月2日繼續宵禁政策。宵禁生效時間從晚上11時,提前至晚上8時開始。

在首都華盛頓,市長鮑澤6月1日宣佈,因5月31日晚暴力示威升級,6月1日和2日晚將繼續實行宵禁。5月31日晚,在華盛頓已經宣佈實行宵禁的情況下,抗議民眾在多處縱火,包括白宮附近著名的聖約翰教堂地下室。另有大批抗議者在華盛頓各商業區打砸、搶掠商店財物。

6月1日,總統川普發表全國講話,稱暴力抗議活動是國內恐怖行為,在不能平息騷亂和暴力衝突的州,他將動用軍隊。據有關報導,為保證安全,川普曾一度躲入白宮地下室以避混亂。


5.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勝訴 美國政府同意撤銷留學生簽證規定

(本報訊)據7月14日報導,美國政府7月6日宣佈2020秋季學期全網課的國際留學生必須離境,隨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等多家高校聯合聲明抗議,並向波士頓聯邦法院對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提起訴訟。同時申請臨時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要求暫時停止執行這項規則。

波士頓聯邦法院就臨時禁制令安排了雙方在週二進行聽證。最終ICE宣佈同意撤回針對全網課留學生的遣返規定!這就意味著ICE將廢除7月6日的規則,恢復到3月份發佈的指南。在3月份的指南中明確指出,在COVID-19期間,哪怕學校只有線上課程,國際學生也可以留在美國。

在這次聽證會之前,包括18個州1124所學院和大學發起共同訴訟,耶魯大學、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約40所美國高校提交了支持這起共同訴訟的聲明。另外還有美國一些最大的科技公司,包括谷歌、Facebook和推特,也提出支持哈佛和MIT的訴訟。

哈佛和麻省理工在訴訟中稱,ICE的決定似乎是為了「迫使大學重新開設面對面的課程」,增加了接觸新冠病毒的風險,同時打亂了精心安排的在線課程計劃,擾亂了外國學生的生活。而且移民官員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發佈了這項政策,也不允許公眾作出回應,違反了程序規定。

此次宣佈的撤銷留學生限制令標誌著大流行期間美國政府對學生簽證的處理方式發生了令人震驚的轉折。

哈佛校長巴科在一封信中說,「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我們非常感謝我們和我們的學生在過去一周中得到的廣泛支持。」

「這對於紐約的10萬多名國際留學生,全國超過100萬名學生以及全球數百萬家庭來說是一個可喜的消息。」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說。


6. 加州高溫停電山火頻發 居民苦不堪言

(本報訊)據加州林業和消防部門9月8日表示,由當地民眾舉辦的一場「胎兒性別揭曉派對」上使用了可產生煙霧的煙火裝置,從而引發了加州聖貝納迪諾縣(San Bernardino)的埃爾多拉多山火(El Dorado Fire)。據悉,「胎兒性別揭曉派對」通常在懷孕期間舉行,以揭開待產胎兒的性別,有時由粉紅色或藍色煙霧煙花宣佈。

對此,加州消防部門發出警告稱,在極端高溫和乾燥的天氣中,往往很小的舉動就能引發一場大火,涉事者也會被追究經濟和刑事責任。目前該處山火已蔓延超過7000英畝,約合28.33平方公里,而當地持續高溫也給撲救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消防人員目前仍對火勢束手無策。

當地消防部門表示,由於目前僅有不到5%的起火點受到控制,部分地區居民已被要求撤離。對近來頻發的加州山火現象,加州消防部門官員理查德•科多瓦表示,截至目前,加州在2020年由於山火而導致的過火面積已超過209萬英畝(約合8457平方公里),打破了歷史紀錄。

今年自8月中以來,加州已經發生將近1000起山火,3300多座房屋被毀,並造成至少8人死亡。消防官員科多瓦認為,極端的天氣造成山火是前所未見的,加州地區還沒有進入10月、11月的火災季節,就已經打破了之前的紀錄。

加州上週末遭遇酷熱天氣,國家氣象局記錄了一系列創紀錄高溫。在卡拉巴薩斯北部地區,氣溫達到了近120℉(50℃),而在北加州聖何塞地區,氣溫亦一度達到103℉(39.6℃)。破紀錄的高溫天氣不僅為山火增加了燃料,也給電力系統造成了壓力。國家電網運營商此前就曾警告稱,將對數百萬用戶輪流停電。據統計,9月5日至6日,約有5萬個家庭或企業處於停電狀態。而酷熱天氣和停電對加州民眾是一次身心的考驗。

而加州山火對當地經濟造成的打擊也是致命的。據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加州山火導致的理賠金額已經超過了15億美元,而且還將進一步上漲。據悉,過去兩年美國平均每年花在應對山火上的支出為50億美元。還有一些厭倦了山火的企業則直接選擇搬離加州。


7. 美國總統大選舉行首場辯論 川普拜登爭吵不休

(本報訊)2020年美國大選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9月29日(週二)晚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Ohio Cleveland)舉行,現年74歲的現任總統川普與77歲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首次同臺交鋒,現場火藥味重,兩人爭吵不休。

「吵鬧,混亂,丟臉,史上最糟」……這也是美國輿論給這場辯論的評價。媒體和專家指出,電視辯論本該是兩黨候選人向選民宣介政策主張、展現個人魅力和能力的場合,然而在黨爭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卻淪為互相攻擊和吵架鬥嘴的戲臺,凸顯美國政治的深度撕裂。

當晚辯論持續90分鐘,話題涉及廣泛,囊括了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奧巴馬醫保、新冠疫情和疫苗、經濟和就業、種族問題、城市暴力、川普納稅單、警察改革、氣候變化等時下美國選民關心以及爭論較多的問題,基本未涉及外交政策。

拜登在辯論中抓住疫情應對、納稅問題、種族問題、極端暴力等輿論對川普的主要批評點,著重攻擊川普抗疫不力、煽動種族仇恨,指責川普讓美國「更虛弱,更貧窮,更分裂」,同時竭力展現自身的民主黨溫和派形象,承諾團結美國。川普則為自己的疫情應對、納稅等問題辯護,同時強調大法官提名功勞、法律與秩序以及「史上最好經濟成績」,但基本沒有談及如果連任會有何打算。

辯論過程中,雙方火藥味十足,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隨意打斷對方陳述的場面更是頻頻發生,以至於主持人不得不經常出面控場。有評論用「一團亂」來形容這場辯論,認為「這根本不能算是一場辯論」。

由於新冠疫情使傳統競選活動數量和規模銳減,因此今年總統選舉電視辯論預期較以往大選更受關注。在首次辯論會之後,川普和拜登還將於10月15日和22日,分別在田納西州(Tennessee)的納什維爾市和佛羅裡達州(Florida)的邁阿密進行第二場和第三場的辯論。10月7日,現任副總統、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彭斯也將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猶他州鹽湖城進行辯論。


8. 川普夫婦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數天後康復參加競選活動

(本報訊)川普10月2日凌晨宣佈他與妻子梅拉尼婭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他2日傍晚進入馬里蘭州沃爾特•里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接受治療,5日出院返回白宮繼續接受全天醫療護理,11日稱自己已經完全康復。

10月12日白宮醫生肖恩•康利(Dr Sean Conley)發表備忘錄說,總統川普的新冠病毒檢測連續幾天呈陰性,已經「沒有傳染性了」。幾小時後,川普出現在佛羅里達州桑福德市(Florid Sanford)的一座機場,參加露天競選集會(如圖),川普沒有戴口罩,他從專機走下來時,拿著幾包口罩走向演講台,他將口罩拋向人群。並稱「我現在戰勝它了,他們說我免疫了,」「我現在感覺特別有力量。」

除州的競選活動,川普的行程還包括13日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14日愛荷華州(Iowa)和15日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的競選活動。

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同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新冠防疫提出多條基本注意事項,包括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和避免聚集。他警告,如果不這樣做,我們會有大麻煩。他還表示,雖然總統川普可能已經獲得了新冠病毒的暫時免疫,但並不是永久的,仍需要考慮佩戴口罩。


9. 參議院表決通過 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本報訊)10月26日晚,參議院以52票(支持)對48票(反對)確認了由總統川普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填補上個月已故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留下的空缺席位,距離金斯伯格去世不到40天。

除了緬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以外,所有共和黨參議員都投票支持,同時所有民主黨參議員都投票反對。投票結果意味著現年48歲的巴雷特將成為美國最高法院第115位大法官,也是有史以來第五位女法官,同時還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大法官。

巴雷特的當選也意味著最高法院內的保守派大法官將對自由派大法官持有6:3的絕對優勢,這可能會改變未來一系列對美國社會有著重大和深遠影響的案件的裁決,其中包括奧巴馬醫保法案以及任何與大選有關的潛在爭議。

巴雷特大法官的任命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關注和爭議,是因為幾十年來國會兩黨曾形成共識:在舉行大選前,總統不應向最高法院提出新的任命,而是應等待選民決定選出下一任總統後,再由總統任命。

26日當晚,白宮為巴雷特舉行了宣誓就職典禮(如圖)。巴雷特在宣誓就職儀式結束後發表講話,表示她將在最高法院的工作中「獨立」於政治分歧以及她自己的立場偏好。巴雷特上任後的最高法院將如何應對未來大選中可能出現的諸多爭議話題,將是全社會的關注焦點。


10. 拜登官宣贏得總統大選 川普稱選舉舞弊拒認輸

(本報訊)美國總統大選由於川普與拜登2人在多個搖擺州中得票數極為接近,因此內華達(Nevada)、佐治亞(Georgia)、北卡羅來納(North Carolina)及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4個關鍵州均未能在選舉日(11月3日)結束計票,總統人選遲遲未定。直到11月7日,美國各大主流媒體相繼宣佈拜登勝選的消息。當日晚,當選總統的拜登及其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發表講話(見圖),在官宣贏得總統大選的同時,表達了對美國打破分裂局面的期待,並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重塑美國精神。

然而另一方面,川普並不肯接受敗選的事實,一度要求多個州停止計票或重新計票,並表示自己將上訴,聲稱大選存在舞弊行為,要求最高法院對選舉進行調查。對此,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儘管川普及其團隊目前加大力度採取法律行動,但他們所提出的訴訟範圍有限。根據目前選舉結果,拜登在穩拿各大「藍州」的情況下,同時獲得了密歇根(Michigan)、威斯康星(Wisconsin)、新罕布什爾(New Hampshire)、內華達、亞利桑那(Arizona)及賓夕法尼亞多個搖擺州的選票,獲得的總選舉人團票數為290票,遠超勝選所需的270票。同時佐治亞州、內華達州及密歇根州此前已經駁回了川普團隊的訴訟。因此即便川普在其他上訴中獲得勝利,也很難扭轉目前的敗局。

在媒體宣佈拜登勝選後,拜登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權力交接事宜,並制定未來應對新冠病毒的方案,呼籲民眾佩戴口罩。

除川普及其競選團隊外,外界陸續開始向總統當選人拜登致賀。從國際方面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台灣總統蔡英文、英國首相約翰遜、西班牙總理桑切斯及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等國家領導人陸續發佈推文,在向新總統當選人致賀的同時,期待國家之間的友好合作。

Filed Under: 十大新聞回顧,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NBA, 冠狀病毒, 加州, 大法官, 山火, 川普, 巴雷特, 弗洛伊德, 拜登, 最高法院, 留學生, 疫情, 示威, 科比, 經濟, 總統, 貸款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去世 享年87歲

September 24,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於9月18日因胰腺癌病逝家中,享年87歲。她除了是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唯一的一位美國猶太人女性大法官。

作為自由派的領袖人物,也是很多自由派民眾的偶像,她在大選前6週去世無疑給這個空出來的大法官席位帶來了很大的懸念,在這個自由派代表人物去世之後,現任總統川普是否會任命一個保守派法官,或者是讓這個位置虛位以待,等到大選結束再來任命?

最高法院在美國政治生態中擁有至高無上、一槌定音的權力和權威,無論哪一任總統上任,都把提名大法官看做大事,一般都會選跟本黨政治立場較為接近的法官。因為大法官的終身制,一經選定,可以說對自身是長久的利好。

Ruth的突然去世,可能不僅僅是女權界失去了一位旗幟性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對整個美國的長期走向產生微妙的影響。此前的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比例是5:4,現在Ruth去世,川普在自己第一個任期僅僅只剩2個月不到的時候,又有了極為難得的提名機會,自然會再次提名自己心儀的人員,此消彼長,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比例很可能是壓倒性的6:3,這對於美國政治的長期走向可以說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Ruth自1993年加入最高法院之後,她的多個革新觀點都頗具爭議,包括支持女性墮胎權、為女性爭取同工同酬、同性婚姻、移民、投票權、健保和AA法案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案例是她關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錄取政策的意見批復,當時她判定由州資助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只錄取男性是違憲的。

疾病纏身的她多年來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自1999年以來五次患癌並接受手術治療。今年年初發現肝臟腫瘤後,她接受了化療並發聲明表示效果較好,目前可以正常生活。她還曾在2016年的探訪中稱川普是「騙子、令人害怕的總統候選人」,後來因爭議聲太多被迫道歉。

Ruth出生於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是家中的第二個女兒。母親十分重視對她的教育,經常帶她去圖書館。1954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獲得政府學學士學位。1956年秋天,她來到哈佛法學院學習,是當時500名學生當中僅有的9名女生之一。當她的丈夫在紐約市得到一份工作後,她也轉學到哥倫比亞法學院,成為第一位在兩大重要法律評論(《哈佛法律評論》和《哥倫比亞法律評論(Columbia Law Review)》)擔任編輯的女性。1959年,她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畢業。

1961到1963年,她作為研究員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國際程序法計劃的的副主任,1972到1980年,她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在那裡她成為第一個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並與人合作撰寫了第一本關於性別歧視的法學院案例書。1977年,她成為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研究員。1972年,Ruth合作創辦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女權計劃,並在1973年成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總法律顧問。作為女權計劃的首席訴訟律師,她在最高法院為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辯護。這些案件支持檢驗基於性別的法律分類的平等保護標準的中度審查的最終發展和應用。她的倡導和工作促成了在法律的許多領域中性別歧視的結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1980年4月14日總統吉米·卡特任命Ruth為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她在進入最高法院前在這個職位工作了13年。1993年6月14日總統比爾·克靈頓提名她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國參議院以96:3的投票批准確認了對Ruth的任命,1993年8月10日宣誓就職。

從康乃爾大學畢業後幾天,Ruth和後來的國際著名稅務律師馬丁·金斯伯格結婚,2010年6月27日馬丁·金斯伯格死於癌症轉移的併發症。他們的女兒簡·金斯伯格(生於1955年)是哥倫比亞法學院教授。他們的兒子詹姆斯·史蒂芬·金斯伯格(生於1965年),是總部設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Cedille的創始人和總裁。

Ruth大法官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傳奇女性,她為男女平權、種族平權、階層平權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不僅美國人會記得她,很多後來者也會記得她。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大法官, 女權, 川普, 最高法院, 癌症, 美國

大法官金斯伯格追悼會國會大廈舉行

September 24, 2020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本報訊)已故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Ginsburg)的正式追悼會將於週五(9月25日)在美國國會大廈舉行。她將成為首位在國會大廈舉行追悼會的女性,也是第二位以這樣的方式接受民眾悼念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據相關報導,金斯伯格於9月18日去世,享年87歲。本週三上午,其家人、密友和同事將在美國最高法院大廳為其舉辦私人追悼會。週三至週四,她的靈柩將被安置在最高法院門前階梯上以供民眾瞻仰。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金斯伯格正式的追悼會將於本週五上午舉行。屆時,其遺體也將遷至國會大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週五的追悼會僅限於受邀客人參加。

據悉,金斯伯格的安葬儀式將於下週在阿靈頓國家公墓舉行。 2010年,她的丈夫馬丁也被安葬於此。

Filed Under: 新聞, 美國新聞, 首要 Tagged With: 國會大廈, 大法官, 新冠疫情, 最高法院, 眾議院, 追悼會

美國最高法院新大法官出爐

October 12, 2018 by Hao Yi Xu Leave a Comment

現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按資排序):

 

克拉倫斯·托馬斯
Clarence Thomas
1948年6月23日-
自1991年以來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他是美國最高法院繼Thurgood Marshall後第二位非裔美國人大法官,他屬於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保守派。

 

 

 

 

魯思·拜德·金斯伯格
Ruth Bader Ginsburg
1933年3月15日-
由時任美國總統克靈頓提名。她是Sandra Day O’Connor之後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第一位和截至2015年3月唯一一位美國猶太人女性大法官。

 

 

 

 

史蒂芬·傑拉爾德·布雷耶
Stephen Breyer
1938年8月15日-
宗教信仰為猶太教。於1994年由民主黨總統克靈頓提名。他是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大法官之一。曾經擔任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教授 。

 

 

 

 

塞繆爾·安東尼·阿利托
Samuel Alito
1950年4月1日-
2006年1月31日被George W. Bush任命。他是第110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退休的Sandra Day O’Connor,他被認為是最高法院的保守派。

 

 

 

Official Portrait of Justice Sonia Sotomayor

 

 

索尼婭·瑪麗亞·索托馬約爾
Sonia Maria Sotomayor
1954年6月25日-
2009年5月2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其提名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即將退休的大法官David Souter。她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111任法官,同時亦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位拉丁裔法官和第三位女性法官。

 

 

 

艾蕾娜·卡根
Elena Kagan
1960年4月28日-
卡根2010年8月7日正式上任是美國最高法院第112位大法官,也是該法院歷史上第四位女性大法官。在上任大法官前曾在奧巴馬內閣中擔任美國檢察總長。2003年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第一位女性院長。

 

 

Associate Justice Neil M. Gorsuch; photograph by Franz Jantzen, 2017.

 

 

尼爾·麥吉爾·戈薩奇
Neil McGill Gorsuch
1967年8月29日-
2017年川普上任後,提名49歲的戈薩奇接替2016年去世保守派的Antonin Gregory Scalia出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於2017年4月10日正式就任。他支持以文本主義詮釋法律及憲法並提倡自然法哲學。

 

 

 

布雷特·邁克爾·卡瓦諾
Brett Michael Kavanaugh
1965年2月12日-
於耶魯大學畢業,持有美國歷史的榮譽學位。從耶魯大學法律學院畢業後成為了法律文員,其後在法官肯·史塔爾席下工作協助撰寫The Starr Report建議克靈頓應被彈劾。川普提名他為大法官成為川普任內第二位就職的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利堅合眾國最高級別的司法部門。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Associate Justices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是美國最高法院中除美国首席大法官(現任即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是William Hubbs Rehnquist,由喬治·W·布殊總統任命,2005年9月29日獲美國參議院通過。)以外的成員,目前的數量依據1869年司法法規定為8人。依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總統提名最高法院法官,經參議院諮議及同意任命之。因此,如同首席大法官一般,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由美國總統提名,並經美國參議院多數表決同意後任命。

大法官乃是依據任命的次序論資排輩,不過首席大法官永遠是最資深的大法官。目前,最資深的大法官為克拉倫斯·托馬斯,根據傳統,大法官於討論案件結果時,乃是由最資淺者開始依序發表意見。另外,假如有人敲會議室的門,也是由最資淺的大法官(其座位靠近門邊)來應門。目前最資淺的大法官為布雷特·卡瓦諾。

卡瓦諾宣誓就任美最高法院新大法官

10月6日,美國參議院以50票對48票的結果,通過他的最終提名。卡瓦諾已於當日宣誓就職。此前,卡瓦諾遭到加州心理學女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指控性侵。兩人公開作證,在聽證上卡瓦諾堅決否認相關性侵指控。

對川普總統和參院共和黨人,卡瓦諾出任大法官是艱苦贏得的政治勝利,讓美國邁入現代史上最保守的紀元。新的保守派多數勢必把法律對無數爭辯激烈議題推向右翼,包括墮胎、平權行動、投票和槍械權利。這也可能是持久的勝利,因為53歲的卡瓦諾可當幾十年大法官,其他保守派大法官也較年輕,資深的自由派大法官卻已入垂暮之年,Ruth Bader Ginsburg已85歲,Stephen Breyer80歲。

年收入6位數

據悉,卡瓦諾之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巡迴上訴法院任職,每年的收入為220,600美元。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的收入為255,300美元。首席大法官目前則為267,000美元。他們的薪水通常會每年增加2,000至3,000美元。據報導卡瓦諾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共同擁有的房子價值100萬美元。

其它收入豐厚

2016年的財務信息披露美國最高法院法官中至少有6人,或許是所有人都是百萬富翁。除了Gorsuch之外,Breyer是最富有的法官,他的淨資產估計僅為600多萬美元。

聯邦法官還有一些令人滿意的好處,可以選擇通過聯邦僱員健康福利系統(the Federal Employee Health Benefits system)登記保險計劃,該系統的網站提供了「全美範圍內最廣泛的健康計劃」。大法官們可以期待一個慷慨的退休計劃。如果他們在工作10年後於70歲退休,或者在工作15年後於65歲退休,那麼他們就有資格獲得相當於他們最高工資的年度退休金。

在7月到10月間法院還沒有開庭,法官們還會有一個暑假。這並不完全是一個假期,因為大法官們要利用夏天為秋季的案件做準備,但這的確是他們旅行以及為額外的工資而授課和演講的大部份時間,其中旅行的大部份是會補貼。前大法官Antonin Scalia在2013年進行了28次單獨的演講和教學活動,而Clarence Thomas在2015年在各個大學的講座中賺了超過27,000美元。

法官也有其他的收入來源。例如Stephen Breyer靠其2016年的著作《法庭和世界–The Court and the World》獲得了45,000美元的稿酬,而Sonia Sotomayor在2013年的回憶錄《我至愛的世界–My Beloved World》中賺了數百萬美元。

Filed Under: 副刊, 政治, 首要 Tagged With: Brett Michael Kavanaugh, Clarence Thomas, Elena Kagan, Neil McGill Gorsuch, Ruth Bader Ginsburg, Samuel Alito, Sonia Maria Sotomayor, Stephen Breyer, 司法部門, 大法官, 最高法院

Primary Sidebar

亞太文化中心專欄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第一屆臺灣和蒙古日活動APCC盛大開幕、正在招聘人才等亮點報導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典禮 在2025年5月21日,這個快樂且有意義的日子裡,亞太文化中心(APCC)與LIHI(低收入住房研究所)榮幸共同舉辦慶祝 Patsy Surh Place 的盛大開幕典禮。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案例,說明願景、社群和同情心走到一起時,發生的巨大成就和榮耀。 這座全新的六層樓建築,擁有77套負擔得起的老年公寓(affordable senior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第一屆臺灣和蒙古日活動APCC盛大開幕、正在招聘人才等亮點報導

彌合公共衛生差距:ACTS藥房對AANHPI社群文化能力護理的承諾

在我們強調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AANHPI)公共衛生專業人士的最新採訪中,我們繼續與ACTS藥房和醫療保健服務的菲律賓移民業主進行對話,ACTS藥房和醫療保健服務是一家本地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因其文化能力而得到認可。 他們分享了:「作為菲律賓移民,我們重視不同文化觀點的重要性,我們的藥房透過為塔科馬的廣泛人口服務,包括移民和AANHPI社群,反映了這一點。」正如他們的藥房的使命 … [繼續閱讀……] about 彌合公共衛生差距:ACTS藥房對AANHPI社群文化能力護理的承諾

Patsy Surh Place在塔科馬慶祝盛大開幕

2025年5月8日亞太文化中心(APCC)和低收入住房研究所(LIHI)很高興地宣佈Patsy Surh Place盛大開幕,這是一個致力於5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經濟適用房社群。這座六層樓的建築位於塔科馬林肯區南G街3740號(3740 South G Street in Tacoma’s Lincoln … [繼續閱讀……] about Patsy Surh Place在塔科馬慶祝盛大開幕

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生活資訊

西市智慧街道資訊站 西雅圖市議會於 6 月 25 日通過一項計劃,允許在市中心從 Denny Way 延伸至 Pioneer Square 設置 30 … [繼續閱讀……] about 生活資訊

活動報導

波蘭節日 7月12日(下午12點至7點)。西雅圖波蘭音樂節在 Seattle Center Armory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報導

活動訊息

先鋒廣場節 7月5日至6日。先鋒廣場節有一個自由市場,有80個藝術品和食品供應商,以及 Occidental Square Park, 117 S Washington … [繼續閱讀……] about 活動訊息

更多社區活動 / 文藝訊息

Copyright © 2025 · News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