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華州林霧市一名試圖以基因鑑證方法證明自己具有多族裔血統的商人,因為爭取申領政府族裔商業執照失敗,得不到他要的好處,結果決定要告政府。這反映著族裔在以白人為大多數的社會中,聲音已開始響亮起來,懂得為自己謀求利益好處。
美國雖然是移民國家,但一直以來族裔群都給人低人一等的感覺,想要爭取任何社會福利都是事倍功半,倍加努力也未必得到成果。經過歷年來的進化與進取,族裔群開始由零散一堆而團結成為一組一圈,繼而成為有組織有勢力足以影響社會的社區。
雖然林霧市報稱為多族裔人士的那位商人被驗證的非裔血統不夠百分之一,整體的族裔成份也不夠百分之十;他自視為多族裔群的目的顯而易見,是族裔身份有利可圖,可以在政府機關取得很多專門留給族裔人士經營的工作合約。
目前華州政府在相關族裔身份申請的文件程鑑證過程中,外貎為首要鑑定因素。對那些經歷了多代異族通婚的後人來說,從外表與樣貎已難以證明是族裔,他們需要提交基因鑑證報告來引證。但華州基因鑑證化驗所良莠不齊,化驗結果也各說各法。華州政府一直沒有明確族裔身份官方驗證指引,很容易惹來投機者盡力證明自己的稀有族裔成份。
當有人千方百計要證明自己是族裔時,其實也證明族裔在社會上的身價與社會地位是相繼提高。對於曾經被輕視的族裔來說,這是可喜現象。








數據顯示,中國留守在家的老人數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沒有子女在身邊照料外,留守老人養老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退休金,他們只能靠土地或住房維持生活,一旦失去勞動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 因此以土地或住房流轉支撐農村養老,即「以地(房)養老」,讓只有房子、沒有生活費的老人,可以向銀行貸款有錢安享晚年,是許多老年人養老資金來源的一種重要方式,藉此方式能有錢請到無能力或無時間照顧長者的兒女,也是老人自救的一種方式。
香港明報報導,湖北萬松街機場社區居委會開辦項目名曰「親情互換,空巢不空」,讓獨居長者讓出一間空餘房間予年輕人免費居住,大學生或職場新人每週抽出固定時間陪伴老人,彌補獨居老人孤寂感之餘。有人照顧老人家日常生活,又幫到有經濟困難的年輕人解決租房問題,目前已有47組人參加這個項目。64歲姚順建中風後半身不遂,以前總是獨居在家足不出戶;3個月前和24歲河南青年馮露晨簽訂「親情互換」協議後,大讚項目令帶給他很多歡樂:「讓我走出了家門與別人接觸,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如今,智能科技一步步充實著這個世界,智能科技不僅投放在年輕人的市場,還投在老年人市場,目標於智能健康養老,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這個科技化智能化的社會,同時最重要的還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與安全。老年人通過購買這些產品,讓自己可以安心在家養老,同時也減輕兒女照顧上的時間。
陝西西安閻良區推出「共享養老」計劃,長者可獲得免費家政照顧,參與計劃的義工可領取報酬或「儲存服務時數」,他日自己家中老人需要服務時,可以換取「對等」服務。
又快到7月4日了,來美國也快20年了,回首這趟路,我在美國學到了什麼?生活中,美國社會給了我多一些的選擇,多一些的自信,多一些對他人的尊重和對自己的要求。




當我12年前第一次來西雅圖,華人耆老告訴我,不需要訂閱中文報紙,因為這裡有很多免費的中文報紙,但我不同意。從那時起,我已經訂閱了12年的西華報。所以可以知道我是西華報的忠實讀者。西華報是份內容充實完整,報導涵蓋各種新聞的報紙。我知道這份報紙比其他中文報紙更有影響力。我的一些朋友喜歡在微信上看新聞,但我覺得內容不多報導不廣,不如西華報的內容豐富。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感覺,我的朋友也這樣說。
適值西華報35週年慶,送上祝賀之誠。我多年來一直在讀你們的報紙,十分喜歡。從中學到了很多,它教我們很多移民不知道的事情。
讓我們聽聽西華報,它是份活潑、翔實的報紙,是35年必讀的報刊,它涵蓋了最新的消息,從商業發展到名人報導、政治趨勢和流行文化。西華報建立了鞏固,加強和賦予整個社區力量的紐帶。
我從第一天讀了西華報,從此就喜歡它。我喜歡所有的訊息,包括靜雯的博客,我學到了很多。
西華,西華,西華報!
衷心祝福你生日快樂西華報!你我相識二十餘載,我是你成功的見證、你是我成才的沃土;你是我博才多學的導師、我是你多愁善感的文青。我們既有閨蜜的親密也有師生的情懷……。愛你到永遠!
在中文版西華報和甚姐妹報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共同聯合努力下,使本地區的數以千計的讀者了解到,不僅讓人們知道在我們周遭發生的事情,而且以一種方式將事件與大家的觀點和意見聯繫起來,分享本地的文化和遺產,這種共同性和共同的經驗,提供了一個可能不總是在其他地方找得到的鏡頭新聞或媒體。
35年來,西華報一直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社區新聞媒體,擔任著從報導本地文化活動、作為一個消息資源、突出社區領導的工作、提供一個論壇,分享創新的想法,報導美國西北各種社區的文化活動等等,西華報塑造了我們區域的歷史進程。
由於我不能參加所有亞太島民(API)舉辦的社區活動或會議,我喜歡通過閱讀西華報的英文版來了解社區。我個人對亞太裔島民社區的認可,如同西華報幾十年來舉辦的婦女午餐會(women’s luncheons)一樣,感覺都很美好。我在華盛頓州各方面都均衡發展的Gate和 Centralia 社區長大,西華報英文版補充了我對亞太裔島民及Puget灣地區多樣化的問題和教育方面的認識。
報紙有告知民眾社會現象和推動輿論的力量,我讚賞西華報的中英文版,長期堅定地報導了影響我們亞裔美國人和亞太島民,在多樣化社區及日常生活中有爭議的事項。
自從我第一次去華埠國際區購物,就發現了有西華報和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20多年來,我一直是忠實且狂熱的讀者。高質量深入的原創新聞以及廣泛準確的新聞報導,讓我從早期大學時期,到職業生涯中能脫穎而出。
賀《西華報》
2004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很特別的一年,這一年我宣誓成了美國公民;這一年也是我與西華報結緣的一年,每到週末我總是期
我喜歡通過西華報的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聯繫關於社區重要的事件和訪談。此份報紙非常有助於讓讀者了解州政府在教育、公共安全、移民等重要的許多其他重要問題。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重要的媒體聲音。恭喜35年!
了解Northwest Asian Weekly的重要性是了解希望的本身,每週一次,當對事件感到懷疑時,這份報紙精彩的報導將會表明闡釋出立場。許多日子我盼著這份報紙出刊等待閱讀。這份報紙是讓我在華埠國際區更幸福的一部份,而我從來沒想過,我的生活可以圍繞在這份報紙的氛圍中。
通過西華報基金會,我多年來被邀請參加舉辦的彩虹書報(Rainbow Bookfest)活動。通過社長吳靜雯、Carmen Palomera和許多志願者的努力,我們少數族裔的美國作家有機會與少數族裔的美國讀者進行互動。此外,我們還能與其他少數族裔的美國作家進行互動,並且發現西北地區的人才財富。西華報姐妹報Northwest Asian Weekly堅持真正的新聞傳統,這意味著把不同的觀點放在報紙上,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去做決定。
哇!已經有35年了。我期盼從第一版讀到最後一版的報紙。我最喜歡的部份是文章和博客。恭喜能保持提供35年的社區消息給讀者。
是什麼原因觸動了吳社長由中文版的西華報,增加了一份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Weekly的原因,是因為她知道許多人來自不同的亞裔社區。而這份報紙仍迄立至今已達35年之久,提供了許多重要消息來源給大家。恭喜!






我是在2007 年參加西華報舉辦的《青少年領袖夏令營活動——SYLP》的參與者。在3個星期裡我從這個活動中感受中獲得授權、自信和強烈的團結,並感受到同學間彼此的互愛和尊重。我喜歡Northwest Asian Weekly支持本地社區的商業活動,並在西雅圖舉辦涵蓋了亞裔美國社區的故事。這絕對是重要的,因為這些通常不被主流媒體報導。
英文版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 和中文版的西華報,服務於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社區,並塑造了我們幾代人的城市特徵。恭喜吳靜雯社長和員工們,把時間和自己奉獻給華埠國際區和亞裔太平洋島民,致力去確保報紙擁有強大且獨立的聲音。
祝賀Northwest Asian Weekly成立35週年。這些年來,專業精神和工作時間都是持續的。Northwest Asian Weekly是華埠國際區非常寶貴的財富。社長通過購買舊劇院,並將其重新設計成報社大樓,致力於多年的出版,並保持華埠國際區獨一無二媒體業務而不動搖。




我在Garfield高中時是和許多亞洲人、猶太人和黑人一起長大。最近與許多亞洲人同時被列入Garfield高中的名人堂。西華報組妹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一直是社區的喉舌,向讀者介紹了本地亞裔社區發生的事情以及亞裔社區涉及的美國和國際問題。一直以來,它涵蓋了有色族裔從市政廳到華州的影響力和力量。我很感激能參與慶祝35週年的活動。相關的慶祝活動是及時給平時不發聲的人的平台,同時也突出了經常沒有被聽到的婦女們的心聲。
我通過西華報組妹報英文版Northwest Asian Weekly了解華埠國際區。華埠國際區是非裔的榜樣,如果非裔社區想擁有一個經濟強大的社區,應該效仿華埠國際區。它鼓舞人心希望非裔社區同樣可以做類似的事情。Northwest Asian Weekly過去35年來一直致力於亞裔社區的最大利益,每個社區都應該有像Northwest Asian Weekly這樣的報紙。



















